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方案111

合集下载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和滑坡灾害是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和具有较大危害的一种,针对这类灾害,应采取以下应急防治措施:
1. 加强预警和监测:建立崩塌滑坡监测系统,利用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和技术,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迅速转移。

2. 撤离和疏散:一旦发生崩塌滑坡灾害,应及时向可能受到威胁的居民发出警告,组织和引导他们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

3. 封控危险区域:对于已经发生崩塌滑坡的区域,要立即封控危险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禁止人员靠近,以免发生二次灾害。

4. 快速救援: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挖掘被埋压的人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5. 救援资金和物资保障:崩塌滑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常常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修复,应及时调拨救灾资金和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6. 疏散安置和灾后重建:对受灾的居民进行疏散安置,并及时组织相应的灾后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房屋、基础设施和交通等。

7.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应急技能,掌握避险知识和技巧,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抗灾能力。

总之,及早预警、迅速撤离、快速救援和有效管理是崩塌滑坡灾害应急防治的关键措施,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科技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和救援效率。

八字门滑坡监测预警

八字门滑坡监测预警

八字门滑坡工程GPS监测预警夏浪摘要: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每年因此损失了近200亿元,数百人也因此丧生。

八字门滑坡就是其中之一。

在研究三峡库区秭归县八字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形成机制、破坏模式以及后期变化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滑坡监测的预警施工方案,介绍监测网点的布设,各种变形监测的施工技术要求,可供其它滑坡监测工程参考。

关键词:概况,滑坡监测;GPS变形点;八字门滑坡0 引言长江三峡库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三峡大坝的兴建和百万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归州镇八字门滑坡体正是这类地质灾害之一。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后期蓄水的不断临近,八字门滑坡体的不稳定性正在增加,一旦整体失稳,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应及时有效地进行专业监测预警或治理。

在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前提下,本文就三峡库区秭归县归州镇八字门滑坡体的实时监测进行了分析,为同类工程实例提供参考对比[1]。

1 八字门滑坡概况八字门滑坡体位于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距香溪河入长江口0.8km,距三峡坝址38km。

它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扇形,两侧边界发育同源冲沟,后缘呈圈椅状形态,前缘已没入库水中,滑坡主滑方向约NE111°。

滑坡纵长550m,横向上部较窄,宽约80~210m,下部较宽,总面积约13.5万m2;平均滑体厚度约30m,总体积约400万m3。

滑坡位处侵蚀构造中低山山前斜坡,地形上前凸中平后凹,以上陡下缓的连续斜坡形态兼具三级堆积平台地貌。

八字门滑坡滑体主要为结构松散的崩坡积、坡积物,包含填土,粉质粘土,碎石土;滑床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组(J1)岩层。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同时还受滑坡后缘西部高陡剥蚀低山区的基岩裂隙地下水及香溪河水侧向补给。

2 滑坡的变形史及现状1981年葛州坝水库蓄水后,滑坡范围内出现了房屋裂缝、地表变形,主要集中在120m高程以下。

滑坡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估

滑坡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估

第1期,总第71期国土资源遥感NO.1,2007 2007年3月15日REMOTE SENSING FOR LAND&RESOURCES Mar.,2007滑坡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估王治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摘要:滑坡遥感调查包括滑坡识别、基本信息获取和滑坡空间分析等,本文以天台乡滑坡遥感调查中用特征点法确定滑坡边界、影响带及滑坡运动特征及规模为例说明。

滑坡遥感监测可分为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

由于突发的高速超高速崩塌、滑坡及泥石流活动时间难以预测,滑坡运动的规模相对于遥感地面分辨率较小,获取遥感数据的不连续性及价格昂贵等原因,目前较少应用遥感技术直接监测滑坡活动;遥感监测滑坡运动引起的环境变化,称为间接滑坡监测,以遥感监测易贡大滑坡引起的易贡湖水面变化及溃坝造成的下游灾害为例说明。

滑坡遥感评估指在获取滑坡及其发育环境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评估滑坡的稳定性,预测其未来活动性,评估区域滑坡的影响因子和进行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文中以天台乡滑坡、千将坪滑坡稳定性评估及三峡库区中前段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为例说明。

关键词:滑坡;遥感调查;滑坡监测;滑坡危险性评价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0X(2007)01-0010-060 引言滑坡是当今世界上除地震以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1],上世纪最后20a间,重点承灾国家意、日、美、俄、印(度)、中、捷、奥(地利)和瑞士等平均每年滑坡灾害经济损失达15~20亿美元,即其总和平均为每年120~160亿美元。

