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客气”和“不客气”的句法语义探析
“没事(儿)”的语法化
“没事(儿)”的语法化“没事(儿)”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被普遍使用,但是学界对其研究很少,而且只停留在“没事儿”的应答功能上,如刘春光(2014),并没有深入的分析。
对此,文章根据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中的语料,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没事(儿)”的使用情况,就“没事儿”的意义与实际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1.“没事(儿)”引申义和引申路径“没事(儿)”的意思有事情了结、有空闲、没关系、没什么、无端等。
[1]像这样的一词多义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指一种词汇形式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范畴是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起来的,在意义链上相邻的节点之间因语义扩展的关系而共有某些属性,Lakoff称之为辐射状范畴。
意义链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是意义延伸的源地。
并且这些义项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的。
1.1“没事(儿)”引申义“没”作为动词是无、没有的意思。
[2]例如:《二刻拍案惊奇》: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
“事”作为名词,从史,之声。
史是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
《说文解字》解释为“事,职也。
”所以“事”本意是职业,后引申为事情、事故、责任等意思。
从职业到事情、事故、责任等义项,主要是通过转喻来实现的,这几个义项之间具有相关性。
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从事某一职业就是有事情做,如果发生了严重的事情便称为事故,那么就要承担责任。
没事(儿)则指没有事情做,即事情了结和有空闲之意;没有事故发生则可以理解为受影响轻微,没什么的,不要紧之意;没责任则表示不受干扰,那么如果采取什么行动则是无端。
这样,“没事(儿)”的几个义项我们都能得出。
这些义项都普遍地用于口语话很强的文学作品中。
例如:(1)《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凤姐道:“今日珍大嫂子来请我明日去逛逛。
明日有什么事没有?”王夫人道:“有事没事,都碍不着什么。
每常他来请,有我们,你自然不便。
小班礼仪教案《谢谢、不客气》
小班礼仪教案《谢谢、不客气》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谢谢”和“不客气”的含义;2. 学会在适当的情境下使用“谢谢”和“不客气”。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习惯;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的意识。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懂得感恩他人的帮助;2. 培养幼儿友好、礼貌的性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使幼儿掌握“谢谢”和“不客气”的用法;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2.2 教学难点1. 使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恰当运用“谢谢”和“不客气”;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与分享的精神;3.3 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礼貌用语。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1. 图片卡片:插图包含各种礼貌用语的情境;2. 玩具:用来进行互动游戏。
4.2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2. 教学场地要宽敞,便于幼儿活动。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部分1. 教师向幼儿讲解“谢谢”和“不客气”的含义;2. 通过举例引导幼儿理解这两个词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5.2 新课内容1. 教师展示图片卡片,让幼儿辨认情境并说出相应的礼貌用语;2. 教师与幼儿互动,示范正确使用“谢谢”和“不客气”。
5.3 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境,让幼儿实际运用礼貌用语;2. 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分享,体验使用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5.4 巩固环节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谢谢”和“不客气”;2. 教师点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2.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观察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礼貌用语的情况;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礼貌用语的情况。
六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2)不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相同的语义关系 例:
跑来了一头牛。 (动作—施事) 一头牛跑来了。 (施事—动作)
(三)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别
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叫做格关系。在这种格 关系中,名词性词语充当了一定的语义格的角色(如“施 事”“受事”“与事”“工具”等)。因此,分析名词的语义 格其实也就是分析了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这主要是由谓语动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所引起的:
王冕 死了 父亲。
那篇文章 写了 三天。
(2)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
他有辆自行车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很别致。 他有个女儿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 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 很别致。
他有个女儿 很骄傲。
三、语义特征 (一)什么是语义特征 所谓语义特征,就是指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 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例:
(2)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格式的句子有些有歧义现象,有些 却没有歧义。
鸡不吃了。 小李不认识。 他不吃了。 小李没有去。 烤鸭不吃了。 鞋子没找到。
二、语义指向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 的联系。
①他香喷喷地吃了碗饭。
②他吃了碗香喷喷的饭。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组合关系的语法 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2)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语 义格类型。
玻璃 玻璃戒指——语义格:质料 玻璃工人——语义格:职业 玻璃商店——语义格:行业 玻璃丝袜——语义格:比喻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许多 复杂情况。
人际交往,你不能不会说的5句客套话
人际交往,你不能不会说的5句客套话客套话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是客气、谦卑,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显示了个人的涵养。
客套不是虚伪,是尊重,是礼貌,是修养。
01客套话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从小长辈就教育我们“客人来家要打招呼”“别人帮助你要说谢谢”“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等,这些虽是礼貌性的客套话,却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古人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说得直白点,就是你如果对别人有礼貌的话,别人也就礼貌的对待你;你如果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话,那别人也就对你会不客气,所以礼貌是一定要学的。
在人际交往中,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求人办事后,真诚的说一句“谢谢你”,如果你不说出来,只是把感激之心放在心里,对方未必能感受到。
别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的劳动没有得到肯定,甚至别人会认为你没有礼貌,心里多少有些不快。
当你给别人造成困扰时,及时表达歉意,对方的气就会减少许多。
“对不起”“谢谢”“劳驾”“请”这些客套话看起来很平常,却体现了你的谈吐优雅、礼貌周到。
恰到好处的客套话会不断温暖对方的心,增进双方的感情。
有些人认为客套、寒暄是虚伪和庸俗的,其实客套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客套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只要用得恰当,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02说客套话要看清场合客套话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需要看清场合,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所谓的客套话就是说出来让别人听了很爽,即使知道不一定是别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你去别人家做客时,感谢主人的邀请,并赞美饭菜的可口,或者肯定主人室内布置的别致等。
参加宴会,可以称赞餐厅和菜色。
参加婚礼,除了夸奖菜色和布置外,还可以称赞新娘新郎“天生一对”。
关于客套话,也没有既定的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客套话说到底就是感谢+赞美。
值得一提的是,客套话不要说太多,点到为止,过多容易给人带来虚伪、阿谀奉承的感觉。
03分清客套话的真假客套话有时候只是出于礼貌,并非是别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要分清楚别人说客套话是真是假,不至于带来尴尬。
“不客气”的转喻用法探析
留情面,
均 表 示 的 是 一 种 做 事 的 态 度. 在 对
体并不参与其中.因为只有一次来源域 到 目
例如:
(
天华景的经理还要向侯公 子 说
8)本来,
些 致 歉 的 话,可 是 侯 天 成 一 伸 胳 膊,一 下 子,
就把天华景 的 经 理 推 到 一 旁 去 了;侯 天 成 怎
么就这样对天华景的经理不客气呢?
(
—
—府佑大街纪事»
)
林希 «糊涂老太—
(
逮
9)警察对这些不法分子也毫不客 气,
捕了 9 人,
另有 2
9 人被拘留.
(
«足球:
英格兰球迷滞留慕尼黑继续闹
,
事»
北方网 2
0
0
1 年 9 月 4 日)
,曾 海 清 曾 经 从 行 知 言 的 “三
对于例(
8)
“
(
对)不 客 气”的 语 料 展 开 分 析 后,我 们
,这 已 经 不 单 纯 是 态 度 的 表 达,
到一旁去 了”
“
情.因此,
不客气”
由态度转喻行为,
再转喻
为此处的“不 客 气”已 经 从 态 度 转 喻 行 为,不
当然,这 一 过 程,需 要 整 体 语 境 的 配 合,才 能
而是直接施行了不客气的行为,
因此,
我们认
,是 一 个 动 态 连 续 转 喻 的 过 程.
来看,
需要经历两次来源域到目标域的 映 射,
他会加倍的对你不客气.
因此也可称为多次映射转喻
[
6]
17
.例如:
(
1
0)张 某 突 然 从 身 后 拔 出 一 把 菜 刀,架
礼貌用语定义
礼貌用语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等候客人用“恭候”;宾客来到称“光临”。
