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题库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偶然的,都是教育。

2教育(狭义):是指教育者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最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

3、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教育所要实现的国家对教育提出的在人才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总体要求

4、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反映。

5、德育的概念: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素养的系统活动过程

10、德育过程的概念: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11、教育的原则的含义: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准则

12、德育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德育原则指导下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15课程(广义):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16课程(狭义):是指各级种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综合,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中

17、课程计划: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及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老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4、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上课制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不同的班级,每班有固定的学生,由教师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35、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36、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0、隐性课程:又称非公开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

现场教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在有关人员的的协同下,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组织形式。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理解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整体系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通过学习教育学,提高对教师的认识,增强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兴趣。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素质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课程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与影响①通过培养人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的人才②通过传播文化来推进政治的民主化③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2、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1教育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①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向科学提出了成果转化的要求,从而丰富了科学技术的活动内容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①极大地改变着教育者的旧观念②促成教育者确立新的教育理念③促成教育中介新变革。3科学精神与教育的“科学化”避免唯科学主义错误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从线形方面,由于文化传统的特定内涵需要通过教育来传递,因此将大大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从隐性,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会全面、深刻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目的、地位、作用、价值及方式方法的看法,使教育呈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②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思维方式直接控制着人们的认识方式,使人们遵循着既定的思维定势去认识教育现象、从事教育活动,从而使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化与个性化色彩③价值取向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①积极采用传承与传播文化②保存与活化文化。③选择与整理文化④交融与创新文化。3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深层思考,尽管二者关系密切,但是二者内容、外延仍有所不同,他们的而发展并不总是一致的,会出现不协调、不同步乃至相互阻碍的现象4校园文化与教育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一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与革新。(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3、教育能在相当程度上推动科学知识的更新,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提供支持。(三)人力资本理论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与其它意识形态关系的平行性3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6、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人的发展不是本能的自我完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水平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因素或内因,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个体的文化背景,则是人发展的外因。内因与外因的综合作用,是以个体的实践活动作为汇合点。因此,个体的活动,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指导下的个体的活动,是促成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7、教育要遵循人身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教育实际,论述教育怎样才能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1、教育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有序进行、循序渐进、即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2、教育要重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再教育要求、内容、方法上都要有所区别,同时也不能割裂了各年龄阶段的联系3③教育要关注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做到综合育人,互补性表现在人的机体方面,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做到综合育人,

是互补性对教育的重要启示.④教育要立足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体间的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承认它,更要充分重视它,注意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得最大限度的发展.⑤要了解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做到适时有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