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张齐华)

分数的初步认识(张齐华)
分数的初步认识(张齐华)

分数的初步认识

执教: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二、新授部分

1、蛋糕的1/2

师: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出示书上图:四个苹果2瓶水)

师:这是丁丁和当当在野炊,你能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师: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师:它指的是谁?

生:这块蛋糕。

师: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长方形的1/2

师: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师: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师: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生:能。

(5)师: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生:能。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师:1/2表示哪一部分?

生:一大块

师:1/4呢?

生:一小块

师:中间用什么符号?

生:小于号

(教师板书)

(2)师: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生: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师: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生:能

师: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6、分数的书写。

(1)师教写1/2。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书上练习)汇报:1/3 1/6 1/9 1/8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

师:中间短横是?

生:分数线

师板书后说明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2是?

生:分母

师: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

生:2份

师:1是?

生:分子

师: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长方形 1

1/3 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师: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师: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师: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7、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五角星(1/5)巧克力(1/8)

生: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生:每一部分是这块巧克力的1/8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8

师:你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4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4个

师:你还联想到哪些分数?

生:1/2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2个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8、出示:黑板报。

师:《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9、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图:一岁现在的我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

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

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10、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师: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师: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师: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师: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

:师:生活中不缺少分数,只缺少发现分数的眼睛。

师:冬冬分了1/2,他收获了什么?

生:收获了友谊。

师:在蛋糕和友谊之间,哪个重要?

生:友谊。

三、总结部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王子”张齐华的四次教学超越

“数学王子”张齐华的四次教学超越 ——第八届“新经典大讲坛”张齐华老师演讲实录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我的座右铭。随着对数学、儿童以及课堂的思考不断深入,年近不惑的我,对自己的教学变革之路又有了新的领悟。今天就和大家讲讲我的几次超越之旅。 第一次超越:让平淡的数学焕发别样的风采 2003 年,那时我在江苏海安拿到一个参加县级比赛的机会。主办方告诉我,如果你能从县里比出来,就到市里,完了到省里,然后到全国。 当时准备的课是“走进圆的世界”,我就尝试给课堂一些新鲜的色彩。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我上的能够跟别人的有所不同。所以这堂课是这样进入的:平静的水面丢进一颗石子,荡开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圆。“大自然当中,圆不只是这样的……”,于是画面、音乐和我还算诗情画意的语言融合在一起。 当时这个课是非常精致的,精致到画面怎么出现,音乐什么时候停,停的时候是多少秒,都非常讲究。课的中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现象,《墨子》中“圆,一中同长也”的论述,“圆出于方”的方法等,都用PPT做了精美的展示。 11 年前的这堂课的确把孩子们给吸引住了!省里赛课,下课前我问孩子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个男孩站起来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这堂课在那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那时候还没有微博、微信,但有教学论坛,大家在论坛上给了很高的评价,综合起来就是这么一句话: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美。 第二次超越:脱掉技术外套,向数学本质回归 对这堂课的满意持续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有一天,师傅张兴华给我打电话,师父说,齐华,听说你的“走进圆的世界”特别有文化,我想问问你,“数学文化”和“数学+文化”是同一个概念吗?还没等我回答,师傅第二个问题就来了,他说,听说你的课上有个小男孩说了一句“圆真是太美了”,你当时有没有追问他说的圆指的是黑板上那个到顶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太美了,还是那一大堆的画面太美了。 师傅的话一在论坛上传开,有些人就说了,齐华的课你别看他多好,其实就剩下声光电三样东西。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堂没有内涵的课。 既然师傅和那么多好朋友提出来,我就反思,我的数学课是不是少了一点数学的东西?我当时定下一个誓言,三年的时间,重上“圆的认识”。而且,我定了三个要求:第一,大家都说你的课都是绚丽的画面,那再上的话,不允许出现一处和生活有关的画面。第二,大家都说你靠华丽的色彩,那就只允许出现黑白两色。第三,大家说你的课音乐悠扬,行,那就什么音乐都不出现。我决定来一个“三无产品”。 就在第三年,我备出了这堂课,名字叫“圆的认识”。这堂课这样进入:让孩子们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圆,在摸的过程当中,感受圆这个曲线图形和其他直线图形整体的差异。然后,给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个论断。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把一个月饼分成两 块,每块是这个月饼的 一半,也就是二分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之一。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 设计意图:直观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二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二分之一的意义,并要求会读会写会用“平均分”描述其意义,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同学, 分之几呢?下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四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

