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莫里斯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莫里斯深受拉斯金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反叛思想,硬是把它改成不对 称的结构。也正是他这种反叛思想,在韦伯想要给房子墙面粉饰时遭到阻止 。直接就把红墙露在外面。这就是艺术史上至今依然赫赫有名的“红屋”。 整个红屋完全没有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从背面规划,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 的考虑;同时整个建筑的内部结构完全展示出来了, 建筑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与统一。与此同时, 他们在设计屋子里的炉壁时,甚至将各种风格混 在一起。莫里斯还动手设计了家具及壁纸,窗帘, 帷幔的图案,并 且由莫里斯的妻 子珍妮亲手刺绣 完成,风格上都 追求哥特式的统 一。
在设计“红屋”的室内用品的过程中,莫里斯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 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 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关系,在莫里斯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 能,而不是去掩盖他们。
图片选自: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莫里斯最知名 的设计之一, 用于窗帘、墙 面、家具等, 灵感源自Kelms -cott庄园里画 眉鸟偷吃草莓, 他首次成功尝 试了东方的传 统技术,使图 案细节,颜色 更好。
主要经历:
•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建筑系 •1856年毕业后进入斯特里特设计事务所,后加入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 •1859年与牛津同学合作开设建筑设计事务所建造 了位于肯 特郡的“红屋” •1861年与马歇尔·福克纳成立设计事务所,第一 个将建筑、室内装修、家具、灯具……即整个人 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设计 •1888年倡导成立了艺术与工艺展览协会
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代表作伯(Philip Webb,1831—1915)于1859年为莫里斯设 计的新婚住宅,墙面采用红砖的本色,表 现出材料的基本属性,大胆抛弃了传统建 筑贴面装饰的特征。整个建筑具有哥特式 风格的细节特征,体现了田园牧歌式的情 调。简朴的外观造型,戏剧化的色彩以及 整体的设计创新,使之成为工艺美术运动 的首要标志和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 日期:1890制造
• 作者设计:威廉·莫里斯
客观评价
莫里斯是一位复杂的人,在政治上和设计 上他是激进的,但他又深深地迷恋传统,有时 还体现出强烈的浪漫色彩。他是一位积极的社 会主义者,主张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但在晚 年却出现了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他的社会主义理想进一步发展,另 一方面他的设计又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贵,他 所接受的设计委托多是豪华宫殿的室内装修设 计。
• 莫里斯&韦伯 可调椅 • 日期:1870-1890年 • 设计:威廉·莫里斯;韦
伯·菲利普·斯皮克曼
• 制造:莫里斯、马歇尔、 福克纳有限公司
• 材料:乌檀木,乌得勒支 丝绒装潢,羊毛织锦椅套
• 名称:圣乔治柜
• 日期:1861-1862 年
• 设计:威廉-莫里 斯;韦伯-菲利普 -斯皮克曼
1851
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渊源
年
水
晶
宫
博
览
工艺美术运动
会
从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开始萌芽。这场运动 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 威廉•莫里斯,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柏恩•琼斯、画家但• 罗西蒂、建筑师飞利浦•威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斐尔前派。他们主 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 ,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 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
• 制造:莫里斯、 马歇尔、福克纳 有限公司
•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 Snakeshead 印花棉布。( Snakeshead:蛇头贝母,又 称格子水仙,英国的一种野 花)
• 日期:1876年
• 作者:威廉·莫里斯
• 威廉·莫里斯在1877年设计 ,艺术针线绣“朝鲜蓟( Artichoke)”羊毛亚麻布 。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与他的艺作品赏析 12美术文管 闫晗
生平简介 与工艺美术运动的渊源
代表作品赏析 客观评价
生平简介
•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3.24-1896.10.3),英国工艺美术运 动的领导人之一。世界知名的家具、壁纸花样和布料花纹的设计者兼画家。他 同时是一位小说家和诗人,也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早起发起者之一。
因此,要全面了解莫里斯,我们必须将他 的理论与他的实际工作分别开来。前者体现了 他对未来乌托邦式”的理想,后者又不得不与 英国工业化的现实相适应。这种理论与实践 脱节的现象正是这一时期设计改革家们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