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

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研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

2.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课时放置】1课时。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上学期的研究,我们晓得了欧洲国家早期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和英国在印度殖民掠夺的情形。

面临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剥削奴役,殖民地人民奋起抗争,在拉美、印度,出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古迹。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拓荒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相关史事》小字部分,并用PPT展示图片《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劳动》,思考:a.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明白:掠夺财富和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配合总结: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教师简单介绍玻利瓦尔。

结合读图《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美国家联合作战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在殖民地时期,殖民地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所进行的各种反抗斗争。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认知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具体的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案例,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出发,理解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反抗斗争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于具体反抗斗争案例的分析,以及对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案例,分析该案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学生对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优质教案

导入1(问题式导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德、日又是如何寻求出路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图片式导入)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图中的三头怪兽,其中头部是指德国的希特勒,中间是指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尾巴上的是指日本的东条英机。怪兽三头一体,对内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出了新的世界大战的警号。德国、意大利、日本是怎样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有哪些暴行?今天让我们走进那段罪恶的历史,再现那段人间悲剧。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6.2%、28.4%、40.6%、16.5%、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殖民地来养活我们的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3.1929年经济大危机对意大利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面对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4.列举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答案: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过渡语:意大利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不是积极寻求救治危机的方法,而是通过对外扩张去转嫁危机,那么,在欧洲和它一样希望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的国家又是哪国呢?
(1)“一次大危机”指的是什么?
答案:经济危机。
(2)“两个策源地”分别指哪两个国家?
答案:欧洲策源地:德国;亚洲策源地:日本。
(3)“三个同盟”指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教师可补充提示)
答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23新修订)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23新修订)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23新修订)前言本教案是根据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2023新修订)编写的教学指南。

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要点,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概述本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涵盖了以下主题:1. 单元一:XXX2. 单元二:XXX3. 单元三:XXX(以此类推)每个单元包括了XXX个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课时一:XXX- 教学目标:XXX- 教学重点:XXX- 教学内容:XXX- 教学方法:XXX- 教学活动:XXX2. 课时二:XXX(以此类推)教学指南教案中的教学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目标:针对每个单元和课时,明确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2. 教学步骤:详细描述每个课时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示范演示、练活动等。

3. 教学方法:介绍适用于不同课时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研究。

4. 教学评估:提供合适的评估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扩展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拓展知识面,提供额外的拓展活动建议。

教材教案的编写时参考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力求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使用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适当调整教案中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风格和需要,进行相关教学素材的引入和补充。

此外,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扩展活动,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和机会。

结语本教案是根据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2023新修订)编写的教学指南,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内容涵盖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讲解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分析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1)分析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讲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例,分析其经验教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重要历史事件。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 黑板右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Unit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Unit 2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古代文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Unit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秦汉的统一和繁荣课时一:秦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课程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2.理解秦始皇实行法家思想的意义。

3.掌握《秦制》的内容。

课程重点1.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三公制。

3.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影响。

课程难点1.理解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秦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如周朝的衰落、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等。

步骤二:秦朝的建立和统一1.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2.秦国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步骤三:秦朝的政治制度1.郡县制。

2.三公制。

3.法家思想在政治制度中的实施。

步骤四: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影响1.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2.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1.列举秦朝的政治制度。

2.解释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3.了解《秦制》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资料1.《秦制》。

2.《史记》。

第二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时一:东汉政治制度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课程目标1.了解东汉政治制度。

2.理解董卓之乱及其影响。

3.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重点1.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

2.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

3.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1.理解东汉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步骤二: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1.东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郡县制的改革和曹操的政治思想。

