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合集下载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原理及参数设置文档 (2)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原理及参数设置文档 (2)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原理及参数设置发布日期:2009-06-09 最后更新时间:2009-08-05 浏览次数:700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基本结构与功能ICD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两部分组成。

脉冲发生器的主要构件包括电池、感知与起搏线路和电容器。

电池供给能量,电容器的作用是充电、放电,感知与起搏线路则负责心电监测、识别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心动过缓,发放起搏脉冲。

早期的电极为心外膜电极,需开胸安装,以后改进为皮下电极,现在进展为经静脉心内膜电极,从而使埋藏术大为简化。

电极导线一方面将感知的信号传入脉冲发生器,同时将起搏信号传递到心脏。

由于电极型号的不同,电击可通过经静脉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的机壳完成,也可由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本身完成。

ICD的基本功能是识别和处理快速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其识别和处理心动过缓的工作原理与抗心动过缓起搏器相同。

此处只介绍识别及处理快速心律失常的原理。

1.1 快速心律失常的识别以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率(或与其相应的周长)及持续时间(或快速心律失常的周期数)作为基本识别标准,其又有初始识别及再识别之分,初始识别标准用于每阵快速心律失常发作的首次判断,再识别标准用于经ICD治疗而未终止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判断。

VT与VF 主要通过频率区分。

不同厂家对上述识别标准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比如CPI公司直接以频率(次/分)和持续时间(s)表示,而Medtronic 公司则以周长代替频率,以心动周期的个数表示持续时间。

以下举例说明ICD是如何识别快速心律失常的。

假如设定VT的识别标准为150 次/分,并希望VT发作持续时间为10 s时ICD即开始治疗。

如果所用的ICD为CPI公司的Ventak PRx Ⅲ,频率标准可直接设定为150次/分,持续时间设定为6 s,这是因为持续时间的计算是在满足频率标准后才开始的。

ICD持续监测心率的过程即是将每一个心动周长与频率识别标准的周长相比较的过程,当ICD在连续的10个心动周长中判断有8个等于或短于所设定的识别标准周长(频率标准150次/分,周长即为400 ms)时,ICD即确定满足VT诊断标准并开始计算持续时间。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课件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课件


ICD的功能
起搏 起搏
心电图的 识别与储存功能源自转复与除颤ICD的植入方法

所有起搏器手术均遵循以下顺序:
1、制作囊袋 2、建立静脉入路 3、电极导线的植入和测试 4、连接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 5、系统测试 6、将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放入囊袋并缝合
ICD的并发症
手术相关
感染 出血 栓塞 电极脱位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 术及护理配合


概述 ICD适应症 ICD禁忌症 ICD的功能 ICD的植入方法 ICD的并发症 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ICD术后患者的健康指导 出院宣教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概述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低 能电转复、高能电除颤、储存信息等功能,可植入人体, 能够自动识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在数秒内可给予准 确自动放电除颤,是目前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 、心室颤动(VF),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最有 效方法。ICD,方法简便、损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 发症少。
ICD术后患者的健康指导

4、旅游指导 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保健卡片,进出机场时,可正常通过机 场检测器,必要时应向工作人员作出适当的解释,以备 ICD故障或急救时应用 。
ICD术后患者的健康指导

5、生活方式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生活规律,情绪开朗 乐观。
ICD术后患者的健康指导

3、电磁环境指导 一般家用电器可以正常使用,如微波炉、电视、电脑等, 手机也可使用,但须放在对侧接听,远离ICD10cm以上就 是安全的,避免接触一些大的磁铁,远离强磁场区域,如 工业转换器、雷达、热疗、带有射线装置的玩具、反盗窃 装置和磁安全棒等。在使用一些医疗技术如外科电刀、体 外碎石、体外除颤和离子放疗时,应关闭ICD,结束该操 作后应检查ICD功能,禁止核磁共振检查。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ICD)是一种手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这种手术在患者胸部植入一个心脏复律除颤器,可以实时监测患者心脏的节律,并在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

