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物性肝损伤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担负着代谢、排毒和合成功能,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习惯的形成,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肝脏疾病的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型、面色、皮肤黄疸程度等方面的变化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脏疾病。

此外,对腹部进行触诊、叩诊和听诊可以检测肝脏大小和硬度是否异常。

2. 实验室检查(1)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来评估肝脏功能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 影像学检查使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对肝脏进行成像,以便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和异常结构等病变。

(3) 病理活检通过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肝脏疾病的类型和病理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病毒性肝炎,可选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肝硬化,可采用免疫调节剂和利尿剂进行治疗。

2. 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脏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将捐赠者的健康肝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患者的肝脏功能。

3. 射频消融和经皮乙醇注射疗法对于肝癌和肝血管瘤等肿瘤性疾病,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或经皮乙醇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破坏异常组织和减小肿瘤体积的目的。

4. 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变对于肝脏脂肪变性等非病毒性肝疾病,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减少脂肪和糖分摄入、增加运动和体力活动等,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和减轻病情。

综上所述,肝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肝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以确保肝脏的健康与功能。

2016肝炎治疗指引

2016肝炎治疗指引

2016肝炎治疗指引在我从医的这些年里,接触过不少肝炎患者,他们的故事和经历,让我对肝炎治疗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拿我曾经遇到的一位患者小李来说吧,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年轻人,却被肝炎这只“恶魔”缠上了。

2016 年的肝炎治疗指引,就像是我们对抗肝炎的“作战地图”。

它为医生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在治疗肝炎的道路上更加有信心和底气。

这份指引首先强调了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可别小看这第一步,就像盖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

医生得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像抽血化验肝功能、乙肝五项,还有做肝脏 B 超、CT 等等,来确定患者到底是哪种类型的肝炎,是甲肝、乙肝,还是丙肝、戊肝?同时,还要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肝脏有没有纤维化、硬化。

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急性肝炎患者,休息那可是头等大事。

就说小李吧,刚确诊的时候,整个人特别焦虑,总想着赶紧好起来回去工作。

我就劝他,“你呀,现在就好好躺着,让肝脏这个‘小战士’有足够的精力去对抗病毒,你越着急,它越累,这病好得越慢。

”经过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再配合药物治疗,他的病情很快就有了好转。

慢性肝炎的治疗就相对复杂一些啦。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像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不过,这些药物可不是随便用的,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比如说,有的患者同时还有其他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那用药就得特别小心,得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不能忽视。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戒烟戒酒那更是必须的。

我还记得有一次查房,看到小李偷偷在病房里抽烟,我当时就急了,“你这小子,不要命啦?这烟是能抽的吗?”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保证再也不抽了。

还有心理疏导也很重要。

很多肝炎患者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被歧视,担心病情恶化。

这时候,医生和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就特别重要。

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只要积极治疗,保持好的心态,肝炎是可以控制甚至治愈的。

2016 肝炎治疗指引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治疗肝炎的道路。

2016年最新物性肝损伤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物性肝损伤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药物性肝损伤(2016 年版)一、药物性肝损伤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ICD-10 :S36.1052 ), 或已系统性地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因而诊断为药物性肝病(ICD:K71.1/K71.9 )。

(二)诊断标准。

根据《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 2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版《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1. 临床表现:可具有非特异性的肝病相关症状的临床表现。

2. 经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检查,明确存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损伤或肝病3. 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且服药时间与肝损伤或肝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

4. 应用RUCAM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评分≥ 6 分,提示肝损伤或肝病“很可能”是由药物引起。

5. 基于详细病史、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合理应用的排除性诊断,是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诊断策略。

需排除引起肝损伤的其他可能病因,通常需与其他肝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隐源性肝硬化、急性胆囊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脏小静脉闭塞症等作鉴别诊断。

6. 临床分型: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后,建议进一步根据初次检查肝脏生化异常的模式,对药物性肝损伤进行临床分型,分型标准如下:肝细胞损伤型:ALT ≥ 3 ULN,且R≥5;胆汁淤积型:ALP ≥ 2 ULN,且R ≤2;混合型:ALT ≥ 3 ULN,ALP≥ 2 ULN,且2<R<5。

