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 4、重视负面信息,倾向做正面评价
[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没有得到验证]
四、刻板印象
1、刻板印象形成的途径:
个人经验 社会学习
2、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
①明显的类别特征②匿名或可互换的群体成员③ 快速判断④信息太复杂⑤判断者的极端情绪⑥是 否意识到对个体的判断很重要
• 印象的组织结构:
维度论:对他人的认识主要依赖几个概括性的维度, 其中评价的维度最重要,其次是能量和活动水平。 [相当于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把尺子,并且按照这 个尺子还衡量周围的人] 类型论:认为人们是按照一些特定的类型来知觉他 人的。[相当于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文件目录, 并且将不同的人归入不同的细目之下]
二、归因的理论
1、海德的归因理论:
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 内因外因的区分: 内因外因与行为的预测 支配原因
内在的 能力
外在的 工作难度
2、韦纳的归因理论:
稳定性
三个维度:内因-外因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暂时-稳定 可控制性:原因是否在个人控制范围之内
稳定
3、凯利的三维理论:
三种行为原因:行动者、对象、情景 决定归因的三个维度: 一致性——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在类 似情景下的行为一致 一贯性——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时间地点是 否同样发生 特异性——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也有同样 的反应
教师简介的实验]
图式与记忆:既有助于记忆也可能重组记忆 [如
关于“求婚”与“强奸”故事的实验]
图式的提取:主要取决于可提取性,即图式和概念 在人们头脑中所处位臵的优越性以及当我们对社 会世界做出判断的时候,使用这些图式和概念的 可能性有多大。图式的日积月累和当前特定的图 式都具有很高的可提取性。 自证预言:让图式变为现实 对他人的预期→这种 预期影响你对他人的行为方式→这种对待方式导 致他人的相应行为→他人的行为与你的预期一致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1、平均模式:[后演变为加权平均模式] 2、总和模式: 3、双重加工模式:
一种是以类型为基础的加工[日常思维] 一种是以特质为基础的加工[全面综合信息进行控制 性思维]
三、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1、“中心特质”效应
不同的特质在形象形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是 核心特质,有的是边缘特质,核心与边缘的区分 因人而异。
• 内容:社会价值规范的认同、宗教信仰的
认同、风俗习惯认同、语言认同、艺术认 同等
• 机制:文化比较、文化归类、文化区分、
文化定位
讨论: 如何评价当前的传统文化热?
当代中国人真的“道德沦丧”了吗? 中国文化正前所未有地“不属于”中国人? 当代愤青的文化认同 如何看待全球孔子学院的创立?
四、民族认同
事件出现频率越高,人们越容易想起来,但有时 候也会出现偏差。
捷径之二:代表性法则(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人们根据一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 程度来进行归类。虽然往往是准确的,但容易忽 视基础概率,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偏差。 [如通 过对一位同学的模糊描述,判断他来自哪一个省]
接触、身体姿势、语言节奏等]
3、行为(最有用的要素)
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的合理性?有一个 客观的标准吗?#[参考亚当· 斯密的看法] 对各种要素的分析、综合、加工而形成印象
附:对六种面部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愉快 巴西人 美国人 阿根廷人 智利人 日本人 95 97 98 95 100 厌恶 97 92 92 92 90 惊奇 87 95 95 93 100 悲哀 59 84 79 88 62 愤怒 恐惧 90 67 90 94 90 67 85 54 68 66
托马森透露,警察共向德梅内塞斯开了11枪,这与伦敦 警察局给出的数字一致。其中7枪射中德梅内塞斯头部,1枪 击中肩部,剩下3枪均未击中。而根据托马森的说法,伦敦警 方对德梅内塞斯射击的时间至少达半分钟之久。
1、基于图式的思维:
所谓自动化思维就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不带意 图目的的、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努力的思维。所 谓图式,就是人们用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 知识,关于周围的社会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 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所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 图式的功能:简化复杂的社会世界,简化的同时也 可能导致偏差 [如关于“热心”与“冷漠”的
捷径之三:锚定与调整(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以一个数值或事实为起点,并根据这 个起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不充分。更为 重要的是,人们往往选择一个并不具有价值的起 点值。 [如算术实验、猜非洲国家人口的实验、 评委打分的、法官量刑等]
附:
• 一个人,若视作行为系统,是很简单的。他 的行为随时间而表现出来的表面复杂性,主 要是他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的反映。(Herbert Simon, The Sciences of Artificial) • 为达到世界水平的成就所需要的时间,在不 同领域里大致相同。(西蒙:《现代决策理 论的基石》) • 讨论:人类的理性到底可以发展到何种程度?