近年来,滑坡灾害更有范围扩大和活动加剧之势。

据我国地质环境年报,2000年以来,我国滑坡灾害每年平均造成1000人以上死亡,年均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以往并未列入重点承灾国的东南亚国家最近也滑坡频发。

除了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外,滑坡还常常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鉴于滑坡灾害的严峻形势及其带来的巨大损失,有效调查、监测滑坡分布与活动状况,进行滑坡预测与评估,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是受灾地区的迫切需求,也是滑坡科学工作者背负的使命。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1总则为了及时掌握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使地处灾害危险区的居民可以及时得到预警信息,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山洪灾害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开展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监测工作。

1.11.21.3性等。

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将需要考虑监测的泥石流、滑坡划分为以下三类:①极度危险的泥石流、滑坡:暂时不能采取搬迁措施,受威胁人口在100人以上,或一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常发性和间发性泥石流、或稳定性差(变形迹象明显)和较差的滑坡。

②危险的泥石流、滑坡:受威胁人口在10—100人或一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1000万元之间的常发性和间发性泥石流、或稳定性差和较差的滑坡。

③一般危险的泥石流、滑坡:受威胁人口在10人以下或一次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下的常发性或间发性泥石流、或稳定性差和较差的滑坡。

对潜在威胁性不同的上述三类泥石流、滑坡,应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2(3统、大气探测系统、水情信息测报系统、多普勒雷达站网和气象卫星观测信息等,为有效地防治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监测系统应根据当地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防治需要,逐步发展并优化。

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地或适时地分析检验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站网优化调整。

(4)群测群防为主、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我国需要进行监测的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很多。

就一个区域而言,建设一个或几个监测点,以这些点为中心向外辐射,建立若干个或一批群测群防点,带动面上群测群防工作的全面开展。

这些群测群防点可由监测站配备一定的监测仪器,落实专人监测和管理。

通过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减少站点建设投资,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群众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5等),(6测。

2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监测系统总体规划方案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监测系统是山洪灾害防治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的“4.2监测系统规划”要求进行规划。

山体滑坡监测方案

山体滑坡监测方案

山体滑坡监测方案1. 引言山体滑坡是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预警和采取有效的措施,需要建立山体滑坡的监测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种山体滑坡监测方案,包括系统的组成、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

2. 监测系统组成山体滑坡监测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2.1 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收集山体滑坡相关的数据。

传感器可以包括倾斜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定期或实时地采集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数据控制中心。

2.2 数据控制中心数据控制中心是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心。

它接收来自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控制中心还负责生成预警信号和发送给相关部门。

2.3 数据存储和备份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监测系统需要建立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

数据存储可以使用云存储或本地服务器进行,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2.4 数据展示界面为了方便用户查看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监测系统需要提供数据展示界面。

数据展示界面可以包括数据图表、地图等,使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山体滑坡的监测情况。

3. 监测指标山体滑坡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倾斜度倾斜度是山体滑坡的重要监测指标。

通过倾斜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山体的倾斜角度,并告知相关部门。

3.2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也是山体滑坡监测的关键指标。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山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进而判断可能出现滑坡的风险。

3.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山体滑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仪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提前预警滑坡的发生。

4. 监测方法为了实现山体滑坡的监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4.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等来监测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快速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滑坡风险区域。

4.2 GIS技术GIS技术可以将山体滑坡的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展示。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9岩石锚喷支护
9.1一般规定
9.2设计计算
9.3构造设计
9.4施工
10重力式挡墙
10.1一般规定
10.2设计计算
10.3构造设计
10.4施工
11扶壁式挡墙
11.1一般规定
11.2设计计算
11.3构造设计
11.4施工
12坡率法
12.1一般规定
12.2设计计算
12.3构造设计
12.4施工
13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
本规范共有16章及7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边坡工程勘察、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锚杆(索)、锚杆(索)挡墙支护、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坡率法、滑坡、危岩及崩塌防治、边坡变形控制、边坡工程施工、边坡工程质量检验、监测及验收等。
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技术规范,采用了我国建筑边坡工程中诸多新的研究成果与设计、施工方法,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反复讨论和修改后,审查定稿。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3.1建筑边坡类型
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3.3设计原则
3.4一般规定
3.5排水措施
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
4边坡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
4.2边坡勘察
4.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4.4危岩崩塌勘察
4.5边坡力学参数
5边坡稳定性评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
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没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汁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0—2002,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3.2.2、3.3.3、3.3.6,3.4.2、3.4.9、4.1.1、4.1.3、15.1.2、15.1.6、15.4.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边坡检测方案