未及欢迎说“失迎”;起身作别称“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别送用“留步”。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告辞用“失陪”。
请人原谅说“包涵”;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解答用“请教”;盼人指点用“赐教”。
欢迎购买说“惠顾”;请人受礼称“笑纳”。
请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用“拜托”。
向人祝贺用“恭喜”;赞人见解称“高见”。
对方来信称“惠书”;赠人书画题“惠存”。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为“高足”。
请人休息为“节劳”;对方不适说“欠安”。
老人年龄说“高寿”;女士年龄称“芳龄”。
礼貌用语四有四忌在交际中,人们使用礼貌用语通常要做到“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
“四有”:第一是有分寸。
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
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以非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同时,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
当然,分寸也包括具体的言辞的分寸。
第二是有礼节。
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
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这五种礼貌。
问候是“您好”,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致歉是“对不起”。
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之类。
第三是有教养。
说话有分寸、讲礼节,内容富于学识,词语雅致,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
尊重和谅解别人,是有教养的人的重要表现。
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衣着、摆设、爱好,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
谅解别人就是在别人不讲礼貌时要视情况加以处理。
第四是有学识。
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必然十分重视知识,十分尊重人才。
富有学识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敬重,而无知无识、不学无术的浅鄙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鄙视。
别客气和不客气的句法语义探究
别客气和不客气的句法语义探究“别客气”和“不客气”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在实际使用中,这两个词的语义难以被准确划分,因为它们是文化和个人习惯的产物。
然而,我们可以从句法和语境角度来理解它们的使用。
一、“别客气”的用法“别客气”一般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或接受他人的帮助时。
这个短语表达的是一种谦虚、礼貌和感恩的态度。
例如:- 麻烦你帮我搬一下这个箱子,谢谢。
——别客气。
- 谢谢你的礼物,真的很美。
——别客气,你喜欢就好。
从句法角度来看,“别客气”属于命令句型。
这意味着说话人是向另一个人提出请求或要求,但它的口吻很温和,敦促另一个人不要感到别扭或不自在。
另外,这个短语也经常用于礼貌地拒绝对方的谢意,特别是在别人做了一些小事情时。
例如:- 谢谢你送我回家。
——别客气,我住得离你也很近。
- 谢谢你打扫房间。
——别客气,这本来就是我的职责。
二、“不客气”的用法“不客气”也是一个用于表达礼貌的短语。
这个短语通常用于回应别人的感谢或道歉。
例如:- 谢谢你给我带来这个礼物。
——不客气,很高兴你喜欢它。
- 对不起,我迟到了一会儿。
——没关系,不客气。
从句法角度来看,“不客气”通常是陈述句或反问句。
它的语境常常表明对方已经表示过感激或道歉,并且这是一次小事。
用“不客气”作为回应可以表示说话人的大度和宽容。
此外,“不客气”在某些地区和语境中,也可以表示没有人情味、不友好和粗俗。
例如:- 别这么不客气啊,这不是个小问题。
- 你这么说话有点不客气。
可见,“不客气”具有一些歧义,最好在交流中根据具体情况夹带语境使用。
三、两者的区别虽然两个短语表达的意思有些相似,但它们的用法和意图有三方面的区别:1. 请求或谢意的表达方式不同。
“别客气”通常用于请求帮助或表示感谢时,表达的是谦虚、礼貌和感恩的态度。
而“不客气”则是作为回应他人的感谢或道歉。
2. 语气和口吻的不同。
“别客气”和“不客气”的使用和语境相关,但“别客气”通常使用更加温和的口吻,突出说话人的谦虚和礼貌。
"不客气"和"别客气"比较研究
“不客气”①和“别客气”比较研究胡清国【摘要】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
其深层理据在于,第一“不客气”的主语是言者主语。
“别客气”的主语是句子主语,而二者主语的分别是移情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第二,语法化对语义的制约。
“不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必要客气,“别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需要客气,“不客气”强调客观不必要,自然更易为听话人接受。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9)001【总页数】6【关键词】不客气; 别客气; 句法差异; 语用差异; 礼貌性一、引言当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常见的礼貌回答是“不客气”和“别客气”,两种回答都可以,即:A:谢谢!B:不客气!/别客气!二者有没有什么区别,一般中国人对此习焉不察,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却可能刨根问底。
一般我们课堂上说基本上是“不客气”,有一位留学生在中国听到的一会是“不客气”,一会是“别客气”,给弄糊涂了,跑来问老师:它们意思完全一样吗?它们有没有什么区别?缘此,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
