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0852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0852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信息学科的核心专业之一,计算机技术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本学科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兼顾工程技术实践与理论研究,着力建设重实践、宽口径的特色专业,以校企联合为手段,为信息技术产业输送高层次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在应用技术方面跟踪国内外前沿方向,形成应用技术研究与实践、产学研结合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基本要求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

度和工作作风。

3.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承担工

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文资料的能力。

5.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1.采用脱产培养方式,实行学分制。

2.教学过程重视运用研讨式授课、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主要在实践基地完成。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四、学习年限

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理论课程学习1年,实践教学不少于半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

五、培养方向

1. 并行分布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并行分布处理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串行程序并行化、并行分布算法设计、并行分布编程、并行计算系统软件、集群计算技术、多核并行技术、众核计算技术、异构并行计算技术、GPU并行计算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图形图像并行处理技术以及并行处理在应用系统中的软件设计与实现等。

2.数据库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Web中非规范知识的获取问题,以各种非规范化的、非结构化的信息,如文本信息、图像信息为研究对象,使之成为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同时为Web用户提供个性化检索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表示、文本挖掘、信息抽取、语义理解、个性化搜索和推荐等。基于Web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信息系统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支撑,研究Web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建模、企业建模、信息系统集成与开发、供应链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模型及管理模式、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分析与测试,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系统集成、维护和管理,运用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与评价等。

4.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新技术探索与多技术集成相交融为研究特色,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及普适计算理论与相关应用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在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安全、网络监测与管理、下一代网络建设及应用、大型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3S技术、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应用、普适计算和无线网络等方面,针对不同领域的需求,开展多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新技术探索。

5.图形图像与智能信息处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图形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视频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目标的表达和描述等及模式识别方法、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自然语言处理及少数民族文字处理技术等。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位课的设置中按公共课、专业课来设置。专业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内容,并记相应学分。

2.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 专业必修课为学位课,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 分以上(含60分)。

3. 17学时计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其中,参加学术讲座1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少于2学分。

(1) 学位课程:17

a. 公共课 (5学分)

政治理论,2学分

外语,3学分

b.专业课:(≥12学分)

(2) 非学位课程:(≥11学分)

专业选修课:(≥11学分)

(3) 必修环节(≥4)

a. 实践环节2学分

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计划到实习实践基地或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践不少于半年。

b.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4000汉字。

c. 学术报告1学分,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在第二学期结束后由学院考核小组主持进行一次包括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在内的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八、学位论文工作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论文原则上在双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工作应包括开题、预答辩及答辩三个过程。具体为选题、文献阅读及调研,完成选题报告并由专家组考核通过;完成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实现、系统运行;论文的撰写、预答辩与答辩。

1. 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应用课程、生产实际、工程项目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工程硕士研究生也可选择校内导师有明确工程背景的研究课题(应在学校完成)。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实现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