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设计

第1课认识食用碱

教学目标:

认识食用碱,了解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 食用碱的用途

教学难点: 观察食用碱与食醋的反应。

课前准备: 玻璃杯、石蕊试纸、食用碱(小苏打)、食醋、筷子、水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用石蕊试纸检验食用碱的水溶液。

2、观察食用碱与食醋的反应。

二、想一想:

1、你知道为什么用老面发酵时要加一些食用碱的水溶液吗?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加得越多越好?加入多少才适宜?

2、治疗某些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的病人时,医生会给他服用一些小苏打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资料阅读:广角镜老面发酵食用碱的用途

4 、探究运用

(1)、大清水中加入一些食用碱,将新鲜桃子放入其中浸泡3分钟,然后轻松搅动几下,桃毛便会自动脱落,再用清水冲洗后便可食用了,非常方便。

(2)、将新鲜的虾仁放入碗内,加入少许精盐和食用碱后,用手轻轻抓搓虾仁,然后再用清水浸泡一会儿,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三、总结:

适量食用是不会有影响的,不要多食用,祝您健康!长期食用碱对身体是不利的,一般大量及长期的食用容易导致结石等疾病,建议少量食用

第2课神奇的海绵垫

教学目标:

认识海绵垫,了解海绵垫的神奇本领,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海绵垫的用途

教学难点:海绵垫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本领。

课前准备:玻璃杯、海绵、棉线、橡筋、重物(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为了探究海绵垫的奥秘,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看你能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1、橡筋的妙用。

2、有惊无险的玻璃杯。

实验结果分析:在上面的两组实验中,______和_______有效地延长了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减轻了冲击力的大小,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

二、想一想:

1、除了海绵垫,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2、你能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如海绵、泡沫、棉花等,设计一个保护装置,使一只生鸡蛋从高处落下而不碎吗?

三、探究交流:我的保护装置简图。

四、广角镜,生活中的缓冲现象。

五、总结:

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环保海绵、慢回弹海绵、高密度海绵、防火海绵、阻燃海绵、PU海绵、海绵条、海绵密封条、聚氨酯海绵、海绵垫、空气过滤棉、抗静电海绵、波峰棉、波浪绵、吸音棉等,

特性:保温、隔热、吸引、减震、阻燃、防火、防静电、防尘、透气性能好。

第3课向上“流”的水

教学目标:

认识向上“流”的水,了解毛细现象及其作用与害处,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水是怎么样往上“流”的。

教学难点:毛细现象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玻璃杯、筷子、餐巾纸、棉线、粉笔、纸条、清水、红墨水、钢笔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日常生活中,水往低处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有时候,水也能自动地从低处往高处流呢!

2、试一试:分别将粉笔、纸条和棉线的一端放入水中,你会发现水竟然能沿着物体上升。分析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3、做一做在玻璃杯中倒入半杯清水。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将竹筷放入水中,调节竹筷与玻璃内壁之间的间隙,慢慢调整这个间隙的大小,仔细观察竹筷与玻璃内壁间的水上升的高度,并将你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4、想一想:1、浸泡衣物时,如果衣角搭在盆的边缘,过一会儿,衣服下方的地上常常会有一摊水,为什么?2、拆开一支钢笔并仔细观察,想一想,写字时墨水为什么会自动地流向笔尖?

5、广角镜老面发酵毛细现象及其应用

6、总结:

在自然界中,我可以看到许多毛细现象,有的可以加以利用,也有的却是有害的,如地基中的土壤会把水吸上来,使室内潮湿等,我们涂防水层或铺油毡等防水。

第4课组创建小乐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小乐器以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的过程,获得有关乐器发声方式以及音调变化等浅近知识,了解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教学难点: 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课前准备: 乐器、冰淇淋杯、玻璃瓶子、塑料杯、碗、盒子、筷子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可能认为制作乐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乐器。

2、做中学每个小组准备一件乐器,小组分别用乐器演奏各种声音。

3、制作小乐器用冰激凌杯、玻璃瓶、塑料杯、碗、盒子等物品,自己设计并制作鼓、笛子、沙锤、编钟或吉他等乐器。记录你的构思与设计。

4、测与评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制作的乐器的不足之处是:

