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

合集下载

2018年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2018年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表三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说明:1.本表旨在了解考生专业水平,拟订的研究计划入学后可以根据导师的意见作出调整。

2.考生填写本表必须严谨求实,一旦成果部分的陈述发现弄虚作假,将视为学风问题而不予录取。

3.本表连同报考登记表等报考材料同时交回报考院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科、处或部)。

填表日期:20--年--月--日姓名Css报考专业网安导师---一、近年来考生本人的专业研究情况及研究成果:1.考生的专业研究情况:(1)本科阶段:专业为信息安全(参见本科成绩单),修多门信息安全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对本学科具有较深入的认识与把握;积极参与多种工程实训,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践素质;积极参加多个专业竞赛活动并获奖,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组织协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此外,在校期间,通过了针对本专业相关的软件设计师(中级)认证考试,还自主阅读了一定专业书籍文献,自学了多个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教材。

自主查阅资料,完成了基于Windows内核驱动编程的键盘监控系统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

(2)硕士阶段:专业为计算机技术(参见硕士成绩单),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修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认真阅读了一定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深入细致地与硕士导师讨论了本研究方向的诸多问题,技术能力和思想方法都得到显著提升;针对现有唇型识别方案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改进方案,并构造了基于唇型的识别系统模型,模型包括预处理、唇轮廓提取、特征提取及特征匹配等组成部分。

对系统组成的各部分核心模块进行了算法的设计及实现,另外从有效性、普适性和鲁棒性等方面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2.考生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请注明发表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1).(学生一作兼通讯作者)(2)).二、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研究课题论证:1.拟开展研究的课题名称:机器学习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2.拟开展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已经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

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

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标题: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一、引言中山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全国乃至全球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

为了满足广大考生对中山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山大学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招生条件。

二、学科门类中山大学涵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教育、历史、艺术等十大学科门类。

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中,这些学科门类均将提供相应的招生名额。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学科门类进行报考。

三、专业招生情况中山大学在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将面向全国招收约300名博士生。

具体招生专业及人数如下:1、哲学:30人;2、经济学:40人;3、法学:60人;4、教育学:30人;5、文学:20人;6、历史学:20人;7、理学:50人;8、工学:80人;9、医学:10人;10、管理学:30人。

四、招生条件1、考生须符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包括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或者优秀本科毕业生经推荐可直接报考;2、考生须具备优秀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有相关的研究课题或工作经验者优先;3、考生须通过中山大学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五、总结中山大学在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广大考生提供丰富的学科专业选择。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学科门类进行报考。

中山大学也将严格把关招生条件,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人才进行培养。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充分了解中山大学的学科专业目录和招生条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报考,并全力以赴准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在中山大学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2008年7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加速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试点单位,我校所有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临床医学学科、专业均可授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其中授予在职临床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专业,应至少曾授予一届毕业研究生相应级别的学位。

第三条我校所有招收、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含口腔医学专业学位,以下同)研究生的学科,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四条授予学位的级别和名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Medicine, M.M.)(2)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Medicine, M.D.)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1)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S.M.M.)(2) 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S.M.D.)第五条授予学位的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符合学位标准的下列人员:(一) 临床医学研究生。

(二) 在职临床医师。

(三) 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

第六条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标准(一)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应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本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硕士学位的临床工作水平。

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

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

附件三: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校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九条“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之规定,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从2006年起,从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拔和招收部分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为保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对直博生的培养制订本试行办法。

一、基本要求(一)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须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口径,参照硕博连读生的培养要求,并结合直博生的特点,制订直博生培养方案。

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单位,还要考虑属下不同二级学科的一些共同要求。

各学科专业要根据培养高质量专业研究人才的要求,做好课程体系的筛选和论证工作,确保课程训练的系统性和课程水平的高标准。

(二)在基本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后,进行严格的中期分流考核。

各专业可以在学校文件的指导下,制订各自的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对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三)培养方案和中期分流考核实施方案应由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集体论证,通过学位评议组审议,报研究生院培养处批准。

(四)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以基础学科为主,具体招生专业要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核批准,招生名额视生源状况而定,但每年适当保留部分名额用于其他选拔途径的博士生招生。

二、学制与学分直博生的学制五年,其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辅以必要的科研方法训练;后三年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直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多只能延长一年,提前毕业最多提前半年。

申请延期毕业和提前毕业按有关规定办理。

直博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与硕博连读生相同,总学分不低于40,各学院或学科可在此基础上确定不低于基本标准的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直博生的课程设置与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一致,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两部分组成,其基本组成如下:(一)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统一在第一学年开课):1.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计4学分(硕士生课程)(2)第一外国语:计5学分(硕士生课程)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包括该专业各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每门课程一般为3—4学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

