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年以前的实验室感染事故的特点
大多数感染的原因不明确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实验室感染事故
近期实验室感染事故的特点
同一实验室的交叉污染 实验操作失误导致感染 违规操作导致感染
WHO
病原体
地点
研究人员
SARS-CoV 新加坡
研究人员
SARS-CoV 台湾
2000
气溶胶?
2002
接触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提出
1971年体外重组DNA的成功,引起了生物安全风波;
1975年2月24~27日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的Asilomar召开 了第一次国际生物安全会议,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Sydney Brenner在会议上提出,生物危害不仅仅在于会 引起实验人员何种疾病,也不是看看上周做的实验对今 天有何害处。生物危害是一种综合的、长期的效应,它 可能对其他生物和环境带来一些潜在的、间接的影响, 也可能在近期并不表现出来,而经过一个潜伏期后才表 现危害。从而“实验室生物安全”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实验室感染事故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提出 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的主要事件
历史
1941年美国发生74例实验室相关的吸入性布
氏杆菌感染事故
1949年 222 个病毒实验室中83%没有防护
1976年英国某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体检 时发现结核菌感染者比其他人员高5倍
1978年英国报告一个商业洗衣房因清洗来 自一Q热实验室的内衣裤及外衣时发生6例 雇员和1例参观者感染Q热
1974年丹麦某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室的工作人员 肝炎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 7倍
1992年美国报告因工作感染爱滋病的人员13 例,其中有1例是实验室工作者,12例是临床 医生或护士
1993年国内某医院报告225名医院工作人员 HBV检测结果:医生、护士、食堂工作人员、 检验人员。其中检验人员感染率最高,阳性率 为81.2%。多为主观估计错误及操作失误引发。
1979年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局(OSHA): 基于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类。
首次提出了把病原微生物和实验 室活动分为四级的概念。
1983年
CDC和NIH: 美国《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
全指南》第一版出版
第一次正式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 全的行为和要求
1988年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出版 2003年公布第三版征求意见稿。
1990年 1976年
加拿大医学研究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 2001年在网络上公布第三版征求
全指南》第一版出版
意见稿
美 国 研 究 制 定 了 《II 级 生 物 安 全 柜 ――NSF国际标准/美国国家标准》 第一版,现为第五版
规定了生物安全柜的技术标准和 检测方法
② 在现有条件下,综合性医院检验科能否做SARS 病源学检测(包括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
③根据目前的实验条件,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其他 传染性标本怎样进行生物防范。
实验室感染事故
1980年以前的实验室感染事故的特点
发生频率高
1951年,Sulkin和Pike对5000个实验室进行了问 卷调查,结果发现有1342例实验室感染事故,仅 1/3的事例在文献中报告过; 1974年Skinhoj报告丹麦一个临床实验室雇员的 肝炎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7倍; 1976年Harrington和Shannon 报告在英国医学实 验室的工作人员结核病感染率比普通人群高5倍;
生物安全的目的
主要是对人的保护 ➢工作人员 ➢同事及家人 ➢后勤服务人员 ➢环境
主要内容ຫໍສະໝຸດ Baidu
1. 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历史回顾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现状 3. 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与对策 4.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 5. 生物安全柜的种类及选购 6. 结语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历史回顾
“非典” 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与思考:
丛玉隆教授在健康报上撰文说:“过去, 中国检验界在学科建设的理念上,更多的是 重视质量管理,相对忽视生物安全管理…… 在与SARS的斗争中,我国医疗机构的检验人 员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① SARS病人确诊之前或疑似病人的一系列检验如 何进行生物防范。
近年实验室感染相关事故
2003年 新加坡、台湾SARS实验室 感染事件 2004年 北京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
问题的提出
过去主要注重的是: (1)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的开展; (2)经济效益;
过去较少注意的是: (1)生物安全及防护; (2)出现问题:医护人员(检验人员)
的感染,尤其是“非典”
研究人员 微生物学专家
SARS-CoV 中国
West Nile Virus
美国
实验室工作人员 Meningococ 美国 cal Disease
实验室工作人员 Vaccinia virus
欧洲
时间
如何感染
2003年8月
样品污染
2003年12月 2004年4
感染性材料 溢出
灭活不彻底?
2002年8月
伤口
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
定义
生物危害(Biohazard)
一种对人体能产生有害因子的生物源性的力量, 例如:由植物和动物传播的微生物、毒素和过 敏原感染和毒害人。
实验室生物安全(Biosafety)
是指为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各种活动中生 物因子(例如:细菌、病毒、真菌、毒素以及 含有感染性病毒的各种样本)可能对人、环境 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 和管理措施(软件),以达到对人、环境和社 会的安全防护目的的一种综合行为。
1979年美国学者Pike.R.M在他的一篇评论中指出“生物 安全知识、防护技术和设备对防止绝大多数实验室感染 的发生是非常有用的"。
国际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的主要事件
主要进展
内容
时间
主要贡献和用途
意义或现状
微生物危害程度 分类的建立
实验室生物安全 标准的制定
生物安全柜的研制 和标准制定 个人防护装备标准 的制定
实验室感染事故
1980年以前的实验室感染事故的特点
实验室以外人员的感染
1973 年和1978年,英国两个实验室发生了两起 三例天花二代感染; 一个商业洗衣房在清洗来自Q热实验室的内衣裤 和制服时发生了6个雇员感染Q热; 在实验室参观者中有一例Q热感染和两例与立克 次体的患者接触的家庭成员。
实验室感染事故
大多数感染的原因不明确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实验室感染事故
近期实验室感染事故的特点
同一实验室的交叉污染 实验操作失误导致感染 违规操作导致感染
WHO
病原体
地点
研究人员
SARS-CoV 新加坡
研究人员
SARS-CoV 台湾
2000
气溶胶?
