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病 棘口吸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棘口吸虫病
病原体 宿主:家禽和野禽 寄生部位:大肠和小肠
病原体形态
生活史 病变
症状
诊断Leabharlann Baidu治疗 预防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的各种吸虫:
卷棘口吸虫(E.revolutum) 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日本棘隙吸虫(E.japonicus) 棘隙属(Echinochasmus) 叶状棘隙吸虫(E.perfoliatus)
棘口属(Echinostoma)
低颈属(Hypoderaeum):似锥低颈吸虫(H.conoideum)
棘缘属(Echinoparyphium):曲领棘缘吸虫(E.recurvatum)
病原体形态
卷棘口吸虫呈长叶形,大小为 7.6 ~ 12.6╳1.26 ~ 1.60mm 。 具有头冠和头棘。口吸盘小于 腹吸盘。卵巢呈圆形或扁圆形, 位于虫体中央或中央稍前。睾 丸呈椭圆形,前后排列,位于 卵巢后方。子宫位于卵巢前方。 卵黄腺发达,分布在腹吸盘后 方的两侧,伸达虫体后端。
卷棘口吸虫
虫卵椭圆形,淡 黄色,大小为81-
91×52-64μm。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禽类的直肠、盲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体
外,在水中发育为毛蚴,毛蚴钻入第一中间宿主(淡
水螺)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后 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蝌蚪、鱼类)变为囊蚴。 终末宿主吞食含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而被感染。囊蚴 在宿主的肠道发育为成虫。
病变
剖检可见肠壁发炎,点状出血,肠内 容物充满粘液,粘膜上附有虫体。
症状
1、主要危害雏禽。
2、刺激肠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出血和下痢。
3、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痢,粪便中混有粘
液。禽体消瘦,贫血,可因衰竭而死亡。
诊断
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可确诊。
治疗:
1、二氯酚:剂量为150-200mg/kg体重,
拌于饲料内喂服。
2、氯硝柳胺:剂量为50-60mg/kg体重,
拌于饲料内喂服。
预防
1、 对流行区内的家禽进行计划性驱虫,减少病原扩散;
2、 对禽粪进行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3、勿以生鱼或蝌蚪以及贝类等饲喂家禽,以防感染; 4、用药物或土壤改良法消灭中间宿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