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目录中山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中山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规定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规定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与试题管理工作规定、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评卷工作规定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中山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工作规定中山大学以直接攻博方式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中山大学以直接攻博方式招收“逸仙班”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办法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担任教学助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中山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试行办法中山大学关于港澳台地区兼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山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业考核管理规定中山大学文理工农科研究生公共课管理办法中山大学医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试行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跨校、院、系选修课程管理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逸仙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中山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资助办法中山大学博士生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中山大学笹川优秀青年奖学基金管理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申报管理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管理办法中山大学关于旁听生的管理办法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山大学关于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中山大学关于医科科研型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山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实施细则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经费开支规定中山大学学生奖励管理规定中山大学学生处分管理规定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附件:中山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一览表中山大学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管理规定中山大学关于对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等管理的补充规定中山大学学生资助管理规定中山大学研究生出国(境)有关规定及办理程序中山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证管理的规定中山大学在校学生婚育管理规定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关于重申坚决制止研究生违反学术纪律行为的通告中山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2021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2021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2021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为改革人才选拔模式,充分发挥导师在招生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数学学院2021年实行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申请-考核”制)。

为做好“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参照《中山大学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办法》,特制订本办法。

一、组织管理1、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负责对本院“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监督,并负责对“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和招生简章进行审定,并报学校审批。

2、学院成立资格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

3、学院成立学科专家组,小组成员不少于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名,负责确定专家组面试考核的具体程序、内容和评分标准,并对申请人进行考察。

4、学院主管副院长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申请-考核制招生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材料审核1、数学学院资格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进行形式审查。

2、学院组织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的专家组对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考生名单。

3、数学学院研工办于2021年3月之前在学院网站公示进入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三、综合考核综合考核采取面试的方式进行,分为专家组面试考察和导师组面试考察两部分。

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学术能力、培养潜质、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等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察申请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掌握的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

考核于2021年3月之前进行。

(一)报到及资格审查凡参加“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的考生均需报到,报到时间和地点届时见具体通知。

报到时考生须提供以下材料供学院审查: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2份(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内,考生须在其中1份的空白处签名)。

2、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仅非应届硕士生提交),境外学位学历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盖公章)。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2008年7月修订)一、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博士生培养方案是进行博士生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

培养方案由研究生院组织各博士点制定与实施。

博士生培养方案一般按二级学科制定,应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学位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设置和考试要求、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社会调查、培养方式、阅读书目和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应对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中英文名称、课时、开课学期、任课教师、考核方式及阅读书目做出明确的规定。

各单位需组织全体导师集体讨论拟定,经学位评议组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

制定博士生培养方案,应体现较高学术起点,要规定博士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程度、应具备的独立科研能力及博士学位论文标准等。

每个博士生都应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博士生导师负责组织指导小组和博士生共同制定,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个人培养计划除博士生和导师各留一份外,应送一份交教务员监督执行,另一份送研究生院备案。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的依据是本专业培养方案,但应结合研究方向与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对培养各个环节作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安排。

要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发挥博士生主动性及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博士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学习年限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

博士生在学期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整个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

因各种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经所在学院(包括中心、医院、实体系,以下简称院系)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每次申请延长不超过1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7年。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03.06)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生物学及相关生物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身心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4.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5.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新技术6.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防治7.杀虫微生物与基因工程8.资源微生物学9.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11.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3 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必须在SCI源刊物发表(含接受)1篇研究论文或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接受)2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七、主要参考书目1刘志恒,现代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2徐建国,分子医学细菌学,科学出版社,20003陈代杰,微生物药物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林永成,周世宁,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贾盘兴,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6Frederick M(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8,北京7Sambrook , J . : et al. (金冬雁等译):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1北京.8Glazer, A. et al. (陈守文喻子牛等译):微生物生物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2,北京.9赵利淦等: 反义RNA和DNA,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武昌.10Snyder L., Champness W., Molecular Genetics of Bacteria, 2nd Edition, ASM Press, 200211Prescott L.M., Harley J.P.,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International Edition, McGraw Hill Press, 200212Lewin , B . : Genes (最新版).13Pennington S.R., Dunn M.J., Proteomics: From Protein Sequence to Function,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200114Mount D.W., 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15Aeolph , K . W . : Microbial Gene Techniques,Academic Press , INC , 1995.16Cann A.J.,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9717Stephanopoulos G. N. 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98. 18Demain A. L. et al. Manu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nd Ed). 重要期刊1.微生物学报2.微生物学通报3.生物工程学报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6.生物工程进展7.遗传学报8.遗传9.海洋与湖沼10.Nature及其子刊11.Science12.Cell13.PNAS14.Molecular Biology15.Journal of Bacteriology16.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17.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18.Molecular Microbiology19.Trends in Microbiology20.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1.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2.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4.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5.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6.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27.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8.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9.Microbiology-Uk30.Archives of Microbiology31.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32.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33.Research in Microbiology34.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35.Current Microbiology36.Biotechnology Progress。

