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复口吸虫病及防控技术

草鱼复口吸虫病及防控技术
草鱼复口吸虫病及防控技术

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鱼类常见病害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 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 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鳃小片愈合。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食源性寄生虫综述

食源性寄生虫综述 摘要:目前,由寄生虫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WHO/TDR 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本文将针对食源性寄生虫的特点及防治进行介绍。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猪肉绦虫吡喹酮疾病防治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能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因此,防止和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类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肉源性: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绦虫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酸脑”。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2 食源性寄生虫的常见宿主 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猪带绦虫的囊尾蚴、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 牛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3)组织损伤:是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方面的变化。(4)贫血:贫血是指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5)最小有效量: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出现有效作用或出现药理效应的剂量, (6)半数致死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7)保虫寄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8)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 (9)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10)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1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的间隙再度感染 (12)最大耐受量:指药物在除急性毒性动物实验外的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3)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14)专性寄生:寄生物一旦离开宿主生物就不能继续生存的现象。 (15)渔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 (16)积水:积水是指体液在体腔内积聚的现象。 (17)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18)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二、填空题 1、引起病理性萎缩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萎缩、压迫性萎缩、 缺血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和废用性萎缩等。 2、黄鳝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锥体病、毛细线虫和棘头虫。 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挂袋挂篓、注射、内服、浸浴、涂抹 、全池泼洒和浸沤等。 4、复口吸虫典型的生活史有七个阶段:卵→毛蚴→胞蚴→ 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5、目前,主要养殖品种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 寄生性疾病和非寄生性疾病等。 6、鱼类疾病的发生需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时期。 7、代偿是机体的重要损伤反应,主要有代谢性代偿、功能性代偿和结构性 代谢等三种表现形式。 8、鲤春病毒主要危害一龄以上(多大规格)鲤鱼,主要流行于

33牛前后盘吸虫病(同盘吸虫病)

牛前后盘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同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paramphistomidae)各属前后盘吸虫(我国约40多种)寄生家畜引起的吸虫病。成虫的寄生危害不大,但幼虫在真胃、小肠、胆管、胆囊移行时,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 一、病原体形态特征 虫体肥厚,近似圆锥形,横切面接近圆形;腹吸盘特别发达,位于虫体的后端叫后吸盘。大小多数在0.4?1.2厘米左右。

二、生活史 前后盘吸虫在外界的发育与片形吸虫相似,以锥实螺为中间宿主。囊蚴被吞食后,首先到达小肠,在小肠童虫从囊内游离出来,然后在小肠、胆管、胆囊、真胃等处的组织内移行数十天。最后到达瘤胃,附着在瘤胃发育为成虫。 前后盘吸虫发育史 三、致病作用及临床症状 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可使小肠、真胃粘膜水肿,出血,引起出血性肠炎,或粘膜坏死和纤维素性炎,胆管胆囊发炎膨胀,病畜临床表现为顽固性拉稀,粪腥臭,消瘦,贫血,粘膜苍白,肩前、膝淋巴结肿大,病畜极为虚弱,最后卧地不起死亡。 四、病理变化 病牛逐渐消瘦,精神委顿,体弱无力,高度贫血,黏膜苍白,血液稀薄,颌下或全身水肿。剖检可见网胃黏膜上吸附有前后盘吸虫的成虫,局部黏膜受损;虫体成圆锥状,粉红色。 五、诊断

1.成虫寄生的诊断:可用水洗沉淀法在粪便中检查虫卵。虫卵的形态与肝片吸虫的很相似,但颜色不同。 2.童虫寄生的诊断:其生前诊断主要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推断或用驱虫药物试治,如果症状好转或在粪便中找到相当数量的童虫,即可作出判断。 3.死后诊断:可根据病变及大量童虫或成虫的存在。 六、防治 可用氯硝柳胺(灭绦灵),对寄生虫有特致,用量牛羊40~50mm/mg吸收,预防措施与片形吸虫病相同。

