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合集下载

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力)
4.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
义。(人地协调观)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 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 三江源地区是水源地但调蓄洪水的能力并不强。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分类 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 于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英 巴扎—喀尔曲尕段是塔里木盆地内陆干旱区中以胡杨林荒漠生态系 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40°55′~ 41°15′,东经 84°15′~85°30′。东西长 109.7 千米,南北宽 47.1 千 米,总面积为 395 420 公顷。
(2)目的:保护珍贵的、稀有的 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 的自然环境的 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及意义 ①分类:自然保护区分为 3 个类别 9 个类型。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自然生态 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三类。 ②意义: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是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与信息交流 的基础,是保护区管理体制 的核心。
(2)三类自然保护区 ①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 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 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 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②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以 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 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 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说明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结合实例,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目标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产生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________。

2.表现:________________、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拓展延伸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耕还牧、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平原,湖滨、海滨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退田还湿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土地西北、华北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降水少、气候干多途径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荒漠化半干旱区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旱、蒸发旺盛严禁乱砍滥伐;上下游统一分配水资源;合理放牧3.影响(1)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4.措施:设定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原则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原则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原则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生物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海洋生物资源是指生活在海洋水域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及其衍生物等。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并探讨如何在开发利用中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首先,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对于海洋生物资源来说,开发利用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以保证其能够持续供应给人类。

开发利用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评估,确保不会对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例如,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应建立科学的捕捞配额制度,限制捕捞量,防止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

其次,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在进行开发利用时,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

可以采取划定保护区、设立禁止捕捞区等方式,保护这些物种的栖息地,并减少它们受到的捕捞压力。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强化物种保护,推动物种复育与放流等措施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另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生态系统的维护。

海洋生物之间存在复杂而微妙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时,需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该原则要求我们充分了解特定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珊瑚礁,需要禁止破坏性的捕捞方式,以保护珊瑚礁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环境保护。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可能伴随着环境污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开发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海洋工程建设中,应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废水和废气排放。

2021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学案:第二单元 第三节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2021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学案:第二单元 第三节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直击考点】海洋开发海洋生物资源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2.熟知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3.生疏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实行的措施。

[学习过程]1.特点:(1)种类多;(2)数量大。

2.类型海洋鱼类:是海洋_____的主要对象,_______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疆。

海洋虾蟹:具有群体________、资源量________、繁殖力量________等特点,也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海藻:是重要的海洋________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海藻有_70多种____。

3.海洋渔业资源分布:爱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渔场:主要集中在________海疆。

一些经济鱼类由于繁殖、索饵、洄游的需要,往往集聚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养分丰富的浅海海疆,并形成大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4.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2)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削减(3)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疆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5. 应对问题的措施:(1)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限制渔网网目大小;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实行休渔、禁渔等措施;开拓捕捞空间;拓展捕捞品种;进展海水养殖增殖。

(2)大型工程建设要经过科学论证。

(3)把握污染源,爱护海洋环境。

6.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牧场海洋农牧化:包括海水________、________技术及海洋________技术。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海洋________力量,增加海洋________资源量。

当前,海洋渔业正在步入“________”的新时代。

7.海洋药物和养分保健食品的开发海洋不仅为人类供应大量蛋白质,也是人类猎取________资源的“蓝色宝库”。

利用________开发新药、特效药,已成为医药界的共识。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一、世界性的畜禽资源危机(一)动物生产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品种资源的锐减问题在动物生产中,家畜家禽以肉、奶、蛋、毛、皮、羽、畜力和有机肥等形式提供了人类30%到40%的需求,这些都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的大约4 500个品种,它们是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3年统计,大约30%的家畜品种资源处于消亡状态。

据1995年WWL-DAD的资料表明,许多家畜品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在1433个调查品种中,大约有27%处于灭绝的边缘。

由此可以推测,目前全球的五千余个品种中,大约有1200到1600个品种处于危险境地,每年大约有50多个品种消失。

此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品种的数量正日益减少。

地方品种的灭绝,不仅是现有资源丢失的问题,同时也是动物育种素材的损失,可能对未来的动物育种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二)《全球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1.FAO的作用在对动物遗传资源保护的行动中,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世界资源协会等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FAO于1992年实施了发展中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计划,它由五个部分组成:建立全球畜禽品种目录、品种保存、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生物技术应用、建立畜禽品种保护的国际法规。

2.《全球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国际对动物遗传资源在粮食和农业方面的根本作用的认识日益增强,对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92年6月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67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到1993年底其中的30个国家正式批准公约,我国自“六五”以来,就将动物遗传资源的发掘、鉴别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94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6年正式成立了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委员会和下属的各主要畜种的品种专业审定委员会,这些工作都极大地推动了对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

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8)

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8)

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8)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5.21•【字号】•【施行日期】2018.05.2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3月21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18年5月31日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用地保护第三章农用水保护第四章生物资源保护第五章农业污染防治第一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第二节农药、化肥、农膜污染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和其他污染防治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本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土壤、水、大气、生物等。

