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

合集下载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是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的不同而形成的民俗习俗。

下面将从节日、婚礼、葬礼和饮食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外民俗的异同。

中外节日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活动上。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人们会贴对联、燃放鞭炮、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纪念耶稣的诞生。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举行教堂活动和聚餐。

中秋节和万圣节等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共同拥有的传统节日。

中外婚礼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结婚习俗、仪式和婚礼庆祝活动上。

中国传统婚礼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参与,婚礼过程繁琐。

婚礼前,要进行过门礼、交换嫁妆等仪式;婚礼当天,要举行迎亲、拜堂、敬茶等仪式;婚礼后还有回门、送亲等环节。

而在西方,婚礼通常简单而浪漫。

新娘穿着白色婚纱,新郎戴着礼服。

婚礼仪式包括宣誓、交换戒指和亲吻等。

婚礼庆祝活动通常有舞会、晚宴和喜酒。

中外葬礼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葬礼习俗、仪式和祭祀活动上。

中国传统葬礼注重尊重和扫墓祭祀。

葬礼前,要进行告别仪式、火化等;葬礼当天,亲友要陪同灵车前行,进行祈福和纪念仪式。

葬礼后,还要进行祭祀活动,常常有祭扫祖先墓地的习俗。

而在西方,葬礼通常以纪念逝者为主。

葬礼仪式包括祈祷、致辞和演讲等。

逝者的遗体通常会被火化或埋葬,而祭祀活动相对较少。

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主要体现在饮食习俗、餐桌礼仪和饮食禁忌上。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讲究色、香、味、形的搭配。

中国人还注重餐桌礼仪,如遵守筷子用法和坐姿规范等。

中国人有一些饮食禁忌,如忌讳吃狗肉和鸽子肉等。

而在西方,饮食文化较为多样化。

西方人喜欢吃肉、面包和蔬菜等,餐桌礼仪相对简单。

西方国家也有饮食禁忌,如红肉和海鲜过敏者需要避免食用。

中外民俗心得体会

中外民俗心得体会

中外民俗心得体会最新中外民俗心得体会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最新中外民俗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中外民俗心得体会1段一:介绍民俗的概念和重要性。

民俗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时间和民族所形成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日常生活习俗、传统仪式和节庆活动。

它包括了宗教信仰、婚丧嫁娶、节日庆祝、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民俗是一座文化的瑰宝,记录着人们的智慧和历史。

对于每个人而言,了解和体验民俗是了解和接纳一个地方的文化的重要途径。

段二:介绍民俗的具体内容和各自的特点。

不同地方的民俗有着各自独特的内容和特点。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它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气息,伴随着庙会、舞龙表演、烟花爆竹等各种习俗。

而美国的感恩节则是一个全家团聚、互致感谢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同时还有橄榄球比赛和巡游活动等。

段三:讲述自己参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在我前往北京旅行的时候,正值中秋节,我有机会参与了一场传统的中秋晚会活动。

那天晚上,人们手捧着月饼,赏月、赏梧桐树,欣赏着美丽的中秋月,在音乐和舞蹈的陪伴下,欢度佳节。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另外,在美国留学期间,我也参与了几次美国的万圣节庆祝活动。

这是一个让人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节日,人们会化身成各种各样的怪物或角色,迎接“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的孩子们,这种热闹非凡的庆祝方式,让我对这个节日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段四:探讨参与民俗活动给个人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参与民俗活动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此外,民俗活动也能够带给人们欢乐、放松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增强人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中外民俗课程总结

中外民俗课程总结

中外民俗课程总结一、课程概述中外民俗课程是一门涵盖了世界各地民俗文化的研究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入了解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习俗、民间信仰、生活礼仪以及民间艺术等,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强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课程内容与学习体会1. 传统习俗:课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独特习俗,如印度的洒红节、西班牙的番茄大战等。

这些习俗虽然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奇特,但它们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2. 民间信仰: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民间信仰在许多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例如,非洲的伏都教、东南亚的妈祖信仰等。

这些信仰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还是维系社区、家族和个体的重要纽带。

3. 生活礼仪:中外民俗课程让我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通过各种礼仪来表达尊重和谦逊。

例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文化等。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也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4. 民间艺术:这门课程还让我领略到了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之美。

从印度的泰姬陵到非洲的面具艺术,再到中国的剪纸和年画,这些艺术形式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三、课程收获与展望通过中外民俗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并欣赏这些差异。

此外,这门课程还让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探索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习俗和传统习惯。