2002
接触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提出
1971年体外重组DNA的成功,引起了生物安全风波;
1975年2月24~27日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的Asilomar召开 了第一次国际生物安全会议,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Sydney Brenner在会议上提出,生物危害不仅仅在于会 引起实验人员何种疾病,也不是看看上周做的实验对今 天有何害处。生物危害是一种综合的、长期的效应,它 可能对其他生物和环境带来一些潜在的、间接的影响, 也可能在近期并不表现出来,而经过一个潜伏期后才表 现危害。从而“实验室生物安全”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实验室感染事故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提出 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的主要事件
历史
1941年美国发生74例实验室相关的吸入性布
氏杆菌感染事故
1949年 222 个病毒实验室中83%没有防护
1976年英国某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体检 时发现结核菌感染者比其他人员高5倍
1978年英国报告一个商业洗衣房因清洗来 自一Q热实验室的内衣裤及外衣时发生6例 雇员和1例参观者感染Q热
1974年丹麦某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室的工作人员 肝炎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 7倍
1992年美国报告因工作感染爱滋病的人员13 例,其中有1例是实验室工作者,12例是临床 医生或护士
1993年国内某医院报告225名医院工作人员 HBV检测结果:医生、护士、食堂工作人员、 检验人员。其中检验人员感染率最高,阳性率 为81.2%。多为主观估计错误及操作失误引发。
1979年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局(OSHA): 基于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类。
首次提出了把病原微生物和实验 室活动分为四级的概念。
1983年
CDC和NIH: 美国《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
全指南》第一版出版
第一次正式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 全的行为和要求
1988年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出版 2003年公布第三版征求意见稿。
1990年 1976年
加拿大医学研究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 2001年在网络上公布第三版征求
全指南》第一版出版
意见稿
美 国 研 究 制 定 了 《II 级 生 物 安 全 柜 ――NSF国际标准/美国国家标准》 第一版,现为第五版
规定了生物安全柜的技术标准和 检测方法
② 在现有条件下,综合性医院检验科能否做SARS 病源学检测(包括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
③根据目前的实验条件,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其他 传染性标本怎样进行生物防范。
实验室感染事故
1980年以前的实验室感染事故的特点
发生频率高
1951年,Sulkin和Pike对5000个实验室进行了问 卷调查,结果发现有1342例实验室感染事故,仅 1/3的事例在文献中报告过; 1974年Skinhoj报告丹麦一个临床实验室雇员的 肝炎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7倍; 1976年Harrington和Shannon 报告在英国医学实 验室的工作人员结核病感染率比普通人群高5倍;
生物安全的目的
主要是对人的保护 ➢工作人员 ➢同事及家人 ➢后勤服务人员 ➢环境
主要内容ຫໍສະໝຸດ Baidu
1. 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历史回顾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现状 3. 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与对策 4.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 5. 生物安全柜的种类及选购 6. 结语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历史回顾
“非典” 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与思考:
丛玉隆教授在健康报上撰文说:“过去, 中国检验界在学科建设的理念上,更多的是 重视质量管理,相对忽视生物安全管理…… 在与SARS的斗争中,我国医疗机构的检验人 员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① SARS病人确诊之前或疑似病人的一系列检验如 何进行生物防范。
近年实验室感染相关事故
2003年 新加坡、台湾SARS实验室 感染事件 2004年 北京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
问题的提出
过去主要注重的是: (1)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的开展; (2)经济效益;
过去较少注意的是: (1)生物安全及防护; (2)出现问题:医护人员(检验人员)
的感染,尤其是“非典”
研究人员 微生物学专家
SARS-CoV 中国
West Nile Virus
美国
实验室工作人员 Meningococ 美国 cal Disease
实验室工作人员 Vaccinia virus
欧洲
时间
如何感染
2003年8月
样品污染
2003年12月 2004年4
感染性材料 溢出
灭活不彻底?
2002年8月
伤口
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
定义
生物危害(Biohazard)
一种对人体能产生有害因子的生物源性的力量, 例如:由植物和动物传播的微生物、毒素和过 敏原感染和毒害人。
实验室生物安全(Biosafety)
是指为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各种活动中生 物因子(例如:细菌、病毒、真菌、毒素以及 含有感染性病毒的各种样本)可能对人、环境 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 和管理措施(软件),以达到对人、环境和社 会的安全防护目的的一种综合行为。
1979年美国学者Pike.R.M在他的一篇评论中指出“生物 安全知识、防护技术和设备对防止绝大多数实验室感染 的发生是非常有用的"。
国际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的主要事件
主要进展
内容
时间
主要贡献和用途
意义或现状
微生物危害程度 分类的建立
实验室生物安全 标准的制定
生物安全柜的研制 和标准制定 个人防护装备标准 的制定
实验室感染事故
1980年以前的实验室感染事故的特点
实验室以外人员的感染
1973 年和1978年,英国两个实验室发生了两起 三例天花二代感染; 一个商业洗衣房在清洗来自Q热实验室的内衣裤 和制服时发生了6个雇员感染Q热; 在实验室参观者中有一例Q热感染和两例与立克 次体的患者接触的家庭成员。
实验室感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