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标准2011
《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
![《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12ea62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4a.png)
《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定位《食品卫生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食品科技人才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食品卫生学重点叙述食品卫生学的意义,食品污染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从卫生学的角度了解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
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以及各类食品卫生质量的感官检验技术和常规理化检验技术。
深入理解食品卫生质量和有害因素与人体的关系,系统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后期从事有关食品卫生与安全,食源性疾病的预防、监督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2.前后续课程的安排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该专业学生首先具备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物理化学、食品安全导论等相关学科知识,为食品卫生学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食品卫生学的主要先行课程有食品化学、食品物性学、食品安全导论、普通生物学、食品物理化学、食品法规与标准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
食品卫生学的后续课程主要有食品工艺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原料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评价、食源性流行病学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培养学生从卫生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食品的生物性、化学性污染因素。
了解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卫生污染问题。
深入理解食品卫生质量和有害因素与人体的关系,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以及各类食品卫生质量的感官和常规理化检验技术。
系统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最新国内外进展。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d8778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9.png)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意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逐步获得实施食品质量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卫生管理、产品认证等工作能力,养成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及职业道德,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6S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程序;(2)掌握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程序;(3)掌握QS认证的基本内容和程序;(4)掌握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本内容、CCP判定方法以及实施程序等;(5)掌握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程序等。
2、能力目标(1)能判断某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2)能针对某案例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3)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4)能判断某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的基本要求。
3、素质目标(1)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及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2)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织、质量管理的基本意识;(3)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参考学时48学时。
(四)课程学分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表2-17《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课时16S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实施1.6S的基本内容2.6S体系的基本原理3.6S制度建立的基本方法4.6S制度的建立5.6S制度实施的基本方法6.6S制度的持续改进以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方式开展教学102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的制定与实施1.SSOP制度的基本内容2.SSOP制度的建立3.SSOP计划的实施方法4.SSOP计划的监控方法5.SSOP制度的注意事项6.SSOP制度的持续改进方法教师讲解准备知识并给出某饮料生产企业或虚拟车间情况录像,学生根据其具体录像给出不符合项并对其进行改正实施。
食品国家标准2011
![食品国家标准2011](https://img.taocdn.com/s3/m/e02c2deb2cc58bd63186bd76.png)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考评说明
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包括食品加工、罐头生产、面粉、食品发酵、烘焙加工和食用油加工等企业,糖果、非酒精饮料、医药行业的非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保健品企业可参照执行。
酒类、乳制品企业另行制定评定标准。
2.本评定标准共13项考评类目、47项考评项目和146条考评内容。
3.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4.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
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5.在
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部分中“专用设备(一)至(六)”分别列举了食品加工、罐头生产、面粉、食品发酵、烘焙加工、食用油加工等六类专用设备,每类专用设备均为3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6.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
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
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7.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
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自评/评审单位:
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
—3—
—4—
—5—
—6—
—7—
—8—
—9—
—10—
附表。
《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490c1e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5.png)
《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120102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课程英文名称:Food Safety课程面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学分:2总学时:30 (其中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0)二、课程性质与目的《食品安全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问题及采用食品卫生标准,认识食品中不安全的各种因素、危害及预防措施,以及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学会在生产工程中对食品安全性的质量控制,为从事食品质量有安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与要求(1)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发展(2)国内外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3)食品安全性的概念与体系(4)学习内容和要求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的概念及食品安全性的现代问题,掌握食品安全性控制与人类食物链的关系及食品安全性的监控。
2. 教学重点掌握食品安全性控制与人类食物链的关系及食品安全性的监控。