第二节
思维的一般方式
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
一、日常思维方式
案例:英国《卫报》26日披露,上月在伦敦地铁站遭误杀的巴 西青年琼〃查尔斯〃德梅内塞斯在死前,伦敦警察对他的枪 击时间竟长达半分多钟。 《卫报》援引误杀事件目击者、伦敦南部的自由撰稿人 休〃托马森向事件调查团的陈述说:“当地铁列车停在斯托 克韦尔站时,我听到叫声。那是男性发出的声音,也许不止 一个人……我听到枪声响起……是从左面车厢传来。我还以 为是恐怖分子向人群开枪……枪声大约3秒钟隔一次,先是几 枪,然后间隔时间稍长一些,接着又是约3秒钟一次的枪声。”
二、控制性思维
• 含义:有意识的、有意图目的的、自发的以及需
要做出精力投入的思维。 [首先是动机,其次需要付
出努力,最后具有一时只能思考一事的特点]
①自动化相信,控制性怀疑 ②控制性思维与自动化思维的交替关系
[采取何 种思维往往与动机有关;控制性思维永远是需要的]
③控制性思维中的思考抑制问题 [思考中绕开 某些不愿意思考的领域]
5、知觉的组织性
相似法则、接近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
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学习与经验的影响
基本的知觉体验很少需要有学习的成分,但很多复 杂的知觉需要学习
2、知觉的观点差异:
观察者所采取的视点不同,导致完全不同的知觉经 验
3、知觉的动机因素 :
对同一刺激,具有不同知觉动机者具有不同的知觉 体验 [货币大小的实验]
[这往往导致我们行动中的恶性循环,典型的如 家庭矛盾、民族冲突]
图式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系[更与个人经历有关]
2、日常思维中的常用简化策略:
捷径之一:可得性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即 根据一件事情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
[张三为人很和善吗?李四很有主见吗?坐飞机 比汽车更危险吗?买彩票划算吗?] 一般而言,
一致性
高 低 低
一贯性
高 高 低
特异性
高 低 高
归因于
知觉对象 行动者 情景
4、反常条件假说:突出条件的优先作用 5、顺序阶段模型:行为的分类
自动的特质归因 校正
一、认同的概念
一个案例:某人每天早晨都呕吐,但并不想就医,最 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医院做一次检查,当医生问 “你好吗?”时,他说“很好,好到不能再好了”, 进一步的检查也表明其身体状况正常。这时医生不 得不直接问他:听说你经常早晨要呕吐?他有点惊 讶地答曰: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吗? 大家回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过? 认同(identity)通常译为同一性,简单地说是心理 世界的某种统一性,以及这种统一性与客观世界的 一致性的问题。
• 民族认同的前提:民族比较或接触 • 民族认同:想象的世界? • 中国的民族认同问题
讨论: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问题 国家认同与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五节
归 因
一、什么是归因
• 归因(attribution):人们对他人或者自己 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 因的过程。 • 归因的时机:意外与不寻常的事件、负性 事件、对自己重要而不太了解的事件 • 归因的广泛应用:教育方面、临床治疗方 面等
• 社会认同的动机:
提高自尊:[富有选择性的社会认同] 降低不确定感或提高认知安全感:[不同的个性差异 与群体的类型的选择] 满足归属感与个性的需要: 寻求存在的意义:
讨论:社会认同与生存的意义
三、文化认同
• 含义:个体将所属文化及文化群体内化并
产生归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感,以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 化的社会心理过程。
3、知觉整体性: 知觉现象并不遵循科学 上的相加原理,整体 并不等于各部分之和 (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 的美?眼睛?鼻子? 行为?……)
[另外,不可能图形都不符合 知觉整体性原则]
• 数一数这只大象有几只脚?
4、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发生改变,而在知觉 经验上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 [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 性、方向恒常性等]
仔 细 看 看 , 是 否 能 够 发 现 什 么 ?
站 立 的 拿 破 伦
◎知觉对比 (两种具有相对性质 的刺激同时出现或 相继出现时,由于 两者的彼此影响, 导致两刺激所引起 的知觉上的差异特 别明显的现象) 甚至产生错觉
2、知觉的选择性: ◎对于同一知觉刺激, 采取不同的视角产生 不同的知觉经验; ◎对同一知觉刺激,观 察者选取的焦点不同, 产生不同的知觉经验
③控制性思维中的反事实推理问题 [力图在 心理上改变过去。对负性事件的思考所通常采取的 方法,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及心理健康]——如运动 会中的前三名谁最不快乐? • 思考:控制性思维能够保证思维的结果可 以达到理性的程度?何种理性?完全理性 还是有限的理性?
三、如何改善人类的思维?
• 方法之一:让人们对自己的推理能力稍微 谦虚一些;[过度自信障碍:人们对于自己的判
按照同一性的内容,可以分为自我认同、群 体认同、文化或民族认同等等。 我们常讲的认同,往往偏重于个体服从社会 的一面,但实际上,两者是相互影响,相 互定义的。[所谓“想象的异邦”]
二、社会认同
• 含义: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待趋于
一致
• 价值认同:人们对社会传统观念和道德习俗等基本
原则有趋于一致的倾向。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什么?如何根据核心价值促进社会认同?] • 职业认同:认为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价值 实现的需要,表现为敬业等
断的正确性,往往自信过度。事实上,人们的判 断通常不像他们自己所认为的那么正确。]
• 方法之二:直接教给人们一些如何进行正 确推理的基本统计和方法论原则,并期望 他们将这些原则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统计学
与逻辑学的学习往往更有效]
第三节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
一、印象形成的要素和组织结构
• 印象形成的要素: 1、外表 2、非语言线索 [面部表情(具有超文化性)、目光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心理特征
1、知觉的相对性:[即
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对比进 行体验] ◎形象与背景
有时形象与背景主副关系明确, 有时模糊,主副明确则容易形 成知觉经验,模糊则也可以在 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
[一朵采下来的花与绿叶中的花 同样漂亮吗?同一件衣服穿在 不同的人身上都漂亮吗?]
3、如何改变刻板印象:[样本的问题]
①深入接触:长期、深入、一对一的交往,避免将 个性泯灭于共性之中 ②广泛接触:避免将不一致的信息视为特殊或亚群 体的特征 ③寻求典型:避免以偏概全 ④寻求反证:克服图式的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记忆 作业:找出一个自己所持的“刻板印象”来,并加 以反思。
第四节
社 会 认 同
讨论:中国人的职业认同如何?或敬业如何?
• 角色认同:在不同时空按照社会所期待的角色
规范行为的倾向
• 认同的学习:对规范必要性的认识、对规范体
现者的态度、行为趋同倾向 [讨论:大家的偶像 是什么?如何对待偶像问题?]
• 社会认同的认知过程:类化、认同、比较
影响的主要因素:可及性(accessibility) 对比适用度(comparative fit) 规范切合度(normative 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