复口吸虫病

1简介 复口吸虫病过去被称为“寄生性白内障病”(parasitic cataract),这种病的病原体敏认为是复口吸虫的后囊蚴。后囊蚴一般寄生在鱼晶状体内,由于后囊蚴的长期寄生,使鱼的晶状体逐渐变混浊,呈现乳白色,因而有“白内障”之称,严重的使鱼眼角膜破裂,水晶体脱落。 复口吸虫是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寄生虫,它们的第二中间寄生阶段是在色体中完成,在这个阶段,复口吸虫的寄生往往导致鱼产生很多病症,如突眼、溢血、自内障,鱼停止生长并消瘦和脊椎变形。在大规模的人工养殖中,复口吸虫病的爆发能导致鱼大量死亡,特别是在育苗和育种阶段。 2病理分析 复口吸虫病病原体是复口吸虫,复口吸虫的成虫是寄生在红嘴鸥的肠道内。虫卵随同鸟的粪便落入水中发育成为毛蚴,然后钻入第一中间寄主推实螺内发育成胞蚴和足蚴,尾蚴逸出螺体到水中再钻入第二中间寄主-鱼体内,在鱼的水晶体内发育成囊蚴,当病鱼被终寄主红嘴鸥吞食后,在红嘴鸥肠道内发育成为成虫,从复口吸虫周期生活史中可以看到对鱼类直接侵袭的是复口吸虫尾蚴,复口吸中尾蚴有趋光性,集中在水的上层。这就是为什么上层的类花白鲢受危害严重的原因所在,但当水中复口吸虫尾数量多时,也危害底层鱼类,该

病流行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感染类型有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尾蚴侵入鱼体,若是鱼被“湖北尾蚴”感染时,尾蚴经血管到眼睛,则病鱼眼眶周围充血,若鱼被“倪氏尾蚴”感染时,尾蚴经神经到眼睛,则引起鱼体弯曲,病鱼在水中急游,有时头朝下尾朝上在水面旋转,最后游动缓慢而死。急性感染可以引起大批死亡,主要危害一龄鱼苗、鱼种,对二龄以上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为尾蚴每次侵入鱼体数量不多,故不呈现急性感染症状。但是时间久后,侵入鱼体的寄生虫也可积累很多(病鱼一只肉眼有80多个),引起鱼的眼睛局部或全部变白或呈白内障症状,甚至致使水晶体脱落。鱼生长缓慢,但一般慢性感染的鱼类不会死亡。 3流行病学 复口吸虫病是淡水鱼中一种广泛分布和非常流行的寄生虫病。这主要是由于在复口吸虫生活史期间具有范围广泛的寄主,特别是通过食鱼鸟类的活动和迁移,使其卵能广为散布,而螺类和鱼类作为中间寄主在传播上扮演着次要角色。Chappell, Hardie和Sccombcs对匙形复口吸虫生活史进行的数年研究表明,在自然或养殖条件下,复口吸虫对鱼类种群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发生频率和丰度.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在夏季和秋季最高,虽然感染率稳定在95~ 100%之间,但这与取样时间是否在鱼苗被其感染前有关。复口吸虫能在同一个奇主种群中迅速传播,很快达到100%的感染率。和其它寄生虫一样,在复口吸虫感染没有造成寄主人量死亡的情况下,复口吸虫将保持稳定的感染数量,并呈聚集分布,表现为少量的宿主具有较高的感染强度.另外,个体寄主可以容纳大量的后囊蚴,且不随着寄主年龄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寄主的大小以及晶状体的大小直接限制后囊蚴的数量。养殖条件下的鱼体内的后囊蚴数量比在野

草鱼出血病标准

ICSXX.XXX BXX DB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T XXX (200x) 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quarantine for 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2006-XX-XX发布2006-XX-XX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检样质量要求 (1) 4 检疫方法 (1) 4.1 群体检疫 (1) 4.1.1 免疫核实 (1) 4.1.2 现场检查 (1) 4.2 流行病学调查 (1) 4.3 解剖检查 (1) 4.4 病理学检查 (2) 4.5 病原电镜检查 (2) 4.6 免疫学检验 (2) 4.6.1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2) 4.6.2 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2) 4.7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2) 5 非草鱼出血病的判定 (2) 6 无害化处理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流行病学调查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4) 附录C(规范性附录)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5) 附录D(规范性附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6) 参考文献 (8)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附录A、B、C、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光明,江为民,肖克宇,黄兴国。

