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建议课时:64学时三、课程目标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

具体目标如下:(一)技能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误差、螺纹、表面粗糙度;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

(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能力2.新技能所需的方法能力(三)社会目标:1.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2.相互沟通能力四、参考学时、学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参考学时56学时、学分3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参考学时56学时、学分3分。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及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通过创新,开发全新的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教材。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机电、电子仪器与测量、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

电子测量技术,是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电子测量除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

开设《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量方法,使之具有电子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都能为之奠定坚实的、重要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电子测量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提高测量电路的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组成原理;2、能够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结果;3、了解电子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掌握测量频率、时间、相位等数字量的基本方法;5、掌握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模拟量的基本方法;6、了解频域测量和数据域测量的基本知识;7、了解自动测量系统及通信技术。

三、教学内容(一)、概述(2学时)1、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2、电子测量系统的组成3、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及发展(二)、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学时)1、误差及其来源2、误差的分类3、随机误差分析4、系统误差分析5、系统误差的合成6、测量数据的处理(三)、电子示波技术(4学时)1、示波器基本原理2、模拟示波技术3、数字存储示波技术4、示波器的应用(四)、信号发生器(4学时)1、信号发生器概述2、函数发生器3、频率合成器(五)、频率和时间的测量(6学时)1、计数器2、频率计(转速仪)3、定时器(周期仪)4、相位差的测量5、频率-电压转换器(六)、电压的测量(6学时)1、模拟量的测量及其标准表头2、各种电参数的测量方法3、数字万用表(七)、频域测量(2学时)1、频谱分析基础2、频谱分析仪(八)、数据域测量(2学时)1、数据域测量基础2、逻辑分析仪(九)、自动测量系统及通信技术(2学时)1、自动测量系统概述2、通信协议四、学分及学时分配本课程2学分,授课32个学时。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任务式教学方法,比较全面地讲述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超度,螺纹公差及技术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公差配合的应用、机械零件的一般测量方法的专业能力,具有查阅资料及相关应用手册的方法能力,善于观察、思考、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三、设计思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能运用机械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国家标准,解决加工的精度问题。

(2)掌握使用检测工具,完成机械零件的测量工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2、方法能力目标:(1)能查阅资料及相关应用手册,解决技术中遇到的难题。

(2)具有善于观察、思考、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沟通和协调能力。

(2)具有爱岗敬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本课程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课程比较全面地讲述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超度,螺纹公差、齿轮公差及技术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总评成绩60分合格。

列表如下:(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实践操作出勤占总成绩10%。

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缺勤一次扣5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定位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本门课程能掌握实际工程所需的测量技能,并且为深入学习测量知识打好基础,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必备的课程。

本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技能内容,定位为学生必备技能的课程,并且在今后工作中能成为独挡一面的测量员或测量主管,无论是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施工后的验收工作,能结合相应软件处理施工必要问题。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测量测绘能力,以提升测量水平为目标,给予学生基本的测量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

另外,面向未来工作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在技术上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在职业素养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吃苦耐劳和敬业的精神;在技能运用上,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好工作的规划,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统筹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对基本知识讲解,利用生活或者实际施工中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测量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事件,引出测量的知识,从生活中需要的测量的知识拓展到工程上的测量知识。

工程测量应从简单到难,首先是对较简单且常用的水准测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规范、教师示范、现场指导,项目实训达到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技能要求。

后半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全站仪的操作及使用,对于仪器的架设由于仪器的消耗及折旧问题,并且仪器架设的操作与经纬仪完全一样,所以在全站仪的架设教学与训练上,应首先使用经纬仪进行仪器架设教学,掌握基本操作完成后再深入坐标的采集与放样的教学。

教学期末评定可以不用纸质版卷面考试,采用项目考核实际操作及相应表格的填写计算作为期末课程评定结果。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工程类基本的水准测量、坐标放样和坐标数据采集、利用CAD绘制测量图形或进行施工土石方计算。

以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程施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

《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建筑工程类专业测量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建筑工程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测量基础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建筑工程类从业人员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中涉及的测量基础知识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角度、距离、高程、坐标的基本测量方法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整体考虑教学单元间的层次梯度、逻辑结构,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掌握测量基本要素的测定及测设方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1.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测序与原则,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掌握相关仪器正确的操作步骤。