建筑边坡检测方案

建筑边坡检测方案建筑边坡检测方案一、引言建筑边坡是指建筑物周围的土坡或岩石表面,其作用是保护建筑物免受土壤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建筑边坡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以及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措施,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工作。

二、目标与目的本方案的目标是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边坡检测方案,旨在准确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并提供相应的维护和修复建议,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具体目的包括:1. 了解边坡的地质情况和土壤力学特性;2. 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并确定边坡存在的安全隐患;3. 提供针对性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以保障边坡的稳定性;4. 监测和记录边坡的变化情况,为日后的检测和修复提供参考。

三、实施步骤1. 收集现有资料在进行边坡检测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现有建筑物和边坡的相关资料,包括地质勘测报告、建筑施工图纸、以往维护和修复记录等。

这些资料可为后续的边坡评估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2. 地质勘测进行地质勘测是了解边坡的地质情况和土壤力学特性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现场勘测和采样,获取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如密度、含水量、抗剪强度等,以及地下水位等信息。

地质勘测的结果将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3. 边坡稳定性评估基于地质勘测和现有资料,可以运用适当的工程力学方法,进行边坡的稳定性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平衡法、极限平衡法、有限元分析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可以确定边坡的破坏概率、破坏模式和安全系数等。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4. 维护和修复措施根据稳定性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可能的维护和修复措施包括土体加固、排水措施、边坡表面防护、地下水位控制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维护和修复方案。

5. 监测和记录在维护和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边坡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可以采用定期巡视和监测技术,如摄影测量、遥感监测、地面位移监测仪等。

监测和记录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边坡稳定性的变化,并为日后的维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浅谈近景摄影测量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浅谈近景摄影测量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浅谈近景摄影测量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摘要】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山体滑坡监测,由资料得知一种无需二次控制的、非接触的、快速的滑坡监测方法。

该方法采用旋转摄影或正射平行摄影的方式,对监测区域进行摄影,根据摄影测量原理获取目标监测区域的DEM模型。

通过自动匹配控制点以及对两期DEM模型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出山体在该时间段内的滑坡绝对位移量以及滑坡区域的局部变化量。

【关键词】滑坡监测;近景摄影测量;控制点自动匹配;DEM叠加分析1 引言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交通、水利及资源开发等工程项目的大量实施,由滑坡造成的威胁和灾害大量增加。

在防治滑坡灾害时,除了采用正确的工程措施勘查和处理边坡外,及时合理的监测措施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需的手段。

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利用量测相机或非量测相机,采用旋转摄影或平行摄影的方式对被监测区域进行摄影,用摄影测量软件系统LensPhoto获取被监测区域的三维表面点云模型,通过自动匹配两期影像控制点,将监测区域二期的相对三维模型转换到一期的绝对三维模型中,然后分别生成DEM模型,并对两期DEM模型进行叠加,计算滑坡体的绝对位移量和局部变化区域的位置以及面积大小,从而实现后期监测过程中无需量测控制点就可以完成山体的滑坡监测。

2 摄影测量三维滑坡监测系统实施方案对被监测的滑坡区域第一次拍摄的影像称为一期影像,第二次拍摄的影像称为二期影像,依次类推。

以一、二期为例,基于摄影测量原理的滑坡监测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1)第一次进行滑坡监测时,使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4个或4个以上(根据监测区域大小而定)分布均匀的控制点。

首先对相机进行检校,将一期影像、相机检校参数和控制点输入到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系统LensPhoto中,得到被监测区域绝对定向后的三维点云模型。

(2)后期滑坡现场监测时,需要保证摄影的摄站分布位置与第一次的摄站分布位置大致相同,从而确保后面的一、二期影像之间的匹配能够顺利进行。

基于Cesium的滑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Cesium的滑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Cesium的滑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红文;赵绍兵;李桢
【期刊名称】《测绘标准化》
【年(卷),期】2022(38)2
【摘要】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会对人身安全、道路交通等产生巨大破坏。

因此,利用最新的监测技术手段,加强对边坡滑坡体的监测和预警具有
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中有效管理不同类型监测站点采集的监测数据非常必要。

