吉林省吉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阶段检测(五)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2初三年级学业水平阶段检测(五)语文试题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3、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用“□□□□,□□□□□”勾勒了一幅老人小孩逍遥自在、恬静安乐的生活图景,表现了桃源人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
6、《天净沙·秋思》中“□□□□,□□□□□□”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7、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8、“连咳嗽一声都是好词”,文韬武略兼具的辛弃疾,深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但他的报国之志却从未改变。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达他建功立业、忠君报国这一理想的词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本文选自《》,这部史学名著是由西汉时期的(作者)编辑整理而成。(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孰.视之()
③臣之妻私.臣()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1、得到了妻、妾、客的赞美,邹忌还要“暮寝而思之”,得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结论;只是一段个人经历,邹忌却因此入朝见威王,郑重言及国事。从这两方面能看出邹
忌的过人之处分别是什么?(2分)
12.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决定除弊兴国,哪些句子直接体现了他广开言路的态度和决心?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本文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的含义是什么?文中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呢?(3分)
(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诸侯皆来朝.()②不敢东渔.于河()
15、这是历史上少有的精彩对话,齐威王和魏惠王在一次田猎中论“宝”,显然两人对于“宝”的认识有明显不同,那么二人各自认为什么是宝呢?(2分)
16、阅读选文,从文中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怎样的君主?(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
周海亮
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这风俗令我幸福和忧伤。
年轻的父亲是一位石匠。石匠有健康而强壮的身体,承担单调且超负荷的劳动。石匠只与脚下的石头和手中的铁器有关,同样冷冷冰冰,让秋天的双手,裂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血口。每个星期父亲都会回家一次,骑一辆旧自行车,车至村头,铃铛便清脆地响起了。我跑到村头迎接,拖两把鼻涕,光亮的脑瓜在黄昏里闪出蓝紫色的光芒。父亲不下车,只一条腿支地,侧身,弯腰,我便骑上他的臂弯。父亲将我抱上前梁,说,走咧!然后,一路铃声欢畅。
那时的母亲正在灶间忙碌。年轻的母亲头发乌黑,面色红润。鸡蛋在锅沿上磕出美妙的声响,小葱碧绿,木耳柔润,爆酱的香气令人垂涎。那自然是面,纯正的胶东打卤面。母亲的手艺令村人羡慕。那天的晚饭自然温情并且豪迈,那时的父亲,可以吃掉四海碗面。
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父亲在家住上一天,就该起程了。可是我很少看见父亲起程。每一次他离开,都是披星戴月。
总在睡梦中听见母亲下床的声音,那声音轻柔舒缓。母亲的贤惠,与生俱来。母亲和好面,剁好馅,然后,擀面杖在厚实的面板上,辗转出岁月的安然与宁静。再然后是拉动风箱的声音,饺子下锅的声音,父亲下床的声音,两个人小声说话的声音,满屋子水汽,迷迷茫茫。父亲就在水汽里上路,自行车后架上,驮着他心爱的二十多公斤重的开山锤。父亲干了近三十年石匠,回家、进山,再回家、再进山,两点一线,一千五百多次反复,母亲从未怠慢。起身,饺子;落身,面。一刀子一剪子,扎扎实实。即使那些最难熬的时日,母亲也不敢马虎。除去饺子和面的时日,一家人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啃着窝头和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