R=(ALT实测值/ALT ULN)/ (ALP实测值/ALP ULN)。

此外,临床上尚可见药物引起的肝血管损伤型损伤。

以肝窦、肝小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及门静脉等内皮细胞受损为主,临床包括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SOS/VOD)、紫癜性肝病(PH)、巴德- 基亚里综合征(BCS)、可引起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的肝汇管区硬化和门静脉栓塞、肝生(NRH)等。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6全文WORD版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6全文WORD版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2015年10月一、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

TCM是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草药和非草药类的中药材、饮片和复方中成药,NM 是指应用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制备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DILI 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1,5],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6]。

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

美国于2003年创立了DILI协作网络(DILIN),2004年启动了DILIN 前瞻性研究(DILIN-PS)[2]。

2012年发布了LiverTox网站()[7],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基于有限证据出台了全球首个针对特异质型DILI(IDILI)的临床指南[3]。

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中国HepaTox网站()[8]。

LiverTox和HepaTox网站分别记录了近700种和400余种常见药物的肝损伤信息,为临床医生慎重处方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及评估其风险和收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内有多个非肝病专业学会发布了各自领域的DILI相关专家共识,但相应的证据选择和评估标准欠规范。

为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DILI的认知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避免诊疗实践中的困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力求公正和客观地起草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固有型DILI(intrinsic DILI,InDILI)和IDILI的防治。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对涉及DILI临床诊治的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

随着DILI研究新证据的确认,指南将适时更新。

本指南采用GRADE系统对推荐意见的级别(见表1)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见表2)进行评估。

肝脏损伤诊疗指南

肝脏损伤诊疗指南

肝脏损伤诊疗指南
【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包括高处坠落、车撞击、腹部撵压伤、击打伤史。

2、影像学检查:超声能快速显示肝、脾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以及腹腔内有无大量粘液的情况。

有条件CT、MRI亦可用于检查,更准确了解损害程度。

3、实验室检查:动态观察血色素变化。

【诊疗方案】
1、评估:了解有无休克表现,有休克表现立即行抢救治疗。

同时了解有无多系统伤,协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1)代偿性休克:①心动过速②面色苍白、肢端发凉
③CRT延长④末梢的脉搏弱于中心的脉搏⑤血压正常
(2)失偿性休克:上述表现以外出现:
①、意识改变、精神萎靡
②、尿量减少,少于1-2ml/kg.h
③、代谢性酸中毒
④、呼吸急促
⑤、中央动脉搏动减弱
⑥、血压降低:新生儿<60mmHg
婴儿<70mmHg
1-10岁<70mmHg+2×年龄
10岁以上<90mmHg
2、抢救:立即抢救:NS 20ml/kg,配血完成后立即予以输血,同时准备手术探查。

3、手术治疗:
(1)、肝损伤严重、失血量大或脾脏多出损伤
(2)、裂口长或裂口CT提示穿过重要血管区
(3)、经保守治疗、输血后仍不能纠正失血,血压不稳
4、非手术治疗:
有腹部外伤史,B超、CT提示有肝脏或脾脏损伤轻,血压稳定。

经输液输血止血药物后生命体征平稳,未继续出血记录,血压稳定,采用保守治疗。

毒物致肝损害诊断详述

毒物致肝损害诊断详述

毒物致肝损害诊断详述*导读:毒物致肝损害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在病程中因有多脏器受累,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起病急,病情演变进展迅速。

一.早期症状1.黄疸有3个特点:(1)黄疸出现后在短期内迅速加深,如总胆红素171μmol/L,同时具有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其他表现,如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LT升高等。

若只有较深黄疸,无其他严重肝功能异常,示为肝内淤胆;(2)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黄疸消长规律为加深、持续、消退3个阶段,若经2~3周黄疸仍不退,提示病情严重;(3)黄疸出现后病情无好转,一般规律急性黄疸型肝炎,当黄疸出现后,食欲逐渐好转,恶心呕吐减轻。

如黄疸出现后1周症状无好转,需警惕为重型肝炎。

2.持续低热病初可有低热,黄疸出现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若与黄疸同时伴有持续性低热,提示有肝细胞坏死或内毒素血症。

3.一般情况极差如乏力、倦怠、无食欲,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4.明显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呃逆、明显腹胀、肠鸣音消失、肠麻痹。

5.出血倾向如皮肤淤斑、紫癜、鼻衄、牙龈出血,少数上消化道出血等,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

6.腹水迅速出现因白蛋白半衰期较长(2周左右),一般在病后2~3周才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病程超过2~8周者多有腹水。

