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红外透视”拍摄的几点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红外透视”拍摄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红外透视

“红外透视”这一技术曾经一度使人们人心惶惶,担心自己被拍透视,特别是年轻时尚的女性。造成的恐慌情绪由于在人云亦云下可以堪比当年x光射线被使用。“红外透视”被广大人们群众认识可以追述到sony的F707和F717这两款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数码照相机。由于受到社会压力,sony在生产了一段时间后就停产了,虽然在其后还是陆续的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类似功能的数码照相机,如F828、V1、V3等,但据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该项功能进行了相应的限制。但是红外功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sony公司只是在对焦、曝光时间上进行一定的限制,其本质本未进行限制。

红外透视原理

红外摄影所采集光波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红外摄影并不完全是人们所说的“红外透视”拍摄,就以sony数码相机而言,大多相机拍摄可分为普通,微光、红外三种模式,普通即一般光线下,微光为具有一定的光线但通过照相机进行亮度的放大,而红外模式则完全与前两者不同,以采集红外波段进行成像。红外照片拍摄的透视照片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并不是透视图,只是一种红外能量辐射能量图。

在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绝对温度(-273℃) 的物体都是红外辐射源,具有辐射现象。根据普朗克定律,黑体频谱辐射能流密度对红外辐射波长的关系如下

式中, C1 , C2 为第一、第二辐射常数。

一般物体的红外辐射功率与物体表面热力学温度的4 次方成正比,与物体表面的辐射率成正比。根据斯蒂芬2波尔兹曼定律,物体红外辐射的总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P = εσT4

目前网络上流行的“红外透视”照片则是利用红外能量穿透第一层材质,至第二层材质时形成反射,当反射至第一层材质时,则通过相应的红外仪器进行成像(如图一)。

红外透视图

“红外透视”照片的拍摄

如果仅仅依赖于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基本是不能拍摄到所谓的“红外透视”照片的,所以需要借助外部的红外辐射,太阳则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的波长并不是单一的红外波,如果在阳光下进行红外摄影,则有可能将摄像仪器的ccd损坏,所以需加装适当的过虑镜头,而不同的过滤镜头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在没有太阳等条件下进行红外拍摄,则往往是使用被摄物体周边的红外辐射源或设备自身的红外灯源。这是由于受到辐射能量的限制,所以拍摄的距离就会大大的受到限制,一般认为,在仪器设备自身所携带红外灯源设备的照射下,拍摄距离不会超过3米。

所以选择合适的环境拍摄,是决定拍摄效果的关键。

如何拍摄高质量的“红外透视”照片

由于从本质上而言目前所有的摄影器材所拍摄的“红外透视”照片只是一种红外的辐射能,所以了解各种材质的表面发射率就尤为关键,以下为常用材料的发射率。

当然在前面所提到的红外辐射是在穿透第一层介质后才会在第二层介质上形成反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材料对于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阻挡性,就目前了解的情况而言丝、化纤、普通油漆、普通汽车膜、硅脂或树脂材料等。所以在拍摄时应了解被透视物体的表面材质。

第一、二层介质之间的距离,由于从第一层到第二层之间的间距将直接影响到红外辐射能量的衰减,当红外辐射能穿透第一层介质,到达第二层介质时,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衰减,当由第二层介质再次反射至第一层介质时又会产生一定的衰减,所以在选择被摄物体时应尽量缩短两种介质之间的距离。

结语

由于胡乱的使用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虽然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所谓“红外透视”照片大多为人为图片处理后的效果。但是也不乏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在利用这种技术在一些特殊场合进行不道德的拍摄。所以应在某些场合下严禁使用该技术。

对于该技术的防范主要可以由以下几点可以识别:

1、目前市面上拥有该技术的机型主要为sony、Samsung、松下。sony、Samsung 所拍摄的为淡绿色画面,而松下为黑白画面。

2、通过红外滤镜进行识别,由于在拍摄时需加装红外相应的红外滤镜,而红外滤镜则与普通镜头有一定区别,所以可通过摄影器材的镜头进行区别。

3、在某些场合尽量穿着一些棉、麻等红外辐射较难穿透的制品,或者多层次的衣物,使红外辐射尽量衰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