改进方法是:

我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评价是:

5、广角镜,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而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乐器的分类:按乐器的发声方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电子乐器四大类。

6、课外延伸性活动

教师出示自制的各种小乐器或提供小乐器的制作方法(参见《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小乐器的制作和研究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外制作的小乐器作为学业评价的一个方面。

第5课自制动力小玩具

教学目标:

使小学生思维初步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以及思维活跃有灵感;引导学生带着创新意识去观察生活并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较为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制作动力小玩具。

课前准备: 吸管、气球、橡皮筋、细绳、图钉、透明胶等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常见物品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动力小玩具。

2、做中学(1)制作空气动力小玩具。

气球向前滑动,用了什么动力?

通过以上测试,我发现了:

(2)自行设计并制作动力小玩具。

3、测与评举行一次动力小玩具的演示、评比活动,全班学生从外观、动力利用、创新程度等方面评价每一件作品,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我的作品的优点是:

不足之处是:

改进的方案是:

4、广角镜

反冲力,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反冲作用通常叫做反冲力。现代火箭就是利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冲力,使火箭获得巨大的上升速度的。水上快艇就是利用水流的反冲力向前快速航行的。水力、风力、弹力、电力、磁力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装置成为各种设备的动力。

5、拓展活动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动力小玩具。开展一次调查活动,看看身边有哪些动力小玩具,了解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分别利用了哪一种动力。

6.制作万花筒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制作万花筒的实践活动,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万花筒。

课前准备:长条小镜子、卡纸、铅笔、剪刀、胶带纸、彩色小纸片、胶水、透明

玻璃纸、半透明塑料纸。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教学

问:老师这儿有一件玩具,很多同学都玩过,这个玩具的外型是圆筒,透过它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停地转动圆筒,可以发现许多许多不同的花型,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万花筒

出示万花筒,让学生尽情玩赏。

这么漂亮好玩的万花筒,我们自己动手也能做出来呢。

2、折开万花筒,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构造。

现在老师将这个万花筒拆开,大家看看万花筒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外表:大花纸、小花纸各一张②外壳:马纹纸卷成的圆筒

③内芯:三块镜片、闪光片等。

3、引导学生制作

问: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万花筒里仅有一些闪光片,为什么能转出千变万化的花型呢?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三块镜片的作用,因此,要做好万花筒,首先要做好三棱镜。

①三块镜片组成一个三棱镜,每块镜片要对齐,每一头要对齐,三个角度要相等,用胶带固定好。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别被镜片划破手。

②用透明纸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放入十粒闪光片,再用透明胶固定另一端。

③用马纹纸卷成一个圆筒,筒的大小要调整到恰当大小,刚好能放下三棱镜,用胶带固定。

④在小花纸的中间挖一个洞,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

⑤下面将要给万花铜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用大花纸把万花筒外表装饰好,装裱时要做得光滑平整。

4、归纳总结

引导同学根据自己的作品归纳万花筒的制作步骤。

5、评析作品

同学们都完成了万花筒的制作,大家互相看看,哪些同学的作品外表漂亮、平整。再转动万花筒,看看花型变化怎样。

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哪里没做好,自己修改。

通过制作万花筒,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动手动脑能创造美丽的世界。

第7课为家人设计食谱

教学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的总结引导学生了解早餐对人们一天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早餐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生通过问题的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询问专业人士等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活动方案的设计,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教学难点: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1、导入新课人类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均衡摄取五种营养成分,你每天都吃了些什么?达到要求了吗?

2、看一看理想的膳食模式——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以谷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奶豆类和油盐五大类食物构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指导中国人合理膳食。

3、做一做(1)问卷调查

A、你最喜欢吃的主食、蔬菜和水果是什么?

B、你不喜欢吃的主食、蔬菜和水果是什么?

C、你喜欢用喝饮料代替喝白开水吗?

D、如果家里做了你喜欢吃的饭菜,你是否会一次吃得很饱?如果是你不喜欢吃的饭菜,你是否会吃得很少,甚至不吃?