7.性格改变如原性格开朗,突变为忧郁,或相反。

睡眠节律颠倒,语言重复,不能构思,定向障碍,行为怪癖,行为怪癖,随地便溺等,均为肝性脑病征兆。

继而出现意识障碍,进入肝昏迷。

8.进行性肝缩小、肝臭、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踝阵挛等,提示肝损害严重。

9.心率加快、低血压,与内毒素血症有关或有内出血。

二.后期症状在病程的极期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继而出现下列症状,其间移行阶段不易截然分开。

1.脑水肿当有踝阵挛、锥体束征阳性时已有脑水肿,或有球结膜水肿、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变慢、节律不规则,视乳头水肿均示脑水肿表现。

2.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出血部位以皮肤、齿龈、鼻粘膜、球结膜及胃粘膜等常见。

2015_年最新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2015_年最新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极具挑战的难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在2007 年发布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内容仅针对急性DILI,2014 年7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了首个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实践指南,迈出了药物性肝损伤规范化诊治的第一步,然而该指南仅适用于特异质性肝损伤。

近期,中华医学会肝脏分会发布了国内首个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该指南同时适用于固有型DILI(InDILI)和特异质性DILI(IDILI)。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本指南的要点。

流行病学1. 我国尚缺乏面向普通人群的大规模DILI 流行病学数据,其主要原因为我国DILI 数据多来自医疗相关机构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难以明确DILI 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

2. 明确指出DILI 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如药物代谢酶等的HLA 遗传多态性、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妊娠、基础疾病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酒精、吸烟等)。

DILI 的耐受性、适应性及敏感性的定义指南明确了DILI 耐受性、适应性以及敏感性的定义,耐受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但继续用药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易感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甚至停药后出现DILI,且不能呈现适应性缓解。

准确区分上述概念对DILI 的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仍然分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毒性两大类,而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的「上游」事件以及肝脏靶细胞损伤通路和保护通路失衡构成的「下游」事件,目前观点倾向于认为「适应性免疫攻击」是最后的共同事件。

指南提出,将DILI 的发生发展完全归因于活性代谢产物增多而导致毒性增加的传统观念并不准确,目前观点认为,肝组织修复状态可能是肝损伤进展或消退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指南新引进「恢复性组织修复(RTR)」的概念,RTR 以肝细胞再生和肝组织修复为特征。

重度肝损伤诊疗与预防标准

重度肝损伤诊疗与预防标准

重度肝损伤诊疗与预防标准一、定义重度肝损伤指的是肝细胞发生严重坏死或功能衰竭,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病理状态。

这种状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二、诊断方法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出血倾向、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明显增高,白蛋白降低等。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其他检查:血氨升高,血糖降低,胆固醇降低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肝脏体积缩小、结构紊乱、门静脉高压等征象。

肝活检:必要时可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肝细胞坏死程度和病因。

三、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给予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物治疗。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如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

肝移植:对于无法恢复的重度肝损伤患者,可考虑进行肝移植手术。

四、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和摄入对肝脏有害的物质,如酒精、有毒化学品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毒性肝炎等潜在肝病。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非处方药物和中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接种乙肝疫苗等预防性疫苗,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风险。

本标准旨在提供一个关于重度肝损伤的全面诊疗与预防指南,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肝损伤的治疗方法

肝损伤的治疗方法

肝损伤的治疗方法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排毒、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滥用等原因,肝脏很容易受到损伤。

一旦肝脏受损,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损伤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的肝损伤,最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避免饮酒过量、吃油腻食物、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的修复。

此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帮助肝脏恢复健康。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肝损伤的重要手段。

对于肝炎、脂肪肝等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病毒感染,抗氧化剂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保护肝细胞。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肝脏负担加重。

此外,一些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的治疗。

中药具有温和的特点,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例如,人参、枸杞、黄芪等中药材被认为对肝脏有益,可以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然而,使用中药治疗肝损伤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误用而导致不良反应。

最后,对于严重的肝损伤,如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移植健康的肝脏组织,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肝脏功能,延长生命。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药物治疗、中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手段。

