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政经作业部分简答题答案(较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a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有用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创造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为商品的价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
B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C简述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假交换
c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体现出来
d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其一,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其二,商品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所需该商品总量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e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优胜劣汰,导致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第四,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领域不断拓展,作用方式也不断完善,逐渐形成较为复杂的市场机制运行系统
D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a货币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现实中的的经济交易主要依赖于货币作为中介而进行的。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不断发展而产生的货币,使商品价值有了固定的表现形式。货币的形成使商品生产与交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货币从本源意义上讲只是一种价值表现的完成形式
b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商品本身直接体现出来,而商品的价值却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它必须通过与其交换的别的商品对等地体现出来。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也称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一般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集中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统一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上的价值形式
c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d职能: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可以用来表现、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尝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利息等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E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换为资本的前提。
a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资本流通的第一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上。可是它也不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资本家为购买商品必须支付等价,所以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即发生在对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上
b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这样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能力,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有这样,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资本家按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价值购买了它,取得了它的使用价值,这样,资本家就从使用这种商品中得到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F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
a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b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量的价值就是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包括: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c劳动力使用价值就在于劳动力在消费过程中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
G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工资形式的发展,说明这些变化对我国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启示?
a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工资价值量的大小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必要劳动的凝结所决定,最低工资标准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b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工人工资的形式,这种工资形是当前资本主义工资的主要形式。计件工资是指根据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c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只能凭借出卖劳动力获得货币工资,这部分工资仅能够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生产的全部剩余归资本家所占有,因而形成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随着劳资矛盾激化,为缓和阶级矛盾,工资形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最突
出的特征是资本家不再独占剩余价值,工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分享部分剩余
d激励工资和股权分享。激励工资是员工工资中根据其努力和贡献的多少而获得的报酬,分为两类:投入激励和产出激励。股权分享是二战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推行一些使职工分享企业剩余的改革计划,让企业部分或全部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权分享企业剩余。其中,股票期权计划是公司以书面形式给予本公司人员购进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送股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额外报酬,购股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让企业员工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信托式利润分享是公司每年按规定的方案使用部分利润通过信托基金为公司员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然后再以信托的形式持有到员工退休为止的一种员工权益分享方式
e启示:不要拘泥于按劳分配劳动所得,应加大财产性收入比重(如股权等等)
H为什么说相当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a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也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b首先,相对过剩人口可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可以较高地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在危机期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减少,大批工人被解雇。当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时候,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又突然增加,这时劳动力就不能完全依靠人口的自然增殖来满足,失业人口的存在就成为资本家产业发展的后备军。其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对在岗工人的剥削程度。大量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资本家可以随时在市场上购买到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家经常以此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和接受各种苛刻的剥削条件
I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空间上的并存性,也就是全部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部分。
第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态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时间上的继起性
J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对概念的区别是什么。
a两对概念划分的标准不一样。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只能进行价值转移,而可变资本不仅能够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带来价值增值。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则是从资本的周转方式上来进行区分的。
b资本各部分在两对范畴间不是对应的。厂房、设备、工具等固定资本和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一起构成了不变资本。劳动力成本
是可变资本,它要和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一起构成流动资本,这只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c划分的目的不同。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为了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则是为了说明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后者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K比较固定资本磨损的两种形式。
a固定资本的磨损,可以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b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又叫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一种磨损或多或少地同机器的使用成正比,另一种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同机器的使用成反比”
c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它们的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上的贬值。一种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同样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本的价值发生贬值;另一种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生产出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贬值
L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a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b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量越高,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都会越低
M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特点是什么。
a危机频繁,再生产周期缩短
b相比于二战前,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有所减轻
c世界经济危机同期性日趋明显
d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形
N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是什么。
a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b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c经济危机对劳动人民的危害
d经济危机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O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基本要点?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哪些借鉴意义?
a资本周转是种不间断的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生产资本的构成、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b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资本的生产时间就是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它的长短取决于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它又可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某种产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过程中断的时间
d资本的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在流
通过程中的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因素的购买时间和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销售时间。它的长短取决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信息是否畅通等因素e固定资本是指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两者区别体现在:一,二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二,二者的周转时间不同;三,二者的价值收回方式不同;四,二者物质形态更新的方式不同。影响:在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则资本周转越快
f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一,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量越高,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都会越低
g借鉴意义:加速资本周转需要缩短生产时间,通过销售家或促销加速流通
P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你认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能消除经济危机吗?为什么?
