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三现代管理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发现:大部分成员自行限制产量;工 人对不同级别上司有不同态度;正式组织中中 存在小团体,即非正式组织。
二、梅奥的结论与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影响人 的积极性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因 素。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 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新型管理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生产效率 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 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理职能都需要决策。 2、决策过程。不是一些不同的、间断的瞬间行动。
而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构成的一个过程。 3、决策的准则:以“令人满意的”这一准则代替
传统的“最优”准则。 4、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三、经验主义学派
• 代表人物: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戴尔 (E.Dale)等。
(优选)第三现代 管理理论
1922年 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资助,移居美国,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任教期间参与“效率 工程师”小组活动,在费城某纺织厂研究:
原职工流动率为250%,采用流行的工作条件与 工作效率的关系,工作中实行休息制度,结果 职工流动率降为5%;
1926年 工业研究副教授,参加哈佛大学的教学
Baidu Nhomakorabea
3、大规模访问交谈阶段(1928~1930年) 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
访问和调查,达二万多人次。发现影响生产力 的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 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 4、绕线实验与非正式组织(1931~1932年)
为了证实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对工人态度 的影响又进行了电话线圈装配实验。
四、权变理论学派
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 核心观点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 件随机应变,不存在普遍适用,一成 不变的,“最好的” 技术或方法。
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之间存 在一种函数关系,管理要随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
普遍适用观点 vs.权变观点
普遍适用观点:
同一管理原理 适用各种情况
权变观点: 根据情况运用不同 的管理原理与方法
员间的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 3.经理人员的职能:通过信息的沟通来协调组织
成员的协助活动,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 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二、决策理论学派
• 代表人物:美国西蒙(Herbert A.Simon),1978 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主要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
三、从人际关系学说到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
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 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 积极性的目的。 (1)关于个体行为研究:关于行为原因、行为过程 以及行为结果的研究。 (2)关于群体行为研究:主要是人际关系理论的继 续。 (3)关于领导行为研究:一方面是分析领导者对人 性的不同假设,另一方面是关于不同领导方式的分 析。
情况 1
情况 2
情况 3
五、管理科学学派
• 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 用数学模型的系统,即通过对企业的生 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之 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 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 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实现企业 的目标。也可以称为管理的数量学派或 运筹学派。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上世纪 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 重要变化。主要表现:
生产迅速增长,规模扩大;技术进步 速度加快;生产社会化城的不断提高; 政府干预经济不断加强。
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流 派,孔茨称其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社会系统学派
• 创始人:美国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 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 • 主要观点: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任何组织都包括协作意愿、共同目标、组织成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阶段(1927~1928) 由梅奥主持: 五种假设:
(1)改善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导致产量增加 (2)安排工间休息,缩短工作日,有利于解除
或减轻疲劳 (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 (4)个人计件工资制能促进产量的增加 (5)改变监督和控制方式能改善人际关系,从
而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提高 其中(5)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这是整个实 验的转折点。
(二)试验的四个阶段 1、照明实验(1924~1927年) 由美国科学院主持:考察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 间的关系。 照明实验(24烛光↑46烛光↑76烛光;
24烛光10烛光3烛光0.06烛光 )
缩短工作周、工作日的长度 增加休息时间(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各5分钟) 改变工资制度(集体计件制个人计件制) 改变福利(休息时间供应咖啡、点心) 结论:所有措施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 主要观点: 管理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
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概括 化和理论化,以便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 研究人员传授。 • 德鲁克指出,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代替的任务: 第一是,经理必须创造一个“生产的统一体”。 这个统一体的生产力要大于其组成部分的生产 力之和。第二是,经理在制定每个决策和采取 每个行动时,都必须统筹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 和短期利益。
• 研究假设:
• 1、组织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组 织人”、“理性人”。
• 2、组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系统,
• 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和物质技术 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
• 4、组织是和一个决策网络。决策是一个 符合逻辑理性的程序。许多管理决策具 有结构性,可以应用计量模型。
• 由于组织及其成员都是“理性的动物”, 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数 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
工作;
1929年 升任教授,无任期限制;
1947年 退休。
• 2、霍桑工厂 1920年,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郊
外的霍桑工厂 有25000名职工,生产电 话机、电器设备,工作环境、物质条件 好(工资、奖金、福利),安置了娱乐 设施,建立了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 但工人的劳动热情不高,甚至常有怨言, 生产成绩当然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