3. 教学难点食品安全性控制与人类食物链的关系(二)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教学内容与要求(1)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4)寄生虫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5)昆虫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6)有毒动植物危害了解危害食品安全的生物的基本习性,掌握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有毒动植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教学重点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教学难点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昆虫对危害(三)化学和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教学内容与要求(1)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金属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4)有机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5)辐照食品的安全了解多氯联苯(PCBs)、3,4-苯并(a)芘[B(a)P]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掌握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金属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物、辐照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教学重点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金属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教学难点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金属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物对食品的危害(四)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教学内容与要求(1)转基因技术概述(2)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应用(3)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可能造成的影响(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掌握转基于技术的基本概念、生产方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 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概况、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和食品安全可能的影响;做到能够理性地、科学地看待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教学重点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和食品安全可能的影响.3.教学难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五)植物原料的生产与安全性控制1.教学内容与要求(1)污染源分析(2)肥料的使用(3)储藏和运输(4)质量与控制了解植物性原料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的污染来源;了解肥料、农药使用和粮食、果蔬储运中的不安全因素;学习掌握植物性原料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2.教学重点肥料使用、储藏和储运过程中的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教学难点肥料使用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六)动物性原料的生产安全性控制1.教学内容与要求(1)污染源分析(2)饲料和添加剂的使用(3)兽药(3)储藏和运输(4)质量与控制了解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途径及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掌握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对动物性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掌握生产安全性动物性食品的方法和措施.2.教学重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对动物性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教学难点生产安全性动物性食品的方法和措施(七)食品加工生产和安全控制1.教学内容与要求(1)食品加工企业的设计原则(2)食品添加剂与助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食品加工(4)食品包装(5)食品烹制(6)食品质量的检验与分析掌握食品加工企业的设计原则,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技术要求;食品储运及烹制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熟悉食品添加剂和助剂的种类; 了解食品包装与标签; 掌握食品质量检验与分析方法、内容.2.教学重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技术要求; 食品储运及烹制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3.教学难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技术要求; 食品储运及烹制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八)食品安全性评价1.教学内容与要求(1)基本概念与发展进展(2)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3)食品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掌握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相关基本概念; 掌握急性毒理实验和致突变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判断指标. 掌握食品安全性毒理试验的阶段和内容2.教学重点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及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3.教学难点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及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步骤及方法(九)食品安全的标准和标准化1.教学内容与要求(1)标准的用途与分类(2)食品标准的制订与实施(3)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4)国际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了解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了解标准化的作用和分类; 重点了解技术标准内容; 了解我国标准管理机构和标准的制定过程; 了解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的级别及其代号; 了解强制性标准与非强制性标准的区别; 了解国际标准的种类和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了解CAC的基本情况、法典地位; 了解ISO组织的基本情况.2.教学重点标准化的作用和分类; 技术标准内容3.教学难点技术标准内容(十)食品安全的监控和保障体系1.教学内容与要求(1)监控与保障体系介绍(2)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3)质量管理体系(4)环境管理体系(5)IFS了解食品安全要求的发展过程, 理解“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控制的生产背景; 了解企业、行业、政府在食品安全的监控和保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了解政府管理的手段; 初步掌握以HACCP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以ISO14000为代表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初步了解国际食品标准安全监控标准.2.教学重点以HACCP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以ISO14000为代表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3.教学难点以HACCP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以ISO14000为代表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国际食品标准安全监控标准(十一)食品安全的实施与保障模式1.教学内容与要求(1)生态标志食品的概念与发展状况(2)生态标志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3)生态标志食品的法规与标准(4)生态标志食品的检查认证体系(5)有机农业检查认证的监督管理了解生态标志食品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了解生态标志食品的关键生产技术、标准、法规和检查认证体系。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b822a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c.png)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改善食品加工工艺特性等目的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物质。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以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围绕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GB2760-2011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标准,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色素、甜味剂、增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酶制剂等多个类别。
各类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使用需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且不得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
其次,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进行了具体规定。
GB2760-2011标准详细列出了各类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限量,以及特定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避免因过量使用或残留过量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标准还对特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特别规定。
例如,对于某些可能对婴幼儿造成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在婴幼儿食品中的使用需符合严格的规定,甚至可能会禁止使用。
这些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减少食品添加剂对其身体发育的潜在影响。