然而,最重要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避免不当行为导致病情恶化。

希望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法能够对肝损伤患者有所帮助,让他们早日康复。

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论 著 ・ 临
床 论 坛
手术 中都 有可 能发生 致死性 大 出血 。因 有些患者会发生胆管狭 窄。
参 考 文献
1 张跃 , 华积德. 成人钝性肝脏 损伤 的非手术 治疗现状 [ ] 中华 创伤 杂志 ,0 0 1 :3 J. 20 ,6 8

好, 对于 门静 脉 系统 出血 慎用 门静 脉结 扎, 而结扎脾 动脉不 仅可 以缓解 出血 , 而 且脾功能降低 可遏制 凝血 性疾病 j 。另 外还可应用 网罩 压迫 包囊 、 胶粘 法 、 理 物
[ ] 中国临床医生 , 0 , ( ) l . J. 2 12 7 : 0 9 2
用 器械操 作 。④ 如 遇 到 阑尾 已化 脓 、 穿
肝脏 损伤 的诊 断 和治 疗
部外 伤史 , 主诉 右 上腹 部疼 痛 , 向右肩 并
巴都 玛 拉 8 10 4 30新 疆 和 静 县 人 民 医 院
混合( 氧菌 和厌 氧 菌 ) 需 感染 为主 , 随病
理类 型 的严 重程 度厌 氧菌 感染 率 增 加。
间”“ 、 贪小 切 口” 和视 为 “ 简单 或 低级 手
外科手术 预防性 应用抗 生素应在 术前 3 O

术” 。② 备皮时做 到尽量 不损伤皮 肤 , 手
术 区消毒要彻 底 , 防止外 源性 细菌 污染 。 切 口的大 小应 以显露 良好 、 免污 染 和 避 损 伤小 为 原则 , 明确 诊断 者采 用 麦 氏 除
6 9例 病 例 分 为 两组 . 组 3 例 使 用 G 2 A l 2
术6 9例 , 4 男 8例 , 2 女 l例 , 年龄 2 5~8 6
岁,S A A评级 Ⅲ ~Ⅳ级 ; 随机 分为两组 , A

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肝脏是腹?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损伤是腹部外伤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肝脏损伤分为开放性肝损伤和闭合性肝损伤两种类型。

开放性损伤多为锐性暴力直接作用的结果;闭合性损伤多为腹部钝器性暴力直接作用的结果,如拳击、脚踢或其他钝性打击在右季肋部,也可能是由于间接暴力所至,如从高处坠落时肝脏受到反冲击力而破裂,或者车祸、塌房的原因挤压右上腹部而肝脏破裂。

诊断外伤史及临床表现:患者有右侧胸腹部外伤史,主诉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出汗、口渴、恶心或呕吐。

腹部触诊时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及叩痛等。

如果患者同时有内出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率增快,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血常规示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

被膜下破裂的损伤程度较轻,出血较少,血肿局限于肝脏被膜下,可以无腹膜刺激征及失血性休克的表现,仅有肝区胀痛和触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肝脏。

腹腔穿刺或腹灌洗术:用于设备条件简单或有多发伤、神志不清及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对年老体弱反应迟钝者仍为首选。

B超诊断:可用于稳定期或循环不稳定患者,可重复检查,先后对比,并可即时床旁进行判断有无肝损伤及损伤部位和类型,还可以判断腹腔内积血多少。

CT扫描:可以明确肝损伤的形态,解剖位置,估计腹腔出血量,明确有无其他脏器损伤,可以评估治疗期间或术后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还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动态观察。

血管造影:可以查出0.2〜0.3ml/分的出血。

血管造影可明确肝脏血管损伤部位及程度,为进一步栓塞治疗提供条件,还可了解腹部其他脏器损伤。

治疗非手术治疗:目前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40%以上首选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首要条件是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其次是腹腔内没有合并伤需要剖腹探查。

介入治疗:对于肝破裂出血、肝动脉门静脉短路、肝动静脉短路、创伤后血胆汁、假性动脉瘤,以及肝外伤并发症胆道出血,延迟出血可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

肝动脉栓塞术,止血确实,即使少数再次出血,也可再次栓塞,亦可为其后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sup】[1]【/sup 】。

肝损伤的诊断标准

肝损伤的诊断标准

肝损伤的诊断标准
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肝损伤可能会引起腹痛、黄疸、乏力、恶心、呕吐、肝功能不全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腹部、肝区、脾区、淋巴结等,检查是否有肝脾肿大、皮肤黄染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测试、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4.肝功能测试:包括肝酶、胆红素、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情况。