考生姓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考生姓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申请人所学专业的同年级总人数及前三年总评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
专业总人数:97人,排名23名
课程成绩等级
门 数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参加国家英语考试时间及成绩
2007年12月
成绩:523(六级)
7
20
7
1
0
被推荐人的学术背景、曾参与过的科研工作、科研学术兴趣、读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计划、其它特长
我计划在大四这一学年,进黄曦老师实验室,进行实验技能和理论的学习,力求在大四这一学年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并加强自己在相关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扩充医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要进行的科研工作的背景和前沿的学习和了解,在2009年5月前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在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后,进入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后,就可以着手开始自己的科研项目。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方面要丰富和增加研究方向的理论知识,及时了解研究方向的科研动态和前沿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英语的读、写、听、说能力,如此能提高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的能力、写论文的能力,并为未来出国进行学习交流做准备。课程学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研能力方面,该生具有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能开创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科期间,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实验中该生能够灵活运用有关理论,对实验现象和相关结果深入分析,提出独特见解,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问题。该生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态度认真负责、细心谨慎,实验计划完备而细致。该生具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注重于实验室人员交流论证。反映出该生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培养潜质。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我校各级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及管理学十一个学科门类及各类专业学位授予。

医学门类的个别学科、专业,可根据研究生所学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以及原有的基础,授予理学学位。

第三条各类专业学位的实施细则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第五条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本科毕业,或通过法定的其他学习途径本科毕业,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六条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第七条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位论文有独到的见解;(四)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硕博连读研究生 -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硕博连读研究生 -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要求硕博连读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素养,在本门学科领域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管理学、经济学、行为学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研究方法,掌握国际上与本门学科有关的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成为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并在企业管理方面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研和教学人才。

二、研究方向1、国际企业管理2、营销管理3、战略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5、生产运作管理6、第三产业经济管理7、服务性企业管理8、体育产业与管理(硕士二年制)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四、课程设置说明:1、管理研究方法(I):主要讲授管理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和定量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统计方法)。

2、管理研究方法(II):主要讲授管理研究中的高级定量分析方法。

此门课同时作为三年制博士生的必修课。

3、任意选修课:要求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4、方向选修课:同时作为三年制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

5、前沿专题讲座:主要介绍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动态,由企业管理专业各方向导师共同承担。

前沿专题讲座同时作为三年制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

6、教学实践:要求协助导师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专业课程,包括授课批改作业、辅导等。

可视工作量情况计算1至2个学分。

可安排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进行。

五、考核方式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要求六、学位论文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要求七、必读和选读书目1.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3.Journal of Marketing4.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5.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y6.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7.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8.Harvard Business Review9.Sloan Management Review1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1.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12.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3.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4.Journal of Management15.中国社会科学16.经济研究17.管理世界18.管理科学学报19.Snmantra Ghoshal and D. Eleamor Westney,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320.Oliver E. Williamson and Sidney , G. Wint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Origin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21.Christopher H. Lovelock, Managing sevices: Marketing, operations and human resources, Second Edition, Eagewood, NJ: Prentice Hall, 199222.毛蕴诗主编《公司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3.毛蕴诗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24.毛蕴诗、施卓敏著:《公司重构与竞争优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25.毛蕴诗、李新家、彭清华著:《企业集团——扩展动因、模式与案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26.[美]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英]休曼特拉·戈歇尔著,赵曙明主译:《跨国管理-教程、案例和阅读材料》(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山大学文件