最后,标准还对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包装、储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标识和包装,确保产品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有效期限等方面也有具体规定,以确保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出台,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监管,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产品。
就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谈食品质量安全
![就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谈食品质量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9c8997204b73f242336c5ff8.png)
安 全 事件 频 现 ,有小 范 围 的 ,有 全 国性 的 。 如 :山
Hale Waihona Puke 西假 白酒 、苏丹红 、安徽劣质奶粉事件 、地沟油 、 乳制品三聚氰胺 事件 、湖南油茶致癌物事件 、瘦 肉 精 事 件 、牛 肉膏 事件 、上 海 染 色 馒 头 事件 、塑化 剂 事 件 。在 民 以食 为 天 ,食 以安 为先 的 时 代 背 景 下 , 国家在 20 年 6 1日正式实施 《 品安全法》, 09 月 食 用法律手段约束食品生产企业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 仍然层 出不穷 。在此背景下 ,我 国又颁布 了 2个质 量 安全 标准 :G 70和 G 7 8 B26 B7 1 。
Fn az g,H hnqn,Ce u i , ihny  ̄ hn e e ag o n u egu2 hnH i n JSega ,C e i  ̄ D e S m n Pp
(. nhuIstto T cnlg et g Cl rtn 1Wezo t e f ehooy sn & a bao ,Wezo ,Z ea g 2 0 0 hn ; ni u T i i i nhu hj n 5 0 ,C i i 3 a
21 年第 1 期 01 2
方道赠 ,等 :就 G 70 2 1 食 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谈食 品质量安全 B2 6 — 0 1
中通 常所 需要 的水 平 。
由该原 则可见 ,① 和② 是在强调所 使用的原料 应 该是 合格 产 品 ( 品添 加剂 的使 用及 其量 符合 食 G 70 ;③ 和④强调该食品添加剂确实是配料 中 B 26 ) 所 含 的 ,并 非生 产企 业后 期 添加 的 。 带 人 原 料 的优 点 是 可 以洗 刷 部 分 企 业 滥 用 食 品 添 加 剂 的罪 名 。温州 好 多 肉制 品企 业 的产 品检 测 出 来 含 有 苯 甲酸 而 被判 不 合 格 ,然 而 企 业 实 际生 产 过 程 中并 未 有 添 加苯 甲酸 钠 ,后 经 检 测 是 由于 这 些 企 业使用了含有苯 甲酸钠的酱油 。 然 而 带 人 原 则 同样 会 给 个 别 企 业 钻 漏 洞 :如 粮 食加工品 、肉制品等产 品中可 以使用 的食 品添加剂 品种不多 ,但是根据产 品的生产需要 ,必须添加某 些食品添加 剂才能达到生产要求 ,他们就转而利用 带人原则使用食品添加剂。 植脂末 、抹茶粉等产品 ,在个别省份按 固体饮 料单元进行 发证 ;而 固体饮料 中可 以使用 的食品添 加剂 如下 : 二 氧化硅 (50g g 、亮 蓝 (. g g 、 1. a ) 02a ) 日落 黄 (. g g 、三 氯 蔗 糖 (.5g g 、诱 惑 红 06a ) 02 ) A (. g ) 0 ag 、司盘 2 ,4 ,6 ,8 (. g g 、甜蜜 1 O 0 0 0 3 k) 0, 素 (. , 、柠檬黄 (. g【 、乳 酸链 球菌 素 0 5g( 6 l 01 / l (.g( 0 / 2 l 、山梨酸盐 (.g g 、糖精钠 ( 1 k 0 k) 5/ 0 5/ . g 、 安赛蜜 (-g( 0 , 3 I 、蔗糖脂肪酸酯 (. g g 。 1 , ) 5 k 另外 ,调味料 中食 品添加剂 的用 量很 多 ,好 多 食 品可 以添 加 调 味 料 ,以 达 到带 入 食 品 添加 剂 的 目 的 。 比如 馒 头 粉 中添加 植 脂 末 ,而植 脂 末 中又 含 有 柠檬黄 ,那么是不是 又生产 出染色馒头 ,这样 的馒 头是否合格呢? 1 G 70 _O 1 . B 26 - 2 l 附录 c中有关加工助剂 的使用 2 规定[ 1 1 C1食 品工业 用 加工 助剂 的使 用原 则 . C1 加工助剂应在食 品生产 加工过程 中使用 , .1 . 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 ,在达到预期 目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 C1 .. 工 助 剂 一 般 应 在 制 成 最 终 成 品 之 前 除 2加 去 ,无法完全除去 的 ,应尽可能降低其残 留量 ,其 残 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 ,不应在最终食 品中发 挥 功能作 用 。 C1 .3加工助剂应该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 C2表 C1以加工 助剂 名 称汉 语 拼音 排 序规 定 了 . . 可在各类 食品加工过程 中使用 ,残 留量不需限定的 加工助剂名单 ( 不含酶制剂) 。 c3表 c2以加工助剂名称汉语拼音排序规定了 . .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 围的加工助剂名单 ( 不含酶 制剂 ) 。 附 录 C相 比 G 7 0 -07版 放 宽 了加 工 助 剂 B2 6-2 0 的定 义 ,表 C1 .规定 了残 留量 不需 限定 的加 工助 剂 名 单 ,那 么 A 1 .某类食 品中不能添加 的食 品添加剂 是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0cb31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b.png)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大纲学分:5.0学时:80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根据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岗位需求,将食品危害与污染、食品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质量与管理基础知识,预防及控制措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务,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有机融合成若干个学习性模块,是一门着重培养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技能,突出务实性、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有典型意义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基础知识,以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为准绳,对“食物链”进行危害分析,识别食品的污染及危害,选择预防及控制措施,实施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技能。
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预防及控制措施的技能;建立、运行、审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能。
有助于学生考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等职业素质。
把学生培养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企业质控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服务行业中的技术骨干。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微生物、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保藏技术后续课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实务、顶岗实习、毕业作品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方法。
2.了解食品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3.掌握食品污染的主要形式,产生的原因和来源,危害过程,危害结果。
正确分析市场常见1—2个食品品种从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与危害。
能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4.熟悉食品主要法规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法律责任。
5.掌握申报食品QS认证技能。
了解各种食品农产品认证的要求、申报程序。
6.熟悉已颁布的食品标准,根据食品行业不同领域,准确地使用不同类别的标准。
7. 熟悉食品质量管理方法,有效地分析或寻找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课程标准-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课程标准-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759bf63c1c708a1284a44f1.png)
附件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英文名称:Food safety andquality control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40 实验(训)学时:8学分: 3适用对象: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就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得因素、安全性评价方法、质量管理与控制得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与控制得一门技术性学科,它就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必修得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就是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相关专业得专业课程,其基础课程就是《大学化学》、《仪器分析》等,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学习《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学》等。
可以说,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就是这些基础学科在食品企业中得应用.因此,它主要就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得学科.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相关专业得学生,未来大多都要面向生产企业,所有得技术任务都要围绕着产品得质量、管理工作来开展,对这种工作得熟悉与适应能力,就是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相关专业学生未来成功得基本素质,本课程得教学目得就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技术强、懂管理得全面发展得新型人才。