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外民俗的时间节点不同。

在中国,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春节,它是中国农历的除夕夜,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而在西方国家,像圣诞节、复活节等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这些民俗活动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有关,是西方国家人民庆祝基督教圣诞和复活等宗教节日的重要方式。

中外婚礼习俗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比较隆重,有很多讲究和仪式,如过大礼、拜堂和酒宴等。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通常比较简洁,以朋友和亲人的祝福为主。

西方国家的新人通常会在婚礼上举行婚纱照拍摄、婚礼游行和新娘扔捧花等有趣的传统仪式。

中外葬礼习俗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葬礼通常有很多仪式和程序,如抬灵、烧纸、拜祭等。

中国人还有祭祀祖先的传统,要在公祭、祭台和祠堂等场所进行。

而在西方国家,葬礼通常比较庄重,主要以告别仪式为主,并且会有护林人、礼仪者以及丧葬车队等的参与。

中外餐桌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餐桌礼仪尤为重要,人们在吃饭前要洗手、开席前要敬茶和问好、吃饭时要用筷子、不大声喧哗等。

而在西方国家,餐桌礼仪相对简单,但也有一些基本礼貌,如不大声喧哗、不过网球和拿勺子等。

中外的传统服饰也有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主要有汉服、唐装、旗装等,这些服饰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穿着要求。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穿着西式服饰,而在一些特殊场合也会选择正装和礼服。

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体现在时间节点、婚礼习俗、葬礼习俗、餐桌礼仪和传统服饰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的差异。

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民俗习惯,中外人民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上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尊重。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和风俗。

它们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

中外民俗之间的异同是极具比较性和学术研究的价值的,通过对比中外民俗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而在西方国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家里会摆放圣诞树,挂上彩灯,还有圣诞老人送礼物给孩子的习俗。

西方国家也有着不同于中国的婚礼习俗,包括婚纱、结婚誓言、婚礼宴会等等。

在中外民俗的异同中,首先是节日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各自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传统,中国有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而西方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在日期、活动内容和庆祝方式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其次是生活礼仪的不同。

中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着不同的礼仪和习惯,比如中国人注重尊敬长辈和传统礼仪,而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

最后是婚丧嫁娶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丧嫁娶习俗也各有特色,中国人有着丰富的传统婚丧习俗,而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意愿和宗教仪式。

中外民俗之间也有着一些共同点。

儿童之间的游戏和玩具,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类似的形式和内容。

在饮食方面,中西方的民俗都有着丰富多彩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习俗。

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的传统也是中外民俗的共同之处。

中外民俗的异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通过学习和探讨中外民俗的异同,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同时也能够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方式,促进世界的多元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并研究中外民俗的异同,为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宗教信仰、节日庆祝、婚礼习俗、葬礼仪式等等。

宗教信仰是中外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善行、慈悲心和无私奉献;道教强调齐天下、为天下人服务,追求永生不死;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强调社会和谐与个人道德修养。

而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强调个体与上帝的关系,强调爱与奉献,生命的意义在于服侍上帝和他人。

节日庆祝是中外民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等等。

除了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节日。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互赠礼物、装饰圣诞树、参加家庭聚会等。

除了圣诞节外,复活节、感恩节等也是西方人们重视的节日。

婚礼习俗是中外民俗的又一个异同点。

在中国,婚礼通常包括订婚、婚礼仪式和婚礼宴会。

传统的中国婚礼通常非常庄重,有许多仪式和习俗,如过堂、拜堂、拜天地、敬茶等。

而在西方,婚礼一般包括婚礼仪式、婚宴和舞会。

西方人喜欢在教堂举行婚礼仪式,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而新郎则穿着西服。

葬礼仪式也是中外民俗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中国,葬礼通常有三种方式:土葬、火葬和海葬。

传统的中国葬礼通常非常庄重,包括很多仪式和习俗,如上香、焚纸钱、白事期间的禁忌等。

而在西方,葬礼通常是火葬,人们会在墓地或纪念公园安葬骨灰,然后举行追思会,亲友们会聚集在一起,回忆逝者。

中外民俗在宗教信仰、节日庆祝、婚礼习俗、葬礼仪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异同。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的不同。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民俗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

中外民俗实验报告

中外民俗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外民俗文化的差异,我们小组开展了本次中外民俗实验。

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交流互动等方式,旨在增进对中外民俗文化的认识,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中外民俗文化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外民俗文化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3. 通过实践体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为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三、实验内容(一)中外民俗概述1. 中国民俗: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代表,涵盖了服饰、饮食、建筑、民间艺术等方面。