中山大学文件

中山大学文件中大教务〔2009〕96号关于公布2010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的通知各学院、直属系:经研究,同意姚丽梅等1024人为我校2010年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王晓静等440人为2010年推荐免试外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1. 2010年推荐免试本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2. 2010年推荐免试外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日主题词:教育学校免试研究生△通知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2009年10月31日印发责任校对:植慧仪附件附件1.doc1:附件附件2.doc2:附件12010年推荐免试本校研究生名单一、2010年推荐免试本校学术型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共790人)中文系23人姚丽梅叶瑜王梦茜谢愚吴翀丁雨岚孔颖琪戴欢张荻荻葛铿胡佳艳钟蔚苹傅修才蒋玉婷谢丹蓉杨柳青苏欢黄雪梅王凤高菁黄钰媚黄璟林传龙历史学系16人高锡全冯盈胡林迪任熹钱丰梅琳李锦华洪国强黄琦李菁李嘉荣程兰岚陈颖周卓尔孙伟建邓霆哲学系12人黄晓森文倩刘雅晴张东丹李劲峰徐翔李智星刘满新黄繁马遥李霞董惠敏社会学人类学学院19人胡敏哲王玲刘念肖乙宁边清音王莹许嘉茵冯筱媛姚妍晶范颖胡立敏潘爱君潘自心尹湫语汪宁宁谢茜黄锦淑邱嘉琪詹镇鹏岭南学院43人伍倩影周凯莹余孟为李雨芹徐孟楠徐婷区咏芝彭盛菊何建明郝颖超郭贞洪李宛真段红英赖钰珏梁昕李琦温劭君陈立人卢怡徐佳焱林婧怡涂路遥徐曼黄淑妍沈金洲曾婷婷周丽贤张昊王钰婷黄曼霓杨忠俭张昀王雪李俊超熊伟吴晶瞿婷婷邓剑兰刘巨松韩永辉刘冬妍赵越王茜国际商学院19人邵淑芬周彤严嘉文白结林林洁玲张智纬王婧阮翀张洁岚肖亮陈伟玲黄彦瑶冯洁敏张楚仑吴莹瑜陈康玲朱旭玲许玉容张琦管理学院37人熊炼吴东旭游苗李慧晶顾汉杰黄贺叶智星李泽斌严雪莫淑雯郑婷婷刘晓飞林捷黄伟平文海龄杨庆森莫佩霞刘春丽林东杰张龙文林雨晨李杨周达平张少玲朱翠婷徐思思刘欢叶卓玲吴琴琴李毓敏陈哲蔡静李忠钰段艳红彭银美刘芝岑钟金凤法学院24人梁颖梁嘉慧冯俊文李佳乐张纯敏陈雪珍麦洁鸿黄泷一王漫黄兆铭温良苑陈敏谢小弓章畅黎益芳林旭华诸海云谢敏婷汤蕴诗田泽华钟诗环赵桃桃吕万马娇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14人郑婷茹花立琦杨美芬胡三明王欢李顺张楠舒姗刘君李宇聪曹蓓罗茜茜谢铿炜张睿智亚太研究院3人乔溪陈妍洪媛外国语学院9人储天舒陈丽如胡萍郑静赵登艳游小红孙劼刘芳王燕萍翻译学院14人张婧梁楚倩吴辰岑陈静雯李莹亮唐晓玲姚姣姣李芳菲王怡子郑雅婧贾晓丹梁家利罗津津何舒恒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47人邱燕艺郭绍军陈霭琳邱智荣窦钰罗芸骁曾庆君曾伟军丘宪恩吴建涌何均锐钟友良余国雁张锷熊芳梁智棠宋笑寒黄黎竹陈瑶徐庆琳梁浩波樊安之吴景荣陈颖孙雨王艺华陈俏玲庄明明张南阳谢博宇李家乾梁宇赖兆荣陈栋陈国兴邓太旺崔星山张华峰唐穗夏峥何健明马良朱兴造张天舒利晓阳向熠陈梓潼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56人赵晓霞方溢西谈锡钊钟健伟李红波罗宁齐王云茜杨亿斌曾利彬王思聪李晓斌符卓剑冯源谭慧东刘更新廖清宇刘桓陈方浩李佳明宋昊林琳黄媛张振锋陶路平赖键均胡伟朱强忠林澍霖沈岩姚尧许泳行朱允中梁景舒余华超刘祝鸿伍智勇李鹏程李科铮金帅星李小龙郑伟李昶陈礼晓骆凯亮吴浩君陈伟津冯报铨陈健卓晓璐刘雪涛周延桂陈成龙邵俊文温华东杨景川柳铭岗工学院23人张术于丽敏黄润兰邹竞芳林涌周钟广鹏许祥彬尤帆帆梁婉仪蒋玲陆仪启杨旭谢瑾荣商秋婷何冰宇章逸鸣陈泽鹏赵梦胡文清宁浩陆克浪卢栩斌张蕾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65人廖国亮梁佩青陈宇云粟美林张泽平曹美苑贾海娜温婉华王倩仪曾泳红林日嘉郑琼娟张俊黄均宇谭馨陈利峰张蕾虞晓云李建明兰红军宋朝永黄文惠刘俊良李津津魏应龄江洁怡吴佩燕王嘉健罗妙甘霖曾弟黄永凯肖泽恩何广安王瑜王子龙孙木钊黄漫娜吴耿伟傅雷陈承建吴景恒陈相田京钰刘佛傍薛玉琪刘天夫李观营侯得健陈铧耀甘嘉永许卫民李鸿儒吴锦基董鹏陈晓光黄永亮黎鹏辉陈进营张长河黄雪真王逸如区洁美周沄麦开锦生命科学学院87人邹秋琼耿洁范罗嫡周慧超黄诗韵梁普平程菊花吴浩彤庄沿磊郝媛赵娜卢蔚斯刘莉璇杨泽仪黄锦殷梁嘉慧李育旌孙麟石青柳颖王静黄文杰陈翀赵红晨罗镇华蒙曼琦周清露宋清梅董巧红杨露韵苏俊锋李健平张小黎陈丹婷罗绍楠刘康朱梦晓王冬娴蔡婷婷王和聪何艺林郑捷闻丽君王嘉铭陈林兴李筱潇梁永康冯杏芝林星钦郑汉杰凌佩施郑意文黎新年熊佩文薛晓羽谢睦南陈雨新胡洋李金庆林园周南黄志华武远众侯雪莹黄凤吴曼斯卢兆丹孙德寿陈昊康阳陈咏梅万谅陈华成郭涛涛韩博炜黄忍李萍刘溯源闫怡易旸陈姝高小洁黄芳芳李俊豪林方钦马结仪田浩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7人钱俊希李子枫黄思骐郑颖铟欧俏珊林子乔吴志强胡培李剑锋王亚雄樊华韩文超衣晨光刘健阳黄广灵张双泉唐结明王淑杰梁业恒欧金沛郑宇志张培泳植江瑜许叙源谭章智彭佐康黄信锐地球科学系11人张丽彭淑仪梁森荣劳妙姬杨燕娜陈庆邓钟尉姜力群张永定彭环环王晓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4人黄佳林蓉璇杨煜曦何楚