5.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HBcAg、HCV RNA等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6.肝脏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可以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密度等变化。

7.肝组织病理检查:通过肝穿刺或活检,可以观察肝细胞的变化、肝硬化等肝脏病变情况。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做出肝损伤的诊断。

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3
3. 维生素和矿物质
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K等,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改善肝功能。
4
4. 肠道功能维护
保护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避免营养不良。
肝损伤患者的输液管理
液体种类
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如平衡盐溶液,胶体溶液等,根据患者病情和体液需要进行选择。
输液速度
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造成心肺负荷增加。
脾脏肿大
脾脏也可能肿大,可触及左肋缘下。
重度肝损伤的表现
临床症状
患者常出现明显黄疸,皮肤和巩膜明显发黄。肝脏肿大且质地坚硬,可触及。腹水明显,伴有腹胀和呼吸困难。
患者常出现神志改变,包括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出现肝性脑病。
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明显升高。
碱性磷酸酶(ALP)
反映胆汁淤积,肝内胆管阻塞或肝外胆道梗阻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反映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
总胆红素(TBIL)
反映胆红素代谢障碍,升高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
直接胆红素(DBIL)
反映胆汁淤积,升高提示胆红素排泄障碍
白蛋白(ALB)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降低提示肝功能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PT)
心理疏导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定期的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肝损伤护理的质量控制
流程控制
建立完善的肝损伤护理流程,规范操作步骤,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定期进行流程评估和改进,提升护理效率和质量。
指标控制
制定肝损伤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根据指标结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对于内脏损伤的肝损伤如何处理?

对于内脏损伤的肝损伤如何处理?

对于内脏损伤的肝损伤如何处理?
一、概述
对于肝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肝是人体比较重要的器官,如果大家不好好的来爱护肝脏,很有可能会患上像肝损伤、肝癌等严重的疾病。

如果得了肝损伤的话,要如何来处理呢?让大家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二、步骤/方法:
1、遇到肝损伤患者,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体征,如果休克症状要重点纠正休克,快速输血补液,保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对活动性出血可暂行压迫止血。

2、其次,尽早手术止血。

肝损伤患者由于大都合并有大出血,通常有迅速致命的危险,因此治疗和抢救必须分秒必争。

大部分患者的诊断多无问题,有10%—20%的不典型病例,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手术探查。

一旦确诊,应立即行手术止血,清除失去活动的肝组织,充分引流,处理合并伤。

3、肝损伤患者最好能进行非手术的治疗。

主要包括患者的术前准备与初期处理,首先确保呼吸通畅,可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对影响呼吸的合并伤肋骨骨折、气血胸等及时处理。

三、注意事项:
肝损伤患者应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如原有基础肝病史则更应绝对忌酒。

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

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

流行病学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普查
例 180 数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年份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2. 促进肝毒性药物的清除及应用解毒剂;
可采用血液透析、腹腔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 等方法快速去除体内的药物; (1)非特异性:GSH、N-乙酰半胱氨酸、硫代硫酸纳、 甾体类激素、UDCA 、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
胆碱、异甘草酸镁等。
(2)特异性:螯合剂、二巯丙醇、青霉胺、 巯丁二 酸、巯乙胺、喷替酸钙钠、依地酸钙钠
纳差、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黄疸、尿色深 等前驱症状
可分为:超敏反应型和非超敏反应型
急性肝细胞损伤
超敏反应型

表现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升高等过敏现象。 肝损伤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和体征 初次用药肝损伤出现晚,再次用药,出现快速、更为严重的肝损伤。 病理:汇管区嗜酸细胞浸润。肝细胞炎症表现。 代表药物:苯妥英、呋喃妥因、氟烷

肝硬化时的Child-Pugh分级( A、 B、C级)。 B 超、 CT 检查:肝脏质地、有无门静脉高压征、脾脏大小、 PV 、 SPV宽度及其血液流速 有无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

常见肝损害的原因
病毒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
酒精性肝损害
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急性中毒
急性肝细胞损伤
非超敏反应型
表现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 R=ALT/ALP,R值≥ 5 或 ALT ≥2N 严重病例伴有黄疸, 死亡率10-15%(1999年第二版 Hy‘s定律) 部分病例表现为爆发性肝炎,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做肝移植,死亡率可达90% 。 致病因素未去除,可转慢性。