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围手术期护理的简要概述,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确认患者身份、准备术前检查、获得患者同意手术。

2.术前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全面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心脏节律和潜在风险。

3.术前麻醉: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前评估,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案,并解释给患者。

4.术前血常规和其他检查:包括全血计数、血液凝固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基础状况。

5.皮肤准备:在手术部位进行皮肤准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全身消毒:在手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消毒,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术中护理:1.患者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麻醉护理:协助麻醉师监测患者麻醉的深度和稳定性,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感染预防:协助手术医生和护士在手术部位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感染的风险。

4.手术器械和设备准备:为手术医生提供所需的手术器械和设备。

5.手术部位管理:协助手术医生清洁手术部位,定位植入位置,并确保患者稳定。

6.手术监测:协助手术医生使用透视仪等设备,确保植入位置的正确性。

7.手术仪器和脉冲检查:协助手术医生使用脉冲检查仪等设备,确保心脏复律除颤器功能正常。

8.静脉通道置管:协助医生在合适的静脉位置置管,便于术中输液和药物给予。

9.术中心肺复苏:在术中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协助医生进行心肺复苏。

术后护理:1.监测患者恢复情况:在患者术后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

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手术讲解模板:ICD埋植术

手术讲解模板:ICD埋植术

手术资料:ICD埋植术
概述:
转复或除颤临床的室速或室颤能力已得到 充分证实。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几个多 中心试验对高危患者的ICD和药物疗法进 行了比较。这些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试验清 楚地证明,ICD显著地降低有突发性心律 失常性死亡危险患者的总病死率和猝死率, 并提出ICD应作为恶性心律失常治疗的首 选。
ICD埋植术
手术资料:ICD埋植术
ICD埋植术
科室:心胸外科 部位:胸部 麻醉: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
手术资料:ICD埋植术
概述:
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心脏急症中的一个重要 课题。据报道仅在美国每年约有40万~60 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超过80%发生 于冠心病患者;80%~90%是由室速或室颤 所致。我国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 死。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医院或诊所以外, 其中约有1/3的病人死于发病后数分钟至 数小时,以致
手术资料:ICD埋植术
概述:
未来的ICD将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从目 前单一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向各种心律 失常,包括快速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缓 慢心律失失常、心功能衰竭等各种治疗发 展。这种多功能治疗仪,心内电极线将增 至3~4根,成为3腔或4腔ICD。对于心功 能衰歇伴室内阻滞患者,可应用双心室3 腔ICD即可治疗心律
手术禁忌: 3.可被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 室速,如特发性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等。
手术资料:ICD埋植术
手术禁忌: 4.一过性或可逆性因素所致的快速心律失 常。
手术资料:ICD埋植术
手术禁忌: 5.预计生存期≤6个月的终未性疾病。
手术资料:ICD埋植术
手术禁忌: 6.可能被器械植入术所加重的或不能进行 系统性随访的明显精神性疾患。
适应证: ICD埋植术适用于: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一、ICD的概述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简称为ICD,其心室电极通常集起搏、感知及除颤功能为一体。

当它检测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时,将自动地发放电击来终止恶性心律失常。

它于198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能显著地降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也会出现ICD介导的电风暴等并发症。

二、ICD的适应证植入ICD可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措施,主要用于下列患者。

(1)有心肌梗死病史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30%或LVEF30%~40%伴有电生理检查可诱发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T波电交替、心室晚电位阳性、QRS波群增宽或左心室肥大。

(2)心肌病诊断时间>9个月,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LVEF≤35%,心功能NYHA分级Ⅱ或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

(3)CRT联合ICD适应证:LVEF≤35%,QRS波群增宽,心功能NYHA分级Ⅲ或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

(4)肥厚型心肌病:①有心源性猝死的家族史;②有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史;③有晕厥史;④活动后血压异常反应;⑤左心室壁厚度>30mm。

以上5项中出现2项者。

(5)Brugada综合征:自发的Ⅰ型心电图改变伴有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6)长Q-T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7)短Q-T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8)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不明原因的晕厥史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

