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受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我们步入一个消费社会。经济价值的观念成为我们社会里一种强烈的文化影像,使消费文化蔓延到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在消费文化结构中,观众掌控了一定的电影生产与消费的权力,因此电影产业不仅是生产影片,更是生产影片的消费群落。
究竟他们是一群怎么样的人呢?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年龄层次以19-35岁为绝对主体,性别构成无明显特征。他们受教育水平较高,以大专、本科学历比例最高。家庭结构大多为未婚、未育。职业以白领职员和大学生为主。经济水平以月收入1000-3000元为主。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通常会选择怎样的同伴一起去看电影呢?
我们不难看出,独自到影院观看电影的消费者相对较少,只占被访总体的7%。大多数消费者会与他人一起观看,其中最常选择的观影同伴为同学、朋友、恋人、伴侣。由此分析,电影的消费具有小群体消费的特征,并且其消费动机中有社交、增进感情的心理诉求,其中社交的成分较大。
人们都有社交需求,而影院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所。人们喜欢成群或者结伴地去电影院,例如一家三口的周末活动、年轻情侣的约会以及一些朋友群体的社交出行。请朋好友可以一起分享电影带来的没好感受,可以就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通过去影院看电影这一充满"仪式性"的活动,可以达到社交目的。而在日常的社交生活中,电影常常成为人们的话题,使得陌生/不陌生的人们在一起交换信息,互相了解。同时,电影作为时尚话题,也常常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主角,没看过某部人们热议的电影就好像脱离了社会大众的舆论环境。
消费者是如何了解电影资讯的呢?
据不完全统计,在众多影片信息传播途径中,报刊杂志的传播效率最高45.7%的消费者通常会通过报刊杂志知晓影片信息;其次是电视媒体,42.7%的消费者能够从电视媒体中获得影片信息;再次是互联网和影院的宣传。
在进口大片唱主角的今天,电影消费者爱看怎样的影片呢?
调查结果显示,63%的被访者表示更爱看大片;37%的被访者则更喜欢国产。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居民更加偏好进口大片,从年龄结构上看,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是进口大片的主要拥护者。究其原因影片的内容是否好看成为最主要的原因。
从影片类别上看,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从整体上看,生活片、喜剧片、动作片还是最受观众喜爱的。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看电影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不但能丰富思维,让人变的
感性,同时看电影本身也是放松自己的一个好方法。
去看电影的消费者又是乘坐什么工具去影院?
根据CHR调研所知,乘公交车前往的观众依然占据较大比例,这充分说明,电影依然是个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公交车观众"依然是我们现阶段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
从观影距离上来看,目前私家车的使用范围不大,也正说明了看电影是近距离的消费形式,在中国依然不存在过多习惯于远程消费的观众群。在美国,大量的电影院都是建在郊区,或者在人群非常不密集地区,这样的地区,只适合有车族消费。
目前,我们的电影院建设还没有到那个阶段,大量的影院竞争依然集中在商业中心。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进行郊区争夺战了,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市场也就真正的做大了。
再者,如果影片营销宣传希望选择多样媒体平台的话,公交媒体应该是首选,其次为地铁媒体及可以覆盖私家车的电台媒体。这也与我们传统的媒体投放观念并不完全一致。同时,可以看出,选择步行观影的人群也占到19%,这也侧面的说明了电影院的影响辐射范围,对步行可以达到观众人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观众可以承受多少路上时间?
从观众可以承受的观影路程时间选择来看,更多的观众愿意选择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路程,总计占比达到63%。
无论是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影院,绝大部分观众选择的路程都不会超过1小时,由此不难看出,30分钟路程已经成为了观众选择影院的一个门槛,只要是在30分钟内可以达到的,都能更容易吸引观众前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更多电影院的兴起必将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使人们能更便利地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享受全新的电影生活方式。
在娱乐行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影响电影消费者选择影院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消费者在选择影院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根据CHR调研所知,对消费者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影院所放映的影片,其中37.0%的消费者把这一点作为选择影院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该影院的影音环境,选择者占27.0%。这充分说明,优秀的影片与好的电影院环境是影响消费者是否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主要因素。
电影消费者会选择怎样的影片观看?
消费者在购买电影票前,都会对影片有所选择。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是影片的故事题材,其次是演员阵容。消费者对导演、口碑、制作规模、媒体评论和获奖情况的注重程度相差不大,都不及前两者。
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影片呢?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类型影片来说,喜剧片是最受欢迎的,62.0%的消费者选择就说明了这一点。爱情片、动作片、冒险片和惊悚片的支持率旗鼓相当。不难发现,现在的观众还是喜欢通过观看喜剧片来放松自己。
对于不同类型电影的喜爱,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表现得比较明显。女性对浪漫爱情影片的支持率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对于动作片和惊悚片的喜爱超过女性。
电影作为一种集体和诉诸于感官的消费形式,对女性的吸引力总体来说比男性更强。
电影消费者对电影票价的心理期望值又是怎样的呢?
调查表明,现行的电影票价与电影消费者对于电影票价的心理期望值相比,相对有些偏高。消费者最愿意接受的票价范围是20-30元,接受比例为31.9%;其次为10-20元,接受比例为29.2%;愿意接受40元以下票价的消费者,占总数的81.7%。这充分表明,票价是限制观众进入影院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何能将更多的观众带入影院仍是电影业发展最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电影观众消费行为习惯分析
当电视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大都在家里看电视。有人说有了电视谁还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啊。电影院也确实一度门可罗雀。可是没过多长时间,这种状况改变了,电影消费悄然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电影院又热闹起来。过去5年中国电影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并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09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亿元,同比增幅为43%,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电影观众的电影消费行为习惯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的人群结构和特点是什么呢?近期国内著名的专项研究机构DMB新力市场研究携手中影集团对国内主要城市的电影观众进行深度的调研。
从电影观众结构看,影院重度消费者:影院消费频次为一个月以上者,占总体的13%;影院轻度消费者:影院消费频次在半年一次以上,一个月一次以下者,占总体的17%;潜在感兴趣者:在影院消费频次超过半年一次和不去影院者中,仍喜欢看电影,但选择其他替代方式者,占总体的35%;不感兴趣者:在影院消费频次超过半年一次和不去影院者中,没有选择喜欢看电影,但选择其他替代方式者,占总体的35%。从性别上看,年轻人中的影院重度消费者稍多;年长者中的不感兴趣者较多;从收入上看,高收入中的影院重度消费者较多;低收入者中潜在感兴趣者明显高于高收入人群;从职业上看,学生中的影院重度消费者多于非学生被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