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慈善文化的比较与借鉴_郭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慈善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他山之石
中美慈善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郭芳
(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影响深远而广泛。中美慈善事业的巨大差距根源于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对中美慈善文化现状的比较,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实施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慈善文化;中美比较;社会保障
中国学者认为,慈善文化体现了健康与财富的有机结合。财富的主人不仅拥有财富的归属权,而且要积极承担社会职责并关爱穷人,这才能体现出健康财富的内涵与文化。而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慈善文化已成为每个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慈善文化就意味着美国市民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与义务。美国是慈善事业发展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对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美慈善事业的差异及原因
据中国2011年慈善捐赠信息中心数据分析表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目前形成几种趋势:个人赠予逐年增长;基金会收到的资金数额占总数额的40%,成为慈善事业的主要运作形式。政府依然担任社会慈善捐赠的主要角色。而企业公司是主要的参与者。慈善更多是政府的义务,个人的贡献和责任有限。
据统计,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数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0.01%,而美国约为2.2%。相对中国,美国作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慈善机构已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业链条,通过立法机构和税收政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捐钱给慈善机构。慈善机构将捐款用来支持教育,医疗护理,社会服务业,环境保护等事业。普通民众是慈善事业的主体。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13岁以上人口中有50%的公民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个小时,每人每年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2.36%。75%的美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每年有30%的慈善捐款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平均每个家庭捐出年收入的3%—4%;穷人似乎比富人更慷慨,低收入的人通常会捐赠总收入的5%,高于富人捐赠的百分比。
可见美国人参与慈善事业的广泛性无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根据《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核心数据显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在中国公司与个人的捐赠比例为:57.8%来自于公司,31.62来自于个人;而美国的数据比例分别为5%和73%。中国和美国人均收入相差38倍,而人均慈善捐款相差了7300多倍(Helen Li:2012)。
因此,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慈善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是相对落后的。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中美慈善捐赠差距如此之大呢?原因如下:
1、宗教影响
在美国,宗教制度的影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美国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教义中有罪富说。“富人进天堂比骆驼进针眼还难。唯一的途径是将自己的全部财富捐赠给社会”。这种文化信仰深深扎根于美国人的骨子里, 人们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美国富有的人仅仅是财富的保管者。相对于美国人深受宗教的影响,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没有主流教派信仰,缺乏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不能盲目跟随美国人的信仰,但也不能遗忘中国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
2、思想认知的差异
这里存在个人主义与父爱主义的思想认知差异。
美国人怀疑政府的公共慈善事业存在低效率和腐败现象, 因此更愿意投身私人慈善事业。
中国的儒家思想形成浓郁的父爱主义传统。中国人对政府为官者崇拜、信任,称其为“父母官”,并习惯于一切听从政府为民做主。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曾指出,在中国,慈善事业由官办, 我国的基金会大多来源于政府各部。
3、父母教育理念的不同
卡内基有句名言:死后留下大笔财富的人是可耻的。这句名言已成为美国一百多年富人做慈善事业的某种驱动力和信仰。中国父母不在乎自己吃苦打拼,却让孩子少吃苦奋斗。这种教育理念的差异,导致中美人对捐款意识的态度差异。
4、慈善教育制度不同
美国人很重视慈善教育。在美国,无论是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学生业余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而参加社会慈善活动被看作是大学录用的必要的评测指标。
当人们审视中国的教育制度,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背负着学习文化课压力。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大力提倡更多关注道德和适应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教育,但效果甚微。入学考试依然被作为中国学生升入大学的唯一的测量标准。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中国的学生和父母几乎忽略了慈善文化的存在。仅仅当遭遇大的灾难时,学校才会组织活动,提倡学生们捐款捐物,有的学校甚至强迫学生捐出一定数目的款项,导致慈善教育略显被动。
5、中美捐赠制度差异
美国政府对慈善事业支持,一方面是对企业和社会成员的慈善捐献给予相应的免税待遇。此外,美国政府承认慈善组织的独立社会地位,并对有关慈善组织或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在中国,只有极少数慈善机构获得了政府的特别许可,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目前,我国企业在捐款时,在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一旦捐款金额超过3%,企业就得为所捐款税纳税,不少民营企业家认为,做善事还要上税,打击了其捐款的积极性。
二、中国慈善文化构建的可行建议
1、完善中国的慈善法规
中国政府应该大力推动慈善事业,社会捐赠管理和激励制度,志愿者服务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捐献的资金要加强监管,资金去向公开、透明。注重媒体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电视、杂志、报纸、无线电广播及互联网对慈善事业广泛播报。资金的使用效果, 一经公布, 就可以使公民看到自己的捐助所发挥的作用。
2、大力发展慈善组织
一方面,我国慈善组织过少, 在社会上没有号召力, 无法形成广泛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我国慈善事业目前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大多数慈善组织由政府一手经营而非个人行为。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路径多是自上而下的, 这样就无法真正调动全民众的巨大力量。而且容易产生贿赂与权力滥用等不良行为。应当大力发展各种慈善组织, 进行合理布局, 形成系统网络, 建设专业队伍, 通过定期开展活动使慈善事业逐步发展壮大。
3、弘扬我国传统慈善文化
我们在培育与建设我国现代慈善文化时, 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慈善文化的传统源流。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慈善文化的渊源,树立现代公益慈善观, 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4、借鉴美国先进的慈善理念
美国基于利他与利己相结合的互惠主义,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慈善文化价值观。它以“自愿、非酬和利他”(下转第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