以某
滑坡监测站点数据管理为例,提出基于开源平台Cesium三维地图引擎,利用EasyUI、Highcharts和HTML5等技术构建滑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集成管理滑
坡多源监测数据,具有滑坡三维浏览、监测点位查询定位、监测数据查询和监测数
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相比传统的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架构更小巧,更易维护和扩展,可为构建类似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李红文;赵绍兵;李桢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自然资源部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B/S模式下钻井水溶法矿山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基于SSM
的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3.基于GNSS-RTK技术的双层
滑坡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4.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滑坡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5.基于Python的基坑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处置预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处置预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处置预案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灾害,制定一份科学、具体的应急处置预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处置预案,详细介绍了应急救援组织、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一、应急处置预案编制的背景和目的为了提高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灾害产生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二、灾害监测和预警1.配置灾害监测设备,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定期开展灾害监测,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3.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向群众进行预警教育和演练。

三、应急组织和指挥1.成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救援指挥部;2.建立联络机制,确保指挥部和各级应急救援单位及时沟通;3.各级政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处置措施1.灾害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紧急疏散群众、转移财产等措施;2.按照预警信息,及时疏散易受灾地区的人员;3.预先划定安全区域和避险路线;4.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5.加强灾后搜救和伤员救治工作,及时转运伤员;6.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保障物资、通信设备的供应和运输;7.加强灾后环境监测和治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社会稳定和恢复1.成立社会稳定组织,维护社会秩序;2.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灾民重建家园;3.通过招商引资、重建工程等措施,恢复经济和社会生活。

六、效果评估和总结1.每一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后,对应急处置预案的执行进行评估;2.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经验教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3.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对能力。

七、预案宣传和培训1.组织定期的应急预案宣传,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2.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能水平;3.提供相关知识,给予群众应对灾害的技能培训。

以上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处置预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制定科学、具体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的整治措施与滑坡的监测

滑坡的整治措施与滑坡的监测

目录•滑坡的整治措施•滑坡的监测技术•滑坡的预防措施•滑坡的应急处置滑坡的整治措施01截水沟修建在滑坡体外围,用以阻止水流入滑坡体。

02排水沟用于将滑坡体内的水引出,防止水在滑坡体内积聚。

03地下排水通过设置地下排水系统,如排水孔、排水廊道等,将滑坡体内的水排出。

排水措施0102削坡将滑坡体的坡度削减,以减小下滑力。

反压将部分滑坡体反压回原位,以增加抗滑力。

削坡与反压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采用木材、土石等材料,具有较好的柔性和适应性。

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挡土墙工程锚索将钢索穿过滑坡体,一端固定在稳定岩层中,另一端与建筑物或结构物相连,以提高稳定性。

锚杆将钢筋混凝土杆植入滑坡体,通过固定在杆端的锚索将滑坡体的稳定性提高。

锚索工程锚喷护坡工程锚杆喷射混凝土在滑坡体表面设置锚杆,然后喷射混凝土以固定滑坡体。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采用含有钢纤维的混凝土进行喷射,以提高滑坡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滑坡的监测技术观测点设置01在滑坡体及周边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地面变形情况。

02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观测数据,分析变形趋势,预测滑坡发生可能性。

03预警系统根据观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发生的滑坡。

地面变形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检测数据,分析应力变化情况,判断滑坡发生可能性。

应力状态检测通过应力传感器等设备检测滑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

预警阈值设定根据历史数据设定预警阈值,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发生的滑坡。

岩土体应力测试在滑坡体及周边设置水位监测井,定期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水位监测井设置数据记录与分析预警系统记录观测数据,分析水位变化趋势,预测滑坡发生可能性。

根据观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发生的滑坡。

030201地下水位观测在滑坡体内部设置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定期观测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

压力传感器设置记录观测数据,分析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预测滑坡发生可能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观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发生的滑坡。

《2024年采空区-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与评价》范文

《2024年采空区-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与评价》范文

《采空区-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与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采空区、滑坡和泥石流作为常见的地质灾害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遥感技术对采空区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链式灾害隐患进行综合识别与评价,以期为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采空区遥感识别技术采空区是指矿产资源开采后形成的空间区域,由于开采不当或缺乏有效的支撑措施,极易引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面高分辨率影像,可以实现对采空区的精确识别。

(一)技术原理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面的多光谱、高分辨率影像,结合地面控制点,进行空间定位与图像分析,进而识别出采空区的范围、形状和大小。

此外,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监测地表微小形变,从而判断采空区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二)应用实践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手段获取的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读。

同时,结合地质资料和实地调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采空区的分布和危害程度。

三、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遥感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是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引发的常见次生灾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形态变化和地表覆盖变化来识别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遥感识别滑坡是指山坡或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特定软弱面发生的剪切破坏和移动现象。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形变、植被覆盖变化等指标来识别滑坡。

