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进模设计要点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doc 23页)

的加工工艺规程,以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显然,采用多工位级进模进行冲压成形与采用普通冲模进行冲压成形在冲压成形工艺、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加工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本章将重点介绍它们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的不同之处。
2. 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排样设计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关键之一。
排样图的优化与否,不仅关系到材料的利用率,工件的精度,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使用寿命等,而且关系到模具各工位的协调与稳定。
冲压件在带料上的排样必须保证完成各冲压工序,准确送进,实现级进冲压;同时还应便于模具的加工、装配和维修。
冲压件的形状是千变万化的,要设计出合理的排样图,必须从大量的参考资料中学习研究,并积累实践经验,才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
排样设计是在零件冲压工艺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确定排样图时,首先要根据冲压件图纸计算出展开尺寸,然后进行各种方式的排样。
在确定排样方式时,还必须对工件的冲压方向、变形次数、变形工艺类型、相应的变形程度及模具结构的可能性、模具加工工艺性、企业实际加工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同时全面考虑工件精度和能否顺利进行级进冲压生产后,从几种排样方式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完整的排样图应给出工位的布置、载体结构形式和相关尺寸等。
当带料排样图设计完成后,模具的工位数及各工位的内容;被冲制工件各工序的安排及先后顺序,工件的排列方式;模具的送料步距、条料的宽度和材料的利用率;导料方式,弹顶器的设置和导正销的安排;模具的基本结构等就基本确定。
所以排样设计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模具结构设计的依据之一,是决定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
2.1 排样设计的原则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除了遵守普通冲模的排样原则外,还应考虑如下几点:(1)先制作冲压件展开毛坯样板(3~5个),在图面上反复试排,待初步方案确定后,在排样图的开始端安排冲孔、切口、切废料等分离工位,再向另一端依次安排成形工位,最后安排工件和载体分离。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 011 概述多工位级进模是在普通级进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模具,是技术密集型模具的重要代表,是冲模发展方向之一。
这种模具除进行冲孔落料工作外,还可根据零件结构的特点和成形性质,完成压筋、冲窝、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甚至还可以在模具中完成装配工序。
冲压时,将带料或条料由模具入口端送进后,在严格控制步距精度的条件下,按照成形工艺安排的顺序,通过各工位的连续冲压,在最后工位经冲裁或切断后,便可冲制出符合产品要求的冲压件.为保证多工位级进模的正常工作,模具必须具有高精度的导向和准确的定距系统,配备有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装置。
所以多工位级进模与普通冲模相比要复杂,具有如下特点:(1)在一副模具中,可以完成包括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等多道冲压工序;减少了使用多副模具的周转和重复定位过程,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
(2)由于在级进模中工序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工位上,故不存在复合模的“最小壁厚"问题,设计时还可根据模具强度和模具的装配需要留出空工位,从而保证模具的强度和装配空间.(3)多工位级进模通常具有高精度的内、外导向(除模架导向精度要求高外,还必须对细小凸模实施内导向保护)和准确的定距系统,以保证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模具寿命. (4)多工位级进模常采用高速冲床生产冲压件,模具采用了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自动化装置,操作安全,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多达50多个,冲压速度达1000次/分以上。
(5) 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复杂,镶块较多,模具制造精度要求很高,给模具的制造、调试及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
同时要求模具零件具有互换性,在模具零件磨损或损坏后要求更换迅速,方便,可靠。
所以模具工作零件选材必须好(常采用高强度的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材料),必须应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成型磨削、坐标镗、坐标磨等先进加工方法制造模具.(6) 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用于冲制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2mm)、产量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