如春节的饺子、年画、舞狮舞龙,端午节的龙舟赛、粽子等。

2. 外国民俗: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节日为代表,涵盖了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

如圣诞节的圣诞树、圣诞老人,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等。

(二)中外民俗对比分析1. 节日习俗:中国节日注重家庭团聚、感恩亲情,外国节日更强调浪漫、娱乐和个性化。

2.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注重色、香、味、形,外国饮食注重营养、健康和口味多样化。

3. 宗教信仰:中国宗教信仰以儒、道、佛为主,外国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主。

4. 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术以剪纸、泥塑、刺绣、皮影戏等为代表,外国民间艺术以木雕、陶艺、壁画等为代表。

(三)实验实践1. 实地考察:我们小组参观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如春节的庙会、端午节的龙舟赛等,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 文献研究:查阅了相关书籍、网站和论文,对中外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3. 交流互动:与外国友人交流,了解他们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增进相互了解。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外民俗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外民俗文化在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期末中外民俗总结

期末中外民俗总结

期末中外民俗总结导言: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外民俗的比较研究对于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了解,促进文化多元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节日、婚礼和葬礼三个方面对中外民俗进行比较总结,并对它们的背后传承、变迁和意义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民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一、节日民俗比较1.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比较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盛会之一。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贴春联、拜年、放鞭炮等节庆活动。

而美国圣诞节则是基督教的主要节日,象征着耶稣降世。

人们会进行祈祷、赠送礼物、装饰圣诞树等活动。

这两个节日都强调家庭聚集和亲友团聚的重要性,而且都会有特定的食物和礼物,但春节更重视祭拜祖先和迎接新春的喜庆氛围,圣诞节更关注基督教的宗教意义。

2. 印度色彩节与巴西狂欢节比较印度色彩节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节日。

人们会互相投掷有颜色的粉末和清水,庆祝万物复苏和夏天的到来。

而巴西狂欢节则是巴西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世界最大的狂欢节之一。

人们会穿着华丽的服装,参与大规模的游行和跳舞活动。

这两个节日都非常欢快和喜庆,但色彩节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狂欢节则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婚礼民俗比较1. 中国婚礼与西方婚礼比较中国婚礼注重传统和家庭的重要性。

例如,在婚礼前,新娘会接受严格的嫁妆审核和穿着礼服。

在婚礼当天,人们会进行拜堂、敬茶和吃喜饼等传统仪式。

而西方婚礼则较为简洁,强调个人的幸福和爱情。

新娘会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会佩戴领结。

婚礼仪式通常包括祈祷、交换誓言和吻别等环节。

两种婚礼都有庆祝和祝福的意义,但中国婚礼更注重家庭的融合,而西方婚礼更强调个人的选择和幸福。

2. 印度婚礼与日本婚礼比较印度婚礼是一个非常庄重和复杂的仪式,通常会持续数天。

人们会进行多个环节,包括戴手镯、穿婚纱和游行等。

而日本婚礼则非常简洁和精致,仪式通常只持续几个小时。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进行比较,比如节日习俗、婚庆习俗、丧葬习俗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一、节日习俗中外节日习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上。

中国传统的节日多与农历相关,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西方的节日多与基督教有关,比如圣诞节、复活节等。

在庆祝方式上,中国的节日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庆祝,重视家庭团聚和传统形式的庆祝活动,而西方的节日多以集体性的庆祝活动为主,比如举办花车巡游、烟花晚会等。

在节日的活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贴春联、看春晚、走亲访友,而圣诞节期间西方人则会互送礼物、参加各种派对等。

二、婚庆习俗在婚庆习俗方面,中外民俗的异同也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的婚庆习俗包括红色喜庆的礼服、喜糖和礼金的赠送、敬茶和燃烛的仪式等等,而西方的婚礼则主要包括婚礼誓词、交换戒指、新郎新娘的第一舞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婚礼习俗通常比较讲究礼节和仪式感,婚礼活动通常要进行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而西方的婚礼则通常比较简洁,只持续几个小时就结束。

三、丧葬习俗在丧葬习俗方面,中外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通常包括吊唁、告别仪式、火化或土葬等环节,此外还有一系列与孝道有关的仪式和礼仪。

