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信仰与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信仰(信念)的知识构成 • 1、情感熏陶感化而形成的知识 • 大多信仰是无意间不知不觉得来的,是在无 意间受熏陶感化暗示而来的。 • 信仰信念起初多来自于亲人朋友的熏陶和感 化,很少是起源于理性的归纳演绎分析。 • 因此信仰往往植根于儿童心灵中异常之早, 有时甚至被误认作天赋的观念。 • 今天我们如何使已有的信仰建筑在自觉的理 性的基础上,使已有的信仰经得起理性的批 判,可以随思想的成熟而增进和加强?
• 1、宗教的道德信仰
• 道德信仰是指对于人生和人性的信仰, 相信人生有意义,相信人性之善,相信 善人终可战胜恶人,相信公理必能战胜 强权等,都属于道德信仰。 • 有道德信仰的人,其行为能自觉遵循道 德的法则,行善去恶自有道德的勇气, 尽管其行为可能失败,或得不到他人的 理解,但却能得到道德或良心的安慰。 • 在某种意义下,道德信仰即是宗教信仰。 因为道德是宗教的核心。离开道德而言 宗教,则宗教会变成歪理邪说。
• 2、传统的社会信仰
• 传统的信仰也就是一种社会的信仰,对于社会 的权威和礼教、民族文化的信仰。它是一个社 会的风俗习惯的产物,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公 共信仰,对于个人是有强制性,但却是潜移默 化,不知不觉的形成。 • 它对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可以起到一定的作 用。传统信仰是维系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的统 一性与持续性的要素,也是构成校风、国风、 社会的风俗、民族的性格的要素。 •
四、信仰的种类
• 信仰的种类大致包括:宗教的道德信仰、传统的社会 信仰、实用的行为信仰。 • 第一,就其来源而言。宗教道德信仰多出于天才的直 观和理性的识度;传统社会信仰多基于不自觉的熏陶 和感化;实用行为信仰多出于经验阅历和理智的考虑。 • 第二,就其作用而言。宗教道德信仰多表现在人内心 具有强大的正能量;传统社会信仰多表现在民族稳定 团结的力量;实用行为信仰多表现在人 生存竞争的 勇气。 • 第三,就其理论而言。我们为了方便理解记忆,只是 表面上将信仰分为三种,但是实质上却很难将其绝对 区分。实际上每一种信仰,都包含有其他信仰的成分 在内。
• 2016年10月2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诠释了红军的政治信仰,以及长征精神并分析弘扬长 征精神的伟大意义。
• 长征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 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 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 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的精神; •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 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但通常所谓宗教信仰是指对于天、天理、天道、天 意、天命的信仰。有宗教信仰的人,当自己遇到艰 难困苦,相信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加的特殊折 磨训练。因此不怨天,不忧人。假如自己事业成功, 幸福获得时,则相信是天意的潜助,天恩的赐予, 常常卑谦为怀。因而养成困苦不怨、成功不居之美 德。 • 真正的宗教的或道德的信仰的养成,多是出于真知 灼见和理性的直观。如大宗教家、政治家、诗人、 哲学家、科学家,才能达到深刻的宗教或道德的信 仰。这种信仰是建构在深厚的爱人类与爱智慧的两 大基础之上的。
• 3、对宇宙人生的认知而形成的知识 • 构成信仰的知识还有一个比较高深的来源,就 是对于宇宙人生的识度。 • 比如大宗教家,大政治家,所谓先知先觉者的 信仰,大都以此为主要的来源。他们坚定的信 仰,的确是建构在超凡的知识之上。然而他们 的信仰所依据的则是由过去的经验教训总结升 华而来的知识。例如,毛、朱、周、邓、刘 • 这只能说是出于大家们的高明识度了。这种信 仰因为来得具体、直接,所以影响他人、感动 他人的能力特别伟大。 •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中心信仰,大都是如此 形成的。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 统领作用。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 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 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 念。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 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 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 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
• 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家詹姆士著有《信仰的意志》 一书,也强调信仰的重要及其在人类心灵生活中 所居的主要位置。 • 他所谓信仰的意志,是指“信仰的权利”。信仰 是生存竞争的利器,是人生特有的权利。我们不 可沉溺于抽象的理智分析和咬文嚼字的逻辑,而 放弃信仰的权利。 • 他说:人生是一种冒险,只要有勇气有信心,就 可以得到胜利,达到成功。他又说:“没有信仰 的人,终久是要被有信仰的人驱逐到墙角里去 的。” • 这就是说,在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社会中,没有 信仰的人终归要失败。
• 例如:我国传统社会中儒家的“仁义之 道”,汉代的董仲舒和唐朝的韩愈将孔孟 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成为传统社会的核 心价值观,即传统的社会信仰。 • 所以,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社会信仰丧失之 日,即是那个民族或国家衰乱之日。
• 3、实用的行为信仰
• 实用的信仰是为生活的方便、行为的必须、事业的 成功而暂且建立起来的信仰,也称之为行为信仰。 • 这种信仰虽然没有宗教或道德的信仰之深邃远大, 无传统信仰之历史背景和社会力量。 • 但如果无此种实用的行为信仰,人就则会陷于畏首 畏尾一无所可的窘状,生活不能进行,行为不能产 生,事业不会成功。 • 日常生活、经济、政治上种种信仰,大都属于实用 的行为信仰。因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事物的发展不 易预测,所以只能暂且如此信仰,以观后效。被称 之为实用的行为信仰。
• 第一,二者包含共同的因素:相信 • 第二,二者内含着共同的追求:理想 • 第三,信仰是信念的整合与升华,二者相互 渗透。一方面,一个完整的信仰包含着一系 列的信念。例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包 含着对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和基本原理的信 念。另一方面,信念中有信仰的成分。例如: 人一旦接受马克思主义者和基本原理,就形 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了。 • 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是相 互渗透,紧密相连的。