兽医寄生虫吸虫病习题

吸虫病练习题 一、判断题 1、东毕吸虫雌雄同体,位于抱雌沟中。() 2、吸虫病生前诊断粪检虫卵时,多采用沉淀法。() 3、前后盘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反刍兽的瘤胃中。() 4、中华双腔吸虫身体半透明,两个睾丸呈左右排列。() 5、吸虫的卵都有卵盖。() 6、复殖目吸虫都是雌雄同体。() 7、吸虫和绦虫的排泄系统均起始于焰细胞。() 8、犬、猫由于食入含有囊蚴的淡水螺而感染华支睾吸虫。() 9、姜片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10、吸虫是雌雄异体的寄生虫。( ) 11、钩虫是以感染性虫卵阶段感染宿主的。() 12、鸡的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肝脏胆管内。( ) 二、填空题 1、吸虫的发育一般要经过()、()、()、()、()、()和()七个阶段。 2、东毕吸虫卵的两端各有一个()构造。 3、肝片吸虫从卵发育至成虫需要经过()、()、()、()和()的幼虫阶段。 4、东华吸虫儿是否有卵(),二个附属物位于虫卵的()部位。 5、肝片吸虫寄生于反刍兽的()组织中,其中间宿主是()。 6、前后盘吸虫的腹吸盘位于虫体的()。 7、日本分体吸虫是♀♂(),在()阶段感染终末宿主。 8、吸虫的雌性生殖器官有()、()、()、()、()、()(),最后通入生殖孔。 9、双腔吸虫卵发育至成虫需要经过()、()、()、()和()的幼虫阶段。 10、肝片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经过()、()、和()发育阶段。 11、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分别是()和();以()感染终末宿主。 12、日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是以()阶段感染终末宿主;寄生于哺乳动物的()内。 三、选择题 1、肝片吸虫感染终末宿主是在()幼虫阶段。 A.胞蚴B.尾蚴C.囊蚴D.毛蚴 2、双腔属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 A.蝗蚓B.蚂蚁C.敌百虫D.丙硫咪唑 3、具有抱雌沟的吸虫是() A.前后盘吸虫B.双腔吸虫C.胰阔盘吸虫D.东化吸虫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中)[1]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920326.html,/UploadFile/,仅供学习,严 禁传播 肤孢虫病 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 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 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 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 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 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 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 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2 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 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 时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 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 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 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 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 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 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 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 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 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 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 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 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 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 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 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当鱼体大量感染车轮虫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能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织为营养,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致死。 每年5-8月,鱼苗饲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常发生车轮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此病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稻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水产消息 在生产中,鱼的细菌性疾病时有发生, 尤以草鱼细菌性肠炎多发,主要侵害草鱼的消化 道,其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近年来,笔者 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贺纛1,林以相2 一些防治介绍如下。(1.贵州省兴义市畜牧兽医局,兴义562400;1流行情况2.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百德兽医站,兴仁562300)细菌性肠炎主要危害草鱼、青鱼。该病一直 ⑵定期加注新水,科学地开动增氧机。合理全池泼洒生石是我国鱼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而且此病常和细菌 灰,保持水体弱碱性,严格执行“四消”措施。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条件恶劣常常是诱发本病的原因。如

⑶发病期间每月投喂中草药1~2疗程。如每100kg鱼每天水质恶化、溶氧低、吃食不均等都可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导 用大蒜头500g捣烂或穿心莲2kg,粉碎后同食盐200g拌料致该菌在肠内大量繁殖而发病。 投喂。3d一个疗程2症状 5.2治疗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病鱼离群独游,游 ⑴外泼氯消毒药,同时将呋喃西林拌料投喂,每100kg鱼重泳缓慢,食欲减退或不食。肛门红肿,有的腹部膨大,将病鱼 第1d10g,第2~6d用量减半。头部拎起,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⑵每100kg鱼每天用10g磺胺甲基异恶唑或呋喃唑酮拌料3病理 投喂,第2~7d用量减半。疾病早期,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

6小结期,可见全肠呈红色,肠内多淡黄色液体。镜检肠腔内红细胞 鱼类疾病防治贯彻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原则。较少,有部分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⑴细菌性肠炎,以草鱼多发,主要流行在高温季节,由此要4诊断 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即机体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根据以上症状及病理解剖不难作出诊断,为进一步确 毒、食场消毒;饵料投喂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诊,取病鱼的肝、肾接种在R-S选择和鉴别培养基上菌落呈 ⑵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调节,有效开动增氧机;作好黄色,即可确诊。 天气、水温、投饵、鱼病防治等记录。5防治

