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异化还是人的异化_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失察与误解

合集下载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09366014 行政管理叶铭彬(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后来它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等不同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中关键的一步。

异化最初是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

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许多哲学家对之进行研究探讨,马克思从人的劳动出发克服以往异化理论的错误和缺陷,催生了关于异化概念含义根本性的变革,第一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是指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用以表达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异化必须是“人自己造成的对自己的否定”。

而不是来自外部世界。

由此可见,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了统治和支配人们的一种外在力量。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规定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

由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占有。

于是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相对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造成的结果是“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

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 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甚至连工人自己都成为了商品,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

于是,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

在这种劳动中,工人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

劳动活动的异化是劳动产品异化的根源。

从人的类本质上看,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通过自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改造整个自然界。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起“ ” 人 的思 想旗 帜砸 碎 中世 纪 的“ 上帝 之 城 ” , 时 人
抽象化为精神的 自我创造和 自我认识的过程 。 这就 造成 了“ 主语 和 谓语 之 间 的关 系被 绝 对地 相互 颠倒
了 : 就 是 神 秘 的 主体一 客 体 , 这 或笼 罩 在 客 体 上 的 主体 性 , 为过 程 的绝 对 主体 , 为 自身 外 化 并且 作 作 从 这 种外 化返 回到 自身 的 、 同时又把 外 化 收 回到 但 自身 的主体 , 以及 作 为这 一 过 程 的主体 ; 就 是在 这 自身 内部 的纯粹 的 、 停 息 的圆圈 。”21 此马 克 不 [1对 ]4 思从 以下几 个 方面进 行 了批判 和改 造 。 第一 , 马克 思 肯 定 了黑格 尔 “ 劳动 看 作 是 人 把
劳 动价值 论 的一 个划 时代 的意 义 , 在 于它 宣 便
劳 动改 造 自然 的 自我创 造 和 自我 实 现 的过程 , 全 完
告了一个关 于人的独立的宣言 : 劳动创造价值意味 着 , 可 以通过 劳动 来创 造世 界 并且 确证 自己的存 人
在 而无需假 手 于上帝 , “ 本位 世 界 ” 即 人 。我们 人 在 这 个世 界 中应 该 是 主体 , 是这 个 世 界 的 中心 , 之 人 外 的物 则是 客 体 , 人类 生存 和 发展 的条 件 , 为 是 是 人类 生 存 和发 展 服务 。 [4 1 因此 , 1 当启 蒙 思 想 家举
念, 然后用概念 的联系说 明事物的联系 , 把人通过
[ 收稿 日期 ]00 0 — 3 2 1— 8 2 [ 作者简介 ] 薛
稷 (90 , 山西吕梁人 , 18 一) 男,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 义哲 学研究所 , 助教 , 士, 究方向: 博 研 马克思主义哲 学。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地位,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途中的一级重要阶梯。

也正因为《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引发了对这一理论广泛、热烈而持久的讨论。

目前,流行着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

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严重曲解,他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

笔者就针对这两种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作一辩护。

一、“异化劳动”概念解读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

在近代,欧洲哲学家霍布斯是第一个提出异化概念的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异化(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像狼一样,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异化主要是指转让。

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异化思想反映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表的《人权宣言》中,他主要从经济、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思想,把异化看成是人们利己主义的结果。

而真正从政治上探讨异化,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是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他的伦理学和社会理论中,汲取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异化概念。

他认为,异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也发生异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产生良好的结果。

由此可见,在近代,异化概念是唯物主义或启蒙学派的哲学家们用来表达反封建社会政治观点的一个工具。

真正把异化概念纳入唯心主义轨道,还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

劳动异化与技术异化比较研究及其当代启示——借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视角来看

劳动异化与技术异化比较研究及其当代启示——借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视角来看

劳动异化与技术异化比较研究及其当代启示——借马克思和
马尔库塞的视角来看
张艳涛;申晴
【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6)001
【摘要】由于中国发展特定的历史方位使得我们与马克思和马尔库塞所分析批判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基本处于相似背景,二者也面临诸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他们当年所分析批判的这些问题正是当代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理论.【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张艳涛;申晴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
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相关文献】
1.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比较研究 [J], 刘丽江;程婵媛
2.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浅析与比较 [J], 顾爽
3.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科技异化之比较研究 [J], 程永杰;张万军
4.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比较分析 [J], 李雪静
5.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比较研究 [J], 李红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探析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员,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对技术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产生了冲击和异化。