茵费蕾蕾胡燕萍邓腾灏博陈泽生谢文锋荣利香何启华李玉梅余纬周军芳罗栩羽黄国城宋延凯朱林飞余小玉庄鲁文陈欣荆飞胡斯洋张露旅游学院10人唐周媛高凌崔友津刘国果卢凯翔关惠贞封韵孔蕾崔庆明陈可耀资讯管理系16人黄幸珠钟奕思李文智詹晓琳叶琳芳郭晓敏肖鹏郭婵何兰满弋芸张淑玲曹利朝谭颖骞周晓拓王汉伟李梦霞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59人邓致林展凯王桥波陈永灿柯振德杨伟光梁子良冯必成彭兆瑞贺春辉冼嘉奇何会坚陈晓帆欧俊海陈立楷梁楚龙刁则鸣吴光东何仲余浩农林钦亮殷永强贾森吕忙忙冯国栋杨德胜郭东生杨伟权蔡春晓麦中纵杨铮赖春燕龚月娇赵浩泉刘钟勇陈梦君许瑞填林育宇赖广达刑志刚林映霞张峣赖斯谢雪峰吴建涛黄鹏陈欣李晓星吴鑫淼蔡朋洋张欣接莫斌黄海亮李文韬贺韬林澍李杰余凡陈程软件学院21人王敏河刘润佳周琦林乙坤武倩倩姚俊鹏黄士超林国锟张幸林黄振光张智钱淑钗阳光溪水刘佐钦罗剑波陈颖潘汉杰张展鹏吴伯宁花正双杨文韬教育学院8人曹婉莹卢嘉辉洪一嘉李黎萍何牧黄俊维邵诗童胡美传播与设计学院12人林炜双肖永鸿李磊磊王思维黄隽玮马莉郝杨纪侃侃梁慧妍谢灵露陈康亮李慧莹中山医学院52人杨锟叶淑婷李黛汤丽鹏梁影珊曹丽娟孙鹏陈子翔刘志远姚佳燕尚文锦喻婷薛睿聪才锦麟李勋高文杰冯志美刘颖史沛杰杨碧莹邢晓欢管玉婷曾维根郭欣丘雅维朱宝益张晶陈秀婷袁林静陈亚彬陈士达李雯琦陈钰锋郭歆星谭博伟钱学珂曾敏婷李桥波杜素娟黄洋刘明郑博文廖恺尹庭辉赵佳侯一丁赵乾皓武惠香齐炜炜梁孟君刘映红张媛公共卫生学院10人张迪黄玲娟王维沈天然黄勇陈宇曦何思然张凡樊帆刘步云口腔医学院6人翁嘉华黄舒恒谢远雯王媛媛蒋盼张思恩护理学院13人王金蛟程倩秋江思思胡婷王菊王超颖张铁玲郑乐洁吴晓丹吴丹江婧李珍珍(06397105)徐狄菁药学院10人权桂兰叶琼仙高一帆刘梦菲吴淳何锦辉关翠雯叶星佑胡冰芳冯鑫二、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流动编制辅导员学生名单(9人)学生姓名原单位拟留单位范秀慧岭南学院生命科学院甘小珍资讯管理系资讯管理系谢丹琼国际商学院软件学院潘润恺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钱小菊中文系中文系陈宏胜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居年余岭南学院岭南学院吴佳琳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刘慧有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珠海校区党政办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支教团学生名单(9人)姓名所在院系罗毓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曾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张越飞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刘天罡中文系曾令文岭南学院赵文嘉法学院李斐工学院王垚岭南学院李沛权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四、2010年推荐免试本校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共216人)中文系2人杜璠孙瑜哲学系1人吴国龙法律硕士21人陈佩佩刘羿杨凌解欢陈建铭谢佳婷颜洁夏晴赵文嘉包晋罗炜韩亚圻刘晓毅罗甜欧阳慧婧杜文静黄明何成臻黄佳园邓翔汪定意管理学院2人何宇虹李龄亚太研究院1人梁昉昕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4人仇焕芳郑泽渠李韵夏静国际商学院1人周嘉慧社会学人类学学院9人吴耀健孙萌于洋吴羽桐张文浩杨静邓欢洪张琳彭浏惠外国语学院1人王菁钰翻译学院13人刘瑞苏雯超李敏仪董馥琳刘兰兰区彩华李杞祎胡毓凌梁莉莉肖礽黄宇婧梁玉勤骆俊菲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19人邓俊祺袁悦来黄刚张伟江杨凯刘浩贤程琳陈畹宗洪松李祥志刘耀晖谢兆柯姜飞帆田智李志滔林志将林哲雄杨宇成林瑞浩工学院3人罗长政江倩殷高振宇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人戴梓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9人梁素敏王玉欣叶嘉欣范安成温海广邓婧娟杨亚钦张一聪郑晓洵地球科学系7人蔡永全陈仲如林涛谢振安陈惟一陈师乐钟颖珩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人邱小宾吴琼万慧虹曾小红辛彦博徐慧黄淑娴何锦翔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50人沈栋文万云张全琪陈凡王耀峰王义杨宜昌何列琦周华斌张文瀚刘伟麦国庆陈子凡庄福海曹阳黄安泓曾德睦阮灿华杨林李才勇陈超邵飞刘志勇陈建卢佐卿白星洲赵柯辉金昌琳周嗣培王道之马宁林金维马常青宁瀚庄震宙李泳权陈耿涛周得丰黎雄希黄广民何晓武刘旋关昕健陈东黄友亮刘永兴杜玉忠梁晓陈嘉立吕志强软件学院49人范政陈美珍梁兆豪钟国明杨晓璇徐艺鸣叶雪蕊曾旭华李娉婷吴越张奕武杨景韩吴旋涛林宇耿倞陈亮时莫志强侯菊敏张灵黄铭毅吴志达苏嘉伟谢伟斌林俊生王淮冯英才吴海斌黄珊珊冯伟李培钊郭怡适王建明叶泽峰黄涵禧陈飞黄子栗赵斌郑毅钟胜州钟委明杨星刘裕章杨文锋申载强徐政王华旭李卓衡邓伟刘佳燚生命科学学院14人李涵黄婕覃玉凤林色云陈