三、ICD的构成ICD由感知电极、除颤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构成,其中脉冲发生器包括金属外壳、电池、高压电容和控制线路。

四、ICD的功能ICD具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心脏复律及心脏除颤功能。

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如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史、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频率、除颤阈值的高低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

五、ICD的治疗模式当心动过速发生后,ICD首先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并首选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因抗心动过速起搏不需要充电,一旦启动立即发放,能无痛性终止70%~75%的室性心动过速,使患者避免电击的痛苦。

手术讲解模板: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手术讲解模板: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手术资料: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手术步骤:
脉冲发生器与导线连接后,再诱发室性心 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并记录全过程,包括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自动放电、终止 心律失常。当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时, 往往只需一次25J电能即可终止。偶尔需 要一次以上电击,从心律失常发生到终止 时间为11~30s之间。植入式心律转复除 颤器的一个工作周期共放
手术资料: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手术步骤:
一个位于近侧, 另一个位于远侧。远端电极具有两个功能,阴极用于除颤和起搏,阳极感 知;近端电极为阳极用于除颤。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放在左上胸部肌 肉下方(图 6.55.3.1.2-3)。 安装除颤器时,测定除颤阈值十分重要,常规除颤阈值调至8~25J。
手术资料: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术前准备:
瓣膜等手术,先 在心脏跳动下作完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 而后在心脏停跳时施行其他手术;在这种 情况下,应在术前至少停用胺碘酮4周。
手术资料: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手术步骤: 1.经胸埋藏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手术资料: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手术资料: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术前准备:
2. 术前应用心内膜标测方法 心内膜电生理标测方法是用4级导管或多 极导管置于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和左、右 心室,记录心房、希氏束和两心室的双极 电图和激动时间作参照;用大头导管作 探测电极,在透视下前后移动左、右两心 室预定的顺序点,同时在窦性心律和诱发 室性心动过速情况下进行标测。
手术资料:安放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手术技术
手术步骤:
电5次,如连续5次无效,则不再发放脉冲。 如心律纠正至窦性心律35s,再出现室性 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时,植入式心律转复 除颤器仍按第一次放电计,如心动过速终 止维持窦性心律不足35s,则按同一工作 周期第二次放电计。

手术讲解模板:起搏器埋藏术

手术讲解模板:起搏器埋藏术

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手术步骤: 经一侧头静脉进路行心内膜起搏,可在一 个切口内显露血管及埋植起搏器,是经静 脉心内膜起搏的首选电极进路。
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手术步骤:
仰卧于X线手术台上,常规皮肤消毒,铺 无菌巾及粘贴切口皮肤保护膜后,用0.4% 利多卡因溶液行局部麻醉。于一侧锁骨下 的胸壁,在三角肌胸大肌沟(deltopectoralis groove)表面皮肤上做长约 3~4cm的斜切口或横切口(图 6.56.2.1.4-1)。分离皮下组织后,显露
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手术步骤:
(1)直接进入法:要求引导钢丝有较好 的弹性及一定的硬度。钢丝尖端10cm处做 成一定的弯曲,当电极位于三尖瓣开口上 方时,旋转引导钢丝,使电极尖端朝向内 侧并送入右心室。为确实证明电极位于右 心室,可继续将电极送入肺动脉,当电极 已进入肺动脉后,将尖端弯曲之引导钢丝 由电极中拔除,更换一根直
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适应证: 3.Ⅱb类:
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适应证: (1)左室功能不全伴严重Ⅰ度AVB(PR间 期>0.30s),缩短AV间期可能降低左房 充盈压而改善心衰症状者。
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适应证: (2)AMI伴随的房室结水平持续性Ⅱ度或 Ⅲ度AVB。
手术资料:起搏器Leabharlann 藏术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适应证:
生物医学工程 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参照美国心脏 学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起 搏器埋藏专题委员会指南报告 (JACC,1988,31:1175-1209),制定 了中国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心 脏复律除颤器指南,在这个指南中永久起 搏器的适应证被分为 三类;
手术资料:起搏器埋藏术