4.2级进模结构设计

弹顶杆长度≥定位针有效长度≥冲裁凸模及成形凸模的长度;它们之间
的长模要求的型孔及定位销孔同线切割。
4.5.2 半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
半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 如图所示
模具的弹性卸料板的长 度小于模板长度
这种结构设计是为简化 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 本。
(2)半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应用场合
①原材料厚度大于或等 于0.30 mm;
②产品生产批量中等及 以上;
③产品精度中等,毛刺 大于;
④在半弹压板范围内允 许有细小的冲裁凸模及 成形凸模结构;
⑤模具稳定性可靠性较 高,寿命较高;
(3)半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及运用
①下模板内冲裁刃口有导料板压盖。 ②模板内的零件与模板上的型孔使用过渡或小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双边负
间隙为0~0.015mm;与半弹压板对应部位的上模板内的型孔直接与各凸模采 用大间隙配合,双边间隙0.04~0.08mm。 ③弯曲起伏尽量采取弯曲方向向下的弯曲方式。 ④特别注意,弹顶打杆长度略长于半弹压板下底平面1.20~1.50mm, 弹顶打杆长度≥后半部的定位针及定位叉的有效长度≥冲裁凸模及成形凸模的长 度。 ⑤推荐采用半弹压板与下模板中各工位有合模要求的型孔及导向导柱之导套 孔同线切割。
能,没有其他的浮料和压料功能。
(1)模具结构特点
①使用中等精度的标准模架:4个滚珠导柱导套、下模座和上模座,允许 使用两个滚珠导向导柱导套中高精度的标准模架。
②模板之间没有其他的导向导柱,模板包括:上模垫板、上模板、固定导 料板、下模板、下模垫板及可能需要的上盖板。
③固定导料板只具有条料定位及卸料的作用,没有弹压作用;固定导料板 的型孔与凸模之间的间隙为单边0.10mm。
4.5.3 整体弹压板多工位级进模
拉深级进模设计要点分析

拉深级进模设计要点分析作者:施建浩郑勇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年第17期摘要:本文在对拉深工艺作了简单的概述后,着重对拉深件工艺性、拉深工艺计算、拉深级进模的料带设计等方面的若干设计要点作了分析。
关键词:拉深;级进模;冲压;料带拉深工艺是利用专用模具将平片毛坯制成开孔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
它在电子、电器、仪表、汽车等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由于拉深过程中材料塑形变形影响因素太多,故设计时要考虑许多因素,往往在试模时不能一次成形,还要经过多次修模,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而拉深级进模设计时,级进模的结构特点以及料带送料顺畅的要求,使得模具设计时有更多的考虑要点。
因此,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对拉深模的设计大有裨益。
以下就拉深级进模设计中的要点作些分析。
1 拉深件工艺性分析1.1 拉深件的材料好的材料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拉深,万万不可忽视。
用于拉深的材料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塑性、低的屈强比、大的板厚方向性系数和小的板平面方向性。
目前,拉深用冷轧薄钢板主要有08Al、08、08F、10、20号钢,其中用量最大的是08号钢,分为沸腾钢和镇静钢,沸腾钢价格低,表面质量好,但偏析较严重,有"应变时效"倾向,不适用于对冲压性能要求高外观要求较严格的零件,镇静钢较好,性能均匀但价格较高,代表牌号为铝镇静钢08Al。
1.2 拉深件的精度要求一般而言,拉深件在侧壁处材料厚度无法做到等于料厚t, 其壁厚公差要求一般不应超出拉深工艺壁厚变化规律,尺寸精度要求可达±0.05mm,在高度方向也可控制到±0.05mm。
1.3 拉深件的拉深系数要求由于拉深级进模的模具结构特点决定了在拉深过程中间无法加退火工序。
如果其总拉深系数小于材料所允许的最小拉深系数,那么制件就不具备级进拉深工艺。
另外,当总拉深系数太小时, 可考虑用胀形工艺来完成。
1.4 拉深件的拉深深度要求如果拉深件深度太高,无法级进拉深完成时,可考虑先拉深后翻孔的工艺,看能否达到目的,此时产品侧壁外观不平整。
冲压模具级进模毕业设计

冲压模具级进模毕业设计冲压模具级进模是冲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在冲压模具级进模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模具的结构和尺寸、进模方式的选择等等。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冲压模具级进模进行综述。
首先,冲压模具级进模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
冲压过程中,材料受到压力的作用,会发生塑性变形。
因此,在设计模具级进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屈服强度、延展性等力学性能参数。
选用适合的材料可以保证冲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冲压模具级进模的结构和尺寸是影响进模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模具的结构设计要合理,确保能够正确卡住冲压件,防止其在进模过程中产生位移和歪斜。
另一方面,模具的尺寸要与冲压件的尺寸相匹配,确保能够完美契合,避免突变和错位。
第三,进模方式的选择也是冲压模具级进模设计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进模方式有平顶式、倾斜式、侧壁式等。