二、“不客气”与“别客气”的语法差异(一)使用语境使用语境是指词语出现的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句法框架、句式或句类等。
“不客气”是一个固化的结构,语法意义单一且固定,仅用作回答别人感谢的应答,因此它的出现框架必须是在对话性语境之中,不能是首发句,从句类来看,属于陈述句。
例如:[1]Li:能帮个忙吗?*本文例句除注明出处者外,均来源于北京大学网上语料库。
wang:可以,我现在有时间,我能帮你。
Li:谢谢!Wang:不客气(别客气)。
(李晓琪等《新汉语教程》,第四课:请别人帮忙)“别客气”也能出现在这样的应答语境中,此例换成“别客气”也没有问题。
再看一例:[2]大卫:玛丽,怎么样?现在好一点儿了吗?玛丽:好一点儿了。
别客气和不客气的句法语义探析
别客气和不客气的句法语义探析一、引言“别客气”和“不客气”是中文礼貌用语中的两个常用表达。
人际交往中,这两个表达常会被用来表示对对方的感谢或回应,但它们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个表达进行探析,探讨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含义。
二、别客气“别客气”是一句非常常用的中文礼貌用语。
在中国文化中,礼貌和谦虚被广泛认为是良好文化风尚的代表。
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别客气”,而且我们也常常说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和谢意。
“别客气”的句法结构相对简单,由“别”和“客气”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别”的意思是“不要”,“客气”则是指“文明礼貌”或“虚心谦逊”。
因此,“别客气”可以理解为“不要过分显得文明礼貌或者不要给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别客气”在情景中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表达对别人的感谢比如,当别人送你礼物或者帮助你解决问题时,你可以说“(谢谢)别客气”。
2、邀请别人做某事比如,你请别人喝水或者吃东西时,你礼貌的说“别客气”。
3、在某些具体情境中比如,一个人进入你家里,你可能说“别客气,请坐!” 这时,“别客气”的意思是“请不要想得太多,随意(进入)”。
三、不客气相对于“别客气”,“不客气”这个表达相对较少用到,它在语义上和“别客气”也存在一定的反义关系。
虽然大家认为,“不客气”和“别客气”都带有某种礼貌、贴心的语气,但它们常用于不同的情况。
“不客气”的句法结构也比较简单,由“不”和“客气”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不”的意思是“不是”或者“不要”,“客气”还是指“文明礼貌”。
因此,“不客气”可以理解为“没有必要客气,只需要跟我说你需要什么就好了”或者“感谢你的礼让,但是你需要放心地提出你的想法和需求”。
“不客气”在情境中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表示帮助别人比如,当别人向你提出希望需要你的帮助时,你可以说“不客气”。
2、回应别人的感谢比如,当别人对你所提供的帮助或者服务表示感谢时,你可以用“不客气”回应。
语言理解中句法和语义关系探析
语言理解中句法和语义关系探析句法和语义是语言理解的重要组块,但学界对于句法和语义在语言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较多争议。
本文从理论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方面着手,对句法和语义关系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
标签:句法语义关系王维贤(1991)指出,“形式和意义的对立和相互制约是语言的本质,如何在语言研究中解决形式和意义结合的问题是永恒的主题”。
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句法和语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长久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从理论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方面着手,对句法和语义关系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理论语言学对句法、语义间关系的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的不同时期,对于句法和语义研究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从中也反映出理论语言学者们对于汉语句法和语义间关系问题的思考。
(一)早期的语法研究以语义分析为重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标记和形态变化,不能同印欧语法一样按照形态对词类进行划分,所以在1898年《马氏文通》中转为以意义作为划分词类和句子成分的标准。
认为“故字类者,亦类其义焉耳”“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同时根据语义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划分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等。
正如朱德熙所说,早期的语法学著作难免要以印欧语法为蓝本,“但由于汉语和印欧语在某些方面有根本区别,这种不适当的比附也确实给当时以及以后的语法研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朱德熙,1980)(二)语法研究以句法分析为重语法研究以句法分析为重这种研究态度的转变主要受到西方结构主义的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倡语言的科学描述,主张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汉语语言研究者开始注重结构形式分析,“凭形态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方光焘,1958)。
在词类划分上,有的学者注重从词形形态变化、形态标记等“狭义形态”上着手进行词类划分。
这样的狭义形态在汉语中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这种研究方法与汉语语法特点是不相符合的,由此总结出的语法规律必定缺乏概括性、强制性,最后导致得出汉语没有词类的错误结论。
“很好”与“挺好”语义句法差异及认知难点探析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4,2021 Sum No.5202021年第4期总第520期摘要文章对“很好”与“挺好”这两个词的意义与用法进行了探析,重点关注了如何立足语境来选用二者。