本文将对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进行探析,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技术异化的基本概念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异化现象。

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自然的联系得以解放和加强,但与此技术也成为了一种异化力量,使人们逐渐远离自然和自我的本真。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异化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即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异化。

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现代社会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和依赖。

技术的发展被视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人们对技术的狂热追求导致了对自然和生活的陌生和异化。

人们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依赖。

技术的发展对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使人逐渐远离自然和自我的本真。

二、技术异化的现实表现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异化在当代社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对自然和生活的陌生和异化,也包括对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混乱和困惑。

在当代社会,人们日益失去对自然的感悟和体验,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依赖。

人们在纷繁复杂的技术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不再具备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逐渐变得麻木和冷漠。

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

在当代社会,人们被技术所包围和左右,个体生活的空间和自由受到了严重的侵犯和限制。

人们被困在繁杂纷繁的技术世界中,失去了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成为了技术的奴隶和工具。

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逐渐受到了剥夺和异化,变得越来越虚无和失落。

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正视技术对自然和生活的异化作用,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劳动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及其内涵,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重内涵,即劳动者与劳动的异化、劳动者与产品的异化、劳动者与自身的异化以及劳动者与人类共同体的异化。

这四重内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特殊性和问题,为我们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者与劳动的异化,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的关系被破坏,劳动成为了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力量。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被剥夺了对自身劳动的控制权,劳动不再是一种自主的活动,而变成了一种被迫的、无情的劳动。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智慧都被异化为资本家的财富和权利,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失去了控制和支配权,这导致了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疏离和沮丧,使其成为了一种被压迫和被摧残的存在。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者与自身的异化,指的是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被异化和破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面临着长时间的劳动、低工资的待遇、恶劣的工作环境等种种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劳动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疏离和沮丧。

劳动者无法享受到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也无法享受到自己应有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这使得劳动者在自身的存在和生活中感到了不满和焦虑,从而使得劳动者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变得紧张和矛盾。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者与人类共同体的异化,指的是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与其他劳动者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也变得疏离和冷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劳动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变得功利和利益性,社会关系也变得冷漠和疏离。

劳动者无法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共同利益和命运,无法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团结和合作,这使得劳动者与人类共同体的关系变得脆弱和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的特殊性和问题,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人同人如何相异化--遵循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人同人如何相异化--遵循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人同人如何相异化--遵循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孙夕龙
【期刊名称】《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因为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都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得到实现和表现,所以劳动异化能够过渡到人同人相异化、交往异化和社会联系异化。

《手稿》异化劳动的前三个规定与第四个规定——“人同人相异化”,与《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和社会联系异化,都遵从同一个异化逻辑。

异化的主体既可以是“孤立人”,也可以是两人或多人关系及其承载物。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阐释交往异化、社会联系异化的根源性概念。

“社会联系异化”比“交往异化”能更准确地概括《穆勒评注》的主题。

【总页数】6页(P73-78)
【作者】孙夕龙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货币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与相互异化——重估《论犹太人问题》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地位 [J], 李彬彬
2.马克思"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解读 [J], 李永亮
3.关于现代人生存悖论和自我异化的深层反思——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批判思想 [J], 杜松石
4.劳动异化还是人的异化——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失察与误解 [J], 赵磊
5.劳动异化、人的异化与消费异化——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J], 杨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异化劳动是一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被剥夺了它的本质。

这种剥夺表现为“劳动的异化”。

一、劳动异化的概念及其含义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即是劳动者被逐渐剥夺了和劳动相关的人性属性、能力、与自然界相互联结的关系,而与产品、雇主、机器相互结合,人的活动转变成了一种物化的东西。