这些进模方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进模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到冲压件的质量和效率,还直接关系到模具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最后,冲压模具级进模设计还应考虑到冲压过程中的冲击力和摩擦力。
冲压过程是一个高速冲击的过程,冲击力和摩擦力对模具和冲压件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模具级进模时,需要充分考虑冲击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设计出能够承受冲击力和摩擦力的结构和材料。
综上所述,冲压模具级进模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模具的结构和尺寸、进模方式的选择等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合理、高效、稳定的冲压模具级进模,从而保证冲压件的质量和性能。
级进模工艺和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600T级进模上台面能承受的重量不超过7吨
旧
新
改进措施:不影响模具强度及产品质量的情况下, 尽量减轻上模座及压料器的重量
级进模工艺和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四、级进模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上模重量超过上台面能承受的重量
B515-N617K65-66-BA工装厂开始设计上模的重量为7.8吨,而我司
600T级进模上台面能承受的重量不超过7吨
3-2、噪音处理-由于级进模生产节拍快,切边冲头较多,导致噪音较大 案例2:对于切边线在250mm左右,刀口做成波浪剪,减小冲裁力 的同时减小噪音的分贝
级进模工艺和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四、级进模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3-3、噪音处理3-由于级进模生产节拍快,切边冲头较多,导致噪音较大 案例3:当冲切刀块过多时,刀块需要做成高低差,以达到减小噪音的分贝
求废料排出是否顺畅
送料的稳定性
噪音的处理
零件成型性工艺是否可 行材料利用率
冲头结构的设计 产品滑出是否顺畅
5、对于异性冲头,我司目前一般采取做挂台结构实现防掉(因为当 螺纹与冲头连接松动后冲头掉在模具上,易出现安全事故)
更改后
级进模工艺和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四、级进模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6、产品划出不顺
CD391-F020C47冲压完成后,零件会卡在下模翻边凸模与切边刀块之间(如右图), 导致无法靠料带将产品推出
级进模工艺和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一、级进模的定义
2、级进冲压设备的构成
送料机:按照一定的 步距完成送料
模具与机床:完成各工序 冲压
级进模工艺和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二、级进模排样设计基本原则
1、展开制件
通常使用AutoForm/Dynaform/Formingsuite®进行产品展开
级进模结构设计

汽车零件的级进模设计要求高强度,能够保证零件的耐用 性。
精密零件的级进模设计
01
精确度高
精密零件的级进模设计要求精确度高,能够保证零件的精度和性能。
02
耐磨性好
精密零件的级进模设计要求耐磨性好,能够保证零件的使用寿命。
03
易于维修
精密零件的级进模设计要求易于维修,能够在出现故障时方便地进行维
修。
THANKS。
05
级进模的调试与优化
调试流程
初步调试
01
完成模具装配后,进行初步的调试,检查各机构动作是否正常
,确认没有明显的结构问题。
试片调试
02
根据试片调试结果,对模具进行微调,找出并修正可能存在的
机构问题,保证试片质量和稳定性。
批量生产调试
03
在正式批量生产前,进行大量的试片和生产调试,评估模具的
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确认是否达到生产要求。
04
级进模的制造工艺
材料选择与处理
模具材料选择
根据模具的复杂程度、使用要求和寿 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如 高速钢、硬质合金、不锈钢等。
材料处理
对模具材料进行预处理,如锻造、退 火等,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 韧性等。
数控加工
数控编程
根据模具设计图纸,进行数控编程,确定加工路径、切削速 度、进给速度等参数。
02
级进模的组成结构
定位装置
01
02
03
定位原理
定位装置主要负责确保材 料在模具中的位置准确, 避免材料在冲压过程中移 动或滑动。
常见类型
包括固定定位销、活动定 位销、导正销、定位孔等 。
设计要点
根据产品要求和材料特性 选择合适的定位方式,同 时要考虑操作方便和更换 材料的灵活性。
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

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一、什么是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级进模具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模具必须要有很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级进模模具设计的标准,以保障模具的性能和质量。