严重肝损伤的手术处理

严重肝损伤的手术处理

严重肝损伤的手术处理郑培秋在腹部外伤中,肝脏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

大多数(80%~90%)属轻度(I~II级)损伤,处理比较简单,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甚至不用特殊治疗[ ]。

严重肝损伤(III~V级),无论其创伤的程度,受累的部位差异颇大,处理方法也不同。

特别是主肝静脉及肝后腔静脉损伤处理更为棘手,死亡率高达50%~100%[ ]。

本文着重复习了近年来推荐应用的各种手术技术。

1 肝损伤的诊断与分级根据病史、受伤部位,结合腹穿一般不难作出诊断,CT检查可了解受伤的部分、血肿情况,对判断损伤程度很有帮助。

B超检查也比较准确,并且可以床边检查及现场检查。

但是,对全身情况不好,血液动力学状况不稳定的病人,搬动和检查将会加重病情,延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腹穿后立即剖腹探查是最明智的选择。

为了便于诊断,预后和疗效对比,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将肝损伤程度分成I~VI级(即Moore分级)[ ],已为广大外科医生所接受。

肝损伤的手术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根据损伤的部位、性质、手术医生的经验和设备条件进行选择。

首先强调,合适的切口,达到良好的显露,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切口不恰当,而试图通过游离肝脏,把肝脏搬近切口的方法只会加重损伤,增加止血困难[ ]。

肋缘下切口并使用悬吊式拉钩,显露比较满意,必要时可采用胸腹联合切口。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如下几种。

(1)肝缝合术:用可吸收缝线或粗丝线作贯穿裂口的大块肝实质缝合,使肝断面内血管受压迫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直到最近十几年,此法仍是止血的重要手段[ ]。

但由于可能引起肝实质的缺血坏死和可能残留死腔,可造成术后脓肿或胆道出血[ ]。

(2)指捏断肝技术:由Lin等[ ]于1958年首先介绍,用拇指和食指捏碎肝实质,露出管道予以结扎、切断,是处理肝损伤的重要手法。

可作边缘部破碎肝组织切除,也可以清除创口上部碎裂肝组织,以显露创口两侧和底部,便于进一步处理。

此外,也可作为切断正常肝实质的方法,以达到显露损伤重要大血管的目的。

内脏损伤诊断与治疗PPT

内脏损伤诊断与治疗PPT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预防感染: 加强感染预 防措施,如 保持伤口清 洁、使用抗 生素等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 理支持,减 轻其心理压 力,提高治 疗效果
THANKS
汇报人:
内脏损伤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内 脏 损 伤 的 诊 断
03 内 脏 损 伤 的 治 疗
04 内 脏 损 伤 的 预 防
05 内 脏 损 伤 的 并 发 症
及处理
Part One
单击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Part Two
内脏损伤的诊断
诊断方法
手术风险:可能出 现出血、感染、器 官功能障碍等并发 症
术后护理:注意伤 口护理,预防感染 ,促进器官功能恢 复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 用抗炎、抗感 染、止痛等药
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内脏损 伤,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如 热敷、冷敷、 按摩等物理治
疗方法
心理治疗:对 于内脏损伤引 起的心理问题, 需要进行心理
Part Three
内脏损伤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
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控制感 染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减轻疼 痛和炎症
利尿剂:用于减轻水肿和减 轻心脏负担
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和减轻 水肿
抗酸药:用于减轻胃酸过多 引起的不适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修复受 损内脏,恢复其功 能
手术方式:根据损 伤部位和程度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
止血和输血
感染:内脏损 伤可能导致感 染,需要及时
使用抗生素

肝损伤的诊断

肝损伤的诊断

肝损伤的诊断
开放性损伤,可根据伤口的位置、伤道的深浅与方向,诊断肝损伤多
无困难。

闭合性真性肝裂伤,有明显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的诊断
也不难。

唯对包膜下肝裂伤、包膜下血肿和中央型裂伤,症状与体征
不明显时诊断肝裂伤可能有困难,必须结合伤情和临床表现作综合分析,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

下列检查方法对诊断可
能有帮助:
(一)诊断性腹腔穿刺这种方法对诊断腹腔内脏器破裂,尤其是
对实质性器官裂伤的价值很大。

一般抽得不凝固血液可认为有内脏损伤。

但出血量少时可能有假阴性结果,故一次穿刺阴性不能除外内脏
损伤。

必要时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作多次穿刺,或作腹腔诊断性灌
洗以帮助诊断。

(二)定时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观察其动态变化,如有进行性贫血表现,提示有内出血。