因为劳动被迫变成一种商品,从而剥夺了本来应该是合理的自由和个性化的工作体验。

异化劳动导致的结果是人变得像产品那样没有生命,没有创意,简单地完成着为了生存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劳动异化的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是因为私有制造成的,而不是劳动本身的问题,劳动的本质不在劳动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益关系。

尤其是在工业化时代,“专业分工”使得工人们的工作流程分离,并且根据拥有资产的个人机器起了越来越多的作用,结果是工人永远都看不到完整的工作,而是一边一遍地重复着单调的任务,看不到整个工作的意义,只能看到完成时所得到的金钱收益。

三、影响首先,劳动者的人性被剥夺,被迫为了赚钱而工作,并忽略了劳动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价值。

因此,劳动者迅速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兴趣,同时也减少了对企业的忠诚度,缺少工作乐趣,最大化能力使用是不可能的,进而工作热情降低,工作质量就会大幅下降。

其次,商品化的目的使得劳动本身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有些人无法负担也做不到适应这种要求。

这种做法会减少劳动者的数量,导致用工难度加大,而且会使得劳动工资趋于极度不平等。

最后,异化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而不是工人的利益和发展,所以企业也不能长期获取更多的利润,因为员工界限已经强调了的,民意和法律也会对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阻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讲解描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不道德的一面,异化劳动是导致许多人感到毫无价值感,缺乏工作乐趣的原因。

我们必须寻求更加公平、更加人性化的价值观来确保劳动的本质得以保留,使人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作者:何菲菲黄雨欣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4期摘要: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系统性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以现实条件下工人生存的艰难状况来批判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多年之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提出了科技异化理论。

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是对民众的社会意识形态控制。

发达的工业社会是新型极权主义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的理论有继承马克思思想的成分,但由于两人所处年代相隔百余年,所以这种批判现实社会的理论必然存在差异性。

今天的中国,格外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将劳动异化理论和科技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劳动异化;科技异化;理论比较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4.0491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提出及内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马克思在相关文章中就提到过“异化”概念。

直到《手稿》一书才明确地将劳动和异化结合起来,系统性的提出劳动异化理论。

它的真正问世与特殊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对于历史上其他思想家的异化理论的继承发展。

1.1劳动异化理论提出的相关背景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有很多思想家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过“异化”这个概念。

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从政治角度阐述“异化”。

为了更好地生存,人民将个人权力让渡出来,集中交给超越于所有人的第三者掌管,即国家。

这里,权力的让渡就是“异化”,成为国家产生的根源。

霍布斯所说的国家虽然是异己物,成了统治人类的异己力量,但并不具有与人相对立的否定性意义。

最先将异化概念置于哲学层面讨论的思想家是黑格尔,黑格尔把绝对精神作为异化的主体。

费尔巴哈则进一步提出宗教异化,异化的主体虽然是人,但并非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

上帝只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去崇拜上帝意味着忽视人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因此主张要建立一种爱的宗教。

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层

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层

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

“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

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

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那末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

”①一些经济学家从“人的自私本性”出发提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公开鼓吹“人为财死”完全忽视和否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存在这是违反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利益观。

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影响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而且导致某些人腐化堕落甚至锒铛入狱毁了一生。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意识形态领域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阵地实行同传统观念相决裂是一项现实的迫切任务。

我国正处在、而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同传统的所有制、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目前还不能一下子实现。

我国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私有制而且对私有制还要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政策多种所有制的存在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必然是多样化的。

但是从眼前来说在经济领域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这是不能动摇的。

决不能用多样性来否定主导的一元性。

同时从长远来说随着条件的成熟我们最终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和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的。

《共产党宣言》里宣布的两个“最彻底决裂”必将在中国的大地上实现。

我们将为此奋斗终身。

责任编辑高金生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层解读王海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摘要在马克思考察异化劳动的两条线索———私有财产与分工中后者成为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分工的逻辑悖论及其造成的现实矛盾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得以产生。