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该类患者得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是20~50%
2021
42
心肌梗死后患者
◆ 75%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确认为心肌梗死后患 者
◆心肌梗死后可提高其他单个危险因素的一年 危险性5%
◆心梗后、非持续性、可诱发、不可抑制VT 左室射血分数≤40%的病人的五年危险性为 32%
2021
43
冠心病患者
◆尸检显示90%心脏猝死者存在冠心病 ◆在突然死亡事件前,>50%的心脏性猝死患
翼状倒钩电极、又称锚状电极 -激素缓释电极:可维持5-7年
2021
9
(四)起搏器类型和代码
• 附表 NBG起搏器代码(1987年)
• ———————————————————————
位置





• 功能 起搏 感知 感知后 程控功能 抗心动

心腔 心腔 反应方式
过速功能
• ————————————————————————
•代
O
O
O
O
O
•码
A
A
I
P
P
•字
V
V
T
M
S
•母
D
D
D
C
D

S
S
R
2021
1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五类:
1)单腔起搏器(如VVI,AAI); 2)双腔起搏器(如VDD,DDD); 3)频率反应性起搏器(如VVIR,AAIR,
DDDR); 4)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5)三腔起搏器。
2021
11
-原因: • 对适应症认识不足 • 经济条件限制 • 对生理性起搏认识不足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安全有效的心脏除颤器摘要: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ICD)目前已在欧洲、新西兰、美国投入临床使用。

S-ICD主要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组成,与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ransvenou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TV—ICD)不同的是,S—ICD的脉冲发生器经皮下置于左侧胸壁,电极是由两个感知电极及一个电击线圈组成的,经皮下置于胸骨旁。

作为全皮下心脏除颤系统,S-ICD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静脉导线相关的围手术期及长期并发症,且手术过程不需要在透视下进行.S-ICD的适应人群主要包括伴有静脉畸形或梗阻不适合经静脉行心脏转复除颤器的儿童、感染风险大以及有猝死风险的年轻心律失常患者(如Brugada综合症、长QT综合症及肥厚性心肌病)。

然而,由于缺乏腔内电极,S—ICD无起搏功能(除电击后短期起搏外),因此,I-SCD不适合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及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适应症的患者.引言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目前是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1,2]及二级预防[3]的有效手段。

迄今为止,大部分ICD植入系统均通过传统植入方式,即经胸腔内大静脉将除颤电极置于右室,然而,TV—ICD具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最近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TV—ICD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大约为1。

5%,这些主要并发症包括:院内死亡、心脏骤停、心脏穿孔、心脏瓣膜损伤、冠状静脉损伤、血胸、气胸、深静脉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心肌梗死、心包填塞以及动静脉瘘[4]。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极绝缘故障导致的电极故障的发生率日益增加,有研究显示,电极植入10年后电极故障的发生率约为20%[5].因此,尽管TV—ICD能够有效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护理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护理