病毒导致鱼病与防治

病毒导致鱼病与防治 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叫水产动物病毒病 病毒及病毒病 病毒(virus): 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含一种类型核酸(DNA or RNA),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病毒的主要特点: 1)个体徽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病毒颗粒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3)以寄主活细胞内寄生,寄主死亡,病毒扩散或死亡 4)病毒对水产动物养殖危害较大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潜伏期长,不易发现; 2)传播快,难控制; 3)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水产动物病毒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草鱼出血病 1.1 病原体:草鱼呼肠弧轮状病毒,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 1.2 流行情况:草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发病率高,5-9月主要危害草鱼种,5-7月主要危害2龄草鱼种,8-9月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 1.3症状:病鱼各种器官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型:红鳍红鳃盖型:鳍条,鳃和口腔发红;“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肠炎”型:病鱼肠道充血,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1.4病理变化:病鱼严重贫血,血量减少;骨骼肌出现红血胞浸润,肠上皮细胞脱落 1.5 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进行初步诊断 诊断时务须仔细观察病鱼体外和体内肠道等器官。首先检查病鱼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有无充血现象,然后用镊子剥开皮肤观察肌肉是否有充血现象,最后解剖鱼体,观察肠道是否有充血症状。如果充血症状明显,或者有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注意区分:肠炎型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 2)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3)免疫学诊断 1.6 防治:草鱼出血病的病毒活细胞内寄生;病鱼和死鱼不断释放出病毒,通过水体传播;并且该病毒抗药性强。这样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 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对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年鱼种注射时间是6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6-6.6厘米时即可注射。每尾注射百分比浓度疫苗0.2毫升,1冬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升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进行浸泡免疫。 2)每100kg鱼每天用克列奥-鱼复康100克或鱼复药2号2.5-5g拌饲投喂,

片形吸虫病(肝蛭病)

片形吸虫病(肝蛭病) 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Fasciolidae),片形属(Fasciola)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和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寄生于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所引起,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亦可寄生但较为少见,人亦有感染的报道。本虫能引起肝炎和胆管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在其慢性病程中,使动物瘦弱,发育障碍,耕牛使役能力下降,乳牛产奶量减少,毛、肉产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病肝成为废弃物,给畜牧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病原形态 片形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种: (1)肝片形吸虫虫体背腹扁平如榆树叶状(图1),新鲜虫体呈棕红色,其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的虫体长约20~30mm,宽10~13mm,体表前端有小棘(图2),后部光滑。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作短锥形,锥底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图3)。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直径约 1.0mm,腹吸盘在双肩样突出的中部,直径约1.8mm,与口吸盘相距很近。具有咽和短的食道,下接两条具有盲端的肠干,每条肠干又分出很多侧枝。雄性生殖器官以两组位于体中部前后纵列的分支状睾丸为特征。输精管通入雄茎囊,其末端即雄茎,开口于腹吸盘前方的生殖孔,肉眼可见。雌性生殖器官以位于腹吸盘下方右侧呈鹿角状的卵巢为特征。卵模显著,位于睾丸前方虫体中线上。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内含虫卵。无受精囊。卵黄腺由许多点状小滤泡组成,布满于虫体的两侧,卵黄管左右横向汇合于卵模之下方,形成卵黄总管,即卵黄囊,然后再通向卵模。[形态模式] 虫卵椭圆形,金黄色。卵壳较薄透明。长107~158μm,宽70~100μm,前端较窄,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观察时在标本上滴加少许苛性钾液,即能清楚地看到卵盖)后端较钝,卵内充满卵黄细胞(中部常较稠密)和一个常偏于后端的卵胚细胞(图4)。 图1肝片形吸虫 图2体表小棘 图3肠道 图4虫卵 (2)大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体形较大,长25~75mm,宽12mm。虫体两侧缘较平行,肩部不明显。后端钝圆。虫卵较前种大,长144~208μm,宽70~109μm(图5)。 图5大片形吸虫 返回页首 生活史 (图6) 片形吸虫的发育需要淡水螺作为它的中间宿主。肝片形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为小土窝螺(Galba pervia),还有斯氏萝卜螺(Radix swinhoei)(图7)。大片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为耳萝卜螺(R.auricularia),不少地区证实小土窝螺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图8)。可见,在我国片形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是分布极其广泛的小土窝螺。 成虫寄生于动物肝脏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温度(25~26℃),氧气和水分及光线条件下,经11~12天孵出毛蚴(图9)。(视频虫卵发育)中间宿主毛蚴游动于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如淡水螺,即钻入其体内。毛蚴在外界环境中,通常只能生存6~36h,如遇不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则渐次死亡。毛蚴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几个发育阶段。其发育期的长短与外界温度、湿度、营养条件有关,如温度适宜,在22~28℃时需经35~38天从螺体逸出尾蚴;但条件不适宜,则发育为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 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3.渔药: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 康成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4.渔药残留: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 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5.渔药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研究渔药浓度在机体内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临床 用药监测、预测渔药不良反应和制定最佳合理给药方案的理论依据 6.病毒的致病机制(感染后的表现):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和非溶细胞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感 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7.致病性:病原菌具有克服机体防御、引起疾病的能力 8.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细菌的毒力分侵袭力和毒素 9.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在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10.细菌的感染途径:接触感染、创伤感染、消化道感染 11.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 12.寄生:有的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 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13.寄生虫:暂时或长久性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宿主的营养并且给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计 生动物 14.寄主种类:终末寄主,中间寄主,保虫寄主。