步骤三: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1.董卓之乱的具体内容。

2.董卓之乱对东汉时期的影响。

步骤四: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1.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2.曹操和孙权的关系及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1 希波战争1.2 罗马帝国的扩张1.3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4 阿拉伯的扩张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1 夏商西周的更迭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4 汉朝的政治制度第三章: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发展3.1 近代科技产生的背景3.2 三次科技革命3.3 科学理论的突破3.4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变革4.1 英国的工业革命4.2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4.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4 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五章:20世纪的世界格局5.1 第一次世界大战5.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3 第二次世界大战5.4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六章: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抗战6.1 九一八事变6.2 中国的局部抗战6.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1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7.3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7.4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8.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8.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九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9.1 两极格局的瓦解9.2 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力量9.3 地区冲突与热点问题9.4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十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背景1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3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10.4 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十一章:信息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11.1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发展11.2 互联网的诞生与全球普及11.3 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1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第十二章: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12.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12.2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问题12.3 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冲突12.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1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13.2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3.3 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口问题13.4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第十四章: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1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14.2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4.4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挑战第十五章:走向未来的世界15.1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15.2 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15.3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重点: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阿拉伯的扩张。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1 秦朝的建立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情。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探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1.2 两汉的兴衰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如开疆扩土、加强中央集权等。

掌握东汉的建立和衰落过程,如光武帝的改革和黄巾起义。

探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1 三国鼎立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民众疾苦。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过程。

探讨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探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3.1 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社会动荡。

掌握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成就和问题。

探讨隋朝的大运河建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

3.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掌握唐朝的衰落过程,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探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如唐朝衰落和五代的分裂。

掌握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繁荣等。

探讨宋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4.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行省制度、民族政策等。

探讨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的政治体制、民族融合等。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挑战5.1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如元朝的统治问题和社会动荡。

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海外贸易的限制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三皇五帝时期课时1 缘起中华:从两河文明到华夏文明课程目标•了解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认识天地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利用;•培养良好的素质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课程内容1.引入:通过问学生历史是什么?为什么学历史?来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热爱;2.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3.梳理关于天地之间关系的思维导图;4.贴近生活,让学生认识人类利用大自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重点1.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2.了解天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天地之间的关系;2.学生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特点。

课时2 夏商周时期课程目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历史意义;•发现夏商周时期的贡献和不足;•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怀的历史观察员。

课程内容1.通过讲解夏商周时期各种文物的发现及其价值,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2.告知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基本特点,为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打下基础;3.动员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4.让学生梳理夏商周时期的造福和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2.学生梳理夏商周时期的造福和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夏商周时期的文化遗产;2.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意义有深刻体悟。

第二章中华帝国时期课时3 秦始皇统一中国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1.通过解读书中相关内容及电影《建国大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生平、重视文化教育、多次巡游南方以巩固统治等方面的情况;2.通过解读书中相关内容及电影《建国大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成就;3.告知秦始皇时期存在的重要问题,如官员思想改变不大、监视人民过多等;4.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2.教学难点: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知识讲解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中国古代近代史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

3.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史的某个事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教师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中国历史比作一条长河,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条长河中都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吗?”学生:“唐朝的繁荣,宋朝的变迁,明朝的开放,清朝的衰落……”教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详细看看这些转折点,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历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能力比较欠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史料,归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讲述其进程,并分析归纳其意义;(重点、难点)目标3:阅读教材及史料,归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知道其概况,感受殖民地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黑奴贸易出现的原因?对非洲和欧洲的影响?2.讲授新课(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史料及教材第一子目正文及相关史事,归纳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的背景。

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师总结。

史料: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重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

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合作探究】2.观察南北独立战争形势图,讲述玻利瓦尔与圣马丁解放拉丁美洲的进程。

学生讲述,教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优质教案
教学
重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教学
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




新课
导入
导入(图片式导入)展示图片:毛泽东访问苏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为什么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访问苏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
A.更改国名B.改变领导人
C.改变执政党D.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3.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能快速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如输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12月解体”两个关键词,能找到最贴切的国家是(B)
A.捷克斯洛伐克B.苏联C.匈牙利D.罗马尼亚
教材图
片分析
赫鲁晓夫(1894-1971):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上台执政,他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
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
2.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板块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让学生阅读本小节内容回答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2.赫鲁晓夫改革的效果如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俄国1861年改革和两大军事集团
图片:
俄国1861年改革,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设问:近代俄国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师:十月革命引领俄国走出了战争,走向了一个光明的前途,十月革命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历史。

生:学
生认真听
讲。

通过设
置疑问,引
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自
然导入新
课。

【讲授新课】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及图片:
材料1:1861年改革后,俄国经济状况及世界地位,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材料2:
材料 3: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时间罢工资料参加人数1914.8-12月68次 3.5万
学生
阅读表格和
材料,自主
学习。

步步深
入,引导学
生自学,培
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