关键词: 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护理1 病例报告女,55岁,1999年春季感冒后觉胸闷、气短、发热,体温(T)39℃,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后屡次因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经po地高辛、速尿、安体舒通等治疗,上述症状好转.但在服药期间多次发作黑朦、心悸甚至晕厥,心电图示持续室速,在当地医院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均以体外直流电转复,恢复窦律.2001-05-18因再次发作室速急诊住院.查体:T36.7℃,P66・min-1 ,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扩大,最大左界位于第5肋间左侧锁骨中线外1cm,心律不齐,心音低钝,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阵发性室速,余无阳性体征,入院后诊断:①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室速.入院2d再次发作室速,心室率达220,给予利多卡因、异搏定等药物静推后约持续1h 左右室速终止.后给予天甲美、血活素、万爽力、雅施达等药物治疗,心功能改善,于2000-06-08安置ICD,术后ICD设3个工作区:①室速区(VT),心室率150~180・min-1 ,均超速抑制;②快速室速区(FVT),心室率180~220・min-1 ,10J低能同步电复律;③室颤区(VF),心室率220・min-1 以上,30J高能非同步电转复.术后3d曾发作室颤及多次室速,ICD均正常工作,终止室速发作,但因每次VT发作多在200,处于FVT区,ICD均给予直流电低能电击,于是调整ICD参数,在FVT区先给三阵超速抑制,术后观察18d,ICD记录显示多次发作VT均由超速抑制终止,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2 护理2.1 术前术前心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因ICD价格昂贵,又是一项新技术,临床应用数量尚不多,治疗效果如何,是否接受该治疗,患者及家属均存在顾虑,加之心律失常的阵发特点也常常使患者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讲解ICD系统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签定手术同意书.②为了生存,患者期盼早日安装,护士应协助医生尽快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同时酌情给予适量β受体阻断剂,以免术前发生猝死[1].装备良好的全套ICD植入系统[2] .ICD植入术由临床电生理和埋藏起搏器经验丰富的医生和熟知ICD性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因术中要诱发、终止室颤,需给予全身麻醉,并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应至少请一名麻醉师和一名心外科医师到场协助.术前电生理检查,明确能否诱发出VT/VF及其频率、形态、终止方式;尽可能停用抗心律失常药3个半衰期;心力衰竭应尽可能消除或加以改善;讨论确认手术适应证,安植位置与途径,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制定相应的防治预案;备皮范围为双侧颈部、胸前及两腋窝;有关药物皮试;术前4~6h禁饮食,术前30min安定10mg im,扎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去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病号服贴身穿.2.2 术中术中一切操作严格执行无菌要求.安置心电监护和经胸壁起搏除颤电极,连接各种辅助设备的电源线和导线.密切观察记录呼吸、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使之维持在98%以上.及时观察和处理诱发的VT或VF及生命体征.2.3 术后ICD术后患者关注的焦点是手术后效果,多数思想上有一定压力,尤其是在清醒状态下被电击过的患者,感到恐惧不安.因此进行心理护理是重要的.给适当的解释和安慰,告诉患者,这几次放电,均系ICD准确识别心律失常并按预设工作模式工作,说明ICD的有效性,且ICD各项工作参数均系人为设置,可根据病情调节.同时我们认真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终止方式,及时修改ICD的工作模式,使之更适应患者病情,电击次数明显减少,再配合给少量镇静剂,让患者充分休息,使焦虑、恐惧解除.术后患者住监护病房,心电、血压监护24~48h,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尤其是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监护中若发现VT和/或VF,应守候床边,观察记录起搏器工作状况及患者意识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术后常规伤口护理,每日伤口换药1次,7~10d拆线.患者出院时常担心出院后ICD不能正常工作,护士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除永久起搏器携带者的常规指导外,还应做好事件记录,定期随访(3mo随访1次),指导用药和避免加重心衰的诱因等[3] .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4 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6]佚名.金葵花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护理.中医药期刊学会/neike/html/?1700.html。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复律除颤器(CRT-D)术后减少放电的策略(全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复律除颤器(CRT-D)术后减少放电的策略(全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复律除颤器(CRT-D)术后减少放电的策略(全文)心脏再同步化-埋藏式复律除颤器(CRT-D)治疗通过改善心脏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减少心衰患者的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生。

CRT-D 植入后,ICD的放电比率大约20%-30%,ICD放电有效治疗和预防了SCD,但是放电无论恰当与否,有ICD放电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无放电患者,放电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能最大化发挥CRT -D的优势,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放电,是我们心血管内科医师必须要重视处理的问题。

减少放电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ICD室速相关参数的程控ICD诊断和治疗室速ICD可以随时感知RR间期或心室率,如果心室率足够快满足了预先设定的室速心率范围,而且连续发生次数满足了已设置的数值计数,比如24个连续感知的RR间期中18个RR间期都满足了室速的频率(18 of 24),则ICD诊断为一次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然后根据房率和室率的关系(PRlogic)、室速事件时室内记录到的QRS波与窦律QRS波形状的符合百分比(morphology or wavelet template)、是否为突然发作(sudden onset)、频率稳定性(stability)等功能确定室速诊断,然后启动ICD治疗,ICD采用分层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 ATP)治疗和放电(shock)治疗,又分别称ICD的无痛性及有痛性治疗。

