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安全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瘾青少年对不良行为的容忍度较非网瘾青少年高。如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 66.5%认为“打人”这一行为“绝对不可以”,而在网瘾青少年中,只有48.4% 认为“绝对不可以”。 超过半数(50.9%)的青少年网民使用过手机上网。有超过六成(60.4%)的网瘾青少 年使用过手机上网,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使用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只有49.4%。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持续增高。尽管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 但网络成瘾导致道德缺失等系列问题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据最新统计:我国网 民已达1.03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他们中约有14.8%的孩子已染上 “网瘾”。且“网瘾”患者数量正呈几何级数上升。⋯据中国青少犯罪研究会的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70% 的少年犯因为受到网络中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甚 至杀人等严重的犯罪行为【“。上述两组数字触目惊心,足以说明我国网瘾患者 人数之众多,危害之严重。 在当今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有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 倾向,青少年群体成为了网瘾问题的“重灾区”。 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全球性、资源共享、匿名性、自由性等特点,它为人们 提供了全新的交流界面,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资讯的传播时间,为人类世界和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很多人沉 溺于网络聊天、游戏、色情等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习和工作,疏离了 朋友和亲人,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继而引发了违法犯罪和不良社会行为,这 就是网络成瘾。
针对有些家长担心查看孩子的上网信息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的问题, 莱维特夫人表示,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明白,互联网是开放的,不是个人的私 密空间,任何网上信息都是可以与他人分享的。而通过查看网络历史,有助 于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兴趣爱好,同时预防和杜绝网络风险。 关于网瘾问题,莱维特夫人表示,尽管美国医学界和学术界对网瘾还没 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上网成瘾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 高度注意。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就专门推出了《机灵猫历险记》系列丛 书和动画片,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讲授关于如何健康上网的知 识,防止和减少网瘾行为。 自从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成立以来,莱维特夫人和她的同事们为促 进青少年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莱维特夫人去年曾来到中国,向北京的两所学校赠送5000本中英双语版 《机灵猫历险记》系列丛书。日前,莱维特夫人和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 现任主席玛沙莉· 汉考克女士专程来到中国驻美使馆阳光学校,举办“青少年 网络健康与现实生活”讲座,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莱维特夫人表示,“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帮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 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 能损害。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 大学的金伯利· 扬博士(Dr.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按照金伯利· 扬的观 点,上网成瘾者有七个主要特征。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并 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青少年网瘾状况的研究依据。因此,根据专家的探讨,指定 了如下网瘾评判标准。在过去的十二个月内网民只要具备下列症状的三种以上即判 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2.1耐受性增强。通常需要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才能够达到同样程度的满意。 2.2戒断症状。如果暂时中断上网(数天或数小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抑郁、烦躁不安、 不可抑制地想尽快上网。 2.3上网次数和时间总是比预计的要多。 2.4多次计划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2.5因上网使自己在工作、家庭、社交或经济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2.6因亲友的抱怨而尽量隐瞒上网的种种行为。 2.7虽然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继续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日前,韩国一中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遭母亲责骂,冲动之下杀害母亲然后自杀身亡,这一事件引起韩国社会深思。 针对这一事件,政府部门首先行动了起来。韩国女性家庭部白喜英部长于事发当日即登门吊唁了死者,并表示,这 一事件表明网络游戏中毒加剧了社会的危险性,青少年政策的各主管机关应该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韩国国会正在考虑制定相关法律,推行禁止深夜时段向青少年提供游戏服务的“强行停业制”。无疑, 韩国对网瘾产生原因的反思和制衡的措施力度是深刻的。但是,透过韩国中学生杀母事件,我们隐约可见心理教育 存在的不足。倘若,在这位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被母亲责骂伊始,中学生能够冷静思考面对,或许悲剧将不可能发 生。 事实上,类似的暴力或者悲剧并不少见。据《德州晚报》11月16日报道,16岁少年用砖头砸死修车老汉,而凶 案发生的原因竟是少年试图抢劫钱财上网,如今,这名少年已经因抢劫杀人获刑15年;据《衡阳晚报》11月15日报 道,一名90后学生接连泡网吧52天,为上网抢劫杀人;据青岛新闻网10月30日报道,14岁少年因上网弑父,并同 父亲的尸体同住24天……
看到这些悲剧,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是网瘾之毒如猛虎,有关部门应该出台政策预防网瘾的产生,社会各界应 该加大力量预防网瘾。事实上,我们针对网瘾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少于韩国,从网络实名制到打击黑网吧,规范网游, 甚至遍及全国的网戒机构。据统计,每年,就有约有300名网瘾孩子走进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在那里,孩子 们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教育和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好的转变。 但是,这远远不够,网戒机构所能起到的作用依然是有限的,而且,它的作用更多局限于网瘾发生后。如何预 防网瘾依然是一个空白,如何让网瘾酿成的悲剧不再发生依然是一个待解的问号。 从这些由网瘾产生的暴力事件,我们应该看到,青少年心理教育存在重要的不足,他们在面对社会、学校和家 长阻止上网,缺乏冷静,在面对网络游戏时,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当他们无钱上网时,更是缺乏理智。一个又一 个悲剧(惨案)的发生,应该让有关部门从中获得警醒,青少年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专访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创始人莱维特夫人