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是以国际上先进的模具设计和加工技术为基础的标准,旨在规范模具的设计、加工、质量监控、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和制造要求2.加工精度要求3.使用和维护要求4.质量监控和检测要求二、为什么要制定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采用科学的设计和制造标准,可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提高生产效率采用高效的生产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级进模具的制作需要非常精密的工艺和设备,而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可以统一设计和加工要求,使生产过程更加流畅。
3.节约成本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可以减少误差和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4.提高工人安全性标准化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可以确保模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
5.提高品牌声誉通过采用科学的设计和制造标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品牌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三、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的关键要素1.设计和制造要求设计和制造要求是保证模具性能和质量的基础。
设计要求包括模具的设计原则、结构要求、材料要求、尺寸公差要求和表面要求等;制造要求包括加工要求、装配要求和试验要求等。
2.加工精度要求加工精度是判断模具质量的重要标准。
加工精度要求包括尺寸精度要求、表面精度要求和几何精度要求等。
3.使用和维护要求使用和维护要求是保障模具性能和寿命的重要保障。
使用和维护要求包括贮存要求、使用要求、保养要求和检修要求等。
4.质量监控和检测要求质量监控和检测要求是保障模具质量的重要手段。
质量监控和检测要求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检测、产品出厂前的检测和使用过程中的检测等。
级进模设计要点及问题解决

级进模设计中的要点及生产中的故障排除[摘要]通过介绍级进模排样、镶块、模板和其它零件的设计过程,指出了级进模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并介绍了模具生产中一些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级进模;排样;镶块;间隙1 引言对冲压生产而言,单工位模具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而且钣金零件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就需要多副单工位模具才能实现。
如果采用级进模进行冲压生产,就司拟改变这些缺点。
级进模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占用的操作人员少,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
2 级进模设计要点2.1 产品的展开计算与排样读懂产品图后,先要进行展开计算,产品的展开尺寸一般是通过经验公式得来的,也有的是通过软件计算得来的。
无论用哪种方法,应该保证计算结果是在允许的范围内。
因为一旦展开尺寸计算错了,最后的产品—定是不合格的,再改正会很麻烦。
所以应该对展开计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展开尺寸准确无误。
设计排样图的过程,就是确定模具结构的过程,如呆排样图确定了,那么模具的基本结构也就确定下来了。
所以,在进行排样设计时,要从全局进行详尽的考虑,不能受限于局部结构,而且还要多注意细节。
例如:在分配每一步工位时,不但要考虑哪一工位冲裁,哪一工位折弯,哪一工位成形,还要考虑各个镶块应如何排布,排布的空间够不够,各个镶块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
对于冲裁的工位,应主要考虑冲裁力如何分布均匀合理,冲裁模强度是否能够保证,复杂的冲裁应适当分察。
对于折弯和成形等工位,则应考虑是否能一次成形,如果没有把握,应增加一步顶成形或空步,以方便模具调整。
对于平面度要求高或成形中易形成翘曲的产品,应增加校平工位来保证平面度。
在排布工位顺序时,应注意前后上位不能有影响,否则应调整工忙顺序。
例如:在进行z字形弯曲时,如果z字形弯曲而上有冲孔且冲孔位置有较严格的公差要求,那么就应该先进行z字形弯曲,然后再冲扎,这样就保证了冲孔的位置。
级进模的最后上位是根重要的工位.因为它涉及到产品如何从模具中取出。
第四讲级进模结构设计要点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4)拉深弯曲级进模,先拉深,再冲切周边余料,然后弯曲。 (5)压印级进模,先冲切周边余料,再压印,最后精确 冲切余料,若压印部位有孔,则压印后再冲孔。(便于金 属流动和减少压印力) (6)压印、弯曲级进模,先压印,再冲切余料,最后弯曲。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本讲小结 1、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 2、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 3、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的确定 4、级进模冲压工序顺序的确定 下讲预习 1、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 2、模具闭合高度和压力机封闭高度的校核
重要性:
条料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对工位数比较多的排样,应特别注意条 料的定位精度。
排样时:
一般应在第一工位冲导正工艺孔,在第二工位设置导正销导正,以该导正销矫正自动送料的步 距误差。
条料的定位精度是确定凹模、固定板和卸料板等零件型孔位置精度的依据。
标注与步距有关的孔位尺寸: 以第一工位为尺寸基准向后标注,以对称偏差标注型孔位置公差,以保证孔位制造精度。
谢谢观赏!
