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沟域经济专项研究2012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沟域经济专项研究
一、沟域经济发展概况
(一)起源
改革开放初期,急于脱贫致富的部分山区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无序开采。为保护北京大气和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1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关闭矿山1088处。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多数乡村不仅工业收入减少、运输餐饮业萧条,裸露的环境还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富后返贫的沉痛教训,让京郊山区开始反思,如何针对自身问题和外部困难,发挥山区优势,走出一条替代矿山的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道路,为农民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近些年来,京郊一些山区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山区沟域为单元的特色发展道路,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概念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特点提出的崭新概念。所谓“沟域经济”就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产业的融合性,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干预,而是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
北京沟域经济是在北京城市发展推动下形成的外延式或需求拉动式的沟域经济,主要以生态涵养与保护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经济发展和人文价值于一体,打造统一规划、形式多样、产业融合、集约经营、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带,实现山区发展与农民致
富的一种经济形态。沟域经济内涵丰富,主要有生态优先、生活丰富、生产集约、规划先行、农民主体、政策集成、文化创意、开放合作等几方面。
沟域经济既是模式,也是理念,更是境界。
沟域经济是一种模式,其核心是山区的发展模式。沟域经济是山区人民在经济转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新模式,如今,北京七个山区县都有特色沟域。这一模式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是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和发展山区经济的良好结合,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节点,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是推进北京城乡一体化的新载体。北京农业有先天的优势,即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沟域经济的发展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
沟域经济是一种理念,是循环经济理念,其核心是山区的发展方式。发展沟域经济要充分认识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要内涵。生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统筹是手段,增收是核心。要遵循自然规律、旅游规律、可持续发展规律,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沟域经济发展中,借势发展。要把落脚点和目的放在增加收入、富裕山区农民上,把出发点放在服务市民、满足市民需求上。
沟域经济是一种境界,其核心是山区的发展趋势。发展沟域经济就是发展生态文明,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这也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一种境界,即要耐得住寂寞。沟域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自然生态、乡土、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生态友好、就业富民的绿色产业,强化生态涵养和水源地保护的特殊职能,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使沟域经济走上一条生态友好、经济持续的发展道路。
另外,西藏也有沟域经济的概念。
西藏地区特有的相对封闭的沟域经济的特点,提出了“沟顶繁育,沟谷育肥;支沟繁殖、干沟育肥”的“双圈耦合模式”。通过耦合效益模拟计算可以证明,西藏地区沟域经济系统耦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农牧业效益。在系统耦合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干扰的控制来优化耦合系统,实行畜牧业+种植业、畜牧业+绿色蔬菜、粮食+蔬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模式,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沟域经济的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特征
沟域经济的特征是:
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在产业布局上,实行以点成线、以线带面,融合发展;
在建设模式上,采取统一规划、政府扶持、集体搭台、农民主体、社会参与,聚集人气;
在内涵开发上,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意农业;
在市场营销上,突出特色,打造北京沟域品牌;
在发展宗旨上,坚持服务首都、富裕农民。
(四)意义
山区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资源支撑区,是破除二元结构、推动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先行示范区。要推动山区科学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山区社会和谐进步,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壮大经济实力。因此,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既要注重发展速度,又要注重发展质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
在旅游产业龙头效应的带动下,一些山区沟域在发展中,对沟域内的产业进行合理配置,对村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效的对接和融合,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文化消费品,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山区农民逐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民俗旅游接待等工作,收入大大增加,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生活观念也更趋于城市化、更加文明。
为实现山区经济的循环快速发展,北京市推出了“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针对山区的沟域经济发展,政府先后出台了富民养山、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促进山区发展的倾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山区生态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涵养区的功能,为整个沟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现状
目前,北京市已经在多个区县试点进行了“沟域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北京“沟域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并涌现出众多让人称道的“沟域经济”发展典范,为京郊山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1、房山沟域经济发展
随着山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推进沟域经济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山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房山区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和建设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使其成为推进山区产业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房山区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以拒马河(称南沟)、大石河(称北沟)两大流域(两沟)为切入点,按其不同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划分9大沟域进行重点打造。
按沟域进行开发,以沟域经济为板块,突破乡村界限,有利于科学合理整合、配置资源,用好资源,并在产业发展上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特色种植上,对于南沟的5大沟域,基本以鲜食果品为主,包括果品加工饮料,北沟4大沟域则重点以干果为主。通过9大沟域发展既能体现不同的区域特色,又可以把产业作大作强,同时可使更多的农民就业。
很多乡镇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目前,蒲洼“京郊小西藏”生态休闲沟、张坊仙栖谷、佛子庄上水文化养生谷等特色沟域项目建设迅速推进,工程效果日趋显现,其他沟域建设也呈良好势头。
今后几年,房山区将以距马河、大石河两大流域为重点,继续推进九大沟域经济发展,集中打造金蝉仙谷、特色养殖谷、仙栖谷、红螺谷、葫芦南瓜谷等五大新兴旅游经济区,形成特色鲜明、人流物流集中、经济紧密相连、区域性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区域。其中南沟主要围绕打造旅游产业带,抓好沟域经济建设;北沟主要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立干鲜果品生产加工、特色种植和绿色养殖业基地建设,打造山区生态涵养农业发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