• 3、信仰和信念的关系
• 首先,二者的区别。
• 信仰是由外而内,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 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 南或榜样。 • 信念是由内而外,自己认为可以相信的看法; 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 状态。 • 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有信仰和信念。
其次,二者的联系。
• 2、信念
民族复兴
• 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 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 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一种内在态度。 • 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 的知识或想法。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 种态度。 • 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 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它超出单纯的知识 范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综合 的精神状态。
• 今年是我国抗日胜利71周年,新中国成立67 周年。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 国初期,中国人靠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 共产党人士和有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念的各 界人士,度过重重难关。他们明白自己生命 的意义,知道自己该如何做,生死置之度外。 • 所以,那时的中国人有坚强的灵魂,有骨气。 • 即使穷,也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更懂得生命 的意义,死不算什么,他们更明白生死的循 环和衔接,所以他们不怕死,不怕死的人组 成的民族是无所畏惧和不可战胜的民族。 • 那么,什么是信仰?
• 这里政治信仰虽然属于实用信仰的范围,但是政治信 仰却以传统的社会信仰和宗教道德的信仰为基础。所 以大政治家不仅具有实用的政治信仰,使事业达到成 功,而且也有很深的宗教道德信仰和民族社会信仰。 • 如我国抗战和建国时期,相信必胜必成,虽然属于实 用信仰范围。但就相信民族能复兴,文化必不致毁灭, 国土必可光复,国耻终可昭雪,国仇终必报复而言, 则是我国数千年来圣贤豪杰忠臣烈士的传统信仰,也 是我国全民族父诏子,子诏孙的传统信仰。
• 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 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 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五、我国目前社会政治信仰和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一)基本内容
•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 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 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 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4、由理想和想象力而形成的知识
• 信仰虽然不是起源于理想和想象力,但是信仰中必 然包含理想和想象的成分。 • 因为信仰的对象不是现实的事物,而是理想的事物。 所以,有理想者未必有信仰,而有信仰者必然有理 想。 • 信仰的理想对象一旦具体化,就具有强大力量,激 励人的情感,引发人的牺牲精神,使人感觉到这理想 的对象并非遥不可及,犹如即在目前。这就是想象力 的作用了。所以,想象力并不一定引起信仰(如诗人 或政治家的想象),而信仰中必包含有想象力。 • 简言之,理想或想象只有成为信仰的有机部分,才能 成为主宰行为和推动行为的决定力量。
二、信仰和信念的涵义
• 1、信仰
•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 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 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外在的根 本准则和态度。 • 信仰不是具体目标,而是一种精神依托,无论 成功与失败都会伴你左右,为你的言行提供基 本参考。 没有信仰的人往往容易迷茫彷徨, 会失去方向和目标。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 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 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 历史意义。 •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重要意义
• 2、生活的经验和阅历而形成的知识 • 我们常常看到在生活中得教训,行为中得知识,人 事方面经验丰富、阅历多的人,往往拥有坚定不移 的信仰(信念),以作为其事业的基础。这就是说 信仰不是来自抽象的理智推论,而是来自具体的生 活、行为、经验和阅历。 • 我们不妨这样说,具体的知识是可以增进、加强或 改变信仰的知识,而抽象的知识对于信仰的增进、 加强或改变的能力比较少,但也不是绝对没有。 • 信仰是使个性坚强、行为持久、态度真诚、意志集 中的一种知识形态。
第三讲 信仰与生活
主讲人:杜桂娥 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仰是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本体性关 怀,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超越 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活动。 借助于信仰活动来表征和实现自我超 越,成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和 最高的精神标志。
一、信仰的重要性
•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话:“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 没有信仰的人,灵魂是迷失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 族是灵魂迷失的民族,是懦弱散乱的民族。 • 让每个人都有信仰是开发人生潜能的心理基础,人 有了信仰,就坚定了行动奋斗的目标和信心,更明 确生命的意义;有信仰,心理时刻有归属感、心里无 所畏惧,从而形成了强壮的灵魂。 • 人有了强壮的灵魂,人就强壮;民族有了强壮的灵 魂,民族就强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