1 4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正方形纸片试着表示出这个正 小结: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折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 ……,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 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越少。 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 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 > 1 — 4 1 — 8 1-21 —— 2 4 —— 18 ——11—4 1_8规律: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31511164 1. 3 11118 10 7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认识几分之一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著名机构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义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 核心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集合课型一对一/一对N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大于10)的计算方法 2、掌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3、学会把一些物体看作整体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5、建立分数与平均分除法之间的联系 6、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能利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重、难点 重点:1,2,4 难点:4,5,6 课首沟通 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讲评。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孩子近几天的学校或家里的生活,促进与孩子的关系。 3、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对孩子在本周学校课程中存在困惑的地方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知识导图 课首小测

1. 把下列除法算式写成分数的形式。 2÷3=4÷5=1÷7=5÷8=3÷10= 2. 表示把一个物体()分成()份,每份是它的,读作()。 3. 里面有()个;3个加1个是()个,也就是,所以+=() 4. 里面有()个,5个减去2个,剩下()个,就是,所以-=()。

例 1. 计算+= 例 2. 计算-= 5. 5个是,就是(). 6. 1里面有()个 . 导学一:分数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讲解 1 1、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1减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减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学有所获】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例 3. 看图列式计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教材处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张齐华老师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法运用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张齐华老师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体会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分一分苹果、矿泉水,从而体会到两人一样多在数学上就称为“平均分”,再引出蛋糕的平均分,为下面二分之一的新授做铺垫。 (二)主动探索,感悟新知 (1)直观演示,体会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蛋糕这个直观事物让学生体会平均分、体会二分之一,揭示课题:认识分数,即提出分数的概念。再让学生初步认识把一个圆“平均分”,体会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接着让学生在其他图形上找到二分之一,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分数的概念。 强调对折就是“平均分”、另一半也是二分之一。马上对新知识加以巩固(试一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说说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先好,画出折痕,并在纸上标出,再表示几分之一。学生操作后上台展示,在所有的折法展示完后,再让学生考虑:为什么折法不同,得到的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加深分数概念,理解平均分) (3)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 [设计思想]: 本课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课重点就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与“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就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食物”,“分食物”就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食物”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接着出现“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这个月饼的多少呢?”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就是被动接受,而就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与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了四分之一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折出它四分之一;在自己阅读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后,让学生选择任意的一个图形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体验“人体中的分数”、“黑板报中的分数”、“图案中的分数”, 让学生学到了生活中的分数,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长方形纸、勾线笔等。 [教学流程]: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定稿版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3节)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精选文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1、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书上图:四个苹果2瓶水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著名机构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义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 核心内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拓思课堂课型一对一/一对N 教学目标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掌握几分之一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重、难点重点:1,2 难点:3 课首沟通 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讲评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孩子近几天的学校或家里的生活,促进与孩子的关系。 3、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对孩子在本周学校课程中存在困惑的地方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课首小测 1.(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三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对的在()里打“√”。

2.(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三年级单元测试)空白部分,涂色部分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三年级单元测试)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如图),每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5份是它的。 4.(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三年级单元测试)是()个 ,7个是; 里面有()个。 导学一:几分之一 知识点讲解 1 例 1.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学有所获】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例 2. 在方框里填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例 3. 把同样大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以下几份,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然后比一比。【学有所获】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我爱展示 1.(易错题)把一张饼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饼的。() 【学有所获】要用分数表示,必须“平均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听说于定海的老师从黄山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奖赛归来,由于传说得太好,所以一直想要一睹风采。但是一个月下来没能如愿。一个月后,参加杭州的新生代数学观摩,门口推销光盘的正好有这节课,迫不及待的买下来,第一时间欣赏了一番。正如传说,这节课可谓是上得出神入化,引起我深深地思索,常规课要上出自己的思想,同样能能折射出智慧的光彩。今晚重新欣赏,可谓更是一番惊叹,聪明如张,自叹太浅。现把其课堂实录整理出来,望有同感者多多。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以及一个苹果、4个月饼和两瓶矿泉水。 师: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4个月饼谁先来? 生: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 师:两瓶矿泉水? 生:每人分一瓶。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瞧,月饼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 生:一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什么? 生:平均分。 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问题来了,苹果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生:能! 师:想一想,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的话,应该怎样分?一起说! 生:每人分半个。 生:每人分一半。 师:有人说半个,有人说一半,如果让你分,你说该怎样分? 生:一人切一半。 师:张老师该从哪儿切? 生:从中间切。