在分工和商品交换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异化的发生仍然不可避免。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第二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异化的理论一.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的表现1. 劳动(的)异化西方思想家认为虽然今天工人的劳动与马克思时代的劳动不同,但一样是异化的劳动,只是表现形式及影响不同。

1 劳动的“破碎化”由于劳动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加强了工人劳动的破碎化,对工人技能、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后果。

卢卡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工人分裂成“孤立的、抽象的原子”,成为一个个碎片。

一方面工人的工作被归结为一个个专门的、固定的机械重复的动作;另一方面工人失去同他劳动最终产品的接触,他对最终产品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

这样一种“碎片化”导致有机的阶级整体破碎,工人失去个人独立的人格。

弗洛姆:从心理分析角度指出劳动的破碎化是导致工人出现心理问题、神经官能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劳动过程被分离成许多细小的部分,每个工人的工作成为机械的操作而不需要他的积极配合,所以他能够沉溺于白日梦的幻想之中。

”2 劳动者的“工具化”由于劳动的“破碎化”和资本家对劳动过程控制的加强,工人不是生产过程的主人,只是被动的机器零件,成为被动的“劳动工具”,毫无自主性可言。

卢卡奇:由于生产过程服从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规律,生产过程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工人只需按事先规定的动作,在预先计算好了的时间内进行操作,完全不需要发挥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反还有服从机械体系的规律。

这样工人在劳动中完全沦落为无生命、无情感的“机器零件”了。

如:按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工人的动作、动作程序以及完成动作所需时间,都经过精确计算而严格规定,人完全是“机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作为机器的积极力量”,沦为机器的奴隶。

“机器没有成为人力的代替物,人倒成了机器的代替物”(《健全社会》182页)3 劳动的“外在化”劳动本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因此是一种“内在的劳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内在性荡然无存,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是被强制的老动,是谋生的手段。

主体性视野下的马尔库塞_人的异化_理论

主体性视野下的马尔库塞_人的异化_理论

主体性视野下的马尔库塞 人的异化 理论廖妍南y(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1)摘要:马尔库塞结合马克思的 劳动异化说 和弗洛伊德的 爱欲说 ,提出了 人的异化 理论,并从主体性哲学层面细致分析了人的异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深入剖析了人走向异化的深层原因。

面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普遍异化的现状,马尔库塞进一步探讨了克服异化、拯救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艺术实现爱欲的解放。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主体性;爱欲中图分类号:B7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432(2007)01-0036-04Marcuse!s Theory of Human Alie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LIAO Yan nan(College of Literature,H unan No rmal U niv ersity,Chang sha,H unan410081,China)Abstract:Marcuse pr oduces the theory of human alienatio n w ith M arx's theo ry of labor alienatio n and Freud's Eros.H e analyzes the major form s and the ro ot of human alienation fro 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 e w ay to overco me alienation and save subjectivity,that is,to lib erate eros thr oug h art.Key words:Marcuse;alienatio n;subjectiv ity;Ero s主体性思想自尼采以来,尤其在福柯等众多后现代思想家那里,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和前所未有的质疑。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

“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

直到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

从哲学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的概念。

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才能称其为人,也才能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劳动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其消极的一面。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极端对立,劳动发生了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

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异化劳动。

一、异化劳动的内容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

劳动是人的社会属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

由此出发,《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其异化劳动的规定性:(一)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即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并越受其对象(产品)的奴役和统治。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应属于劳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作者:武丽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着马克思丰富而宝贵的人学思想。

我们大致可以把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架构概括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复归”。

这三个层次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且关于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蕴含在第二个层次中。

对这四个规定的讨论对于充分理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人学思想;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私有财产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对前人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扬弃,把一种唯心的、抽象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异化概念拉回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中来,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经济生活的运行中,由此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具体地,“异化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含义:指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及其结果与之相离异,并作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奴役和支配工人。

二、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一)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变为廉价的商品”[1],这是二者之间的不正常关系。