a经济危机通常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结构比例失衡而引起的周期性发生的经济秩序的动荡与混乱
b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期间的生产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讲显得过剩了。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一,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加强剥削。工人阶级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资本家阶级在不断缩小。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又是这一矛盾得以强制性缓解的方式。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不可避免
Q什么是成本价格,具有什么重要经济意义。
a含义:资本家在生产上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
b经济意义:一,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或亏本的重要标志;二,资本主义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三,商品的成本价
格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和评价指标
R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内容和原因是什么。
a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平均利润率随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
b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c随着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造成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相对地下降,另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也表现为固定资本比流动资本增加得快,整个资本周转速度相对减缓
S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平均利润率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a意义:一个充分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不论资本投放在哪一个部门,最后都会使等量资本所获得的利润趋于一致
b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一般是通过资本的跨部门转移,即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向利润高的部门的转移来实现的。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利润率下降;原来利润率低的,利润率提高。资本的转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供求、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一直要到不同的部门利润率大致平均的时候才会暂时趋于停止。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刮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c平均利润率规律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只要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资本在部门间的自由转移没有受到限制,平均利润率规律就会发生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利润率规律引导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引起了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T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是什么?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一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a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p'=m/(c+v)
b影响因素: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三,资本周转速度;四,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c途径:一,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降低产品成本,在资本量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越高,利润量就越多;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适销产品的产量
d节约资本,扩大生产规模,加速资本周转
U谈谈你对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理解
a意义:一个充分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不论资本投放在哪一个部门,最后都会使等量资本所获得的利润趋于一致
b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平均利润率随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造成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相对地下降,另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
的提高,也表现为固定资本比流动资本增加得快,整个资本周转速度相对减缓
c阻碍下降的因素:一,资本对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二,不变资本要素变得便宜;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和增加;四,对外贸易的发展
V简述地租的基本含义。
a地租是土地租用者因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一,形成地租的条件必须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二,地租形成的前提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三,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四,地租的本质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
W简述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的联系与区别
a联系:级差地租II是在级差地租I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前提。构成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的实体都是超额利润,都是以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为基础确定的,并且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区别:一,形成的条件不同;二,对它们的占有不同
X论述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a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在面积相等的土地上,由于土地的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由农产品个别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形式。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一,土地生产条件的差别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物质条件。农产品是由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经营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的资本家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超额利润。二,土地的有限性和以此为前提的土地经营的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在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地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而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这种垄断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而产生的。一方面可以使经营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长期稳定地存在。三,级差地租是由经营较优土地获得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一部分超额利润,由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部分的差额构成。土地的差别性和有限性只是形成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形成级差地租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一,不同地块在自然丰度上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肥沃程度;二,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即区位有差异性
;三,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有差异性。级差地租形成的源泉:农业雇佣工人所提供的剩余劳动
c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全部农产品中的总剩余价值要大于总平均利润,农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因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绝对地租。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土地被私人占有以后形成的垄断,别人无法再制造新的土地归自己私有,它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或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中,形成绝对地租。绝对地租形成的源泉: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Y简述借贷资本的特点。
a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b借贷资本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
c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
Z简述银行利润的来源与实质。
a来源:银行利润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息差额。从根本上讲,银行利润的来源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实质:银行利润主要来自于银行的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反映了银行资本家凭借银行雇员的剩余劳动占有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AA试述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a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现实资本也称实体资本,是直接投入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这些资本参与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过程
b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具有统一性。现实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基础,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衍生物。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以它所代表的现实资本为基础。表现为:一,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派生物;二,现实资本的运行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收益与价格变动;三,现实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发行规模;四,现实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虚拟资本对现实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一,虚拟资本影响现实资本的运用规模;二,虚拟资本扩大了现实资本的活动范围;三,虚拟资本价值的变化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现实资本的估价
c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具有矛盾性。尽管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质副本和价值变现形,但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和价格运动具有独立性。虚拟
资本的价格不是由现实资本的价值决定的
BB试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a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运动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包括有价证券的交易、银行借贷的投放等信用活动。实体经济是现实资本的运动,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商业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b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货币和信用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水平、规模和结构等决定着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虚拟经济应该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
c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一,有利于解决金融约束问题;二,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三,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d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一,加大经济中的不稳定程度;二,导致泡沫经济的出现
CC简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a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竞争比较激烈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还不成熟
c国际经济关系极端不平等
d自由主义思潮处于经济社会的主流,反对国家的干预
DD为什么说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
a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存在的社会条件,即市场经济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b竞争可以进一步维持和巩固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社会需求复杂多样,垄断企业不可能建立覆盖全社会需求的垄断组织
E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哪些特征。
a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FF论述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的新的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
a新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生产力要素数量的迅速增长带动了社会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二,科学技术与教育成为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体系
b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一,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仍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二,由于劳动的资本化与资本的社会化,各国的企业制度和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三,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对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进行了调整
c上层建筑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一,上层建筑最深刻的变动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大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国家的作用得到了强调;二,上层建筑的调整还表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三,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要维护资产阶级
的个人自由
d认识:这些改变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改变了其性质,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市场的矛盾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二,贫富两极分化仍然是资本主义难以治愈的痼疾;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GG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统一
c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过程
d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依附深化的过程
HH简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有利影响。
a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全球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发展提供了机遇
c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II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与负面影响?
a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越出国界、相对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融入全球经济整体的过程
b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一,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全球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二,经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发展提供了机遇;三,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c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经济全球化影响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四,经济全球化威胁落后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国际经济关系的不平等;五,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成为全球社会问题频发的重要根源
JJ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该采取怎么的战略与对策?
a见II概念
b见II积极意义与负面影响
c见GG本质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有利于发达国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对中国不利的因素—对策(如:资金、技术短缺—吸引外资,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