而西方的丧葬习俗则主要包括追悼会、葬礼、火化或土葬等环节,丧葬活动通常较为简洁,也较为注重尊重逝者的意愿。

四、饮食习俗中外饮食习俗的异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国人重视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食物的烹饪方式和食用礼仪,有很多与节气、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相关的饮食习俗;而西方人的饮食则更加便捷和多元化,他们更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外观,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健康。

在异同方面总结了中外节日习俗、婚庆习俗、丧葬习俗和饮食习俗的主要差异,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中外文化的优劣,每种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所遵循的传统习俗和风尚。

虽然各国和地区的民俗因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外民俗的异同。

关于节日的庆祝方式。

无论是中外,节日庆祝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通常会把家里打扫一新,贴上红色对联和春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竹、穿上新衣服、拜访亲友、吃团圆饭等来庆祝春节。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打扮圣诞树、挂上彩灯,家家户户都会送礼物给亲朋好友,还有各种圣诞音乐和舞蹈表演。

关于婚礼习俗的不同。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礼习俗繁多。

在婚礼前,新娘会接受准备丰富的嫁妆,新郎要到新娘家庙宇拜神求取平安。

婚礼当天,要进行传统的接亲仪式、敬酒等等。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通常会有花童、伴郎伴娘等角色参与,新娘会穿上婚纱,交换婚戒并举行宣誓仪式。

西方的婚礼普遍会有盛大的婚宴和跳一段新婚舞。

然后,关于葬礼习俗的异同。

在中国,葬礼是一种庄重的仪式,包括丧家要穿素衣、举行告别仪式、丧礼期间家属不吃肉食等。

而在西方国家,葬礼通常会有举行追思会,邀请亲友来参加,分享关于故逝者的回忆和故事。

西方葬礼中也有与中国相似的丧礼期间家属不吃肉食的习俗。

关于饮食习俗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讲究色、香、味、型的和谐统一。

风味丰富多样,注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而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以主食、肉类和蔬菜为主,口味相对简单。

西方国家普遍饮酒,而中国则很少有人饮酒。

中外民俗在庆祝方式、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饮食习俗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这些异同不仅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和习惯,也丰富了世界的多样性。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人们可以增进交流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

中外民俗课程心得体会(2篇)

中外民俗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进入大学,我选修了“中外民俗”这门课程,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国家的民俗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拓宽视野,领略世界民俗风采在学习中外民俗课程之前,我对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了解甚少。

课程中,老师详细介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礼仪习俗等,让我感受到了世界民俗的丰富多彩。

1. 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美国的感恩节、圣诞节,日本的盂兰盆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2. 民间艺术:如中国的剪纸、书法、京剧,印度的舞蹈、音乐,非洲的雕刻、面具等。

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3. 礼仪习俗:如中国的礼仪之邦,讲究尊老爱幼、谦逊有礼;西方的握手、拥抱等礼仪,体现了平等、尊重的理念。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世界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加珍惜自己国家的民俗文化。

二、认识自己,增强文化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祖国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了文化自信。

1. 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学习,我更加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2. 民俗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石。

在学习其他国家的民俗文化时,我发现自己与祖国的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使我更加坚定地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3. 民俗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是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为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中外民俗课程让我认识到,文化交流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我对文化交流的一些思考:1. 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

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减少误解和偏见。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名词解释:1:垂花门:也称“垂花二门”。

中国旧式住宅的二门。

门上建有像屋顶那样的盖,四角作短柱下垂,柱顶饰镂花彩绘。

2:人生礼仪: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嫁礼和丧葬礼。

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

它是一种世俗仪式。

3: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

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

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4:岁时节日: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项。

5:四合院:汉、满等族的传统民居。

流行于北京等地。

一种四面是屋子、中间是院子的住宅建筑形式。

有大小之分。

大四合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院落;小四合院只有一个院落。

正房多为长辈居住,厢房为晚辈居住或用作书房、餐室,耳房多为仓库、厨房,外院多为佣人居住。

6:服役婚: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

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

服役的期限各地不一,通常为3~7年,长者达10余年;也有的服役到婚后生育子女,方可携妻返家。

7:物质民俗:主要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俗习惯。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生产、贸易、饮食、居住、行旅、服饰等文化传承。

8: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译为"娱乐、游戏",还可以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中外民俗ppt课件