柯橙陈庆连武杨晓彤黄明坚范凯李晓宇游浩泉陈彬张玉华公共卫生学院1人张骁附件22010年推荐免试外校研究生名单一、2010年推荐免试外校学术型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共416人)中文系4人王晓静范旭艳蔡燕梅许莹历史学系7人王彬陶思睿张丽丽胡光霁汤晓志刘翔龚翠霞哲学系5人王硕李道霖孙思王正荣卢一沔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11人谢从旸叶震宇范佳楠杨石霞孙秀萍潘国平王高尚赖珊游春秀黄洁玉刘怡岭南学院7人宋关文张勋陈伟泽唐玉辰罗志斌伍秀清李京飞国际商学院3人李效冶邓莹莹李佩珊管理学院18人任国平王超何荣玲程静雅赵星辰吴钊华黄健航顾飞辰李颖韩志霞王美龄肖杨宋璐许珂赵轩宜杨卓尔金源方钰涵法学院10人许晓琪曾文静古嘉盛黄儒卿周彬黄蓉黄波周启光喻迪高超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18人柴茂昌郑芸芸蓝国瑜曾志敏袁泉王雨萱张龙李乐吕炜孟燕黄志驹段然孙景伟李子婧霍玮玮陈丽园赵晓江王大安亚太研究院6人邓子立梁嘉颖陈韬凡王静蔡小姣王俊民翻译学院7人余少华韦哲宇费瑶肖悦朱健泳李碧霞谢睿嫱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7人刘斯勉林加新吕晨张静宜郭培俊廖萍康钱富李源罗伟强丁练文丘旭升林逵曾劲松潘唐毅卢鑫炎陈浩钦陈泽桐石韵珞向志辉陈冬进杨彬秦志强涂成娟蔡奕荣陈光聪周波肖华源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7人王欣洪梅华何春华杨文龙吴聪王嘉铭何宇俊唐强果徐忠扬朱晨卉范仲英时西航颜文余钊焕张余朱川州丁星乐张奎靳悦荣夏淼陈伍敏范小楠魏进冯开喜李显博邬汉青叶德盛工学院9人张鹏连捷冯发娟徐瑶琳蒋祝金周昂梁旭东李涛卢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38人陈莎刘启颂姚爱宁荣潮汪东杜一丹钟锦辉郑冰娜许泽楠张勋乔立刚徐凯琪姜岩邓君黄杰辉夏成望陈嘉彬麦志远杨浩韩文杰汪雅洁郑义智苏铭健李业添陈杰安何霆郑进张伟健何全甫梁振浩典龙阳曾文波苗蓬威杨杰李斯佳周耀靓郑晓波吴伟坚生命科学学院24人李冉孟高帆王海涛陶宇张白冰陈绍晴周海宁江倩叶家浩李晓行马渊卿关丽雅余静宜王梦菡高宇宫轲楠徐阳阳尹晖段婧魏永勇赵丹芸李世明卢鹏林葛赛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5人蔡韵琴韦松婷岑栋浩郭倩魏俊彪于群伟谭肖红周晗宇汪晓帆劳小敏曹森胡馥妤林凯旋廖聪云李柳地球科学系10人李羿芃方俊钦王春龙任明浩董冰华丁娜曾招城彭佳龙黄博津房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2人李沁怡周晔武凌霄刘志侃谭激扬田阳王玉玮周林炯陈锐丹陈尚锋周礼杰杨扬庄卓楷刘锐李少文郭键勇陈慧忠王英丽王胭张华龙林茂宏傅新姝旅游学院10人唐赵周敏贤薛丹叶叶覃樱美邓宝滢余繁华黄嘉欣张晓张敏资讯管理系8 人李贺娟胡千乔曹欢欢邓晓音葛菲罗欣儿林冬捷吕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32人李晓生张龙凯申琬莉吴伟林李方源张琛卢秀玉张鹏雁张帅杨政姚华超陈剑武朱明武毛劲松朱玺翁昌智钟官世梁可尊王赞超汤鹏徐初杰洪博宇沈秉乾刘杰明周耀炎吴炜峰赵静吴少娟张家乐严伟洪陈灿鑫张永育软件学院18人李妍黄彦淳张一杰赵华张良潘运军陈玥光黎存金张锋黄哲郑宁黄方亭石挺常欧昱伟张春林刘烜彤罗莹莹张志有教育学院11人刘一梁钰苓江信文梁丽婵封春亮黄诗萌王旭张世琴易清徐倩影李悠传播与设计学院9人兰娴璐黎妙娟曹博林付诗迪刘晓旋肖遥张琳悦欧阳梓周奂中山医学院36人陈素珊高彦彦徐奔张婧梅洁李浩王寒敏刘燕洁孙晶晶徐婧邓丽芬周若骥邓文敏陈丽莎郑毅雷秋花耿建昊刘蓉怡郑容亮张海燕周颖群郭雪玲王梦一陈平平张文博王世玉朱媚莉王婷佟琳刘匆聪孔繁琪陈晓阳林森浩于华贞韩序陈春辉公共卫生学院5人罗杰斯杨智荣陶斯宇孟夏林深婷口腔医学院5人王乐崔力王爱萍李天竹巩玺护理学院8人朱叶卉袁凤琴刘晴李影荆海红陆青贵吴丹王玮玮(06397065)药学院6人郑昊喻也郭天林马婧怡许洁符影二、2010年推荐免试外校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共24人)管理学院1人陈晓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1人杨帆亚太研究院2人廖艺伟刘宇宝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5人何汇江质良梁桑卢琳琳卢思颖传播与设计学院2人鲁奕罗文娟地球科学系1人黎伟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人蒋少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人李瑞云李德毅刘芷彤邱诗融软件学院4人刘思韵周雨程黄月胜梁尚立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人郭恒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1人袁健工学院1人李保霖。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016年7月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我校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适用本工作细则。