例如,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监测地表微小形变,从而判断滑坡的发生风险。

(二)泥石流遥感识别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覆盖变化、水流动态变化等指标来识别泥石流。

例如,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可以分析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和水流流向,从而判断泥石流的风险。

四、链式灾害隐患综合评价在完成采空区、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识别后,需要对这些灾害隐患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潜在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滑坡监测方案111

滑坡监测方案111

目录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与任务1 3、...................................................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1 4、..................................... 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14.1监测内容 (1)4.2 监测方法14.3 监测周期14.4 监测频率14.5 监测的等级14.6 布设监测工作量2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5.1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25.2 监测基准网施测35.3 变形观测点施测35.4 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46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46.1 监测数据的整理4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46. 3险情预警标准47、人员与设备组织8、提交成果资料郴州市梅田区滑坡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梅田区滑坡位于郴州市宜章县,滑坡与市区道路仅有人行便道连接,交通条件较差。

工作区位于郴州地南端,处于山区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

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江河猛涨,山洪爆发。

多年平均气温16.0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2.6mm ,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其间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5%。

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高为7月的236.8mm,最低为1月的3.8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20.5mm,最大雨强为70mm/h。

工作区位于斜坡上部位,坡面冲沟不发育,无地表水流。

边坡治理设计方案

边坡治理设计方案

边坡治理设计方案摘要边坡是指山体或河堤上的斜坡地表,其稳定性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种边坡治理设计方案,旨在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本方案将探讨边坡治理的整体流程和关键步骤,并介绍不同治理方法的优缺点。

1. 引言边坡是山地和河流等地理环境中常见的地形特征。

然而,由于自然力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威胁。

土壤侵蚀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常常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一种科学有效的边坡治理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2. 边坡治理设计流程边坡治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2.1 边坡勘测边坡勘测是治理设计的首要步骤,通过对边坡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地形测量和土壤分析,了解边坡的结构特征和稳定性情况。

这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边坡治理方案。

2.2 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是确定边坡是否存在稳定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应用力学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边坡在自然力和外界作用下的稳定性。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对边坡进行治理。

2.3 边坡治理方案设计在边坡治理方案设计阶段,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和治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常见的治理方法包括护坡、加固、排水等。

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土壤特性、水文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

2.4 边坡治理方案实施在实施治理方案之前,需要进行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准备。

这包括工程量的计算、材料选用、施工方案制定等。

治理方案实施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确保治理效果。

2.5 边坡治理效果评估治理方案实施后,需要对边坡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治理效果是否满足预期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治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3. 边坡治理方法3.1 护坡护坡是一种常见的边坡治理方法,通过设置护坡结构如混凝土护坡、石笼护坡等,可以提供对边坡的保护和支撑。

护坡结构可以分散边坡的重力,减少对土质的压力,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3.2 加固加固是对已经出现病害的边坡进行处理的方法。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二)2024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二)2024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二)引言概述:山体滑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山体滑坡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单位近期对山体滑坡处理方案进行了总结,特编写本报告,旨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山体滑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正文:一、现场勘察1. 对滑坡区域进行全面勘察,明确滑坡形成原因和滑坡范围。

2. 了解滑坡发生前的天气情况及降雨量,并分析其对滑坡产生影响的可能原因。

3. 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进行地质结构和土质的勘测,确保了解滑坡地区地质特征。

二、风险评估1. 对滑坡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点。

2. 评估滑坡对邻近土地、房屋等的影响程度,确定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3. 基于滑坡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评估滑坡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确定处理方案的紧急程度。

三、处理方案设计1. 根据滑坡的规模、形态等特点,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包括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如挡土墙、护坡、护岸等,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滑坡特点进行设计。

3.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行动流程,以提高处理过程的协调和响应效率。

四、工程实施1. 确定施工队伍和施工周期,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确保滑坡处理方案按时完成。

2.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对施工进展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处理方案,确保处理效果。

五、效果评估1. 对处理完成后的滑坡区域进行彻底检查,评估滑坡处理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2. 根据现场情况和处理结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3. 分析处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提高处理质量和效率。

总结:山体滑坡处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如现场勘察、风险评估、处理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和效果评估等。

通过本次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边坡是指在山地或河岸等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斜坡地形。

由于地形、气候和人为因素等影响,边坡易发生塌方、滑坡等问题,对周边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开发一种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就显得十分必要。

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监测设备的选择。

边坡监测系统通常包括地质雷达、变形仪、摄像头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化情况。

不同类型的边坡需要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因此在选择监测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第二,数据传输和存储。