文章对二者的使用条件及情况做出了假设,并验证了假设:在评判某个人或某件事物时,如果对评判者本身是完全有利的,起到了毫无疑问的促进作用,就应当选用“很好”;而当被评判者对评判者来说起到的是勉强的、凑合的促进作用,不是完全有效的帮助,或是好的程度次于“很好”,则应选用“挺好”;此外,还应考虑日常用语习惯,即套语和语境对二者选用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对被评判者没有任何意见时,我们多用“很好”来形容被评判者,而“挺好”则多用于单说,用来形容某人、某事或近况等。
文章对如何正确选用二者进行了分析,针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偏误给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很好;挺好;语义句法差异;认知难点;语境;套语A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Semantic and Syntactic Differences and Cognitive Difficulties between"Very Good"and"Not Bad"//ZI Xinyue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very good"and"not bad",and focuses on how to use them in the con-text.Based on data analysis,this paper has proposed and verified the hypothesis of the conditions of their usage:when evaluating a person or something,if it is completely beneficial to the evaluator and has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undoubtedly,we should choose"very good";when the thing or the person plays a reluc-tant and impractic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evaluator,not an effec-tive help completely and the degree of good is inferior to"very good",we should choose"not bad";besides,we also should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 and formula.When we have no opinions about the judges,we often choose"very good",while "not bad"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recent situations.In this pa-per,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as to the relevant er-rors made by Chinese learners on this problem.Key words very good;not bad;semantic and syntactic differ-ences;cognitive difficulties;context;formula“很好”与“挺好”都是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乍一看二者并没有多大区别,是一组近义词,在一些场合甚至可以互用,但在仔细比对之下可以发现,两者在表达情感、态度以及语句搭配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现代汉语知识讲座45----语气和口气
现代汉语知识讲座45----语气和口气第十一节语气和口气一语气和语气词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
例如1,我们游泳去了(陈述语气)2,我们游泳去吗?(疑问语气)3,我们游泳去吧。
(祈使语气)4,我们游泳去啦。
(感叹语气)“的”表示确实如此。
例如1,电视机他会修理的2,他乘车去的。
“了”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了新情况。
例如1,电视机他会修理了。
2,他乘车去北京了。
“呢”表示不容置疑,指明某种事实,有时带有夸张意味。
例如1,电视机他可会修理呢,不信教他试试。
2,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呢。
3,他读了几年大学呢,比我强多了。
“呢”也可以用于疑问句。
带有深究的意味。
例如1,他说了些什么呢?2,这件事能不能马上解决呢?“吧”用于陈述句表示同意某种意见。
例如就这么办吧。
用于祈使句表示请求、劝告或催促。
例如1,这件事你来处理吧2,帮帮我的忙吧。
用于疑问句表示半信半疑。
例如1,大夫已经走了吧?2,还是叫老王去吧?句中可用“大约、也许、恐怕”之类的词配合。
“啊”各种语气都可以用,用于陈述语句末,表示解释和提醒。
1,办这种事不容易啊。
2,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啊。
“啊”用于祈使句句末,表示催促、嘱咐、提醒和劝告。
1,吃啊,你别客气。
2,你千万要保重啊。
“啊”可以用于疑问句,使语气显得缓和。
你说的是谁啊?用在感叹句句末表示赞美和感叹。
桂林的山水多美啊!“啊”字受前椅子末尾音节的影响发生音变,其规律如下:见书第五章修辞第一讲修辞概说学习要点:简要介绍修辞的几个相关概念、修辞的兑现隔阂任务,以及修辞学与相关学科语法学、逻辑学之间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组成要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前面几章分析了这几个要素自身的结构系统和规律。
本章讲述人们运用语言各要素的具体规律,即修辞规律。
一、修辞的含义(一)“修辞”溯源在中国最早把“修辞”这两个字连起来用的是孔子。
据《易·乾·文言》所述:“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别客气”和“不客气”的句法语义探析
5 — 0
一
所以也有一个言语世界, 归根到底是 由于语言具备的两个特性 : 一是语言可 以用来指称或陈述 语言 自身, 这是语言的“ 自反性 ” eeit ; (fx i)二是语言的力量, r l vy 即提问 、 请求 、 许诺等所谓“ 语力” flct nr oc) 以出 自言说行 为本 身 。 ioui ayfre l o 可 我们 试 图在 本部 分通 过借 鉴 沈先 生 的理论 , 结 合具 体 例 句来 对 “ 客气 ” “ 客气 ” 再 别 和 不 的