2020/11/5
24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除了遵守普通冲模的排样原则外,还应考虑如下几点:
1.利于成形,后工序不能影响前已成形工序。 2.连接形式选择
连接体: 多工位冲压时条料上连接工序件,并使工序件在模具上稳定送进的部分材料。
载体基本形式:
双边连接体、单边连接体、中间连接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边料载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a)等宽双边载体 双边载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b) 不等宽双边载体 双边载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单边载体
级进模课程设计

级进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级进模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级进模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了解级进模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级进模进行推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
3. 学会利用级进模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地解决问题的习惯。
3.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以致用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级进模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好奇心,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需要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数学》教材中关于级进模的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级进模的概念与性质:通过实例引入级进模的定义,阐述其基本性质和特点,使学生理解级进模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级进模的定义、性质、应用案例。
2. 级进模的计算与应用:教授级进模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级进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级进模的计算方法、应用实例、解题策略。
3. 级进模的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利用级进模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级进模的创新设计方法、实际操作、成果展示。
4. 级进模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级进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级进模的设计(内部资料)

级进模的设计7.1 概述级进冲压是指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不同工位同时完成多种工序的冲压。
所使用的模具又称为连续模、跳步模。
在级进冲压中,不同的冲压工序分别按一定次序排列,坯料按步距间歇移动,在等距离的不同工位上完成不同的冲压工序,经逐个工位冲制后,便得到一个完整的零件(或半成品)。
无论冲压零件的形状怎样复杂,冲压工序怎样多,均可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冲制完成。
对于批量非常大面厚度较薄的中、小型冲压件,宜采用精密多工位级进模。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是在普通级进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密、高效、长寿命的模具,其工位数可多达几十个,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必须配备高精度且送料进距易于调整的自动送料装置才能实现精密自动冲压。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还应在模具中设计误差检测装置、模内工件或废料去除等机构。
因此与普通冲压模具相比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比较复杂,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冲压设备、原材料也有相应的要求,模具的成本相对也高。
因此,在模具设计前必须对制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结合模具的结构特点和冲压件的成形工艺性来确定该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要求具有高精度、长寿命,模具的主要工作零件常采用高强度的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材料。
模具的精加工常采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和成形磨削。
在多工位级进模中,常有很精细的小凸模,必须对这些小凸模以精确导向和保护。
因此要求卸料板能对小凸模提供导向和保护功能。
卸料板上相应的孔必须采用高精度加工,其尺寸及相互位置必须准确无误。
在冲压过程中,随模具的冲程和条料的进给,卸料板的运动必须高度平稳,则卸料板要有导向保护措施。
多工位级进冲压有以下特点:(1)生产率高。
级进冲压模具属于多工序、多工位模具,在一副模具中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多道冲压工序,因而具有高的劳动生产率。
(2)操作安全。
因为自动送料,自动检测,自动出件等自动化装置,手不必进入危险区域。
电机级进模设计技术

电机级进模设计技术电机级进模设计技术((1)冲压级进模是在条料的送料方向上,具有两个以上的工位,并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冲模。
它在一副模具上的不同区域完成多道冲压成型工序的一种精密、高效、复杂的冲压模具,在一副模具内可以完成零件的冲裁、翻边、弯曲、拉深、立体成形等工艺。
它是精密、高效、多工位的模具,其结构比较复杂,设计与制造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对其使用也有较高的要求。
冲裁级进模相对于其它的冲压模具,如单冲模、复合模等具有生产率高,精度高的特点。
同时构成级进模的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凸模位置、凹模孔位等位置精度要求高。
因此一般应采用导向机构。
它的结构及工艺都比较复杂。
目前,我国一些厂家自己通过摸索制造出了冲压超薄料的级进模,促进了产品向小型化,多功能化,多方向的发展。
