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机构应对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SWOT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金融机构应对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SWOT分析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崛起,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了一定冲击,本文从传统金融机构视角,运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传统金融机构相对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而言具有的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机会、威胁,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一、内部优势
(一)政策支持
传统金融机构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享有国家政策支持。传统金融机构的政策优势主要体现在经营牌照优势上,传统金融机构自成立就严格受国家法律制度的认可和监督,并设定极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因此相比新兴挑战者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具有牌照优势。
(二)实力雄厚、信誉好
传统金融机构具备金融科技研发创新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就是雄厚的资本和资产实力。具不完全数据统计,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市场份额,包括资产规模、交易规模、资金规模及数量和覆盖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完善的经营网络,齐全的金融业务,这是任何一家金融科技初创企业都无法比拟的;其次,传统金融机构成立时间长,且国家对其审批非常严格,历经金融危机的考验。因此,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相比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誉度和安全性更高,更具认知度和忠诚度。
(三)客户资源丰富
客户资源是金融业的立身之本、行业机构发展和竞争的有力武器。传统金融机构经过长期的发展运营和渠道拓展,积累了各层次的个人和企业客户资源。而且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战略、利益协调机制和关系定价等策略,与客户建立和维持长期而全面的关系。而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品牌知名度有限,产品竞争激烈,客群定位更多在技术优势凸显的长尾用户上,客户类别有限导致客户互补性较弱,对平台流动性管理要求提高。
(四)风险控制体系健全
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面对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和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为维护自身优势地位,引入先进的风控理念和风控技术,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不断强化自身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
在保持业务发展、结构优化和盈利增长的同时,坚持审慎风险管理原则,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和资产优良,在实现风险、资本和业务协同发展中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经验。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监管还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无论是理念、技术还是人才等方面都逊于传统金融机构,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五)金融专业人才储备
当下,在金融产品很容易被快速克隆,硬件设施已不能成为竞争砝码的背景下,软实力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着力点。传统金融机构聚焦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熟知金融运行规律的金融人员,还包括风险管控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以此来获取持久的竞争力。而对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引入架构完整的专业金融人才团队,成本高昂且稳定性差,成为当下金融初创企业业务拓展面临的掣肘。
二、内部劣势
(一)新技术运用能力不足
传统金融机构虽然经过多年的运营和发展,已具备强大的电子支付、清算和结算系统,完善的金融业务处理能力、安全认证、安全处理等技术。但由于基础设施系统庞大、维护成本昂贵,加之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且出于机构内部利益平衡考虑、新技术的监管和风险的担心等问题,往往会对新技术的运用报以谨慎和怀疑的态度,反映迟缓和被动,在新技术的运用上难免显得捉襟见肘。
(二)产品设计缺乏创新
传统金融机构秉持以金融产品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多数金融产品的开发中,并没有将客户放在中心地位,没有针对性的对客户的消费习惯、交易信息及消费需求等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因此金融产品的设计和营销缺乏创新和特色,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和关注不足。
(三)业务流程繁琐
传统金融机构给客户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贵、繁、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历史路径及组织形态的过分依赖,对风险的过度把握及细节的追求,从而忽略了机构服务质量、效率及客户体验。以银行信贷为例,银行的信贷流程一般是:借款申请、贷前调查、风险评估、逐级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流程环节多且
复杂,审批流程时间也较长。而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贷款借助于互联网或移动设备等设施,借贷过程简单很多,客户通过鼠标一键点击就可完成审批流程,便捷又高效。
三、外部机会
(一)数字化身份系统的建设契机
身份是一切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关键。当前,随着社会的互联网化和网络化不断外延,数字化身份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实现对多样化信息的超越,降低交易成本,打破交易时空的界限,促使交易更加自由化和安全化,提高交易发生的频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但是目前的数字身份系统是一个全球痛点问题,只局限在探索阶段,数字化身份系统的滞后严重制约了高效的、安全的、基于数字的金融科技产品的发展和传递步伐。传统金融机构具备引领数字化身份建设的先发优势,多年的业务经营积累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完善的业务操作和数据使用监管原则,交易中介转变身份中介的可行性优势,信息和资产存储深得消费者信任等方面都可使其在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数字化能力竞争中拔得头筹。
(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发展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实现精准营销和降低风险。海量的互联网行为数据能够提供用户的喜好、未来购买意向以及购买动机等真实信息,通过挖掘分析网络行为数据,不仅能够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快速洞悉用户购买产品的真实想法,还能发掘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及时为用户推送符合其购买意愿的个性化产品,提升产品营销的精准度,缩短产品营销周期,提高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其次,传统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金融行业积淀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考虑用户相关业务的历史数据,还会将多个与业务相关的弱变量加入风控模型,例如,将用户水电费的缴纳情况纳入大数据风控模型中,从而更加细致准确地判断用户的信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信用评估、产品研发、机构运营和决策制定等环节的金融风险,大幅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损失。
(三)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
金融科技初创企业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的消费模式及消费偏好习惯都发生着根本的改变,客户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