义层 面, 言域义方面, 在 二者是相 同的 ;别客气” “ 没有行域义和知域义 , 不客 气” 而“ 有行域义和知域
义。 ・
关键词
句 法层 面
语 义层 面
言域 义
行域义
知 域 义
一
、
引
言
目前 , 已对 “ 别客 气 ” “ 客 气 ” 和 不 的句 法 和 的
二 、 行域 、 从“ 知域 、 言域" 别客气 ’ 不 客气 ’ 看“ ’ 和“ ’
沈家 煊 (03 在 分 析 复句 时 , 20 ) 比照 S et r19 ) w e e(90 区分 的三 个层 次 :cnet、eie i s “ot ”“ps mc n t
m dl ” sec c ” oa ̄ 和“ eh at 提出了“ 、 、 三域的观点。此外 , i p s 行 知 言” 沈家煊(0 8又指出: 20 ) 语言世 界 内部 也存 在 相应 的三 个 世界— —行 域 、 域 、 知 言域 。三 域 之 间不 仅有并 行 关 系, 引 申关 还有
“别+V”歧义分析
文化长廊“别+V”歧义分析张凯倩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校创新项目:“别+V”歧义结构考察(项目编号:2018YXJ462)的经费支持,谨致谢忱。
作者简介:张凯倩,女,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法。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170-02“别+V”是有歧义的。
举例来说(1)“你别吃。
”可以表示a说话人对听话者的提醒,即“吃”这个动作还没有发生,说话人提醒对方不要去吃;也可以表示b说话人对听话者的劝阻,即“吃”这个动作已经发生,说话人想要制止对方“吃”的这一行为。
这是我们一般认识的祈使句,表示劝阻、禁止或提醒、防止。
但是在(2)“你别上。
”这句话中,该句可表示a制止某人的行为,即“上”这一动作已完成,说话人希望不要再发生;也可表示b对某人的提醒,即此时动作还没有发生,说话人提醒听话人“不要上去”;还可表示c“你把(某个东西)卡在身上”。
也就是说,同样的格式(别+V),我们发现除了有a、b两种意义,例(2)还有c义,这一意义(c义)是与“别+V”格式义有关呢,还是和“别”作为同音词所具有的不同意义有关呢,本文拟对“别+V”这一格式进行分析,以求更清晰的分化歧义。
一、歧义的研究概述歧义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
关于歧义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就开始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自然语言中的歧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从理论的角度谈及歧义现象。
近六十年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
我国最早注意到汉语歧义现象的语言家是吕叔湘和朱德熙先生,1951年《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语法修辞讲话》中列举了五种歧义现象。
上世纪60年代,由于时代特征的局限性,这一时期只有文炼先生的《论语法学中“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一文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了歧义现象。
《谢谢、不客气》小班礼仪教案
《谢谢、不客气》小班礼仪教案《谢谢、不客气》小班礼仪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谢谢、不客气》小班礼仪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不客气》小班礼仪教案篇1活动设计背景小班的孩子刚刚入托不久,对一些基本的常用礼貌用语,运用的不是很好。
故此设计了本节课。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幼儿起到一定的帮助和进步。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游戏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验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
2、复习基本的礼仪问好。
3、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幼儿会说、会用谢谢,同时会说不客气。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礼貌用语:1、看表演,出示木偶小鸡,叽叽叽,我的名字叫小鸡,你们好。
(小鸭上场)小鸡:我一个人玩真每劲,我要找个好朋友去玩。
2、前面来了一只小鸭子,让我向它问个好:你好,你好鸡:我们做好朋友好吗?鸭:好小鸡听了真高兴。
鸡:小鸭我请你吃虫子好吗?鸭:谢谢鸡:不客气小结:小鸡和小鸭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他们不光会问好。
你好,你好而且得到帮助的时候也要说:“谢谢和不客气”。
宝宝你们学会了吗?3、学习礼仪儿歌:人帮我谢谢你我帮人不客气谢谢你不客气常用起更知礼3、看小熊过生日了,它的朋友都来为它庆祝,而且还送给它礼物呢!你们知道小熊是怎样说的吗?朋友们又是怎样回答的?小结:对了,别人送给你东西时,也要说谢谢和不客气。
二、创设情境:1、小朋友摔倒了,引导幼儿来帮忙。
并会说谢谢,不客气。
2、书掉了怎么办?谁来帮帮我、3、发书:请每位小朋友看书,巩固复习谢谢,不客气。
三、送礼物;小朋友把礼物送给客人吃,并用客人你好,我请您吃糖,复习用谢谢,不客气。
《谢谢、不客气》小班礼仪教案篇2活动目标:1.幼儿知道常用的礼貌语言“谢谢”和“不客气”,并学会运用。
2.幼儿有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
第八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语义特征)
(三)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 1.同形结构不同变换式 同形结构不同变换式 • 处所名词 动词 着+名词性词语 处所名词+动词 动词+着 名词性词语 • A B •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 身上盖着毯子 外头下着雨
• A组可以变换为: 组可以变换为: • 名词性词语+动词+在+处所词语 名词性词语+动词+ • 主席团坐在台上 • 毯子盖在身上 • B组则不可以如此变换: 组则不可以如此变换: • *戏唱在台上 • *雨下在外头
别A! ! 别自满! 别自满! 别急躁! 别急躁! 别胆小! 别胆小! 别小气! 别小气! 别难过! 别难过!