随着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由不当上网引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给美国社会敲响了警钟。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6%的美国青少年经常浏览互联网,而且上网年龄越来越趋于幼龄化。美国 社会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这些措施及其思路对中国有哪些启示?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美国 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创始人杰卡琳· 莱维特夫人。 莱维特夫人领导的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是一个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网络安全和健康事业的非 营利性组织,其成员包括50多位美国州长及其夫人,以及检察官、联邦和地方执法部门、公共卫生和 教育专家、知名商业领袖等。 曾常年担任教师、已是5个孩子母亲的莱维特夫人,在谈起创立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的初衷时 表示:“当我惊叹于孩子们学习网络技术的速度如此之快时,我意识到这一方面是一件好事,孩子们 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很多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而网络安全问题不仅是我的孩 子需要学习的,而且是所有孩子都要面对的。” 莱维特夫人在其丈夫犹他州州长任上时,就开始从事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而当跟随被任命 为卫生部长的丈夫来到华盛顿时,她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上面,并与一些志同道 合的同事创建了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她说,这个组织的目的是让青少年不仅学会敲击键盘,而 且懂得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莱维特夫人将青少年面临的网络风险归纳为3个方面,即3个“不当”。 一是不当内容。这主要指网络上的一些涉及暴力、仇恨、色情、犯罪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内容。 二是不当接触。由于网络的虚拟特性,一些表面上非常吸引人的网络形象背后却隐藏着黑客、欺 诈等不可告人的阴谋。与这些网络陌生人接触,对青少年来说非常危险。 三是不当行为。无论是下载不良内容,还是上传有害信息甚至扮演网络黑客,都是害人害己的行 为,而且有可能影响青少年未来的发展。 莱维特夫人强调说,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充满诱惑。而绝大多数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足够 的鉴别力和判断力,亟须得到家长、老师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网络科技威力无限,但我们必须 引导孩子们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使用它”。 关于如何让孩子远离互联网危险,美国互联网安全保护联盟向家长们提出了10条建议,包括把电 脑显示器摆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制定上网规则,限制上网时间;使用防火墙,隔离不良网站信息; 经常检查上网历史和告诫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网友的话;与孩子们一同上网并教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目前,我国“网瘾少年”模达到400万人,青少年 “网络成瘾“已成为困绕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 问题。据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负责人江普介绍 分析,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青少年在现 实生活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无法解决, 只好沉迷网络,以逃避现实,并从网络中获得成就感。 而青少年上网成瘾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尤其是与家 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戒除网瘾应从青少年的心理和家 长的家庭教育入百度文库。
2010年11月11日上午,40余名青少年 手持“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标牌,在 武昌中南路至大东门一带发放宣传资料, 呼吁大家远离网瘾。他们欲进入沿途经 过的多家网吧劝说正在上网的同龄人, 但屡屡遭到网吧经营者的斥责和驱赶。 在一家网吧门前,经营者将他们堵在门 外,并愤愤地说:“要搞到外面搞,里 面与你们不相干。”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现存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我国的学生从 小受到的教育从目标到方式都比较单一,“减负”只是停留在口号,在升学 率 的指挥棒下,一些学校的素质教育只是一纸空文。学生几乎没有交流的时间 ,缺乏人际交往的空间,有的只是学习的压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也比 较单一,除了成绩还是成绩,我们的教育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信 息时代,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日趋扁平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形成的一系列深刻 的变革,对学生形成了几乎零距离的直接冲击,而教育未能及时对此作出反 应,学生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如对就业、前途、情感、定位等多种问题 的焦虑和困惑。而互联网前所未有的普及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全新展现自我 的途径,从而“移情”于网络。 2家庭因素。大多数调查都表明,父母抚育子女的方式不恰当就会造成子女 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而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导致青少年的基本焦虑。例 如,对青少年的直接支配对他们的漠不关心或反复无常;对他们缺乏尊重或 缺少引导,对他们过度赞扬或表示轻蔑;对他们的过分保护或缺少温暖;对 他们的不守信用等等,都能造成青少年的基本焦虑,使他们感到自己被人抛 弃、缺乏安全感。而互联网给传统人际关系带来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它把 交往带入了一个完全虚幻的空间,青少年在这里寻找认同、安慰、发泄,他们 无所顾忌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轻而易举地就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归宿”。 3网络因素。青少年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关键是对互动的网络交际关系 的迷恋。网络交际关系主要有三个特点: (1)信任程度异常。网络交际的双 方尽管各自可能无话不谈,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信任危机网络环境中的信 任度大大超出了现实生活。(2)虚拟情景更趋形象化,更能满足学生交际或心 理的需求,提高了青少年对网络人际的关注程度。(3)网络交际的无限制性。 目前未能对网络交际进行有效的监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造成网络交际 的无限制, ID的虚拟性使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缺乏有效监督,存在相当大的 随意性,青少年一旦接触到网络就会被其深深吸引。 4自身因素。青少年网瘾的形成跟青少年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特征相关,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例如认为通宵上网、 玩网络游戏是当代时尚青年的必修课,不玩网络游戏就没有与同学交流的谈 资。(2)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在网络游戏中,网络游戏可以获得在现实生活 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 展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现的一面。(3)青春期性心理尚不成熟。青少年性开 始发育并走向成熟,但因缺乏科学的引导,容易在网络中寻求感官刺激,满 足性心理生理需求,因而频频光顾黄色网站。(4)青少年还未学会正确地面对 现实中的困难挫折。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 题或挫折,但又缺乏应对困境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借助上网 摆脱烦恼,沉迷于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