中外民俗ppt课件

少数民族民俗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民俗 包括服饰、饮食、节庆、婚俗等方面,如苗族的苗年节、壮族的铜鼓节 、回族的开斋节等。
少数民族民俗重视家族和社区的和谐,许多节庆活动都是以家族或社区 为单位进行的。在服饰方面,各民族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特殊,具有
浓厚的民族特点。
02
中国民俗概览
汉族民俗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汉族民俗包括传统节 日、婚丧嫁娶、饮食文化等方面,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汉族民俗重视家庭观念和孝道,强调家族的传承和团结。在婚丧嫁娶方面,汉族民 俗有着繁琐的仪式和规矩,体现了对婚姻和死亡的敬畏之情。
汉族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点,八大菜系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味。
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不同民族的食物和饮食习惯都有所不 同,反应了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国民俗的特点
中国民俗具有多样性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此民俗文化也具有 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民 俗文化,这种多样性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特点 之一。
中国民俗具有实用性
中国民俗文化重视实用价值,许多民俗传统都是 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例如, 节庆活动往往与农耕生产有关,反应了人们对自 然的敬畏和利用。
研究发现,中外民俗在传承进程中都受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些
传统习俗和信仰逐渐被淡化或改变。
03
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民俗不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还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节日庆祝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对中外民俗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跨文化交流 与合作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中所遵循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日习俗:中外节日习俗的差异很大。

中国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其习俗包括贴春联、踩墓、赛龙舟、赏月等;而西方国家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其习俗主要包括送礼物、装饰圣诞树、狂欢行会等。

虽然节日习俗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和庆祝。

2. 婚俗习惯:在中国,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有着许多的仪式和习俗。

新娘要穿红色婚纱,有嫁妆、下嫁酒等过程;而西方婚礼主要包括举行婚礼仪式、交换婚礼戒指、举行宴会等。

中国有“三替九礼”等多样化的婚礼形式,而西方国家多是传统的宗教婚礼。

3. 膳食习俗:中外人们的饮食习俗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热量和营养搭配,有“四菜一汤”的概念,较为注重米饭或面食作为主食;而西方国家的饮食更偏向于肉类,以肉类、蔬菜、面包为主食。

中国人在餐桌礼仪上更加注重尊重长辈,而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与舒适。

4. 社交礼仪:中外社交礼仪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重,重视礼貌和仪态;而西方社交礼仪较为随意,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在交往方式上,中国人注重长辈和上级的尊重,而西方人更加注重平等和个人权利。

5. 服饰文化:中外人们的服饰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多以汉服、唐装等为代表,注重色彩和纹饰的讲究;而西方国家的服饰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

中国人在特殊场合如婚礼、节日等经常会穿着传统的礼服,而西方人在正式场合更多选择西装和礼服。

中外民俗存在明显的异同。

中国更加注重传统、尊重和维护家庭、长辈、祖先等价值观念;而西方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民俗差异也逐渐在减少,但不同国家的传统民俗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包括节日习俗、婚嫁习俗、饮食习俗等。

接下来将分别从这些方面来详细比较中外民俗的异同。

一、节日习俗1. 中国节日习俗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爆竹、包饺子等。

元宵节则是中国的灯节,家家户户都会点灯笼庆祝。

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端午节会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则是团圆的日子,家人会一起赏月吃月饼。

西方也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装饰圣诞树,送礼物,举行派对。

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家人会一起吃复活节大餐。

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感恩并分享丰盛的晚餐。

从节日习俗来看,中西方的节日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圆和祭祖敬神,而西方则更多强调庆祝和享受。

二、婚嫁习俗中国的婚嫁习俗非常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婚礼是非常隆重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

比如订婚仪式、过大礼、喜宴等。

而在婚礼上,新郎要接新娘出门,新娘要磕头行拜,还要敬茶给长辈等。

2. 西方婚嫁习俗西方的婚礼也是非常隆重的,一般包括求婚、订婚、婚礼等环节。

在婚礼上,新郎要在教堂等地方等待新娘的到来,新娘会穿着婚纱和新郎进行交换戒指等一系列仪式。

中国和西方的婚嫁习俗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中国传统婚礼强调家族和亲友的祝福,注重仪式的庄重和长久,而西方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浪漫。

三、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习俗非常丰富多彩,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菜肴。