目前,美国、西欧、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生产片式钽电容载带因其设计制造模具的结构工艺不同,而代表着两种发展趋势。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模具结构采用整体拼装,制造工艺简单,且他们的加工精度较高,制造周期短,但模具维修费用高,寿命低。
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模具结构采用分体嵌拼,制造工艺复杂,尤其是微型零件的精细加工技术,因而模具成本高,但模具维修简便、寿命高。
以下是我们现在的超薄料级进模在常用结构设计与其它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并结合我们现在的实际加工水平,以进一步优化目前的超薄料级进模。
一、模具的整体结构一般而言,传统的模具结构为八块板结构或九块板结构。
八块板即是上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凸模垫板、凹模固定板、凹模垫板,卸料板、卸料垫板。
九块板结构即是加上了一个导料板。
当不方便安装导料块,或者导料块安装太零散,无法完全起到导料的作用的时候,就用到了导料板。
但是由于导料板调整不方便,以及在卸料板上要铣出一定厚度的让位槽,削减了卸料板的强度,一般可以用导板块的情况下不使用导料板。
传统的八块板的结构是八块的除厚度以外,八块板大小一样,安装叠加起来。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多工位级进模(multi-station progressive die)是一种常用于大批量生产金属零件的模具设计,它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对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模具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等方面。
模具结构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由上模和下模组成,每个工位上都布置有一组冲头和模具,通过一定的传动装置使各工位上的冲头同步作用。
同时,模具还包括进料系统、定位系统、导向系统等辅助设备,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工作原理多工位级进模的工作原理是:当金属板材经过进料系统送入模具中时,上模和下模的冲头会对金属板材进行一系列顺序的冲压操作,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型。
在这个过程中,模具的每个工位都承担着特定的工艺加工任务,通过多个工位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效、精确的生产。
设计要点1.工位规划:在设计多工位级进模时,需要充分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要求,合理规划每个工位的功能和顺序,确保每个工位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2.冲压力计算:根据不同工位上的冲头数量、尺寸和材质,计算各工位所需要的冲压力,并合理选用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保证整个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导向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导向系统可以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避免因歪斜或错位导致的质量问题。
4.冲头设计:冲头是冲压加工中的关键部件,设计冲头时需要考虑其形状、尺寸和材质,以确保零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5.进料系统设计:进料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选择适当的进料方式和装置,保证金属板材的准确进料和定位。
通过严格按照以上设计要点进行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多工位级进模的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总结多工位级进模是现代金属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模具设计,它具有高效、精确、稳定的加工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各种金属零件。
级进模设计

级进模设计讲座第一章 概论一.冲压加工的重要性及优点。
1.重要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几乎都有冲压加工产品。
如汽车,飞机,拖拉机,电器,电机,仪表,铁道,邮电,化工以及轻工日用产品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优点:1)生产率高。
2)精度高,质量稳定。
3)材料利用率高。
4)操作简便,特别适宜于大批量生产和自动化。
二.冲压加工的概念。
1. 概念:即利用压力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从而获得 一定形状和尺寸零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床,模具,材料。
冲压是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类加工方法,主要用于金属薄板料零件的加工。
在产品零件的整个生产系统中,冲压只是一个子系统,所涉及的也仅是产品制造过程的一部分。
随着市场对产品成本和周期等要求的提高,从系统的整体优化中确定相关的各要素已成为技术和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影响冲压加工的因素:三.冲压工序的分类。
冲压工艺按其变形性质可以分为材料的分离与成形两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许多不同的工序。
冲压的基本工序:1.冲裁: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
1)落料:模具沿封闭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为工件,其余部分为废料,设计时尺寸以模仁为准,间隙取在冲子上;2)冲孔:模具沿封闭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废料,设计时尺寸以冲子为准,间隙取在模仁上。
2.剪切:用模具切断板材,切段线不封闭.3.切口:在坯料上将板材部分切开,切口部分发生弯曲.4.切边:将拉深或成形后的半成品边缘部分的多余材料切掉。
冲 压 工安 全自 动 安 装润 滑生 产 质 量 价 格 运 输废 料 噪 音 对后 序 工压力 机 模具 材料 辅助 装 置工具软件硬件5.剖切:将半成品切开成两个或几个工件,常用于成双冲压。
切口切边剖切6.弯曲:用模具使材料弯曲成一定形状(V型/U型/Z型弯曲)。
7.卷圆:将板料端部卷圆。