2.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以及三、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程序及计算方法,能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及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3.掌握角度测量的原理,以及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4.了解全站仪距离测量、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用全站仪进行距离、坐标测量及放样的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检测类专业)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检测类专业)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2、学时/学分:40/2.5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4、面向对象:检测类专业5、开课系:机电工程系6、教材:于宝明等, 《电子测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二、课程性质和任务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掌握电子测量技术是从事生产实践和科研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生产实践以及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1、教学内容(1)测量及其意义;(2)电子测量的意义和特点;(3)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4)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5)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2、教学要求(1)了解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2)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3)掌握误差基本理论及分析(4)能对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

3、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子测量的特点;(2)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3)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难点: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二)信号发生器1、教学内容(1)信号源概述;(2)低频信号源的组成原理及使用。

(3)高频信号源的组成原理。

(4)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原理及使用。

2、教学要求(1)了解信号源的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3)掌握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 4) 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3、重点和难点重点:(1)正弦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2)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工程测量适用专业:工程测量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代码:0801029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学时:642.课程的性质它是线路施工测量模块中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重点培养学生建立和增强测量的基本技能、具备基础测量工作的能力;另一部分是为后续课程桥梁施工测量模块、隧道施工测量模块的学习提供必需的线路中线坐标计算理论和点位测设方法。

它以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测量专业核心课程(如线路施工测量,桥隧施工测量,房建施工测量和数字化测图)的基础。

3.课程定位3.1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需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面向的一个重要工作岗位就是“施工测量员”。

本课程就是为培养“施工测量员”岗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1)我国铁路、公路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铁路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改建既有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

到2010年,我国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

河北省在“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计划投资1918亿元。

铁路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人才需求的规格,强调了人才队伍建设,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完善的铁路建设人才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和合理流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铁路人才队伍,到2010年,铁路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达到80%以上。

在铁路、公路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施工标准的要求下,市场对铁路、公路建设中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迅速增大。

《测量学》课程标准

《测量学》课程标准

《测量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测量技术基础、控制测量、测量平差、工程概论与识图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完成各项工程测量的能力,为后续从事工程测量员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4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测量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能力,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测量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确定本课程内容。

3.对工程测量课程所必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体梳理,依照典型工程施工测量任务,兼顾不同工程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技能成长规律,建构教学模块和教学单元,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到学习任务中。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从事建筑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线路测量等常见工程测量项目,并能在一定的指导下从事其他工程测量项目。

1.理解工程测量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中专门仪器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方法。

2.能正确完成建筑、线路、桥梁、地下、水下工程的测量工作。

3.具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布设施工控制网的能力。

4.能正确处理工程测量数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分析、改正,并且能进行资料整理。

5.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测量技术》课程标准(60学时)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机械测量的相关知识和初步技能,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量具与测量方法,具备检测分析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线,本课程按项目教学课程设计。

力图使每个项目都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各教学项目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相关知识、操作训练、知识拓展和思考与练习等。

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与训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常识;2.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3.会分析一般的测量误差;4.能正确选用与维护常用量具量仪;5.能根据工程要求,胜任一般机械产品的检测工作;6.培养学生质量及质量控制的意识;7.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动手实践、实验的能力;8.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严峻作风和钻研探索的精神;9.具备对一般机械产品加工质量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技术测量基本知识1.掌握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2.理解机械测量技术的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3.熟悉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4了解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分类;5.理解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项目二长度测量任务一外径测量1.掌握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的外径尺寸;任务二长度测量一、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1.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零件高度1.了解使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尺寸的基本方法;2.学会用相对测量法测量零件长度尺寸;三、用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1.了解使用万能测长仪测量外尺寸的方法;2.学会操作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尺寸;四、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零件长度尺寸(PPT图片太少)1.了解使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外尺寸的方法;2.学会万能工具显微镜的读数和操作方法;任务三内径测量一、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PPT图片太少)1.掌握内测千分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并正确读数;二、用内径百分表测量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套的孔径尺寸;任务四深度测量一、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PPT图片太少)1.掌握深度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的深度尺寸;二、用深度千分尺测量(PPT图片太少)1.掌握深度千分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深度千分尺测量零件的深度尺寸并正确读数;项目三角度测量任务一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1.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轴的锥度,零件的角度;任务二用正弦规测量锥度1.了解使用正弦规测量锥度的方法;2.学会使用正弦规测量锥度并正确进行数据处理任务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角度了解使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角度的方法;项目四螺纹参数测量任务一螺纹综合测量1.掌握螺纹综合测量的一般方法;2.学会使用螺纹量规检测螺纹并进行合格性判断;任务二螺纹中径测量一、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学会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二、用三针法测量学会使用三针测量法测量螺纹中径;任务三螺纹螺距测量学会使用螺纹样板测量螺距;初步学会使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螺纹距;项目五形位误差测量任务一圆度误差测量1.了解圆度仪的使用方法;2.初步学会使用圆度仪测量圆度误差;任务二跳动误差测量1.掌握百分表的正确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百分表测量轴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误差;3.了解使用跳动检测仪测量跳动误差的方法;任务三偏心距测量了解偏心轴偏心距的测量方法;项目六齿轮和蜗杆参数的测量任务一齿轮齿距误差测量1.熟悉圆柱齿轮的基本知识。