E、你是否经常不吃早餐?

F、你是否吃比较咸的菜?

G、你是否只喜欢吃甜食或鸡鸭鱼肉等肉类食品?

H、你是否曾经为了减肥而不正常吃饭?

I、你是否经常吃生、冷、熟食制品?你是否爱吃零食而不正常吃正餐?

(2)记录家里一星期的食谱

(3)设计食谱: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家人设计一份食谱(一日三餐)。

4、广角镜人体必须摄取的五种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5、拓展活动为学校食堂设计一周菜单,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第8课水——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我们的生活用水来自哪里。

教学难点:自来水厂中的水处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水是生命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有了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和生长。

2、看一看我们的生活用水来自哪里?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分布在陆地表面的淡水资源,如冰川水、河湖水、地下水等。

3、想一想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可供人们日常生活直接利用的是哪一部分?这些水是怎样流到我们家里的?

4、自来水厂中的水处理第一次过滤——吸附——第二次过滤——氯化——通风——追加处理。

5、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应尽之责!我们该如何做?

如果你家有草坪,宜在清早或跑傍晚时浇水,这样水就不会过多地被太阳蒸发掉。只有家务过多或衣服积累到一定量时才使用洗衣机。

在盛有水的盆中清洗蔬菜,不要用自来水直接冲洗蔬菜。

如果采用淋浴,尽量缩短淋浴时间;如果用浴缸洗澡,半浴缸水就够了。

6、试一试写一份节约用水的倡议,号召家人、同学节约用水。

画一幅图画或写一篇短文,主题是“没有水的世界”。

7、广角境宝贵的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却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各国中排第109位,已被联合国列为贫水国家之一。

8、拓展活动

调查当地水资源是否受到污染。如果受到了污染,原因是什么?

第9课膨胀与收缩,

教学目标:

1.认识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2.学会使用体温计。

教学重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膨胀力和收缩力是怎么回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体积会发生变化。物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同时会产生巨大的膨胀力或收缩力,如果不加以防范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但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的收缩力和膨胀力来为我们服务。

2、看一看(1)膨胀力的应用——静力爆破

生石灰加水变成熟石灰时体积会发生膨胀,于是科学工作者以生石灰为主要原料制成膨胀剂,用于静力爆破。

(2)收缩力的应用金属与热会膨胀,然后冷却收缩时会产生巨大的收缩力。这种性能在金属嵌接工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想一想火车的车轮是怎样被安装并固定在车轴上的?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膨胀力和收缩力?

4、广角镜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缩小。但是有些情况却刚好相反,如水在4℃以上会热胀冷缩,而在4℃以下会冷胀热缩;青铜在某些温度范围内也是受热时收缩,遇冷时膨胀。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温度计就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而铁轨之间的缝隙则是为了防止铁轨不被钢材膨胀所破坏。

5、拓展活动

将两个杯子中装等量的水,然后把其中一杯水放入冰箱里,另一杯盖住杯口待用,等到冰箱中的杯子里的水全部结冰后取出,与另一杯水比较,你会发现冰块的体积比水的体积要大一些。

第10课连通器

教学目标:

1、了解连通器的特点。

2、了解联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漏斗、茶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仔细观察茶壶,你会发现茶壶口与茶壶嘴的高度是一样高的。你知道这样设计的原因吗?我们把像个茶壶这样底部互相连接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做一做在塑料软管的两端各插接一根透明的塑料硬管——往一侧硬管中倒入清水,待水静止后观察两侧管中的水面高度——保持一侧的管子不动,将另一侧的管子上下移动,观察两侧管中的水面高度——保持一侧的管子不动,将另一侧的管子左右倾斜,观察两侧管子中的水面高度——同时变化两测管子的位置,观察两侧管中的水面高度。

按照上面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够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3、想一想调查或查找资料,了解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自由研究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或者设计实验。对连通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课题:

A、连通器液面持平的原理。

B、联通器的形成对液面高度的影响。

C、连通器的粗细对液面高度的影响。

我,小建议,

A、通过网络、书本和期刊掌握必备的知识。

B、去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搜集有关信息。

C、向老师,家长和专业人员请教。

第11课茶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各种甜饮料、干茶叶。2、录相带、磁带各一。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品尝饮料请谈谈各种饮料的颜色、味道,以及是用什么做成的。

2、中国是最早把茶作为饮料的国家,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3、收集与整理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茶叶主要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并进行记录。茶的种类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等。

4、参观与调查参观茶叶厂或访问专家,了解茶叶制作的基本过程。

茶叶制作过程主要分为,采摘,晒青,晾青,摇青,炒青,速包,包揉,打散,烘干,包装等。

5、观察与实验可用于保存茶叶的容器有很多,如瓷坛、玻璃瓶、铁罐、木盒、塑料袋、纸袋,竹盒等。将同种茶叶平均分放在不同的容器中,过一到两个月后,通过闻香、观包、品位等方法看看哪种容器的保存效果好,将结果记录下来。

6、自由研究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习常见的茶艺,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茶艺表演活动。

7、广角镜

巧用茶叶将陈年茶叶或泡过的茶叶收集起来,巧妙地加以利用:

A、湿茶叶可以去掉食物容器里的腥味和蒜味。

B、将晒干的茶叶用纱布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底层,能较好地除去冰箱异味。

C、经常用茶水洗头能使头发保持乌黑发亮的发质。

D、深色衣服上的油渍用茶水搓洗更容易清除。

E、手指不小心被灼伤后,浸在茶水中可以缓解灼痛感。

8、活动延伸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第12课发明与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发明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经过数千年的努力,我们的祖先用勤劳与智慧,创造

出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文明天地,每一次改革和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发现与发明,那么什么是发现、发明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2、看中学

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合称。科学意味着发现,技术意味着发明。

发现是指找到本来事物或规律,通过探索研究才开始知道。发明是指创造新的事物,首创新的制作方法,发明也可以称为创造发明或发明创造。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两者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创造过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终总会以一定的成果表现出来,并作为一种产品而得到社会的承认。

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棒现象是科学发现。

用磁铁制成指南针是技术发明。

发现摩擦起电现象是科学发现。

制造发电机是技术发明。

3、动动脑

蚂蚁会不会游泳?他们能不能爬到竖立着的玻璃上?请你研究蚂蚁的这两种行为。

根据你发现的蚂蚁习性,发明一种防蚁新器具。

4、广角镜

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5、小结

只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事物的规律,勤于思考,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广州版.课文

小学四年级英语(广州版)上册 Until 1. Unit 1 Blouses and Jeans – Words Dialogue 1 Look,listen dand then act out thesse dialogues in pairs. A)Shop assistant: 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女售货员:早上好,有什么可以帮助你吗? Woman :yes , please. I’d like to buy that blouse. How much is it? 女士:是的,我想要买一条女士衬衣。它要多少钱 Shop assistant: it’s ninety yuan. 女售货员:它需要九十元。 Woman: ok I’ll take it. 女士:好,我要了。 B) Shop assistant: good moring. Can I help you? 女售货员:早上好,有什么可以帮助你吗? Man: yes, please. I’d like to buy that piar of jeans. 男士:是的,我想要买那一条牛仔裤。 Shop assistant: it’s forty-nine yuan. 女售货员:它需要49元。 Man: ok . I’ll take it. 男士:好,我要了。 Unit 2 Shirts Dresses and Trousers – Dialogue Dialogue 1 look, listen and then act out these dialoguses in pairs. Shop assistant: goog afternoon, sir. What can I do for you? 女售货员:下午好,先生。可以为你做什么? Man: I’d like to buy that biue shirt. 男士:我想要买那条蓝色的衬衫。 Shop assistant: yes,sir.here you are. 女售货员:是的,先生。给你 Man: how much is it? Shop assistant: forty-five yuan. Man: all right.i’ll take it. Shop assistant: here you are.thank you. Man: bye. Woman: I’d like to buy a black dress. Do you have any? Shop assistant: yes,madam. Here you are.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 植物的身体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植物卡片、有关植物器官的图书资料、课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网络教室上课)资料卡。 课时分配建议 本课教学建议用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观察植物,总结、指认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第二课时:查阅资料知道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资料上自己质疑的内容。 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简单的话语,让学生明了观察活动的目的有二。其一:观察不同的植物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其二:寻找所观察的植物身体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明确的观察范围和观察目的,有助于学生观察活动有效、有序的展开。 活动1 观察植物的身体 活动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在观察多个个体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加工,归纳概括出植物体共同的结构特征。教材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植物。教师在引领学生展开活动时,应先选择一种可以同时观察到植物六大器官的典型植物,让学生以独立观察为主。最好提供一张没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植物的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之后组织学生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须在室内简要提示活动要求:带上活动记录表;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接着组织室外观察,最后在室内交流汇报观察结果。最后的环节是一个概括、归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 为了便于组织教学,课堂上可让学生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或是教师用课件演示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绿色开花植物,作为课内观察的内容。让学生分别说出每种植物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之后再让学生结合对典型植物的观察进行总结,归纳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教材呈现的学生观察记录示例有很强的代表性。一般情形下,学生通过观察能比较容易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广州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