8.扭曲:将平板的一部分相对于一部分扭转一个角度。
弯曲卷圆扭曲9.拉深:将板料压制成空心工件,壁厚基本不变。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级进模设计说明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级进模设计说明目录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3)3. 主要设计计算(1)排样方式的确定以及计算—————————————————————(3)(2)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3)(3)冲压力的计算—————————————————————————(4)(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4)(5)卸料橡胶的设计—————————————————————————(5)4. 模具总体设计(1)模具类型的选择————————————————————————(5)(2)定位方式的选择———————————————————————(5)(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6)(4)导向方式选择—————————————————————————(6)5. 主要零部件设计(1)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6)(2)定位零件的设计—————————————————————————(8)(3)导料板的设计——————————————————————————(8)(4)卸料板部件设计—————————————————————————(8)(5)模架及其他零部件设计——————————————————————(8)6.模具总装图7.冲压设备的选定——————————————————————(8)8.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8)9. 模具的装配—————————————————————————(10)主要参考文献————————————————————————(12)设计小结——————————————————————————(12)级进模设计说明任务描述:工件名称:冲孔落料件工件简图:如下图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紫铜材料厚度:1mm要求:1.完成模具总装图(3D电子文档);2.完成总装配图,图纸符合国家制图标准;3.绘制工程图,图纸符合国家制图标准;4.编写设计说明书。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在制造业中,多工位级进模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工艺,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介绍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原理和优势。
什么是多工位级进模?多工位级进模是一种通过在同一模具上设置多个工位,实现在不同工位上同时进行不同生产工序的工艺。
通常在汽车零部件、家电产品及日用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通过多工位级进模,可以实现高效的生产流程,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原理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结构设计:多工位级进模需要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包括各个工位的分布、工位之间的联动方式等。
模具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选择、强度分析等因素,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工位规划:在设计多工位级进模时,需要合理规划各个工位的位置和功能,确保各工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3.工艺参数设计: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工艺参数的设定,包括生产速度、温度控制、压力等参数的调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多工位级进模的优势多工位级进模相比传统的单工位模具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多工位级进模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序,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生产效率提高,可以减少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人为操作:多工位级进模可以自动完成不同的工序,减少人为操作,减少人力成本。
结语多工位级进模是一种高效的生产工艺,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和工位规划,可以实现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和制造。
在今后的制造业发展中,多工位级进模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

级进模模具设计标准引言级进模模具是一种常用于批量生产的模具设计形式。
它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级进模模具的设计能够满足生产需求,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级进模模具设计的标准要求和注意事项。
1. 设计规范1.1 结构设计级进模模具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模具整体结构简单:模具应尽量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结构,以提高制造效率和降低成本。
•模腔划分合理: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合理划分模腔,使之满足产品的加工需求。
•模腔间距适当:模腔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以便于模具的制造和使用。
•导向方式合理:模具的导向方式应选择合适的形式,以确保模腔的定位准确性和稳定性。
1.2 材料选择级进模模具的材料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耐磨性: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以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
•硬度:模具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硬度,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或磨损。