• (1)组形容词的特征为+[可控]+[褒 组形容词的特征为+[可控]+[ +[可控]+[褒 可以进入“ 一点儿! 义],可以进入“A一点儿!”和“别 而不能进入“ 不A!”句式 ,而不能进入“别A!” 句式。 句式。 • (2)组形容词的特征为+[可控]-[贬 组形容词的特征为+[可控] +[可控 可以进入“ 句式, 义],可以进入“别A!”句式,而不 能进入“ 一点儿! 别不A 能进入“A一点儿!”和“别不A!” 句式 。
亲自检查 马上订票 不便回答 严格要求 热情帮助 *亲自睡着 *马上丢失 *不便倒塌 亲自睡着 马上丢失 不便倒塌 *严格获得 *热情知道 严格获得 热情知道 亲自” “亲自”等表示方式的副词一般修饰 含有[自主 语义特征的动词即自主动词, 自主]语义特征的动词即自主动词 含有 自主 语义特征的动词即自主动词, 如“检查”等,而不能修饰非自主动 检查” 词如“睡着” 词如“睡着”等。
• B组句子可以变换为: 组句子可以变换为: • 处所词语+正在+动词+着+名词性词语 处所词语+正在+动词+ • 台上正在唱着戏 • 外头正在下着雨 • A组则不可以如此变换: 组则不可以如此变换: • *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 *身上正在盖着毯子
“不如/还是”句法语义功能探析
作者: 黄贞姬;朴海操
作者机构: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出版物刊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5-14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不如”;“还是”;句法;语义;语用
摘要:“不如”和“还是”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二者都有“经过比较和权衡后做出的选择”这一义项,而且在有的虚词词典里相互释义,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等同。
采用对比的方式,结合描写与分析、解释与说明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际语料,对“不如”和“还是”进行考察分析,可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汉语“不要说”句式的语义语用分析
汉语“不要说”句式的语义语⽤分析龙源期刊⽹ /doc/1613342764.html汉语“不要说”句式的语义\语⽤分析作者:钱瑜来源:《现代语⽂(语⾔研究)》2009年第11期摘要:汉语短语“不要说”能表达三种意义,本⽂着重分析其作为话题标记时和其他关联词语搭配,构成递进复句的情况。
“不要说”句式有三种形式,语义上⼜可下分为极指递进、假设递进、让步递进、限制递进、强调递进等⼩类。
“不要说”作为话题标记,旨在通过对⽐表达说话⼈的主观断定,这种对⽐义是整个句式赋予的。
关键词:不要说话题焦点对⽐⼀、引⾔短语“不要说”在现代汉语中⼤致有三种意思,⼀表⽰“不要讲”;⼆表⽰“责备、批评”;第三种⽤于复句,可位于前⼀分句,也可位于后⼀分句,其意义虚化,⼀般和其他关联词共现,起到焦点的作⽤。
本⽂主要分析第三种义项的“不要说”。
笔者在对北京⼤学语料库1492个“不要说”进⾏统计后发现,“不要说”句式有三种句法形式,分别为:①不要说P,Q;②Q,更不要说P;③P不要说,Q。
如:(1)不要说三家巷,就是全世界也找不出像她那样的⼈呢!(欧阳⼭《三家巷》)(2)不要说他⽗母觉得灾祸临门,我都觉得玩摇滚很难成⽴为⼀种可⾏的⽣活。
(王⼩波《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作》)“不要说”作为复句的⼀个关联标记,不能独⽴成句,必须依靠其他分句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如果删去,我们发现P、Q的原来语义关系是递进或并列的,如例(1)的“三家巷”和“全世界”是递进;例(2)的“他⽗母”和“我”是并列。
那么,“不要说”到底是个什么复句?我们以为“不要说”句是递进复句,⼀般认为递进复句P、Q的语义有两种,⼀种本⾝是递进关系,如例(1)。
另⼀种本⾝是并列,受关联标记乃⾄整个句式影响才构成递进,如例(2)。
由于“不要说”能和多个关联标记组合,并且P、Q位置的变化也会影响语义,因此需要仔细考察其不同类型的语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提要句法层面,“别客气”只能作谓语,而“不客气”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语义层面,在言域义方面,二者是相同的;“别客气”没有行域义和知域义,而“不客气”有行域义和知域义.
提要句法层面,“别客气”只能作谓语,而“不客气”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语义层面,在言域义方面,二者是相同的;“别客气”没有行域义和知域义,而“不客气”有行域义和知域义.
关键词句法层面语义层面言域义行域义知域义
一、引言
目前,已对“别客气”和“不客气”的句法和语义进行过比较详细探讨的只有两篇专题性的论文:汤晓玲的《谈现代汉语的一个短语“不客气”》以及潘忆燕的《辨析“不客气”与“别客气”》。
前者比较了“不客气”与“别客气”的语用差异,分析了“不”和“别”的差异及自主形容词“客气”等能动意义显现的方式,最后揭示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后者首先是指出“不客气”除了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之外,还有两个语义内涵—毫不留情的与对人态度不热情、不友好、很冷淡;然后又从使用频率、句法功能、语义内涵、适用语体、语言运用几方面概括分析了“不客气”和“别客气”的差异。
这两篇著述对“不客气”和“别客气”的句法和语义分析,在观察和描写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解释方面做得还不够。
我们通过检索整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以下简称北大语料库)现代汉语部分(共632428846字节)发现:该语料库含有“别客气”的例句只有140多个,而含有“不客气”的例句却多达1200多个,两者的使用频率相差甚大。
就此现象,本文拟结合“行、知、言”三域理论以及更广泛的语料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来进行较深人的探讨和解析.
我们试图在本部分通过借鉴沈先生的理论,再结合具体例句来对“别客气”和“不客气”的语义异同进行探讨.