比如北方人喜欢面食,南方人则更喜欢米饭,川菜很辣,粤菜则比较清淡。

中国人也注重餐桌礼仪,比如不大声喧哗,不挑食,不剔骨等。

西方的饮食也是多样化的,比如意大利的披萨、法国的面包和奶酪、英国的炸鱼薯条等。

而在用餐礼仪上,西餐比较注重用餐工具的使用和餐具的摆放,比如用叉子吃面条,刀叉的使用顺序等。

中外民俗课件教材

中外民俗课件教材

(三)江南水乡民居——四水归堂 (四)南方客家民居——土楼
二、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一)北方地区少数民族 1、满族民居 2、蒙古族民居 3、回族民居 4.维吾尔族民居
(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1、苗族民居 2、藏族民居 3.彝族民居
(三)中国中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1、壮族民居 2、土家族民居 3.黎族民居
第二节 中国服饰民俗
一、汉族服饰民俗的发展 (一)商周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时期 (六)宋朝时期 (七)元朝时期 (八)明朝时期 (九)清朝时期 (十)民国时期 (十一)现当代时期
图2-1 商代服装
二、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
(一)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 1.满族 满族服饰分为旗装、女式旗鞋、马褂、坎肩、大拉翅、靰鞡等。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装,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旗头”是满族妇女头上的配饰,其特点是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述
一、服饰及服饰民俗的概念 (一)服饰的概念 (二)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 有关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和文化习惯。
二、服饰民俗的形成及功能 (一)服饰民俗的形成 (二)服饰民俗的功能 1、实用功能 2、标志功能 3.审美功能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环境的因素 (二)人文环境的因素 (三)生产、生活方式的因素
(一)埃及人的饮食民俗 (二)南非人的饮食民俗
第五节 酒俗 第六节 茶俗
第四章 居住民俗

中外民俗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概论知识点总结民俗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深受人们喜爱并流传久远的生活方式、节庆习俗、信仰观念等民间文化现象的总称,是一种以集体主体性和传统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形式。

它是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传统、积累和延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中外民俗的概念、形态、特征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中外民俗的概念1. 中国民俗的概念中国民俗,是指反映中国古代和现代农民的日常生活,以民间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现象。

尤其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正规的宗教文化,因此民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之中的许多传统性习俗和风俗,就是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有着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现,如婚嫁习俗、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等。

2. 外国民俗的概念外国民俗是指世界各国的习俗和风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

外国民俗主要反映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文化风貌。

二、中外民俗的形态1. 中国民俗的形态中国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节庆、民俗婚丧嫁娶、民俗信仰等几种形态。

其中,民俗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庆繁多,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学、艺术、劳动等方方面面。

在节庆活动中,人们会举行祭祀、守岁、舞龙、舞狮等活动,活跃了中国的文化生活。

此外,中国的婚嫁习俗也是一大特色,婚礼中的礼仪和习俗往往深受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外国民俗的形态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形态也各具特色,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复活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印度的喀拉拉邦水灯节、秘鲁的因卡帝大节等,这些民俗形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采。

三、中外民俗的特征1. 中国民俗的特征中国民俗文化以其充分的民族特色,历史积淀和多样性而著称。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民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传统风俗、习俗和民间传统文化。

它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民俗博大精深,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节日、婚嫁、丧葬、饮食、服饰、住房、交通、信仰等方面的习俗。

以下是对中外民俗知识点的总结。

一、节日习俗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新年的开始。

春节期间的习俗包括贴春联、走亲访友、吃年夜饭、放鞭炮、看舞龙舞狮等活动。

清明节:清明节是扫墓和悼念祖先的节日,人们会到坟墓前祭扫,还有踏青的习俗。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挂艾草和插艾草的习俗。

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中秋节还有赏月、赏菊、吃柚子等习俗。

2.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搭建圣诞树、装饰房屋、送礼物、合家欢聚等。

复活节: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参加宗教仪式、举办彩蛋狩猎活动、制作复活节面包等活动。

二、婚嫁习俗1.中国传统婚礼习俗过门酒:过门酒是新郎新娘参加婚礼的第一道程序,新郎和新娘要依次向家人敬酒,借此表示敬重和祝福。

还礼:新娘到新郎家后,新郎家要给新娘家送还礼,以示对新娘家的敬意。

敬茶:敬茶是新婚夫妻向亲友敬献茶水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新婚夫妻表达对亲友的感激和尊敬。

2.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婚纱礼服:在西方,新娘通常会穿着白色的婚纱,而新郎会穿着西装。

结婚誓词:在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要互相宣誓忠实、永恒的爱意,并互相戴上戒指。

蜜月度假:新婚夫妻会选择一个浪漫的地方度过蜜月期,共同度过甜蜜的时光。

三、丧葬习俗1.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守孝:在中国传统丧葬仪式上,家属会进行守孝,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扫墓祭祖: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祭拜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2.西方传统丧葬习俗葬礼仪式:在西方,丧葬通常会有葬礼仪式,包括追思会、祈祷仪式等。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比如婚庆习俗、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