工人通过自己的生产创造出劳动产品,而这种本应属于工人的劳动产品现在却不属于工人,它作为异己的力量与自己相对立,并且工人付出的劳动越多,他的自主性就越丧失,他创造的商品越多,作为异己力量的商品对自己的统治就越彻底,工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廉价。

(二)劳动过程与工人相异化“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2]劳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成为一种满足劳动以外需要的手段。

劳动虽然是人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只要劳动,只要做出这种行为,它便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活动,人对它不能加以控制,因为它已属于另一个与自己相对立的存在的力量,并且这个异己方通过这种力量控制着人对他的劳动的关系,支配着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

(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马克思的思想内容深广而富有内涵,今天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试着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求理解视角。

异化概念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马克思是通过工人的劳动这一范畴来阐释其异化概念的。

异化(alienation):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

其英文本义是偏离主体性、相异性,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高到哲学的层面,被理解为主体自身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象,而反过来反对、奴役主体自身。

从一定程度上它是指主体与自身所创造的客体生产出的矛盾。

当人类快速迈入21世纪的大门时,为了更好地追求与享受生活,在人类日常的生活中的种种现状也表现出了种种异化现象。

这些现象真实的发生在我身边,对于这些现象,我将从自己对异化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予以描写。

学了马克思的异化论以后,从某种程度上,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异化现象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无处不在,可以想见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广泛、之深远。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思想是“异化劳动”,它作为一个以否定形式肯定劳动的本质意义的范畴,被马克思用来表达人的生命活动的真实性的疏离与相即。

就劳动所具有的自由自觉的性质而言,它体现着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因而是人的某种无愧于他的本质或本性的真实的实现;就劳动在现代的具体社会情境中只是被人们有意识地用作谋生手段而言,它获得的却是一种与它的本质意义相悖的现实。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的,在劳动过程中也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而是沉浸在被迫劳动的痛苦之中。

自己整日为了生活辛苦的劳动,没钱去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

这样劳动成果就会反过来支配劳动者的自身生活,整日为购买劳动产品而奔波、劳动。

二、现实生活中异化现象的不同体现(一)消费行为的异化消费是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必要的行为之一,日常生活所需是推动消费行为的动因之一。

但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很多时候是不必要的消费,带有一种异化的心理,进而产生异化行为。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其重要理论之一,包含了四重内涵:劳动者的异化、产品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以及劳动过程的异化。

通过研究这四个方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于人类解放的呼吁。

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失去了自我,产品变成了异化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劳动过程本身也因为资本主义的目的性而变得异化。

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劳动者、产品、人与人、劳动过程、概念、结论1. 引言1.1 引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刻的批判之一。

异化劳动理论涉及到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经历的种种异化现象,包括劳动者本身的异化、产品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以及劳动过程的异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四重内涵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过程究竟是如何影响着劳动者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展开讨论,探究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遭遇的各种异化现象,以及这些异化现象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通过深入剖析马克思的理论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对社会的深刻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将为后续论述奠定基础,为读者提供研究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为文章的正文部分做好铺垫。

2. 正文2.1 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概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剖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自身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控制权,从而使其与自身劳动成果产生了隔阂和疏离,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甚至产生了产品本身的异化现象。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当前常将“异化”滥用,造成不少误解。

大多有这么几种:首先,将异化当做“异己物”“陌生物”的一般关系,凡是人类所不知道、不熟悉陌生并使人害怕的东西都被称为“异化物”。

其次,当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关系,凡是应当怎样而实际上又未能怎样都称为“异化现象”。

再次,当做主观上受限制、受压抑的一种心情,凡是不顺心,不满意,愤愤不平和无法解脱的处境都当做异化现象。

最后,当做客观上不合理或不合逻辑的代名词。

如果这些都是异化,那么马克思所说的“扬弃异化”是不可能的,上述现象在生活中是消除不了的。

异化物必须是人的自由意志和主体性选择的产物,然后才对人产生压迫,异化的前提是人的整体独立性。

这就需要我们回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1 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直接理论来源就是黑格尔精神异化说、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异化观和赫斯经济异化思想,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不是这些观点的简单杂凑,而是对他们的批判继承,可以说是异化观的革命。