《GNS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

《GNS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

《GNS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GNSS定位测量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引领着测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代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性,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GNSS定位测量》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承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GNSS定位测量》精湛技能认证项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情境导入为教学理念。

授课对象主要是高职高专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测绘工程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测绘类专业学生,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房屋建筑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施工技术与管理、水文与水资源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使用。

针对测绘在各行业的中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确定了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制图员、工程测量员和地籍测绘员5个测绘行业特有职业。

这5个职业与房产测量员一起构成了测绘行业6个特有职业。

通过对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和房产测量等岗位进行调研,并对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工作任务。

设置教学项目和任务。

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制图员、工程测量员、地籍测量员和房产测量员6个职业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参见表2。

表1 大地测量员工作任务分析表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工程测量技术》是路桥、试验等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通用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测量为行动领域,贯彻行业标准,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进行课程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工程专题测量及数据计算处理等相关问题。

3.目的和任务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国家测量控制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包括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技术设计、测角、测距及测高程的方法和仪器,掌握控制测量的内业数据处理过程、方法。

初步具备进行整套工程控制测量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1、使学生重点掌握全站仪的操作;2、如何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3、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4、掌握线路交点、转点、转角、分角线的测定方法以及里程桩的设置;5、掌握线路纵断面测量方法和纵断面图绘制方法;6、闭合导线、附和导线平差计算;教学难点:1、纵横断面图的绘制2、用水准仪进行中平测量的过程3、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和坐标放样的步骤4、闭合导线、附和导线平差计算;5、掌握圆曲线主点测设及详细测设计算原理和测设方法;6、掌握缓和曲线主点测设及详细测设计算原理和测设方法;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六、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后续课程是《线路测量》、《施工测量》、《GPS测量技术》、《控制测量与平差》、《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等。

七、实验教学七、其它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过程考核。

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增加了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70%。

成绩考核方法分为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两种。

平时成绩为过程考核,包括出勤表现10%、课堂提问10%、作业测评10%,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等。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时:72学分:4.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CAD绘图与识图、应用高等数学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土建力学、道路建筑材料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工程测量技术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

2.课程设计思路(1)目标设计《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1.测量工作认知2.高程测量;3.平面控制测量4.公路地形图测绘;5.公路中线测量;6.公路纵横断面测量;7.公路施工测量。

《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工程测量基本技能》《控制测量》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从事各项工程GNSS定位测量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工程施工测量》《工程变形监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实训1周,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GNSS测量技术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GNSS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工程测量员等岗位需求,围绕GNSS静态测量及RTK测量的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GNSS测量技术的实践性、先进性,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工程实践中的GNSS定位技术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GNSS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GNSS测量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基线解算软件和平差计算软件的基本操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1.了解GNSS的基础知识,理解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掌握GNS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能正确使用某一型号的GNSS接收机,独立完成GNSS测量的外业工作;能使用软件进行GNSS外业观测基线解算及GNSS控制网平差计算。

3.能独立进行RTK外业操作并能进行数据处理,初步具备对外业观测成果进行精度分析的能力。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时:52学时开课学期:第4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广泛地结合工程建设中有关的测量理论、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内容,并特别侧重结合当前典型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解决各种工程建设中的测量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