婚庆习俗方面,中外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非常庄重隆重,注重仪式和家族的团聚。

新郎在红盖头的护送下,迎娶新娘进入新房。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更为浪漫和个性化。

新郎新娘通常会在教堂或户外举行婚礼仪式,接受牧师的祝福,并在婚礼结束后进行宴会和舞会。

节日庆祝方面,中外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并进行烟花爆竹、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并举行圣诞晚餐和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饮食习惯方面,中外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注重饮食的色、香、味,讲究食物的切割和烹调技巧。

中餐分为主食和副食,主食通常是米饭或面食,副食多为蔬菜、肉类和豆制品。

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食物的口感和风味,西餐以肉类和面包为主,配以蔬菜和沙拉。

在服饰习俗、礼仪规范、文化活动等方面,中外也存在一些异同。

比如在服饰方面,中国人通常穿着华丽的传统服装,如旗袍、唐装等。

而西方人则更多地穿着便捷、舒适的现代服装。

在礼仪方面,中国礼仪非常繁复和讲究,如行拜礼时要注意三拜九叩等。

而西方礼仪相对简单,通常采取握手和拥抱等方式。

在文化活动方面,中国有丰富多彩的戏曲、舞蹈和各种民间艺术活动。

而西方则更注重音乐、戏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中外民俗在婚庆习俗、节日庆祝、饮食习惯、服饰习俗、礼仪规范、文化活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历史,也展示了各自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长期以来形成和遵守的社会习俗和传统。

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

中外民俗在表达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民俗以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为重要内容,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伴随着特定的仪式、节庆活动和民俗游戏。

与此不同,西方国家的民俗更加多样,包括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

这些节日常涉及礼物交换、游行、舞蹈等庆祝活动,而且与基督教和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中外民俗在寓意和象征意义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民俗活动往往与对家庭、亲情和团圆的思念有关。

春节代表新年的开始,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清明节则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代表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

相比之下,西方的民俗更注重对神圣和宗教的崇敬。

圣诞节象征着耶稣降临人间,复活节代表着耶稣的复活,万圣节则是纪念亡灵和魔鬼的节日。

中外民俗在食物和饮食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如饺子、汤圆、年糕等都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

这些食物往往寓意着团圆和繁荣。

而在西方,圣诞布丁、巧克力和烤火鸡等食品也是节日必备的。

这些食品与节日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

中外民俗在庆祝方式和节庆活动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民俗庆祝活动常伴随着舞龙舞狮、烟花爆竹、灯笼展览等民俗表演。

这些活动色彩丰富、热闹非凡,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西方的节庆活动则更多以扮演角色和进行社交互动为主。

在万圣节,孩子们会穿上各种服装,进行“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

圣诞节则有“圣诞老人”分发礼物给孩子们的习俗。

中外民俗在表达形式、寓意和象征意义、食物和饮食习惯、庆祝方式和节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和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

了解和尊重中外民俗的差异,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民俗理论
1.世界第一个研究民俗学术机构出现在[ 英国]
2.在民俗构成要素中,属于民俗分类的是[民俗系列]
3.四川农民祈雨祭祀的历史人物是[ 李冰父子]
4.“不违农时”与“因地制宜”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地域性和季节性]
5.西方女性订婚或已婚戒指戴在[中指]
6.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是[ ] 族的特色服饰
7.在中国汉族节日中[ 青菜] 象征清清白白
8.体现古代百越民族文化特征的居室是[ 干栏居室]
9.世界上传说千千万万种婚姻神话。

体现了[ 群婚阶段]
10.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五服制”中,与死者血缘关系最远的是[ 緦麻]
11.日本人姓氏中的“佐藤”来源是[ 历史人物]
12.中国古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体现了礼仪的[阶级性]
13.春联正式命名在[ 汉朝]
14.纪念波兰以为坚贞不屈而为国民牺牲的公主节日是[ 斯布特卡节]
15.在我国花语中,表达了依依不舍的送别含义是[ 柳枝]
16.汉族历史文化中传说杜康是民间信仰中的[ 行业神]
17.藏族民间长诗《格萨尔王传》属于[ 英雄叙事诗]
18.中国传统节日最早源于[ 为丰收求子而娱神]
19.捉迷藏属于民间游戏中的[ 智能游戏]
20.民俗主要社会功能有[ 审美教化规范维系调节功能]
22.祭祀的条件有[ 有明确的祭祀对象有主祭的人有参加祭祀的人群有一系列祭祀程
序要进行奉献]
【民俗系列】
【民俗系列,是指将同类民俗的所有民俗链依照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归纳在一起,就形成了同一民俗的系列,并与其他民俗的系列相区别】
【居住民俗】
【居住即住所,包括一切供人们生活的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又指人类关于何时居住于何地,又符合居住休息的行为活动】
【六礼】
【纳彩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
【占卜】
【是人们借助某种手段。