教师将课件中的苹果切成两半。 师:拿出手指指一指,苹果的一半在哪里?这一块是苹果的一半吗?这一块呢?看来只要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苹果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怎样用数来表示呢? 生1:二分之一。 生2:四分之一。 生3:还是赞成二分之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至于苹果的一半究竟用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表示,或者是这个小女孩一开始悄悄给我说的一分之二呢,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判断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瞧,平均分(在课件中的一半苹果中出示分数线),两份(出示分母2),中的一份(出示分子1)告诉同学们,这个数叫做二分之一。谁会读? 生1:二分之一。 生2:二分之一。 生(齐):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这块苹果是整个苹果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这样看来,只要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 生:二分之一。 师:非常捧! 教师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轻声的说一遍,我们是怎样得到苹果的二分之一的。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样表示呢?先折一折,然后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行吗?动手折一折! 师:谁第一个上台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上台演示) 生:我是这样对折,就折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了。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课后反思及课堂结构流程图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小学刘娜2011-01

1 / 6 教材分析: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案方法:启发法、演示法、探究法。 教案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练习纸。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2个图形、彩笔、直尺。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1、妞妞和贝贝在野餐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四个苹果、2瓶水,怎么分物品? 2、引出: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2 / 6 3、“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二、活动感知,认识二分之一。 11、通过分一个蛋糕,引出分数。2112、刚才我们认识了蛋糕的,那长方形的又怎么表示呢?2213、动手折,学生作品交流展示。 21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2113、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否用来表示。(由最后一个判断题引出)32三、深入感知,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几分之一 (1)、动手折图形,涂色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2)、个别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3)、小组交流学生作品。 2、教案分数的书写,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 为例教案分数的书写。)、以1(2(2)、学生给分数各部分起名字。 3、判断: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练习纸) 4、估一估。 (1)、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 111 、、,课件移动,验证。分别估长方形的6233 / 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并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3、在想一想、分一分等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策略】: 1、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教学准备: 学生方面:每人两张圆形纸、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一支彩笔、直尺。 教师准备:各种图形的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准备交往。 师:同学们,有过分东西的经历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来分一分东西。师:把4个汉堡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生:每人分2个。 师:你能更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把4个汉堡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2个。 师:把2汉堡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生:把2汉堡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1个。 师:把1汉堡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二、探究新知,广泛交往。 (一)动手操作,理解一半(1/2) 1、初步认识1/2,理解“平均分”: (1)、出示要求:拿出一张圆形卡片,试着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和另一个小朋友每人各分得了多少?并把自己分得的一份涂上颜色。 (2)、用围圈说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分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冀教版 (1)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前端研究 【学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初步”决定了我们教学中对这一知识学习“度”的把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说,不宜拔高难度。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整数是从一开始一个一个数的,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整体的基础上,而且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量,又可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螺旋上升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认识离散量的几分之一以及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对平均分也有了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 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从这点来说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教学设计思路 自然数的学习经历了抽象的学习:比如一位老师,一位同学,一张桌子等最终抽象成数“1”,但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材编排中,分数的抽象仅使用了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就实现了对分数的抽象。没有充分经历抽象提取,学生也很难体会分数是一个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是一个数”,在现实问题情境和抽象之间进行双向循环,建立分数的模型,找到分数学习的生长点。 于是在本节课,我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关注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明线,另一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暗线。这样课堂立意更加新颖,课堂结构更加立体,课堂内涵更加深刻,课堂品质更加卓越。从下表的内容对本课的结构可窥豹一斑: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江苏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执教: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1、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书上图:四个苹果2瓶水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5)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2、1/4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山东省章丘市第二实验小学孙继东 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三上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与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课件演示、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通过谈话活跃气氛。 一、激趣导入. 师: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途中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帮助他们们吗? 出示动画:(1)把4个桃子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几个? 生1: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动画(2)把2个桃子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几个? 生2:把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动画(3):那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二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以及一个苹果、,个月饼和两瓶矿泉水。 师: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个月饼谁先来, 生:,个苹果每人分两个。 师:两瓶矿泉水, 生:每人分一瓶。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瞧,月饼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 生:一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什么, 生:平均分。 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问题来了,苹果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生:能~ 师:想一想,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的话,应该怎样分,一起说~ 生:每人分半个。 生:每人分一半。 师:有人说半个,有人说一半,如果让你分,你说该怎样分, 生:一人切一半。 师:张老师该从哪儿切,