•导热性: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以便于热量的传导和分散。
•韧性:模具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韧性,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等问题。
1.3 管理要求级进模模具的设计还需要满足一定的管理要求:•标准化设计:级进模模具的设计应尽量遵循标准化设计,以便于制造流程的统一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文档管理:对级进模模具的设计文件应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设计变更的及时更新和追踪。
•维护保养:对模具的维护保养工作应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具,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2. 设计流程级进模模具的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产品分析在设计级进模模具之前,需要进行产品的详细分析。
分析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等特点,确定模具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案。
2.2 模腔划分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需求,设计师需要合理划分模腔。
在划分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生产效率等因素,确保模腔的布局合理。
2.3 结构设计在模腔划分完成后,设计师需要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块固定。 在设计单侧冲裁的凹模镶块时,为防止产生废料上浮,应在不冲裁的一侧增加挤料尖角,挤住废料,不让其上浮,如图1所示。 (3)折弯镶块。 折弯镶块既可以用挂台固定,也可以用螺丝固定。折弯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应为一个料厚。折弯凸模头部应设计为圆弧R角,以避免折弯时擦伤产品(如图2所示)。对于直角弯曲的折弯凹模靠近折弯线处,应设计一条校正筋(如图3所示),使折弯时在产品根部产生塑性变形,减小回弹,保证90O弯曲角。 2.3模板设计 标准的级进模模板包括: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上模座、下模座。 其中卸料板、固定板、凹模板是关键的3块模板,也是级进模必不可少的。 固定板起着固定凸模的作用;卸料板主要起卸料、导向、压料3个作用;凹模板既可以充当凹模刃口,也可以在其上镶拼凹模镶块。 3块模板之间用4个小导柱来导向,把4个小导柱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在卸料板和凹模板上分别镶4个小导套,精确控制小导柱和小导套间的配合精度,以保证凸模的运动精度。 进行级进模的设计,有一项也很重要,就是设计让位,一般弯曲或成形等工位的所有后续工位都需要让位,而且要充分让位,不但要考虑静态让位,还要考虑动态是否需要让位。 2.4其它零件设计 在级进模中,一些辅助零件对模具的顺利工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导正钉。在级进模中,导正钉对产品的精度有较大的影响,一般在第一工位冲了2个孔,后续工位用这2个孔进行双导向,这样能够较好的保证产品的精度。设计导正钉时要注意控制导正钉的长度,当模具在自由状态时导正钉的直臂部分伸出卸料板的长度要小于产品的一个料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带料现象。 (2) 浮动送料钉。条料的送进高度是由浮动送料钉来决定的,在设计送进高度时,应保证条料在这一高度送进时,不会被任何镶块或顶杆阻碍。浮动送料钉不仅能将条料抬起,还对条料起导向作用。它的数量和位置要根据条料的宽度和厚度来相应地确定。 (3) 抬料块和顶杆。当条料进行折弯、切口、拉伸等成形工序时,会产生包紧力使条料成形部位包紧在镶块上,不易脱模。为保证条料顺利弹起,应在适当位置设计抬料块或顶杆,依靠弹簧力将条料顶出。而在最后工位,切断的产品有时会因为冲压油的作用粘附在模具上,所以最后工位上、下模均应设计顶杆,以防出现叠件现象并损伤模具。 另外,为了防止误送料和废料上浮现象损伤模具,可以设计误送料和废料上浮感应报警装置。
级进模设计要点 2.1 产品的展开计算与排样 读懂产品图后,首先要进行展开计算,产品的展开尺寸一般是通过经验公式得来的,也有的是通过软件计算得来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应该保证计算结果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因为一旦展开尺寸计算错了,最后的产品一定是不合格的,再改正会很麻烦。所以应该对展开计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展开尺寸准确无误。 设计排样图的过程,就是确定模具结构的过程,如果排样图确定了,那么模具的基本结构也就确定下来了。所以,在进行排样设计时,要从全局进行详尽的考虑,不能受限于局部结构,而且还要多注意细节。例如:在分配每一步工位时,不但要考虑哪一工位冲裁,哪一工位折弯,哪一工位成形,还要考虑各个镶块应如何排布,排布的空间够不够,各个镶块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对于冲裁的工位,应主要考虑冲裁力如何分布均匀合理,冲裁模强度是否能够保证,复杂的冲裁应适当分解。对于折弯和成形等工位,则应考虑是否能一次成形,如果没有把握,应增加一步预成形或空步,以方便模具调整。对于平面度要求高或成形中易形成翘曲的产品,应增加校平工位来保证平面度。 在排布工位顺序时,应注意前后工位不能有影响,否则应调整工位顺序。例如:在进行Z字形弯曲时,如果Z字形弯曲面上有冲孔且冲孔位置有较严格的公差要求,那么就应该先进行Z字形弯曲,然后再冲孔,这样就保证了冲孔的位置。 级进模的最后工位是很重要的工位,因为它涉及到产品如何从模具中取出。一般的出件方式主要包括吹出和落下,有的特殊产品也需要机械手取件。不论哪种方式,都需要进行切断,切断处的大小尺寸和位置要经过仔细考虑,因为它们不但影响到模具的出件,还影响到条料能否稳定、顺利地送进。而如果采用落料的出件方式,切断处的毛刺方向与其它位置是相反的,这要同产品设计人员进行研讨后才能确定。 设计排样时,在保证条料能顺利送进和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料宽和步距,以降低钣金零件的成本。 2.2镶块设计 (1) 冲裁凸模。 冲裁凸模的形状是由产品的形状决定的,它可以采用直身结构也可采用加强型结构。主要的固定方式有:挂台固定、销钉固定、螺丝固定、压块固定、顶丝固定。这其中挂台固定最安全可靠,销钉固定不常用,其它3种固定方式主要是便于维修时快速更换。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2) 凹模镶块。 凹模刃口可以直接在凹模板上割出,但对于产量较大或硬度较高的产品,应设计凹模镶块,以方便维修。凹模镶块的固定方式有:挂台固定、螺丝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