(三)B型超声检查此法不仅能发现腹腔内积血,而且对肝包膜下
血肿和肝内血肿的诊断也有帮助,临床上较常用。

(四)X线检查如有肝包膜下血肿空腔脏器损伤。

(五)肝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尚不明确的闭合性损伤,疑有肝包
膜下或肝内血肿者,伤情不很紧急,病员情况允许时可作同位素肝扫描。

有血肿者肝内表现有放射性缺损区。

(六)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一些诊断确实困难的闭合性损伤,如
怀疑肝内血肿,伤情不很紧急者可选用此法。

可见肝内动脉分支动脉
瘤形成或造影剂外溢等有诊断意义的征象。

但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操作较复杂,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施行,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性肝损伤(2016年版)
一、药物性肝损伤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ICD-10:S36.1052),或已系统性地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因而诊断为药物性肝病(ICD:K71.1/K71.9)。

(二)诊断标准。

根据《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版《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1.临床表现:可具有非特异性的肝病相关症状的临床表现。

2.经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检查,明确存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损伤或肝病
3.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且服药时间与肝损伤或肝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

4.应用RUCAM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评分≥6分,提示肝损伤或肝病“很可能”是由药物引起。

5.基于详细病史、血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学检查等合理应用的排除性诊断,是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诊断策略。

需排除引起肝损伤的其他可能病因,通常需与其他肝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隐源性肝硬化、急性胆囊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脏小静脉闭塞症等作鉴别诊断。

6.临床分型: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后,建议进一步根据初次检查肝脏生化异常的模式,对药物性肝损伤进行临床分型,分型标准如下:✍肝细胞损伤型:ALT ≥3 ULN,且R ≥5;✍胆汁淤积型:ALP ≥2 ULN,且R≤2;✍混合型:ALT≥3 ULN,ALP≥2 ULN,且2<R<5。

R=(ALT实测值/ALT ULN)/(ALP实测值/ALP ULN)。

此外,临床上尚可见药物引起的肝血管损伤型损伤。

以肝窦、肝小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及门静脉等内皮细胞受损为主,临床包括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
(SOS/VOD)、紫癜性肝病(PH)、巴德-基亚里综合征(BCS)、可引起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的肝汇管区硬化和门静脉栓塞、肝脏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版《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内科治疗:
1.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2.支持治疗根据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可酌情考虑予适当支持治疗。

3.药物治疗:
(1)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等重型患者应尽早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

成人一般用法:50~150 mg/(kg·d),
总疗程不低于3 d。

(2)糖皮质激素仅限于应用在超敏或自身免疫征象明显、且停用肝损伤药物后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甚或继续恶化的无禁忌证的患者,并应充分权衡治疗收益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3)根据肝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抗炎保肝类药物的治疗。

肝细胞损伤型可选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胆汁淤积型可选择熊去氧胆酸、S-腺苷-L-蛋氨酸。

(4)对于药物导致的各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血管病变等,应参照相应肝病治疗原则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编码(ICD-10:S36.1052),或已系统性地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因而诊断为药物性肝病(ICD:K71.1/K71.9)。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肪酶、凝血功能;
(3)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甲、乙、丙、丁、戊型肝炎)、非嗜肝病毒(CMV、EBV)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铁蛋白、铁代谢等;
(3)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腹部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
(2)肝活检术。

(七)选择用药。

1. 营养支持治疗如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

2. 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等重型患者应尽早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

3.糖皮质激素仅限于应用在超敏或自身免疫征象明显、且停用肝损伤药物后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甚或继续恶化的无禁忌证的患者
4.根据肝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抗炎保肝类药物的治疗。

肝细胞损伤型可选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胆汁淤积型可选择熊去氧胆酸、S-腺苷-L-蛋氨酸。

5.对于药物导致的各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血管病变等,应参照相应肝病治疗原则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八)出院标准。

1.异常的肝生化检查恢复正常。

2.肝损伤显著好转或肝病稳定。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进展为重症肝炎或急性肝衰竭,需接受肝移植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肝功能恶化,或患者依从性差,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ICD-10:S36.105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