硕士、博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及专业学位种类、领域授予。

对于可授予不同门类学位的学科、专业,可根据原有专业基础以及研究生所学课程、研究课题,授予相应门类学位。

第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中山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第四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遵守学术规范,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申请人不得使用同一篇学位论文重复申请学位。

凡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规范受到处分的不授予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条学位评定委员会机构设置(一)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各学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的知名学者组成。

成员一般为25名,主席由校长担任,任期2~3年。

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校长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

(二)根据学科门类成立若干学位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

学位分委员会一般由7~15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任期2~3年。

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

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报校长批准。

(三)按培养单位成立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及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

1. 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由7~1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原则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总数不低于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且至少有两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学术骨干、一名其他学院相关学科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成员必须包括院长(主任)、分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副主任),院长(主任)担任委员会召集人。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申请人不得使用同一篇学位论文重复申请学位。
凡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规范而受到处分的不得授予学位。
第二章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第五条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本科毕业,或经过法定的其它学习途径本科毕业,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六)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七)经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八)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九)审批新增研究生导师名单;作出撤销不称职人员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决定。
(十)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项。
第十条学位分委员会的职责
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并受其委托,履行下列职责:
第七条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经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位论文有独到的看法;
(四)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八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学校及研究生院主要负责人、各学科、专业的知名学者、研究生指导教师代表组成。学位评定委员会一般由25名成员组成,主席一般由校长担任,任期2~3年。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有关单位提名,学校审批,报教育部备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研究生院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学士学位的日常工作可委托教务处办理。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03.06)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生物学及相关生物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身心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4.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5.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新技术6.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防治7.杀虫微生物与基因工程8.资源微生物学9.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11.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3 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必须在SCI源刊物发表(含接受)1篇研究论文或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接受)2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七、主要参考书目1刘志恒,现代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2徐建国,分子医学细菌学,科学出版社,20003陈代杰,微生物药物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林永成,周世宁,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贾盘兴,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6Frederick M(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8,北京7Sambrook , J . : et al. (金冬雁等译):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1北京.8Glazer, A. et al. (陈守文喻子牛等译):微生物生物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2,北京.9赵利淦等: 反义RNA和DNA,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武昌.10Snyder L., Champness W., Molecular Genetics of Bacteria, 2nd Edition, ASM Press, 200211Prescott L.M., Harley J.P.,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International Edition, McGraw Hill Press, 200212Lewin , B . : Genes (最新版).13Pennington S.R., Dunn M.J., Proteomics: From Protein Sequence to Function,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200114Mount D.W., 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15Aeolph , K . W . : Microbial Gene Techniques,Academic Press , INC , 1995.16Cann A.J.,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9717Stephanopoulos G. N. 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98. 18Demain A. L. et al. Manu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nd Ed). 重要期刊1.微生物学报2.微生物学通报3.生物工程学报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6.生物工程进展7.遗传学报8.遗传9.海洋与湖沼10.Nature及其子刊11.Science12.Cell13.PNAS14.Molecular Biology15.Journal of Bacteriology16.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17.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18.Molecular Microbiology19.Trends in Microbiology20.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1.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2.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4.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5.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6.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27.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8.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9.Microbiology-Uk30.Archives of Microbiology31.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32.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33.Research in Microbiology34.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35.Current Microbiology36.Biotechnology Progress。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实施办法(2015年1月)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深化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博士研究生教育机制,保障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的顺利实施,全面实现“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实施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的指导思想:遵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建立有利于培养高质量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加强优秀博士研究生与优质博士生教育资源的对接,促进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第三条 实施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的核心内容:建立以优秀应届本科生为主要选拔培养对象,以高水平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要培养师资,以长学制贯通式培养为主要培养形式,以考核分流为质量保障机制,以适当的高额奖助为激励的博士研究生精英教育模式。