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得发展具有重要得意义。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得指导下,依据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得需求,以案例教学,完成指定单元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单元得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得自主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得职业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得思路就就是按照食品生产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得因素及质量控制技术,分别介绍当前影响食品安全得因素,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得基本要求与相关内容;结合基于职业岗位得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参照食品检验工、内审员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得分析,把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连接起来,使学生熟悉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掌握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系统,能够编写SSOP文件,制定HACCP计划。
GB2760-2011培训资料
![GB2760-2011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aa66a32cfc789eb172dc8ba.png)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ab18c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8.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分配 实施场所 执笔人 审核人 制订时间
30032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业与 检测
核心课
课程性质 开设学期 课程类型
3
总学时
理论学时: 48 ;实践学时:
教室பைடு நூலகம்
授课方式
宋庆武
鲁曾
2018.9.25
专业课 4
必须课 48
8 检验
9 产品的贮存和运输
10 产品追溯和召回
11 培训
(二)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
物等。
后续课程:乳制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焙烤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水产品
加工技术,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
(三)本课程与中职、本科、培训班同类课程的区别。
层次
区别
本科 中职 培训班
高职重视理论实践结合,本科重视理论研究 中职只做实践记录的应用 培训班重视某一特点产品类型
1 HACCP 的概念和特点
4
2 HACCP 的产生和发展
3 HACCP 的基本原理
4 实施 HACCP 体系的必备条件
5 组建 HACCP 工作小组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6 确定 HACCP 体系的目的与范围
(GB/T27341-2019)
7 产品描述
8 产品描述
9 绘制和验证产品工艺流程图
10 危害分析
5 乳类的卫生安全
7
1、范围
4
2、规范性应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厂区环境
5、厂房设施和机械设备 肉产品加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6、管理机构与人员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0f11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6.png)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法规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限量、技术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标准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常常需要使用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
而本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料、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多个类别,并对每一类别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从而有效控制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其次,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
在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必须严格控制,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标准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不同食品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量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此外,本标准还对食品添加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因此本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纯度、杂质限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总的来说,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实施,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了食品安全,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本标准的制定也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加规范、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生产出更加安全、优质的食品产品。
在今后的食品生产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GB2760-2011的相关规定,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产品。
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监管,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760-2011食品标准
![2760-2011食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9cd93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f.png)
2760-2011食品标准
GB 2760-2011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简称。
这个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等。
该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旨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
根据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确保其对人体健康无害,并在规定的用量和条件下使用。
2.必要性原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限于必要的范围,尽量减少使用量,并优先选择天然食品添加剂。
3.合理性原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合理、适度,不得滥用和过度使用。
4.标识原则: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示添加剂的名称、种类和用量。
5.监管原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
总之,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高食品质量。
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遵循这个标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32a162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3.png)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学时/学分:60/4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安全性评价方法、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法规、标准;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发展方向,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控制与评价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保证体系、规范;掌握保证食品质量为目的GMP、SSOP、HACCP和ISO9000质量保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了解食品质量检验的技术与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动态和热点。
并通过应用案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食品链的观念、理解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
该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基础课程是基础化学、仪器分析等,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学习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可以说,《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这些基础学科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