对未知事物进行预测的一种活动也是极为古老的一种迷信形式】
【瓷胎竹编】
【又称“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品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种,以瓷器器皿为胎,利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制而成】
23.民俗学中的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 佛洛依德]
24.旅游的资源价值最高的民俗内容是[ 民俗生活]
25.沿海渔民占卜习俗中,占电指的是{ 看飓期}
26.以和服作为传统民族服饰的是[ 日本]
27.在欧洲,白色的服装往往象征[ 喜悦快乐]
28.吃月饼属于饮食类别的[ 节日饮食]
29.意大利面来源于[ 中国]
31.中国古代汉族男子和女子成人礼年龄分别是[ 20 . 15 ]
32.中国传统丧葬“五服制”中与死者关系最密切的是[ 斩衰]
33.中国古代,三人行什么位置为尊[ 中间]
34.中国传统民俗中“人日”是指[ 正月初七]
35.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吊念人物是[ 介子推]
36.在中国被称为“花中西施”的是[ 杜鹃]
37.属于中国传统辟邪纹的是[ 钟馗]
38.蒙古族民间长诗《江格尔》属于[ 英雄叙事诗]
39.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包括[ 民俗信仰技巧艺术体育生活]
40.按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可以将家庭分为{ 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联合家庭}
41.[《我的么表妹》《逃婚调》《哭嫁歌》]属于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信仰】
【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社会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对自然现象和社会观察缺乏认识歪曲反映,在民间大众中自发产生一套有关神灵崇拜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相应仪式的习俗惯制】
【转房婚】
【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共夫共妻的残余形式有多妻性质也是一种财产继承转移的变异形式】
【图腾】
【是古代自然信仰及动植物信仰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的信仰形式“图腾”一词来源与印第安语“totem”相似】
【西兰卡普】
【又称“打花铺盖”以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列为中国民族工艺品五大织
锦之一】
【民间竞技】
【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艺为内容的娱乐活动,争强好胜是民间竞技的根本特征】
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
1.特殊环境
2.扩大家庭
3.等级尊卑
4.祭祀仪式
5.聚族而居
6.交流感情增加内聚
7.房屋高度低于官府
8.城镇附近有长亭五旅社
9.随处体现哲学思想,宗教文化和神秘文化
试述花语的定义并分析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定义:花语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示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成俗的,为一定的范围的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
特点:
1.中国花卉文化有着传统文化绚丽多彩的底蕴
2.对中国花卉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花草树木的人格化,隐喻表征,托物言志
3.寓情于自然的构图方式,在花卉之中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崇尚自然的范围
4.中国花卉文化在装饰和应用格调上大致分为家宫廷式的富丽堂皇与文人雅士的典雅出

5.中国花卉文化有很强的民俗生活气息
简述狩猎,游牧和渔民的民俗特点
1.遵循狩猎,游牧以及渔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
2.狩猎,游牧和渔业的禁忌,祭祀习俗,反映了他们寄托丰收和防止灾害的希望
3.狩猎,畜牧,渔业生产过程的民俗,是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只会的累积,也是战
胜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的手段
4.渔业海上占卜经验
简述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简述中国古代“巫”的职能
1.预测人的命运好坏
2.主持祭祀活动
3.驱疫求吉的巫术
4.主持人生礼仪
5.主持神判,处理纠纷
简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2.按地域分类
3.按行业分类
4.按语言分类
5.按信仰分类
简述四合院的特点
四合院,按词意可以推知四面有房屋当中有院子,故称“四合院”
简述礼仪的作用
1.约束作用
2.教育作用
3.尊重作用
4.调节作用
简述民俗的社会功能
教化规范维系调节审美
简述中国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特点
文化:
1.源于农事
2.源于历史
3.汉族古代思想意思的着眼点主要是人伦道德。

不是鬼神和看重来世的宗教
特点:
2.具有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3.民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功能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