室速的检测频率设置CRTD植入前没有室速的患者,ICD植入属于一级预防,一级预防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心室率较快,而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相对缓慢,二者速率差别很大,因此对于一级预防的患者可通过提高检测频率来减少放电。

CRTD植入前有室速的患者,ICD植入属于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偏慢,与长期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如果低于设定的室速频率会导致ICD不识别。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及总结-d-文档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及总结-d-文档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及一、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中室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

在现代医学中,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治疗室颤和心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ICD的埋置技术及。

二、埋置技术1. 患者选择与预备ICD适用于下列患者:•曾经有过室颤或心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恢复至少30天的室颤患者•著名极度运动相关的猝死的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人在35岁以下死亡的突发性死亡症候群,或者发生过意外、晕厥等症状)在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身检查以确认基础疾病和心脏状况,以及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原理、潜在的风险和合理的期望值。

2. 麻醉及手术准备ICD埋置手术一般需要全身麻醉,手术室内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和监测仪器。

手术需要用防菌措施,将患者的身体包裹在无菌区域内,并利用药物减少患者的感受和控制疼痛。

3. 移植•首先,在胸部拍片确定心脏的位置•然后,进行局部麻醉,切开胸部并进入主动脉旁边的上腔静脉•其次,导管插入右心房及右室,用心电图观察平稳的植入定位、留置电极捆扎及注入消毒液。

•最后,植入心脏电极并将ICD的主体植入腹股沟或胸肌下。

4. 疗效与不良反应ICD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猝死和心脏骤停,疗效非常显著。

然而,ICD植入也可能会在术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扩张、出血和胸部疼痛,甚至是SHD。

三、ICD是目前治疗室颤和心室性心动过速的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植入过程风险较小,可大大降低猝死的风险。

尽管ICD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严密的监护下植入后,ICD对患者生命健康的保障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ICD的植入更具有预防性和应用性。

总的来说,ICD的埋置技术和应用将对以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医学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20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最近,在欧洲杯一场比赛中,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因为心脏骤停倒地,他的恢复状况不仅受到足球圈的持续关注,更是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丹麦国家队队医与心脏问题专家和埃里克森本人进行商讨并达成共识,决定为其植入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帮助其应对今后有可能再度发生的心脏问题。

当地时间6月18日,丹麦广播电视台报道,埃里克森已经成功进行了ICD植入手术。

那么,ICD到底有什么用?哪些人群适宜植入?请跟随下面的医患对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老王已经“死”过两回了。

谈起这两次被抢救的经历,他就觉得如做噩梦一般不堪回首。

医生告诉他,这两次走鬼门关,一次是因为快速室速,另一次是因为室颤,如果不是正好在医院发生,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如果不是值班医生对除颤器熟悉,如果不是当时除颤器性能良好……老王很有可能早就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真悬哪!针对老王这种情况,我建议他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并解释说,这样就相当于他每天都住在最先进的监护病房,因为埋在胸前的除颤器可以随时监测他的心脏跳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会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从而防止猝死再次发生。

“真有那么神奇?”老王瞪大眼睛问我。

“是的。

”我说,“这种微型除颤器的学名叫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英文简称ICD。

自1980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它已挽救了数十万患者的生命,成为当今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主要手段。

科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将101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植入ICD组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胺碘酮或索他洛尔)。

随访3年,结果显示,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总死亡率ICD组较抗心律失常药物组分别降低39%、27%和31%。

”老王追问:“我是否适合植入除颤器呢?”“非常适合!”我进一步解释道:“在ICD应用初期,其适应证非常严格,需要有至少两次与急性心肌梗死无关的心脏意外而存活的病史,且患者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

手术讲解模板: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83页PPT

手术讲解模板: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83页PPT
置术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及总结d文档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及总结d文档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技术1人员和设备条件1.1 人员应有一组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专业队伍,术者应是熟练掌握起搏器安置技术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内科医生,还应有熟悉ICD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护士配合。