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英语期末水平测试卷 (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50分钟完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总分 分数 听力部分:50分(每小题读三次) 一、 听句子,请选出所读的内容。(10分) ( ) 1.A. two pair of trouses B. two pairs of trousers C. three pairs of trousers ( ) 2.A. opposite B. between C.next to ( ) 3.A. bedroom B. bathroom C.living room ( ) 4.A. door B. wall C.clock ( ) 5.A. Chinese writer B. English writer C.Chinese doctor ( ) 6.A. music B. science C. maths ( ) 7.A. have meals B. do homework C. take a shower ( ) 8.A. thirteen B. seventy C. forty ( ) 9.A. kitchen B. chicken C. toilet ( ) 10.A. use numbers B. play sports C.sing songs 二、听短语,根据所听到的顺序,用大写英文字母给图片编号。(10分) 1. 2. 3. 4. 5. ( ) ( ) ( ) ( ) ( ) 6 7. 8、 9、 10、 ( ) ( ) ( ) ( ) ( ) 三、听句子,判断所听的内容与图片是否一致,如一致“T ” 否则“F ”。(10分) 1 2. 3. 4. 5. ( ) ( ) ( ) ( ) ( ) 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订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1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2

广州版四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新教材】

Unit 1 What?s in your room? 1、词汇Want / next to.../ between 2、重点句型 1)询问某物里面有什么的句型----What?s in...? 句型结构:What?s in + 其他? 重点解析:此句型是由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疑问词what意为“什么”,几次in 意为“在...里面”。答语为“There is/are + + in + 其他.”,也可以直接回答 物品名称。 例如:What?s in your room? ---There is a bed, a desk and a chair in my room. What?s in your bag? ---There are some books and a pen. 2)巧问颜色----What colour...? 句型结构:What colour is/are + 物品? 例如:What colour is your computer? ---It?s pink. What colour are they? ---They are green. 3、方位介词 On表示“在...上面”。(强调两者互相接触)例如:I put my pen on the desk. In表示“在...里面” 例如:The ball is in the box. Near表示“在...附近” 例如:He lives near the river. Over表示“在...上面”. (不与物体接触)例如:There is a bridge over the river. Under表示“在...下面” 例如:There is a pair of shoes under the bed. Behind表示“在...后面” 例如:There is a river behind the house. In front of表示“在...前面” 例如:There i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王悦 2016年9 月 语文教学设计

1.观潮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 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 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 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di)雷薄(b6)雾风号(hdo)浪吼(hdu) 涨(zh*g)起颤(chm )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广州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复习归类

