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9 冬至的梦》教学设计_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冬至的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一个孩子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冬至过后万物的萌动和人们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文中所有的内容都围绕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这一主题。语言文字非常优美,虽是平时较常见的事物,但是在作者笔下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尤其是对爷爷涂红梅的描写更使文章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文章选材的内容美、作者的文笔美、其中所蕴含的感情美。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较容易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情感,安排读写背环节对他们来说也并不困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利用背诵这一手段来促使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读与品句相结合,读与想象、写作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教学方法:读、悟、写相结合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冬至的梦》,你对冬至有了哪些了解?下面让我们在24节气歌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请同学们轻声跟唱。

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

(指名说)

二、走近文本,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中,走近作者的童年世界,走近作者心中的梦。下面请同学们轻声地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完以后,你觉得冬至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文)

2、回答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品读课文,畅谈感受

1、师: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勾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说一说)

下面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冬至这个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吧!

2、“冬至前后,大雪飘飘……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师: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天的什么?

(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春天就像一个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那么羞涩却又那么充满生机,她让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自己温暖希望的梦,这个梦美不美?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师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调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声音要有节奏,这些都是朗读的技巧,还要带着感情朗读,读懂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指名配乐读)

通过刚才有感情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果园里的苹果树……却能够感觉到那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指名谈自己的感受)

生:冬至过后,万物都萌动着勃勃生机。

生:冬至过后,万物都有对春天的企盼。

师:想象此时树木的枝条是光秃秃的,冬小麦和老草根还长在厚厚的泥土中,冬眠的动物还在安静地冬眠,从表面看一切是那么冷清,那么萧条,但他们都在积蓄力量,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万物生命的涌动。

3、师:寒冷的冬至,你仿佛看见谁在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指名说)

师:苹果树、葡萄枝、冬小麦、老草根儿、青蛙和蚯蚓等都做着温暖希望的梦,你觉得还有谁在做着这样的梦?他们的梦里都有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他们梦到了什么,梦中的景象是怎样的。(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计时3分钟)

指两到三名学生来读。

4、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如果让你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你觉得容易吗?那要怎样去寻找?作者是怎样找的?(指名说)

课件出示:“不信,你拨开积雪或扒开泥土仔细地看看吧……它们好像已经等不及了。”作者是怎样去寻找的?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畅谈)

师:当冬至过后,人们就开始期盼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小河流水,藤条变青、变软。一切事物在呼唤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冬至的梦里充满了温暖,蕴藏着希望!(板

书:温暖的梦)

出示句子:“黑色的藤条变青了,干硬的树枝变软了,冻土地开始松动了,冰河下面有了“哗哗”的声音。细小的草根儿,有的已经绽出苍白的芽苞,地窖里树苗儿的枝条上吐出指甲大的紫红色的小叶子,它们好像已经等不及了。”

“黑色的藤条变青了,干硬的树枝变软了,冻土地开始松动了,冰河下面有了“哗哗”的声音。细小的草根绽出芽胞了,地窖里树苗的枝条上吐出小叶子了。”

师:反复品读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呢?为什么?(学生品读,同桌交流)

生:第一段话用两种句式写出了事物的变化以及变得怎样了,比较详细;第二段话用一种句式写了事物的变化,没有十分细致地描写,比较简单。如果都采用同一种句式列举以上几项事物,感觉比较重复,毫无新意,而作者用两种不同的句式描写,让人读起来爱读且充满新意,比较有层次感。

师:这么好的句子,我们真应该积累下来,为自己所用。能不能尝试背诵这几个句子。在背诵时可以抓住重点词语帮助我们记忆。

师出示:不信……藤条……树枝……冻土地……冰河……草根儿……绽出苍白的……树苗儿……指甲大的紫红色的……它们……

5、作者满怀对自然的热爱,用眼看到、用心听到了世

间万物的生命都在涌动,他们在盼望春天,并已做好了准备等待春天的来临。作者和爷爷是怎样等待春天的?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默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说)

师:怎样等待春天的?(指名说)

师: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冬天是很漫长的,我们对春天很期盼。)

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指名说)

师小结:从“还不能”、“难熬”、“总会”、“一直等到”、“完全变成”等感受到“我们”是怀着梦想、怀着希望来等待的。这种等待感觉很美好,很温暖!在这段等待的日子中,“我们”和爷爷都憧憬着温暖的春天,期盼着春天快点儿到来。

师:这段中,课文巧妙地插叙了爷爷“涂红梅”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指名说)

师:使文章极富生活情趣,揭示了爷爷对生活、对春天的热爱和爷爷的勤劳与善良。

6、作者发出心底的呼唤“向往明朗的温暖的春天”,但是“更深深地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为什么冬至的梦那样令人怀念呢?请同学们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怀念什么呢?

生:我们怀念的是等待春天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