因此,它主要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学科。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未来大多都要面向生产企业,所有的技术任务都要围绕着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来开展,对这种工作的熟悉与适应能力,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未来成功的基本素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技术强、懂管理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完成指定项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最新第二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共112张PPT)精品课件
![最新第二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共112张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d6c16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5.png)
第四页,共一百一十二页。
•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 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则把食品 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两个概念不同的用语 加以区别。
• 消费者要求能够获得没有风险的食品,而近 年来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 理的不当。
• 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从食品成分构成及食品 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 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最丰富、营养 和最佳品质的食品的同时,力求把可能(kěnéng) 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第九页,共一百一十二页。
• 绝对安全性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 物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 就是食物绝对没有风险。
• 相对安全性是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 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 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第六页,共一百一十二页。
• 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或其 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 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
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二页。
2.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
•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ISO9000,2000),是用户对相关产品与 服务满足程度的度量。
• 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jiàzhí)的反映, 即适用性(fitness for us),包括了最终 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了产品质量形成和实 现的全过程。
(一)食品质量安全:绝对性与相对性之分 • 食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最基本(jīběn)的
物质生活资料。同时,食品的安全性( Food Safety)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的必要 前提。但是,由于食品安全的标准不一,食 品安全至今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 2011年 第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 2011年 第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f655a61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 2011年第11号佚名【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年(卷),期】2011(0)5【摘要】根据《食品安全法》、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和卫生部、质检总局2011年第6号公告的规定,为规范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指定工作,现公告如下:一、生产企业建议指定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应当属于已经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或卫生部公告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食品用香料,不包括复配食品添加剂).【总页数】1页(P1-1)【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食品安全法》;产品标准;质检总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16【相关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J], 无;;;;;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粮食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 [J],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6号卫生部公告2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J],4.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第9号2009年兴奋剂目录公告 [J],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将羟亚胺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公告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6123d03844769eae009edd5.png)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编制单位:质量检验系编制日期:2011年4月质检系(部)制《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为切实推行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中职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
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
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
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eac8e1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1.png)
食品标准与法规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标准和法规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包装和标识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食品标准和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与食品标准和法规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等,形成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2.掌握解读、理解和应用相关法规等技能;3.能够对已有的食品标准和法规进行合理运用和调整;4.具备较强的法律素养和责任意识,能够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课程内容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对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通过法规或者推荐标准进行限制、规范和约束的各种要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概念和构成;2.食品卫生和健康的重要性;3.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执行的主要机构和程序;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国际战略和动态。
2.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形状、保质期等特性而添加的物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概念;2.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控制标准;4.食品添加剂的代表性产品,如防腐剂、甜味剂等。
3. 食品包装和标识食品包装和标识的管理包括国内食品包装行业管理体系、包装材料符合性和卫生规定、产品标示要求、进出口检疫和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包装行业安全管理体系;2.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和标准;3.食品包装和标识的规范和标准;4.食品进出口检疫和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课堂表现、论文或者小组项目等方式,通过综合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水平。