1.言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词典》)对“客气”释义为:①(形容词)对人谦让、有礼貌;②(动词)说客气的话,做出客气的动作。
“别客气”中的“别”的用法和意义,应是《词典》中“别4”的第l条:(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不客气”中的“不”的用法和意义,应是《词典》中“不”的第8条:(副词)不用;不要(限用于某些客套话)。
从《词典》中的释义来看,“别”和“不”都有“不要”之义,所以“别客气”和“不客气”都可用于对别人说出感谢话后的委婉劝阻。
如: (1)甲:谢谢你! 乙:别客气/不客气.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是可以通用的,表述功能上,它们都是客套话,意义上也大体相当。
按照沈家煊先生的“三个世界”—行域、知域、言域理论,上例中的“别客气”和“不客气”都是礼貌用语,应属于言域,因为它们既不是对对方做出感谢的行为后而报以回应性的劝阻行为,也不是对对方是否真心感谢的可能性的推断,而是劝阻对方不要说感谢性质的话,它们的“语力”是“劝阻”,所以属于言域。
在“言域”中“别客气”和“不客气”的意义是一致的,都是“不要说客气的话”之义.
但是同样都是礼貌用语,“不客气”和“别客气”也还有细微差别,那就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除了作为一种礼节性话语,说话人如果还有意表示一种劝说或劝阻他人不用讲礼貌、谦让的意思时,只能用“别客气”,而不能用“不客气”。
如: (2)上面,一个稚座,很幽静的一个地方,女士优先一般要请女士点菜,菜单给她了,我当时还跟她说,我说你随意,别妄气,你就点吧①.
(3)哪里哪里,你们是稀客,平日请都请不到的,别姿立,吃一点水果,吃一点水果.
以上各例中的“别客气”都是用于言域,除了作为一种礼节性话语外,还有意表示了一种劝说或劝阻他人不用讲礼貌、谦让的意思。
这种用于言域义的“别客气”,是不能用“不客气”替换的.
在北大语料库中,虽然使用“不客气”的例句(1200多例)是“别客气”(140多例)的近9倍,但是,用于“言域”的“不客气”却远没有“别客气”多,这充分说明在回答别人感谢性的话语时,书面作品中在对“别客气”和“不客气”的选用上主要是使用“别客气”。
然而根据我们20的年3 月对安徽大学100名师生(南方和北方各50人)的口语问卷调查显示,使用“别客气”和“不客气”的频率大约各占50%,这说明在口语中用作礼貌用语的“不客气”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书面语.
有趣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19%)“不”字的第8条释义是“(方)不用;不要(限用于某些客套话):一谢i一送i一客气。
”这说明“不客气”原是来自方言的。
而《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2005)已经不再标出“(方)”字,这说明“不客气”已经完全进人普通话。
北大语料库所收的现代汉语语料中,现代作品部分占了一定比例,当代部分绝大多数是2005年以前的,因此难以反映2005年以后的情况。
我们调查的结果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都显示“不客气”的较强大的渗透力,有赶超“别客气”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不”字的发音较之“别”字更容易的缘故.
2.行域“别客气”是不能用于行域的,因为它的唯一的语力是“劝阻”,这是典型的言域义。
请看“不客气”用于行域的例子: (4)王盗鱼地讲,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
(5)如果王妾立地说,我们在兰州的印象比在西安好.
(6)这是说我呢,你们都是和尚,只有我是道士,本来想听听你说些什么,既然说我窃法,那我也就玉妾呈了,不妨和你较量较量.
(7)有些事该批评的就是要批评;调皮捣蛋而又屡教不改的,还要“炒鱿鱼”,即便是亲戚朋友也不客气! 以上各例中的“不客气”都是用于行域,是“不留情面(不讲情面)”的意思,在例(4)、(5)中是作状语,是表示不留情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例(6)、(7)中是作谓语,是表示不留情面地做出自己的行为。
用于行域义的“不客气”中的“客气”是作动词用,“留情面(讲情面)”的意思,“不客气”中的“不”是作副词,用在动词“客气”前面表示否定.
3.知域因为“别客气”的唯一的语力是“劝阻”,这是典型的言域义,所以它也是不能用于知域的.
请看“不客气”用于知域的例子: (8)这一回,端纳显得有些玉妾立,主要是指责蒋介石的错误政策导致事变的发生,支持张学良的政治主张.
(9)蒋鼎文是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大将,任中央军前敌总指挥,对张学良颇王妾鱼.
(10)可是侯天成一伸胳膊,一下子,就把天华景的经理推到一旁去了;侯天成怎么就这样对天华景的经理玉盅气呢? (11)长发男孩说得很玉妾鱼.
以上各例中的“不客气”都是用于知域,是“对人态度不礼貌,不谦让,不热情,不友好”的意思,都是说话人或写作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们的言谈行为进行评价,体现了“不客气”的评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