监测设备获取的数据需要通过传输设备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存储和分析。

因此,解决方案需要考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预警和应急处置。

一旦边坡出现了异常情况,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发出预警,并进行应急处置。

因此,解决方案还需要考虑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四,系统集成和运维。

边坡监测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比如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等。

解决方案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日常运维和维护。

综上所述,边坡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监测设备的选择、数据传输和存储、预警和应急处置以及系统集成和运维等方面,才能够真正做到预防于未然,保障周边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

RS和GIS在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RS和GIS在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第19卷第4期灾 害 学V o l119N o14 2004年12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D ec.2004R S和G IS在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中的应用Ξ李发斌,崔 鹏,周爱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 要:本文论述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敏感性分析、可能性分析、风险分析以及在泥石流信息系统、泥石流危险度分析和泥石流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3S技术支持下的滑坡泥石流的预测、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和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等三个方面的前景。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中图分类号:T P79;P64212;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1X(2004)0420018207据初步调查,全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1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它们严重影响着广大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1]。

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影响,需要制定灾害管理的整体战略[2]。

这样的战略涉及三个方面:灾害预防、灾害预警和灾害减轻。

在每一个方面,遥感(R S)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1 R S和G IS在滑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R S和G IS在滑坡中的应用,以前主要集中在对已发生的滑坡进行解译[3~5],并试图通过G IS建立模型,实现解译的自动化[6]。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出现以及R S和G IS在滑坡防灾减灾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111 滑坡敏感性分析G IS技术的飞速发展,滑坡的敏感性分析是滑坡灾害分区的基础。

滑坡敏感性分析是目前R S和G IS在滑坡防灾减灾中最主要的应用[7,8]。

基于R S和G IS的滑坡敏感性分析的流程如图1所示。

在滑坡敏感性分析中,通常使用概率分析、逻辑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等三种方法[7]。

(1)概率分析利用双变量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滑坡分布与滑坡相关的各个因子如坡度、坡向等的空间相关关系,再把每一个因子的等级作为该因子与滑坡的关系,即总的像元数与滑坡分布的像元Ξ收稿日期:20042032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1009).作者简介:李发斌(19702),男,四川邻水人,博士,主要从事遥感和G IS在山地灾害中的应用.图1 滑坡敏感性分析流程数的比率。

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目前山体滑坡的监测手段主要有卫星实时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sensornetworking)等。

卫星监测代价太大,成本较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要求较高,所以不具备大范围推广条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需要在GPRS覆盖较好的区域,但山体滑坡多发生于GPRS信号覆盖不到的山区地带,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构成了限制。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山体滑坡的实时预警,并且可以将采集数据发给控制中心,实现监测和预警功能,具有低成本、自组织、高可靠性等特点。

关键词:滑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引言山体滑坡是山坡上的岩土受重力作用,沿着山坡产生剪切位移整体向下移动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作为自然灾害,山体滑坡虽难以避免,但通过监测预报可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山体滑坡的形成与气象、水文、地质构造等许多因素有关。

目前,全国近90%的滑坡灾害是由降雨诱发的,一次降雨可引发数百甚至上千处滑坡,尤其是强降雨及连续性降雨。

通过在滑坡体的适当位置监测灾害地的降雨量、滑坡体的表面裂缝、深层位移、倾斜变形以及地下水位,可有效预报山体滑坡。

1监测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山体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等。

对山体滑坡的主要监测温度、湿度、液位、倾角、加速度等,相应采用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山体滑坡监测系统是由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基站和远程监控中心组成。

网络节点将采集数据先发送给监测系统的基站,基站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按一定数据格式经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给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对于发生山体滑坡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关注,传感器节点发回数据中的包含该区域的卫星定位信息,可以得出发生山体滑坡可能性较大区域的具体位置信息,将相关信息经过北斗卫星及时通报相关政府部门,经过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

山体滑坡应急方案

山体滑坡应急方案

山体滑坡应急方案山体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山体滑坡带来的损失,需要制定应急方案,以下是常见的山体滑坡应急方案内容:1. 技术调查与监测:及时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山体进行技术调查,并建立监测体系,通过现场监测和传感器数据分析,预测滑坡的发生时间、范围和规模。

2. 风险评估:根据调查和监测结果,结合当地地质、气象等信息,对滑坡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和居民,制定相应的疏散计划。

3. 预警系统建设: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建立预警系统,包括声音、可视化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确保及时向居民发出警报,并指示其采取适当的行动。

