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书名:《中国古典园林史》

作者: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从商、周、秦、汉的生成期,到宋、元、明、清的成熟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演化出了多种形式,也从最初的生活需求逐渐演变为审美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周维权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参考众多书籍文献,并结合周先生自己多年的积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道路犹如一幅巨大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此次只是浅尝辄止,但仍旧获益匪浅。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以获取生活资料。以生存为目的,依旧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活,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社会,才有了房屋和农田,也就有了园林的萌芽状态。进入农业社会之后,逐渐出现了人类文明,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继而开始关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在这个时期,园林有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封建社会的建立以及皇权制的出现,期初的园林是为皇家的生产生活所需而产生,后来逐渐发展出观赏游憩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只有皇帝所有,私家园林和具有公共游赏功能园林也发展起来。

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到公园19世纪末的清代的封建社会时段,正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人文背景的影响比较凸显、典型的时期。“田园风光”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皇帝经营的园林表现为弘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而私家园林中大多为文人士族所建,“士”是社会上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气质赋予园林,士人们经营的“文人园林”乃成为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泛的园林风格。而在园林发展的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勃兴,市井的俗文化逐渐渗入民间造园活动,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指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的园林,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园林的生成期

商、周是园林生成期的初始阶段,此时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到了秦和西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才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类型。整个生成期的园林还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而园林的功能由最开始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和观赏,且园林的总体规划比较粗放,依托于自然环境,且受到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神仙思想的影响,虽有向风景式方向的发展,但仅仅停留在对大自然的摹拟,并未做太大的改造。

秦代时用天上星宿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皇帝以天子自居,表现出作为最高权力的掌控者的野心和巩固政权的期望,在日后的皇家园林的建设中也依旧有体现。所以皇家园林在生成期即带有了一些昭示权威,专为服务皇家的色彩。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汉代上林苑不仅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在整个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堆筑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表现了皇家园林的求仙功能,而一池三山的创作手法在日后的园林中也应用颇广。

秦汉时期也已经开始出现私家园林。

园林的转折期

园林的转折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但思想却十分活跃,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发展。与生成期相比,这个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由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的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有若自然”的基调。建筑作为造园要素之一,开始与其他的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融揉关系。园林规划设计由粗放转变为较细致、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此时的园林所具有的狩猎、生产功能已经很少,基本转为游赏功能。

这个时期的名士们因为社会的动荡,为了自我解脱,摆脱名教礼制,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主导作用,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时期因为社会制度的稳定,经济发展,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在文学艺术方面,诗歌、回话、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而同化融揉,呈现为群星灿烂、盛极一时的局面。绘画的领域大为开拓,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均成独立的画科。山水画对园林创造的影响非常大,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揉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尤其明显。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观赏植物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在这个时期,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也带有了明显的皇家色彩。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而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文人园林不仅是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有的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含蕴,也在一部分私家园林创作中注入新鲜血液。这些都使得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的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其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相应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同时也使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了长足发展。公共园林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城市绿化建设得到重视,因此长安的绿化不止局限于城区,还以城区为中心,更向四面辐射,形成了近郊、远郊乃至关中平原的绿色景观大环境。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应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园林中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园林筑山的称谓,在有限的空间内堆造出起伏延绵、摹拟天然山脉的假山,既表现园林“有若自然”的氛围,又能以其造型而显示深渊的空间层次。此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大气磅礴闳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