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分享】2017北航行管考研周三多《管理学》重点笔记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航行管考研《管理学》讲义
本书总计包括18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50%,其中重点章节是除第4、16、17、18章之外的章节,本书在“行政管理基础”科目中是自称体系的一本书,占总分的50分,考生一定要重视这本书,复习本书,要清晰整体的框架,这在书里有明确的给出,按照前沿、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6大模块来复习,管理学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就以理解为主,重点记忆一些要点,理解型记忆。
这本书考的知识点都是书上较死板的内容,也不太好延伸,所以应对考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记住,这本书较薄,知识点也不多,多花一点时间把这些知识点记住是最好的。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一)外国学者的定义
1、早期管理学者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罗宾斯和库尔塔: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3、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普伦基特和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
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
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本书定义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管理的职能
(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
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 ,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 ’Donnell ,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3、当今大多数教科书将管理的职能分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本书的观点: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A 、代表人角色:管理者代表一个组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B 、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指挥和协调作用。
C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为了建立和协调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所起的联络作用。
2、信息角色: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管理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信息。
管理者在组织中是信息传递中心和信息传递渠道。
A 、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
B 、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
C 、发言人角色: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
3、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A 、企业家角色: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
B 、冲突管理者角色: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
C 、资源分配者: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事实上是批准所有重要的组织决策。
D 、谈判者角色: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二)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决策与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
创新
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
2)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
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
4)实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
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20人死亡。
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a.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
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
b.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
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c.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4、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作过试验。
试验主要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
试验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5、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
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如果所使用的铲在形状、重量、大小等方面都比较适宜,那么他一定能胜过体质较强的人。
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
A、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B、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C、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报酬。
具体办法:
A、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然后每个部门按科学方法制订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
B、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
C、定额应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1)1891年《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论文中指出,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A、计时制(日工资制):不是以刺激原则为依据的;B、计件制:工人常认为,每当工人在产量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雇主就会压低工资率;C、收益分享制:对工人的报酬却不区分工效高的工人与工效低的工人。
2)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该方案是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
A、以工人过去的通常业绩为依据;
B、对工人一定量的工作付给日或小时工资;
C、对工人增加的产量付给奖金;
D、奖金额约为雇主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计算的1/2到
1/3。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理论概述
管理活动(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二、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
(一)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1、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泰罗制的基本内容
A、工作定额。
时间和动作研究
B、标准化。
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其他人的贡献
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1)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2)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工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3)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
2)甘特(1)甘特图。
(2)计件奖励工资制
(二)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Z.巴纳德等。
1、法约尔的贡献1)出身背景和经历2)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3)主要理论观点:(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A、企业的基本活动
a、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
b、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
c、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d、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e、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f、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即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五要素)。
经营:就是努力确保六种固有活动的顺利运转,以便把事业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从而导致事业实现它的目标。
(2)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A、分工
B、权力与责任
C、纪律
D、统一指挥
E、统一领导
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报酬合理
H、集权与分权
I、等级链与跳板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集体精神
2、韦伯的贡献
1)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社会组织的基础:等级、权威和行政制。
2)理想的科层组织: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3)权威的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理性-合法的权威。
4)科层组织的优点:连续性、明确性、合理性、合法性
5)理性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明确的分工、按等级制度形成的等级链、根据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任用、委任制(特殊除外)、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是所有者、行政管理人员遵守组织的法规和纪律、组织成员之间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3、巴纳德的贡献1)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
(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标。
2)任何社会协作系统的三要素:(1)明确的目标(2)协作的意愿(3)良好的沟通
(3)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三、行为管理理: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梅奥的历史背景
2、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1924—1927年)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实验(1931—1932年)
3、霍桑实验的成果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的人际关系。
(二)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四、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主要内容: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五、系统管理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权变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式,组织所处的环境决定着何种管理方式更适合于组织
七、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
(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
八、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学习型组织
•1990年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五项修练: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精益思想
•大规模生产时常会出现的问题:
–超需求或无需求的等待
–大量的库存
–大量的人员等待
–不必要的工序
•日本丰田公司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这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
•精益思想: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
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它是高质量、低成本、有柔性的生产方式。
其实质是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入恰当的地方,生产出恰当质量
的产品。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业务流程再造
将流程推到管理日程表的前列,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可以在流程绩效的改善上取得飞跃,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再造定义为: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必须满足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5.超越特
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2016年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下面易研老师以经常考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为例,来讲解标准的答题思路。
(一)名词解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我们的考研专业课对每个科目都收集了重点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析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
例如:“A”。
第一,什么是A(核心意思,尊重课本)
第二,A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A的5点内涵。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专业课资深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我们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
例如“A就是B”。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
第一,A的定义。
第二,B的定义。
第三,总结:A与B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
例如“简答A的职能。
”
第一,A的定义。
(不能缺少)
第二,A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字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必要性,罗列要点,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
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方法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紧扣理论。
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
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
论述题字数在1500左右。
用时为25-30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案例分析考察形式往往看起来比较灵活,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
但是案例分析题并不难,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
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理论后结合案例分析,方可获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
(这是主要的部分)
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第二,要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效结合,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
结合的方法或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或为运用理论对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评析,这个需要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案例分析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我们有各专业案例分析库,可以供考生练习答题。
【资深名师总结点评】如果想考取专业课135分甚至140以上的高分,答题方法不可忽视。
我们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考研专业课答题模板。
每年的专业课复习后期,一般是12月份左右,会组织相关的专业课模考,一般考生只要按照总结的模板模拟考试4-5次,就能熟练地掌握高分答题方法和技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员专业课单科曾创下150满分奇迹的原因!
2016年考研高效专业课复习经验指导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
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
(一)择校预备阶段(12月底——3月初):
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
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
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
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
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
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
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1月上旬):
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