广州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复习归类 一. 分类: 1. 衣物:(clothes ) : shoe 鞋, shirt 衬衣, shorts 短裤, dress连衣裙, T-shirt T恤衫, skirt 短裙, coat 大衣, sock 袜子, sport shoe 运动鞋, jeans 牛仔裤, sweater 毛衣, jacket 夹克衫,trousers长裤 2. 数字(number): one, seven , eleven two, twelve, twenty three, thirteen, thirty four , fourteen, forty five, fifteen, fifty six, sixteen, sixty seven, seventeen, seventy eight, eighteen, eighty nine, nineteen, ninety one hundred 3. 货币: yuan, pound(s) 4. 称呼: friend 朋友, aunt阿姨, uncle叔叔, grandfather祖父, grandmother祖母, father父亲, mother母亲, parent 父母之一, parents 父母亲(两人), sister 姐妹, brother 兄弟, cousin 表姐妹 5. 颜色: blue 蓝色, green 绿色, pink 粉红色, purple 紫色, red 红色, black 黑色, grey 灰色, brown 棕色, white 白色, orange 桔色, yellow 黄色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 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 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 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 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 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 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广州版四年级上册U8

四年级上册知识重点 Unit8 一.单词写得出。 学科__________ 最喜欢的________最好________写________ 故事________关于;大约________ 所有事情/每样事情(东西)________ 学习________ 数字________ 唱歌________ 歌曲________ 体育运动________ 科学________ 世界________ 了解;懂得________ 二.词组记得牢。 ……呢?_______________ 你呢?_______________多少门学科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学科_______________写故事_______________ 读英语书_______________使用数字_______________唱歌_______________做运动_______________.了解世界_______________学校活动_______________ 运动会_______________ 画画_______________ 三.句型。 根据中文提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subjects_______you have?(你们有多少门学科?) 2.We___________seven___________.(我们有7门学科。)

3.What is your___________subject?(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 4.____favourite subject is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学科是语文。) 5.I___________English___________.(我最喜欢英语。) 四.重点难点我知道。 1.my favourite…我最喜欢的... 用于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某种事物。 favourite前面要接以“的”结尾的词。 我最喜欢的学科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最喜欢的运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最喜欢的食物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最喜欢的地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同义句转换:my favourite…is…=I like…best. 如:My favourite food is fish.=I like fish best. 故事书是我最爱的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是你最爱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like doing sth.和like to do sth. like doing sth表示习惯性的动作,也就是一直喜欢做某事。(经常)like to do sth表示喜欢去做某事,想要去做某事。(偶尔) 她喜欢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今天下午想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is afternoon.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广州版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测试题

广州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练习 一、写出6个表示职业的单词,在括号写出其中文意思。 1._________ ( ) 2.__________ ( ) 3.__________( ) 4.__________ ( ) 5.__________( ) 6.__________ ( ) 二、选择填空。 ()1. ___________you want to be a cook ? A. Does B. Are C. Do ()2. Look at the men . They are _____________. A. policemens B. policeman C. policemen ()3. I want ____________ a manager when I grow up . A. to am B. be C. to be ()4. What ‘s ______job ? She's _____ athlete . A. she …an B. her …an C. her …a ()5. What ____your mother ____? She is a worker . A. does …do B. is …. job C. does …job ()6. ____your name ? A. What B. What's C. Are ()7. ____is the teacher in your family ? My brother . A. Whose B. He C. Who ()8. ____sister is a nurse . A. She B. Her C. She's ()9. Both Ben and I _______. A. is fireman B. are firemen C. is firemen ()10.What's Jean's father'_____? He's John . A. name B. job C. do 三请你根据答句猜猜问句,并写在横线上。 1.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Yes,I'd like to buy a coat. 2.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It's 98 yuan. 3.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They're fifty pounds. 4.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It's Mrs white's. 四、列词组译成英语。 1. 一双袜子 2. 两双鞋子 3. 一件粉红色的女衬衣 6. 两百条裙子 7.早上好8.下午好 9. 我想买…10. 有什么可以帮你? 11. 给你12.好的 13你有没有…?14白色运动鞋 五、择最佳答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1、观潮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型:新授课。课时设计: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先请学生说说是不是看过潮水?在哪里看过?有什么想法? 看过潮水的人,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自己看过的潮水吗?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请学生自由举手回答。组织学生评价。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①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 读后提问。③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①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② 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组织学生同桌对读,再指名学生读,老师正音。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并且自行解决遇到的生字、生词。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出示句子,学生说时候自己的理解。学生读课文,并组织评价。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