五、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食品标准和法规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包装和标识等方面,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为日常生活提供更合理的保障和便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增强相关意识和责任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健康和安全的生活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并分析国家“食品安全师职业资格标准”中能力要求设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同时《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配备规定数量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等。
为掌握我国食品企业安全生产,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和人民需要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特设置本门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食品安全师)项目实施的任务活动要求,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在食品加工或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控制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从而增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安全管理岗位能力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
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食品企业(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五个学习项目: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系统、实施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实施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建立ISO9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这些学习任务是以食品安全师的岗位技能标准为线索来设计的,同时,五个学习项目对应企业食品安全师岗位的工作。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工作岗位任务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食品企业食品安全师的职业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40学时。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范型及运行范式《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所属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方式是“订单培养,按需施教”。
本课程在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培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单项技能及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随后通过在二、三、四学期的食品加工课程中学习应用,反复实践,熟练进行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应用综合技能的培养,第五、六学期学生进入企业在真实环境中进行针对特定企业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技能的应用、管理、质量控制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和作用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企业(行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安全控制技术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独立编制食品企业安全管理文本和政府管理部门年审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现代食品企业(行业)安全管理的控制的工作要求。
它要以食品加工企业(行业)安全控制技术和政府管理部门年审部分的学习为基础,是检验加工等课程的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和作用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描述食品安全各项目的组成及主要实施步骤,理解食品企业安全控制岗位的工作过程;会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能熟练根据国家标准或职能部门要求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制度;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食品加工企业工作人员沟通和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养成食品安全重于一切的意识。
2.1 知识目标能描述食品企业安全控制工作的内容、作用,理解安全项目的工作过程;能熟悉不同的食品生产工艺使用安全控制系统。
2.2 技能目标会按五个项目的技术要求制定和审核各系统;能根据不同的食品生产工艺使用安全控制系统。
2.3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食品加工企业工作人员沟通和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以食品企业安全管理师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为主导,同时为食品加工,食品检测课程中相关部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安全事件辨认、技能应用及相关问题的控制知识和能力,并通过在企业不断实践提升能力,能在食品加工,食品在线质量控制熟练运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知识技能处理问题,进一步发展达到能运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中,从而指导企业质量控制。
3、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是在应用于食品企业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门学科。
其前导课程包括《基础化学》、《食品微生物》、《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管理》、《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后续课程为食品企业综合技能训练,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师的综合技能。
(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食品安全管理师、企业质量管理内审员等。
三、教学内容选取(一)学习领域设计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由行业、企业和课程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对课程服务的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完成“食品安全管理师”工作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调研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规范,引进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内容,结合行、企业发展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学习情境开发表精选资料精选资料(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序化传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内容是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分章节进行展开知识,导致应用性不强,而本次内容选取以项目为载体,以“做中学”为切入点,将食品安全管理师的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打破章节体系,以实际实施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之间内在的逻辑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以应用为主线重新组织了教学内容。
在教学组织方面,根据各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师实际技能需要为主线,精心的选择了五个实施项目如下:(三)学习情境(子情境)设计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了符合企业行业需要的和教学逻辑的学习情境。
表2 学习情境或子情境设计表四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课程教学范式(模式)依据食品安全管理师在企业生产中实际技能特点制定了“项目实施、审核验证、修正提升”的循环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中遵循“从少到多,不断累积”从掌握一个项目到掌握多种项目实施为最终目的渐进式教学模式。
(二)学时分配(三)实践教学及实施要求(四)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是课程考核设计的总体要求。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其中理论考试占30%,实际操作考试占70%,占总成绩的30%。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五、教学资源基本要求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六、任课教师基本条件承担本课程的专教师的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企业相关经历或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兼职教师要求具有工程师职称,有丰富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或在相关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的技术能手及研发人员。
七、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企业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食品安全的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食品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需要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牛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