第四条 “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博士研究生的选拔与培养,坚持“择优选拔,优质培养,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五条 专业学位、定向就业以及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等类型的在校研究生,不纳入博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的资助范围。

第二章 选拔对象及选拔程序第六条 “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研究生的选拔对象原则上为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对于确因没有合格生源,未能招收到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招生导师,可从一年级结束刚进入二年级的已获硕博连读资格的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直博生(以下统称“在读研究生”)中择优选拔少量“优生优培”研究生。

从在读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生优培”研究生,原则上以“优生优培”招生导师本人指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为主;如选拔对象不是“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招生导师本人指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招生导师须征得选拔对象原导师的同意。

从在读直博生中选拔“优生优培”研究生,须是招生导师本人指导的直博生。

第七条 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选拔条件:申请人应在本校或其他“985工程”高校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本科就读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心健康,本科成绩原则上应在全年级同专业综合排名的前30%;通过“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招生导师的全面考核,具备较为突出的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且导师本人同意亲自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三:
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
校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九条“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之规定,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从2006年起,从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拔和招收部分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为保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对直博生的培养制订本试行办法。

一、基本要求
(一)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须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口径,参照硕博连读生的培养要求,并结合直博生的特点,制订直博生培养方案。

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单位,还要考虑属下不同二级学科的一些共同要求。

各学科专业要根据培养高质量专业研究人才的要求,做好课程体系的筛选和论证工作,确保课程训练的系统性和课程水平的高标准。

(二)在基本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后,进行严格的中期分流考核。

各专业可以在学校文件的指导下,制订各自的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对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三)培养方案和中期分流考核实施方案应由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集体论证,通过学位评议组审议,报研究生院培养处批准。

(四)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以基础学科为主,具体招生专业要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核批准,招生名额视生源状况而定,但每年适当保留部分名额用于其他选拔途径的博士生招生。

二、学制与学分
直博生的学制五年,其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辅以必要的科研方法训练;后三年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直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多只能延长一年,提前毕业最多提前半年。

申请延期毕业和提前毕业按有关规定办理。

直博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与硕博连读生相同,总学分不低于40,各学院或学科可在此基础上确定不低于基本标准的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
直博生的课程设置与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一致,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两部分组成,其基本组成如下:
(一)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统一在第一学年开课):
1.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计4学分(硕士生课程)
(2)第一外国语:计5学分(硕士生课程)
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包括该专业各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每门课程一般为3—4学分。

)
(二)选修课:
1.指定选修课
一般为2-3门,参照本专业三年制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设置,在第一学年结束以后开课;
2.方向选修课
包括按专业方向分组列出的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等,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选修。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要体现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开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研讨班、实验、系列讲座、学年论文等均可列入课程范围并给出合适的学分。

教学实践、业务实习、社会实践等由学院(包括中心、医院、实体系、以下简称院系)根据学习需要列入选修课程中,学分视情况而定,一般为1—2学分,或不计算学分而列入学位论文工作之中。

四、中期考核
直博生在第四学期(6月份)结束前,由各学院(系)和学科对直博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直博生是否继续博士阶段培养予以确认,具体考核办法和实施办法由各院(系)参照《中山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制定,各单位应将考核结果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查。

凡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五、指导方式
直博生的指导方式,采取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第一学年可以不指定导师,第二学年开始的一周内,以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和培养单位调剂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

七、学位授予
直博生一般在第四学期内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开展所选课题的学位论文工作。

凡在后续考核或培养过程中被认为不适合攻读博士学位者,经院系提议,研究生院审批,按研究生肄业等我校其他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处理。

直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不另授予硕士学位。

八、其他
(一)直博生自入学之日起按照博士生进行培养和管理,并享受博士生待遇,直博生在学期间,不得中途转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学业需要中途中断学习者,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二)除本办法所规定的内容之外,有关直博生的管理,按博士生的相关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