15.终末寄主: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6.中间寄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若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需要两个寄主, 则最先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一中间寄主,其次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二中间寄主。 17.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 成为某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的立场可称为保虫寄主 18.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 19.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固气液),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 20.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21.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22.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23.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引起的坏死 24.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25.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2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27.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28.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2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30.炎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操作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3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变质 32.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 33.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疾病分类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肉源性: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绦虫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酸脑”。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二、常见寄主 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猪带绦虫的囊尾蚴(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米粉猪肉”)、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古医书称寸白虫、白)、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 牛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青蛙、蛇是曼氏裂头绦虫及线中殖孔绦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这些寄生虫以幼虫或囊蚴形式存在于蛙、蛇肉中,人吃了未煮熟的蛙、蛇肉就可能得裂头蚴病、线中殖孔绦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 螃蟹、蝲蛄(俗称小龙虾)是肺吸虫(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肺吸虫幼虫在它们体内形成囊蚴,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螃蟹、蝲蛄而得肺吸虫病。 鼠能传播很多寄生虫病,它们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还是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的转续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鼠肉,就可能感染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中)

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 肤孢虫病 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 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 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 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

4、根据片形吸虫和前后盘吸虫的生活史应怎样预防反刍兽吸虫病

4、根据片形吸虫和前后盘吸虫的生活史应怎样预防反刍兽吸虫病。 1.定期驱虫:在流行区每年进行春秋两次驱虫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我省牛羊为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三次驱虫,既在夏季再进行一次驱虫,一方面可以杀死畜体内虫体,同时可保证夏秋的椎实螺无感染毛蚴的机会。 2.粪便处理:家畜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以杀死虫卵,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尤其应严格处理。 3.消灭中间宿主: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配合农田水利建设、草场改良、填平无用的低洼水潭,使椎实螺无法孳生。饲养鸭子也可减少螺蛳是数量。用化学药物硫酸铜或氨水,按五万分之一喷洒也可收到灭螺效果。 4.保持饲草饮水的卫生:防止在低洼地放牧和饮水,尽量减少牛羊吞食片形吸虫囊蚴的机会。 5、猪如何感染猪囊尾蚴病,人又如何感染猪带绦虫病?请根据流行病学情况制定预防措施。 猪囊虫的中间宿主为猪和人,终末宿主为人。 被人吞食,经2.5个月 猪囊尾蚴(猪人)猪带绦虫(人小肠) 移行至肌肉随粪排出 被猪吞食 六钩蚴(猪小肠)虫卵或孕卵节片 人感染猪囊尾蚴有两种途径: 1.不卫生的习惯而经口感染。如吃了被虫卵污染的实物。 2.绦虫病人体内的孕节或虫卵因肠道的逆蠕动而到胃内引起囊尾蚴病。 预防措施:猪囊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必须人医、兽医和食品卫生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1.患者驱虫:在流行区普查绦虫病患者,用药物给患者驱虫。 驱除人体猪带绦虫可用下列药物:(1)灭绦灵(氯硝柳胺)(2)槟榔 + 南瓜籽 + 硫酸镁,比例为 100 mg + 100 mg +30 mL(50% MgSO4溶液60 mL),槟榔煮成汤,南瓜籽炒熟去皮擀成粉。先吃南瓜籽粉,2小时后喝槟榔汤,半小时后喝硫酸镁,这样可驱出完整虫体。 2.发动群众,管好厕所、猪圈,控制人绦虫、猪囊虫的相互感染。不吃生的未煮熟的肉,养成便后饭前洗手的习惯。 3.加强肉品检验工作。如发现囊虫寄生时,应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不能随便卖。按肉品检验常规,在猪囊虫规定检验部位40平方厘米面积有3个以下囊虫时,经冷冻或盐渍处理以后出售;如是4--5个,高温处理;6--10个作工业用或销毁。 6、根据莫尼茨绦虫的生活史说明其诊断与防治? 【诊断】可采取以下方法: 1.孕卵节片检查:清晨在羊舍中检查新鲜粪便,如有莫尼茨绦虫病的羊,就能在其粪便表面发现黄白色,圆柱形,长约1厘米,厚达2--3 毫米活动的孕卵节片,严重感染时只要稍加注意即可发现。 2.虫卵检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可见到特征性虫卵。 3.诊断性驱虫: 【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硫双二氯酚:2 氯硝柳胺(灭绦灵) 3 溴羟替苯胺: 4.丙硫咪唑: 5.吡喹酮: 6.1%硫酸铜: 【预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防性驱虫:在舍饲或放牧前对畜群进行一次驱虫,既能保证舍饲期间病畜迅速恢复健康,又能保证放牧后牧场没有新的病原污染。实 践证明,在放牧后第一个月内对畜群进行第一次驱虫,在第一次驱虫后15天至一个月最好再进行第二次预防性驱虫,若能 坚持数年,本病就可能得到控制和消灭。 2.避免宿主感染:在本病的流行区,避免在地螨孳生地放牧,或在雨后、清晨或傍晚放牧,以减少牛、羊吞食地螨的机会。 3.控制中间宿主地螨:国外资料表明,土地经过耕种3--5年后,则地螨数量显著降低,长期耕种的土地,则地螨的数量很少或绝迹。因此 结合种植高质量的牧草,更新牧地,则不断可以提高饲料质量,又能大量杀灭地螨,可以很好的预防本病。 8、猪如何感染猪肾虫病?说明其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 猪肾虫的成虫寄生在肾盂以及和输尿管相通的结缔组织包囊内,雌虫产出的虫卵能随尿液排出体外。经过两次蜕皮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侵入猪体有两条途径:1、经口感染:2、经皮肤感染。经移行后在体内发育为成虫。从感染性幼虫侵入猪体到发育为成虫,一般需6-12个月。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要确诊必须看到病原。 1.尿液检查:用玻璃器皿接猪的尿液(虫卵在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最多,尤其是最后部分),经自然沉淀20-30分钟后,倒去上层尿液,在光线充足出即可看到沉在底部的无数白色圆点,即可初步诊断。或镜检沉淀物里的虫卵而确诊。 2.剖检:从肾脏肾周围脂肪或输尿管壁等处的包囊内找到虫体。5月龄以下的仔猪,只能在肝、肺、脾等处发现幼虫。 3.皮内变态反应:用虫体制作抗原,接种于猪耳背皮内,经10-20分钟,若肿胀直径超过1.5厘米者为阳性反应。 【预防】 1.在有病情的猪场,应进行全面普查(每月尿检一次),对发现的病猪严格隔离治疗或肥育后屠宰,将原圈彻底消毒后才能饲养健康猪群。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寄生虫是危害水产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大病害之一。那么,水产养殖中到底有哪些寄生虫呢? 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 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 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 每年5月~10月份流行。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

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观赏鱼亦被寄生。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