1.1 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说在黑格尔的视域中,异化是一个辩证法概念,它意味着从感性确定性到绝对精神,从绝对精神到自然界、人类社会再回复到绝对精神这个过程中,自我从自身中发现矛盾、分裂为对象,在对象身上发现自身,实现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过程。

黑格尔是第一个使用异化概念的人,在他的著作中,异化就是外化。

主体必须通过外化,才能在对象上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异化和外化是主体的本质需求。

 黑格尔的异化就是精神的外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必须通过劳动才能创造社会历史,而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将自我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或外化为劳动的产物。

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精神异化的辩证思想。

1.2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观费尔巴哈以感性人为出发点,揭露了基督教的异化本质。

费尔巴哈认为上帝的本质和力量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和力量的异化、外化,没有人上帝什么也不是,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自己拥有就很少。

人对上帝的崇拜,不过是对自己力量的崇拜 ,但是这个力量在人看来却不是自己造成的,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控制着人的命运与祸福。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引言: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日本学派“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作品有关异化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包括其理论内涵、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以及对异化状态的批判与反思。

一、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内涵1. 异化的定义与概念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异化被定义为人类自身与自由发展的阻碍和剥夺。

他认为,异化是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一种将人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由性束缚的现象。

异化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结构使得人类无法满足基本需求,二是意识形态使得人们缺乏对真实自我的认知。

2. 异化的来源马尔库塞认为,异化源自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剥削劳动者以保持竞争优势。

劳动者们因为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而感到厌倦和疏离。

此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加剧了人们对自我意识的混淆和扭曲。

广告、媒体和大众文化的渲染使得人们趋于盲从和消费,丧失了对真实自我的理解。

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社会现实的分析1. 生产方式与劳动者的异化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异化主要发生在工作环境中。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劳动者将自己变成机器的一部分,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和使用权。

劳动者只是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机械重复的劳动,无法体验到劳动的创造性和乐趣,从而导致了对劳动的厌倦和疏离。

2. 意识形态与个体的异化马尔库塞指出,现代社会中,个体被包围在一种物质主义的世界中,完全被广告、媒体和大众文化所塑造。

人们陷入对外在物质的追求与盲目的消费行为中,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人们对真实自我的认知模糊,对真正多样性和独立性的追求变得困难。