1.2 手术间ICD的埋置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专用导管室或手术间是比较理想的手术环境。

1.3 药品和器械1.3.1 体外除颤器要求除颤性能良好。

在ICD埋置术中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时,若发现电极导线位置不合适、起搏系统工作有问题(如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正确或机器本身性能故障)、病人机体反应不佳以及除颤阈值高等等情况,致ICD不能终止VT/VF,必须立即进行体外除颤。

1.3.2 血氧和血压监测为随时了解病人血液动力学变化,对重要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十分必要。

监测指标以血氧饱和度为佳,作动态血压监测亦可。

1.3.3 心电图机或多导生理记录仪随时观察和记录病人的心率和心律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1.3.4 体外除颤分析仪该仪器具有ICD功能,并能程控ICD参数、进行电生理检查、诱发VT/VF、测试除颤阈值、记录心电图等,是埋置ICD时不可缺少的。

1.3.5 起搏分析仪ICD具有像起搏器一样的起搏功能,在电极导线固定后,需进行起搏和感知阈值测试。

1.3.6 药品必须备齐心肺复苏、心律失常等抢救药品。

亦应充分准备不同类型的电极导线,如:弹簧电极板、片状电极等,以备不时之需。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应保持静脉通畅,静脉内最好保留细塑胶管,这样,即使血液动力学状态恶化,也能有供抢救的静脉通道;同时也可避免病人因躁动而致输液针头刺破静脉。