生:从中间切。 教师将课件中的苹果切成两半。 师:拿出手指指一指,苹果的一半在哪里,这一块是苹果的一半吗,这一块呢,看来只要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苹果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怎样用数来表示呢, 生,:二分之一。 生,:四分之一。 生,:还是赞成二分之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至于苹果的一半究竟用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表示,或者是这个小女孩一开始悄悄给我说的一分之二呢,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判断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二、动手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瞧,平均分(在课件中的一半苹果中出示分数线),两份(出示分母,),中的一份(出示分子,)告诉同学们,这个数叫做二分之一。谁会读, 生,:二分之一。 生,:二分之一。 生(齐):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这块苹果是整个苹果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这样看来,只要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 生:二分之一。 师:非常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91- P9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读、写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游乐园玩,图上的 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分东西)有两个小朋友在分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和 数有关的问题,你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吗?怎样分公平?(4 个苹果、 2 盒奶)师:数学上把分的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2、(投示)可是只有一块月饼,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要把月饼平均分 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没人一半,从中间切开。演示) 3、(投示)对,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 一半。这一半我们用那个数字来表示呢?(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初步 认识一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 1/2 1、仔细观察,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 一份,(投示并演示)瞧:平均分,两份,中的一份。读这个分数。 同学们现在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块月饼的1/2 的吗?(同位讨 论)指 2 名生说,(投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 1/2 。)自由读这句话。师:怎么分的?它的指的是谁的?写分数 2、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横线、2、1 各表示什么?这一份是这块月 饼的 1/2 ,那另一块呢? 3、折方形纸的 1/2 。师:这是月饼的 1/2 ,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它 的 1/2 又该怎么表示呢?(投示要求)。展示不同的折法。师: 4、(投示)可以这样折: 3 种折法。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 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呢?(都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 2 份,涂色 部分正是其中的一份。)师: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5、练习。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形,你来判断一下(投示练 习判断题)同学们,不管是一块月饼、一个长方形、或者是一个圆形, 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 2 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 (一)认识 1/4 。 1、同学们学的真不错,那如果老师要是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 4 份,那其 中的一份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1/4 )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呢?指生说,(投示这句话)写 1/4 2、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认识了1/4 ,像这样的分数你还能说 出哪些呢?(生说,师板书生所说分数)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分数, 老师能写得完吗?那么我们就用一个符号来表示“,, ”,这说明这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体验生活,启蒙数感 师: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屏幕出示情景图:丁丁和当当在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1、师:你能帮他们分一分这些东西吗?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2个。 生2:把2瓶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1瓶。 师:你们看,每份分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发叫做……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可以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一半)怎样分? 生:把蛋糕切成两半,每人一半。 师:刀从哪里切?(正中间)(课件演示) 3、师: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板书),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个“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生:二分之一。 师:(故作惊讶)听说过这样的数吗?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4、师:仔细的观察,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多媒体闪烁其中一份的蛋糕)仔细瞧,这是两份中的一份,就是刚才大家提到的二分之一,谁会读? 学生读。 师(指着其中一份蛋糕):这一份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另一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不错。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实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板书) 师:现在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的?和同桌说一

说。(同桌互说,教师巡视) 二、参与活动,发展数感 1、师:这个是蛋糕的二分之一,老师这儿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么表示呢?先来看一看要求。(出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播放音乐,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举起你的作品让大家看看,真不错!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 生: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折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这位同学是竖着对折的,涂色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吗?与他一样的举起来看一看。有几个同学没举起来,你们是怎么折的? 生:我是横着对折的,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还有不一样的折法吗?如果斜着对折,涂色部分是不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生:是。 师(用多媒体演示三种折法):同学们,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呢? 生1:因为他们都是一半。 生2:因为都平均分成了2份。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师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师板书) 师:想不想表示出你想知道的几分之一?拿一张纸再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 (播放音乐,学生再次进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