三、马尔库塞对异化状态的批判与反思1.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剥削和不平等。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导致了财产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并使得劳动者们沦为工具,并丧失了对劳动成果的支配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失察与误解
赵 磊
[摘 要]在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120 多 年 的 资 本 主 义 新 时 期,马 尔 库 塞 重 新 思 考 了 马 克 思 的 异化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指出了人的全面异化状态及其拯救方案。虽然,马尔库塞的考察加深了我们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认 识 ,但 其 对 马 克 思 本 人 的 理 论 观 点 存 在 严 重 的 失 察 与 误 解 。
· 186 ·
从 上 面 的 分 析 中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马 尔 库 塞 走 的 是 一 条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并 用 新 的 理 论 材 料 补 充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道 路 。 在 马 尔 库 塞 看 来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还 葆 有 其 真 理 性 ,因 为 马 克 思 本 人 所 批 判 的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从 根 本 上 来 说 并 没 有 消 亡 ,不 过 面 对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的 新 形 态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形 态 业 已 过时。为此,马尔库塞认为必须积极地扬弃马克思主 义 的 革 命 理 论,清 理 出 其 理 论 的 合 理 内 核,重 新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进 行 理 论 改 造 。 但 是 ,在 笔 者 看 来 ,马 尔 库 塞 在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进 行 改 造 和 重 构 的 过 程 中 存在着严重的失察与误解。
2011 年 第 5 期 总 第 253 期
东 北 师 大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5 2011 Sum No.253
劳动异化还是人的异化
正是对人的异化状态的反思使马尔库塞不自觉地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源。在马尔库塞看 来,早期马克思以异化问题入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深中肯綮的 ,而深刻全面地表达马克思异化理 论 观 点 的 《1844 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以 下 简 称 《手 稿 》)更 是 被 马 尔 库 塞 视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最 高 峰 。 “马克思在1844年写的《1844年经济学 哲 学 手 稿》的 发 表 必 将 成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史 上 的 一 个 划 时 代 的事件。这些手稿使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由来、本来含 义 以 及 整 个‘科 学 社 会 主 义’理 论 的 讨 论 置 于 新 的基础之上。”[2]93众所周知,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 从 经 济 事 实 的 角 度 对 异 化 概 念 进 行 了 界 定,按 照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定义,异化就是“劳动所生产的 对 象,即 劳 动 产 品,作 为 异 己 的 东 西,作 为 不 依 赖 于 生
究竟能否消除异化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呢?马克 思 给 出 了 肯 定 性 的 答 案,那 就 是 通 过 无 产 阶 级 的 暴 力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并 进 一 步 解 放 和 发 展 生 产 力,从 而 为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提 供 基 本 的 前 提 保 障。 在 马 克 思 看 来 ,新 生 产 力 的 获 得 必 然 会 带 来 新 的 社 会 生 产 关 系 ,而 随 着 生 产 关 系 的 改 变 人 们 也 将 改 变 自 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又因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 是 一 切 社 会 关 系 的 总 和,所 以,随 着 人 不 断 溢 出 旧 有 的社会关系也必将改变旧有的异化状态。“一旦社会 占 有 了 生 产 资 料,商 品 生 产 就 将 被 消 除,而 产 品 对 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个体生存斗 争 停 止 了。…… 人 们 周 围 的、至 今 统 治 着 人 们 的 生 活 条 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 界 的 自 觉 的 和 真 正 的 主 人,因 为 他 们 已 经 成 为 自 身 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 进 入 自 由 王 国 的 飞 跃。 完 成 这 一 解 放 世 界 的 事 业,是 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事实上,从《手稿》开始,经过《神圣家族》,再到《德意志意识形 态》和《资 本 论》,异 化 概 念 已 经 渐 渐 淡 出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历 史 舞 台 被 马 克 思 所 扬 弃 从 而 作 为 附 属 范 畴 为 新 的 革 命 理 论 服 务 ,这 也 就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表 明 了 异 化 劳 动 克 服 的 可 能 性 。