4. 疏散计划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疏散计划,明确疏散路线、安全点和集结地点,并制定沟通方案,确保居民能够参与到疏散行动中。

5. 救援力量准备:组织相关救援力量,包括消防、警察、医疗等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确保在滑坡发生后能够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6. 宣传与培训:加强滑坡灾害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能力和专业素质。

7. 景区、村镇及居民区的防灾工作:在山体滑坡多发的景区、村镇及居民区加强防灾工作,建立防灾设施,开展岩土工程、护坡、排水等工程措施,减少山体滑坡的风险。

8. 灾后恢复与重建:及时展开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山体滑坡是一种危险且瞬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因此应急方案的关键在于预警和疏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需要各相关部门严密配合并及时执行。

同时,公众也应积极配合救援部门的组织和指示,做好应急准备,确保自身安全。

发现山体滑坡处置方案怎么写

发现山体滑坡处置方案怎么写

发现山体滑坡处置方案怎么写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不容小觑。

为了尽早排除滑坡的威胁,必须制定有效的处置方案,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应对。

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编写一份科学合理的山体滑坡处置方案。

一、基础调查和分析首先,需要对滑坡的基础情况做一次认真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包括确定滑坡的位置、规模、形态、滑动特征、滑坡体构成、滑坡状况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为方案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依据。

二、灾害评估与风险评估基于基础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

分析滑坡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威胁,确定安全防护距离,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防范策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三、确定处置方案的原则针对滑坡不同特性,确定处置方案的原则和方法。

分为主动防控和被动防御,比如加固滑坡体、疏导滑坡水、建设隔离带等措施。

四、方案设计在确定处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包括安全评估和经济评估,充分考虑工期、工作量、成本、资源利用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五、施工方案制定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细化每一项工作所需的材料、人力、工期、施工机械等,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实施顺利。

六、监测和预警在整个处置过程中,需要对滑坡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采用合适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滑坡体的变化,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效果。

七、应急预案在实施处置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及时灵活地应对。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处置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应对。

八、方案评估和修订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修订。

方案评估可以通过对施工过程、施工效果和滑坡体变化等进行反馈和评估,设计修订方案并进行实施。

综上所述,发现山体滑坡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而制定山体滑坡处置方案则需要前期调查、风险评估、方案设计、工程设计等多个环节,而且还需要及时调整和修订。

只要遵循这些步骤,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山体滑坡处置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与任务 (1)3、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1)4、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1)4.1 监测内容 (1)4.2 监测方法 (1)4.3 监测周期 (1)4.4 监测频率 (1)4.5 监测的等级 (1)4.6 布设监测工作量 (2)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2)5.2 监测基准网施测 (3)5.3 变形观测点施测 (3)5.4 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4)6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4)6.1 监测数据的整理 (4)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4)6.3险情预警标准 (4)7、人员与设备组织 (5)8、提交成果资料 (5)郴州市梅田区滑坡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梅田区滑坡位于郴州市宜章县,滑坡与市区道路仅有人行便道连接,交通条件较差。

工作区位于郴州地南端,处于山区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

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江河猛涨,山洪爆发。

多年平均气温16.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2.6mm,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其间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5%。

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高为7月的236.8mm,最低为1月的3.8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20.5mm,最大雨强为70mm/h。

工作区位于斜坡上部位,坡面冲沟不发育,无地表水流。

2.目的与任务:a) 目的:用常规的或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竣工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斜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b) 任务:1) 对斜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沉降监。

2) 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和整体变形及变形趋势,检验滑坡稳定状况。

3) 与气候、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危岩变形与之的相关性规律。

4) 在治理工程期间监测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

5) 提供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报告,以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

3 .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a)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b)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c)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d)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e)《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4 . 变形斜坡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4.1 监测内容根据《设计》要求,此次滑坡动态监测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沉降监测。

4.2 监测方法a) 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测线支距法及光电极坐标法;b) 垂直位移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4.3 监测周期本监测工作从滑坡坡治理工程结束后共计6个月时间。

4.4 监测频率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垂直位移变形观测:每月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4.5 监测的等级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5mm 。

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 )。

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按二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

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 )。

4.6 布设监测工作量共布设平面、沉降位移观测点5个,基准点2个。

(详见监测布置平面图)5 监测工作实施方案5.15.1.1 在已经治理滑坡周界处布设控制点、工作基点,具体布设是:在斜坡内按“设计”布设有一条横向变形观测线,共布有5个变形观测点。