为其他测量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顶岗就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掌握工程放样的基本方法、曲线放样中的圆曲线、综合曲线及各种曲线放样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线路工程、地质勘探工程、水利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测量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评估总结工作结果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种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测量任务的能力;2.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3.能牢固掌握工程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场合、精度特征等;4.具备正确设计和布置测量系统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5.对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能正确地使用、检验和校正。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序号前续课程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 《高等数学》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提供进行数学计算与分析的基础2 《工程数学》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提供进行工程数学计算与分析的基础3 《地形测量》为本门课程的放样方法及其他各种测量计算、仪器操作打下基础4 《控制测量》为本门课程的各种工程控制网的布置方法提供理论支持5 《测量平差》为本门课程的精确、严密计算提供理论支持6 《数字化测图技术》为本门课程的仪器操作、测图软件的使用提供支持(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最后一学期课程,为学生毕业后学习各类工程测量提供基础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推荐教材全国煤炭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赵国忱李孝文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出版(二)教学参考资料1.周建郑.《工程测量》.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2.吴贵才赵国忱.《工程测量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何保喜.《全站仪测量技术》.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4.李正中任秀周勇波等.《现代路线工程测量》.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三)教师素质要求1.教学团队规模要达到3-5名(其中包括现场实训指导教师),所有任课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

GNSS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GNSS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2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GNSS 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三、课程目标 《GNSS 测量测量》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着重对学生测绘核心能力中 “测、算、 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专业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 GNSS 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等级 GNSS 控制网设 计、施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掌握 RTK 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能力和工程放 样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 ,同时培养学生外文资料的理解能力,资料搜集 整理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安全与自我保护能 力,应对紧急突发状况的能力。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本课程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如下: 1、专业能力 1-1 掌握 GNSS 测量的基础知识 1-2 熟悉 GNSS 测量的工作原则 1-3 熟悉 GNSS 接收机正确操作方法 1-4 掌握静态 GNSS 控制网的布设方案与实施 1-5 掌握静态 GNSS 数据处理 1-6 掌握静态 GNSS 测量资料的整理 1-7 能够运用 RTK 系统进行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1-8 能够运用 RTK 系统进行工程放样 2、方法能力 2-1 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2 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2-3 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时
静态 GNSS 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
16
1
GNSS 静态 测量数据 采集与数 据处理
静态 GNSS 外业数据采集
10
静态 GNSS 数据处理
16
静态 GNSS 内业资料整理
4
GNSS—RTK 基准站与流动员站的设 置与启动
6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控制测量技术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测量和控制工作中。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相关技能,为将来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从事控制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网的设计、观测、计算和调整等步骤;2. 了解常用控制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3. 学会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测量方法;4.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控制测量工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5.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控制网设计:包括控制网布设原则、精度要求、选点埋石、导线测量等内容;2. 控制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3. 仪器操作与使用:介绍常用控制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平差计算、精度分析等内容;5. 工程项目应用: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实习,让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测量流程;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习效果;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2. 实践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表现和成果等进行评分;3. 考试成绩:根据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评分。

六、课程资源与拓展1. 提供相关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学和参考;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行业协会、学术组织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3. 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工程测量技术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程测量任务;2.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复杂的工程测量任务;3.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工程测量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4.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包括测量坐标系、距离、角度、高程等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工程控制网布设与观测:包括导线、三角测量、水准测量等方法及其应用;3.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4.施工测量:包括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等内容;5.特殊环境下的测量技术:包括隧道、桥梁、河道等特殊环境下的测量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操作技巧。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过程;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3.实地操作: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操作,了解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操作技巧;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5.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源、习题库、交流社区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测量技术
课内学时:80学时
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
课程英文译名:Survey technology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选择思路
2.1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2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2.3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2.4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5 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工程测量操作技术的基本顺序按测量准备工作、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线横断面测量等九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介绍以够用为度,
操作技能力求熟练。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线横断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

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1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3.2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钢尺、GPS、罗盘仪等常用测绘仪器;
3.3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3.4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3.5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3.6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能绘制纵、横断面图;
3.7能操作使用GPS进行控制测量和使用GPSRTK放样平面点位;
3.8能描述处理误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对测量成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4.课程内容和要求
5.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应选用典型的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组织与各生产要素管理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常规工程测量项目的组织实施设计编制、现场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工地现场的施工过程及控制要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6.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
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7.其它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高中毕业三年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仅供学习者参考。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因此课堂讲授应与实践操作密切相结合,辅以课间测量实训,加强辅导。

课程结束后再安排3周的测量综合实习。

为保证教学效果,课间测量实训应尽量做到每组以4人为宜,最多不超过6人。

3、测量综合实习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知识、技能进行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测量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要求:知道地形图测绘的外业与内业组织工作,会进行导线测量的选点、测角、量边、测高程等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会进行地形图的测绘、拼接与整饰工作。

通过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全过程训练,使学生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团队精神,为以后学生参加工作打好最基本的测量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