在 马 克 思 的 共 产 主 义 设 想 中 ,劳 动 本 应 具 有 田 园 诗 般 的 浪 漫 主 义 基 调 ,使 人 有 可 能 随 着 自 己 的 兴 趣 自由地选择所要从事的活动,或者打猎,或者捕鱼,或 者 从 事 批 判。 然 而,在 资 本 主 义 的 生 产 方 式 下,人 类自由自主的生命活动却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 段,“异 化 劳 动 把 这 种 关 系 颠 倒 过 来,正 是 由 于 人 是 有意识的存在物,人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仅仅变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3]50如此一 来,劳 动非但不能彰显人之为人的本质反而成了禁锢人性 的 枷 锁 和 异 化 人 类 的 罪 魁 ,因 此,“只 要 对 劳 动 的 肉 体强制或其他强制一消失,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3]47在这样的生产异化状态下,“劳 动 者 在 自 己 的 劳 动 中 并 不 肯 定 自 己 ,而 是 否 定 自 己 ,并 不 感 到 幸 福 ,而 是 感 到 不 幸 ,并 不 自 由 地 发 挥 自 己 的 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 伤、精 神 遭 到 摧 残。”[3]47那 么,如 何 消 除 异 化 劳 动,使 异 化 之 人 获 得 解 放 便 成 了 《手 稿 》讨 论 的 主 题 。
“大拒绝”正是马尔库塞在资本主义新时期为重 获 人 的 解 放 和 尊 严 所 提 出 的 行 动 纲 领,它 要 求 在 根 本上拒绝与资本主义合作,拒绝成为资本主义的帮 凶 和 谄 媚 者,在 此 基 础 上,进 行 反 抗 技 术 控 制 对 人 性 造成压抑的“总体革命”。“总体革命”主张革命不仅要 在 经 济 领 域 还 要 在 政 治 和 文 化 等 领 域 共 同 展 开, 在 诸 多 革 命 领 域 中 ,马 尔 库 塞 尤 其 重 视 人 的 本 能 结 构 革 命 并 把 它 视 为 “总 体 革 命 ”能 否 取 得 成 功 的 关 键 。
在 二 者 共 同 关 注 的 异 化 现 象 问 题 上 ,马 尔 库 塞 曲 解 了 马 克 思 的 本 意 。 在 《手 稿 》中 ,马 克 思 澄 清 了 异 化与对象化的区别,划清了劳动对象化与劳动异化 之 间 的 界 限。 他 强 调 劳 动 对 象 化 是 人 之 为 人 的 本 质 特征,这种对象化的活动也是人类存在的不竭动力,只 有 在 一 定 的 社 会 条 件 下,维 系 人 类 存 在 的 对 象 化 活动才会转变成奴役人的异化活动,“在国民经济学 以 之 为 前 提 的 那 种 状 态 下,劳 动 的 这 种 现 实 化 表 现 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为对象所奴役 ,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2]44这也 就 是 说,异化劳动作为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现象最终得 到 扬 弃 是 必 然 的。 但 是 马 尔 库 塞 却 把 异 化 植 入 了 人 的 本 质 之 中 ,把 它 作 为 人 类 无 法 逃 避 的 存 在 建 构 ,认 为 马 克 思 关 于 异 化 劳 动 的 理 论 乃 是 人 类 本 质 异 化 的 集 中 表 达 ,“如 果 我 们 密 切 注 意 《手 稿 》对 异 化 劳 动 的 描 述 ,我 们 便 惊 人 地 发 现 ,这 里 描 写 的 不 仅 是 经 济 上 的事实,更是人的异化,生命的贬值,人和现实的歪曲和丧失。”[6]321因 此,马 尔 库 塞 批 评 正 统 的 马 克 思 主 义者过度关注马克思的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却在根本上忽视了人的本质批判 ,“在资本主义的实际状况 中 ,问 题 恰 恰 不 仅 是 经 济 危 机 或 政 治 危 机 ,而 是 人 的 本 质 的 灾 难 ,——— 基 于 这 种 认 识 ,任 何 单 纯 的 经 济 改 革或政治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这种认识必然要求通过全面的革命来彻底消除现实状况 。”[6]327
众所周知,早在希腊化晚期伊壁鸠鲁就曾提示过:“在 所 有 的 欲 望 中,有 的 是 自 然 的 和 必 要 的,有 的 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 的。”[5]而 一 旦 人 们 学会正确地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欲望就会在理智的 指 引 下 趋 利 避 害,从 而 达 到 身 体 无 痛 苦 和 灵 魂 无 纷 扰这一幸福生活的终极目的。如果说在希腊化时期人们尚能达到至少设想这种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 那么,在新兴的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则无论如何给不出 属 于 个 人 的 真 实 的 答 案,“只 要 他 们 仍 处 于 不 能 自 治 的 状 态 ,只 要 他 们 接 受 灌 输 和 操 纵 (直 到 成 为 他 们 的 本 能 ),他 们 对 这 一 问 题 的 回 答 就 不 能 认 为 是 他 们 自己的。”[1]7因此,在处处弥漫着异化气 息 的 发 达 工 业 社 会,要 想 撕 掉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制 造 的 虚 假 需 要 的 面纱,把人从异化状态中拯救出来,希望看来是渺 茫 的。 在《单 向 度 的 人》的 最 后 结 论 部 分,马 尔 库 塞 就 指出,“社会批判理论并不拥有能在现在与未来之 间 架 设 桥 梁 的 概 念;它 不 作 许 诺,不 指 示 成 功,它 仍 然 是 否 定 的 。 它 要 仍 然 忠 诚 于 那 些 不 抱 希 望 ,已 经 并 还 在 献 身 于 大 拒 绝 的 人 们 。”[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