2 手术麻醉埋置ICD对麻醉的要求不同于安装心脏起搏器,除了充分局麻外,还应辅以适当的静脉麻醉。

但麻醉不宜太深,手术开始前给予少量镇静、镇痛剂,如杜冷丁、非乃根、安定等以减轻病人恐惧心理和制作囊袋时的疼痛。

当需要诱发VT/VF和进行除颤阈值测定时,可给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ICD埋植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1.Ⅰ类 明确适应证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1)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所致室颤或 室速引起的心搏骤停。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2)自发性持续性室速。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未来的ICD将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从目 前单一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向各种心律 失常,包括快速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缓 慢心律失失常、心功能衰竭等各种治疗发 展。这种多功能治疗仪,心内电极线将增 至3~4根,成为3腔或4腔ICD。对于心功 能衰歇伴室内阻滞患者,可应用双心室3 腔ICD即可治疗心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ICD识别和转复或除颤临床的室速或室颤 能力已得到充分证 实。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几个多中心试 验对高危患者的ICD和药物疗法进行了比 较。这些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试验清楚地证 明,ICD显著地降低有突发性心 律失常性死亡危险患者的总病死率和猝死 率,并提出ICD应作为恶性心律失常治疗 的首选。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器安置术
概述:
我国自1996年开始应用经静脉胸前植入 ICD系统以来,发展较快,至2000年底, 已为208例患者植入了ICD,其中包括双腔 ICD。但植入数量与发达 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的 不断发展以及ICD技术的不断推广,ICD治 疗在不远的将来将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 阶段。
手术资料: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ICD 的设计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1个阶段的 ICD只对室性心律失常作充电-放电除颤反 应。第2个阶段的ICD加入了许多项目的程 控功能,甚至加上抗心动过缓 的支持起搏功能。第3个阶段的ICD又加入 了抗心动过速刺激程序。后者对快速型室 性心律失常作有层次的治疗,对室性心动 过速先行抗心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ICD埋植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1.Ⅰ类 明确适应证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1)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所致室颤或 室速引起的心搏骤发性持续性室速。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3)原因不明的晕厥病人,经心脏电生 理检查可诱发出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性 室速或室颤,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4)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竭(左室 射血分数<0.35)所致的非持续性室速, 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出持续性室速或室 颤,不能被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抑制者。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早(10个/h)和左室 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两年病死率为30%。 多中心研究表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在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 室颤动(VI/VF)所致的猝死中有明显效 果。1980年Miroski和Mower首次将ICD应 用于临床。经过临床研究ICD识别和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和室速,并可在室上速时行抗心动过速起 搏治疗,并提供了一个双腔起搏系统。所 有这些治疗方式可以通过体外程控加以选 择以及设定参数。相当于这3个阶段的产 品,有人分别称之为第1、2、3代ICD。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第3代ICD是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电极两部 分组成。导线电极经静脉植入,用右室电 极和一个独立的环状电极组成的双极性配 置来感知心率。有的经静脉电极有两个除 颤电极,电击就在这两个电极间进行。当 经静脉电极的除颤阈值过高时可加用皮下 片状电极或皮下电极阵列。目前临床应用 的ICD无论什么型号均具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难以运送至医疗单位进行救治。绝大多数 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心室颤动,而不 是心跳骤停。在发生心室颤动前均有室性 心动过速,由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极短 暂即转为致命的室颤,因此难以发现。在 冠心病患者中20%~25%是以室速或室颤作 为冠心病的首次临床表现。大规模临床试 验证实,有冠心病或陈旧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失常,又可双心室同步改善心功能;对于 伴有阵发房颤和房内传导延迟需植入ICD 患者,可采用双房3腔ICD,除了心室、心 房除颤外,还可双房同步起搏预防房颤的 发生。此外,这种多功能治疗仪将装有药 物释放系统,可预防房性、室性快速心律 失常的发生,以及辅助治疗心力衰竭。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 器安置术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科室:心胸外科 部位:胸部 麻醉:局麻或静脉麻醉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心脏急症中的一个重要 课题。据报道仅在美国每年约有40万~60 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超过80%发生 于冠心病患者;80%~90%是由室速或室颤 所致。我国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 死。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医院或诊所以外, 其中约有1/3的病人死于发病后数分钟至 数小时,以致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我国自1996年开始应用经静脉胸前植入 ICD系统以来,发展较快,至2000年底, 已为208例患者植入了ICD,其中包括双腔 ICD。但植入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差 距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 ICD技术的不断推广,ICD治疗在不远的将 来将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有识别和处理快速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的 功能,均使用经静脉电极,胸壁埋植。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199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通过了第3代的非 开胸ICD系统,1994年以来经静脉单极除 颤系统开始在临床应用,目前,ICD的植 入手术与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相似,所 不同的是ICD的植入手术中需诱发室颤来 测试除颤阈值。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ICD的设计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1个阶 段的ICD只对室性心律失常作充电-放电除 颤反应。第2个阶段的ICD加入了许多项目 的程控功能,甚至加上抗心动过缓的支持 起搏功能。第3个阶段的ICD又加入了抗心 动过速刺激程序。后者对快速型室性心律 失常作有层次的治疗,对室性心动过速先 行抗心动过速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转复或除颤临床的室速或室颤能力已得到 充分证实。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几个多 中心试验对高危患者的ICD和药物疗法进 行了比较。这些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试验清 楚地证明,ICD显著地降低有突发性心律 失常性死亡危险患者的总病死率和猝死率, 并提出ICD应作为恶性心律失常治疗的首 选。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刺激,无效及(或)转为室颤则施以低能 量电击,再无效则继之以高能量的急救电 击,心率过缓时则施以按需要起搏。此外, ICD还有信息储存功能,可将患者发作室 性心律失常情况储存起来供日后分析。另 外,双腔ICD(DDD-ICD)也已经在临床上 应用。双腔ICD增加了心房电极将更有效 地区分室上速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2.Ⅱ类 相对适应证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适应证:
(1)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其他家族性遗 传性疾病如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 Brugada综合征等引起的药物不能有效控 制的恶性心律失常。
手术资料: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
概述:
未来的ICD将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从目 前单一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向各种心律 失常,包括快速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缓 慢心律失失常、心功能衰竭等各种治疗发 展。这种多功能治疗仪,心内电极线将增 至3~4根,成为3腔或4腔ICD。对于心功 能衰歇伴室内阻滞患者,可应用双心室3 腔ICD即可治疗心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