监测点3基准点1基准点2水平基准网布设方案 水准点4工作基点 2工作基点35.1.2 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a) 选点:点位选在稳固、能较长期保存不受干扰不易被自然条件所损坏之处。

根据图上设计的点位附近(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最好选在设计位置)。

在选点时应考虑二级导线的组成,由于基准点、工作基点有的边长悬殊过大,因此在实施选点时应选一些临时性导线点来组成。

(点号可参照基准点编排)。

b) 标石埋设:各平面、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标石、标志规格须按附图要求作业,埋设要稳固。

1) 对于工作基点、房顶或原生岩石上的标志埋设需按各项要求做好。

注:各类型标石的标志顶面中心均采用监测专用强制对中板。

2) 对于位移点及沉降点、房顶或滑坡体上的标志埋设需按各项要求做好。

5.2 监测基准网施测5.2.1导线观测计算观测使用I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要求有关数据资料齐全),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

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能进行作业。

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

平面观测按“规程”中二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成二级导线网或单一的二级导线(附合或闭合),进行观测。

a) 水平角观测:观测方向三个以内不归零。

(方向观测法四测回)方向少于三个时应按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

左、右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4√n(n为测站数),观测技术要求按“规程”表相应级别执行。

b) 距离测量:每一测站应测量一次气象元素,气温读取0.2°C,气压读0.5mm/Hg,将改正值置入仪器自动更正。

距离施测四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读取四次的过程)垂直角施测四测回距离、垂直角均应往返施测。

其测距技术要求按“规程”表中相应等级执行。

垂直角测回较差及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15″。

c) 计算:经检验各项观测值限差均符合要求后(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对导线进行严密的平差对于房顶上的计算点、工作点用三角高程法求得成果。

5.2.2 高程测量高程以几何水准测量法进行使用DS1、DS05或N3等同精度水准仪配铟瓦合金水准标尺,按“规程”中二级精度施测。

各项操作要求及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应按“规程”表逐条进行检验。

实际作业中应符合“规程”要求。

具体路线可按:a) 以II01起经A2、A3-1、A3、A1闭合II01。

b) 以II07点起经A3、A2-1……闭合II07(第二条路线尽量将A2纳入路线内为好)。

观测资料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计算前应对高差作尺长改正和正高改正)平面及高程成果资料需要经专职人员检查验收后,方可提交使用。

5.3 变形观测点施测5.3.1观测点平面位移量测使用经鉴定后的全站仪(精度与导线仪器同),以测线支距法和极坐标法进行作业。

在基准点上或工作基点上设置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距离、垂直角均单程施测四测回。

测距要求:一测回读数较差≤3mm、单程测回较差≤4mm,垂直角互差及指标差之差不大于15″。

每测站测定一次气象元素(要求与导线施测同)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

5.3.2观测点沉降位移测量以水准基准点与观测点组成附合或闭合三级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各项限差要求按“规程”中的三级标准)。

仪器如果是施测二级水准路线的仪器,一切作业要求与施测二级水准相同。

只是精度及操作按三级执行。

作业过程中应定时对高程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

(检测限差≤4.5√n,n为测站数)观测成果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高差应加入尺长、正高改正后)进行计算。

以上基准点、观测点及各项计算数据取值0.1m,最后成果取1mm。

5.4 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按设计布设5个位移监测点,首先须进行基坑施工,其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以下技术要求:1)开口口径不小于Φ150mm,揭穿滑坡内坡残积物。

2)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基坑底部进行夯实,放入预制金属监测桩,桩外与基坑壁用砂浆充填。

6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6.1 监测数据的整理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计算。

在对观测数据整理时,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观测点每次的变形量。

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根据整理后的观测数据,以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与最大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

但要注意,即使每相邻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当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和呈现一定趋势时,也应视观测点有变形。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要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要以文字和数据通报监测情况,也可建议下期的工作安排。

监测系统的监测基准点及监测网零周期结束后待成果资料整理齐全上交主管部门审核时提一份书面报告。

如遇特殊情况应随时报告。

6.3险情预警标准在每次监测结束对观测点进行数据整理计算中,当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发展到一定数值时,应及时向国土局、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通报。

其累计总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的标准可初定如下:在监测过程中,当发现滑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500mm时,将向建设方提出监测预警预报;而当在一段时间中(可定于5天范围内),滑坡的变形突然加剧,滑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200mm时,必须立即向建设方提出紧急预警预报。

8 . 提交成果资料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资料:a) 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b)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c) 仪器检查资料。

d) 观测记录手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