第四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管护并举、职责严明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开展;统筹相关农业补贴资金,采取农业生态环境补贴或者生态补偿等措施,对从事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活动的农业生产者给予扶持。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七章 第三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课件 北师大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七章 第三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课件 北师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料的分析能力。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最基本的多样性,它决定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加上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故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限的,人们的长期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鼠类泛滥成灾, 外界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上 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人们对海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 用,使海南黑冠长臂猿的生存空间减小,生存环境恶化,再 加上人们的乱捕滥杀,海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脊椎动物种类约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4% B.我国有许多特产珍稀动物,白鳍豚就是其中一种 C.到2005年3月23日,我国已有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人与 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D.易地保护是保护动物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选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 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就地保护的 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精选精练·盐城学业考)精选精练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养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种子基因库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及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其主要形式 是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中国 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 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保护与利用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保护与利用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保护与利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到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也日益凸显。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不断再生;而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旦被消耗殆尽,就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无论是哪一类资源,我们都需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利用,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先来说说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水污染也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在工业生产中,一些企业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了河流和湖泊。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污水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

土地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切实保护耕地;同时,要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

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以及铁、铜、铝等金属矿产,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原材料。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例如,煤炭开采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石油开采可能引发海洋污染。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和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加强对矿山环境的治理和修复,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渐走向枯竭,开发并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其中,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主要讨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一、生物质资源的概念所谓生物质资源,就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为基础的天然材料或能源。

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更新快、再生性好、环保等优点。

生物质资源主要有植物、林木、养殖、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等。

二、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目前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化工利用技术、生物制品利用技术和生态环境利用技术等。

1、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作为能源。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热能利用技术、生物质电力利用技术和生物质沼气利用技术。

其中,生物质沼气利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以养殖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沼气池发酵,可以获得沼气和高价值肥料。

2、生物化工利用技术生物化工利用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和化学合成等过程,生产出各种基础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医药化学品等。

生物化工利用技术具有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环境友好等优点。

其中,生物质乙醇生产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

3、生物制品利用技术生物制品利用技术是指将生物质作为原料生产各种生物制品,包括食品、饲料、化妆品、生物药品等。

生物制品利用技术具有生物可降解、营养丰富、生态安全等优点。

其中,食品和饲料加工技术是生物制品利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如将生物质制成蛋白粉、鱼粉等,用于食品加工和畜牧养殖。

4、生态环境利用技术生态环境利用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通过生态制造和再生利用等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质能源生态利用技术、生物质工程生态利用技术和生物资源保护技术等。

其中,生物质炭制备技术是生态环境利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生物质的炭化处理,可以获得具有高活性和吸附性能的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和水源保护等。

第三节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一、自然资源的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 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的概念中包含了三重属性:⑴自然属性。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人们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 经过人们加工而来的物质和能量不能称其为自然资源⑵ 时代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内容、 类型划分和经济价值往往不同。例如,在石器时代,铁 矿对人们来说还不属于自然资源;而在工业时代,铁矿 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⑶经济属性。能够产 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才能称为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人们还不能利 用的物质和能量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
考点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高效记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社会阶段 生产力水平
农业文明 低
工业文明 中
后工业文明 高
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用范围与规模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 式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强 小
单一 低
较强 较大
中等 中
弱 大
多样化 高
考点3: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3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 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 中东地区 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3分) 日本 美国
丙地
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 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③热带沙漠气候
考点3: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 富的原因。(3分)

第九章 生物资源保护法

第九章 生物资源保护法
▪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3、4条规定:国家对 野生植物资源实行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 理利用的方针。同时,鼓励和支持野生植物 科学研究、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 (三)监督管理体制
▪ 1.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 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
▪ 2.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 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 3.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 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第二节 野生植物保护法
▪ 一、野生植物 ▪ 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野生植物是指
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或原生地天然生长并 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 有植物。
▪ 二、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立法现状 ▪ 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法规是1997年1月1日
▪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 ,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 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 、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 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 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 二、森林资源保护立法现状 ▪ 我国森林保护立法主要有:《森林法》及其实施 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规范。
▪ 三、我国森林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
▪ (一) 立法宗旨(第一条)
▪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 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 生活的需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类型、分布特点和利用状况。

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自然资源知识框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章内容,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尚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状况,了解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状况。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课堂讲解: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策略。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概念图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现知识关联,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

如图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A指的是______多样性;B指的是______多样性;C指的______多样性。

(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______多样性造成的。

(3)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

这是指______多样性。

【答案】物种遗传生态系统遗传物种【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因此,品种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由图可知,A指的是物种多样性;B指的是遗传多样性;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遗传多样性造成的。

(3)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2.【题文】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答案】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方志学作业——《如东县志》

方志学作业——《如东县志》

姓名:施倩学号:2008202485家乡名称: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家乡区划概况:如东县下辖14个镇:栟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兵房镇,县城为掘港镇。

一、《如东县志》发展历史(一)如东县官修志书发展历史(1)古代:地方县志的发展与历史上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如东古代为海洋,在唐代时才逐渐成为陆地。

唐后期至宋朝,逐渐形成一些小的集镇,至明代逐渐繁荣。

那是的如东地域还不是一个县级地区,它属泰州如皋县东乡。

因此历史上可循的最早的记录如东县地方志的志书是1464年(明代天顺八年)所修的《如皋县志》。

《如皋县志》创修于1464年(明代天顺八年),此后历经清、民国,465年间共11修。

其中,明代5部、清代5部。

(2)近代:民国时期修编了《如东县志》一部。

它始修于1915年,成稿于1933年,是一部续修本沙修《如皋县志》,也是如皋县志史上最为详尽的一版县志。

其“仿纪事本末之例,合九志而祥加考订,别类分门,原原本本,篡缀成帙,续采事实,迄于逊政,足成一县之通志,如斯编之详晰无遗者。

”该部县志的编修历经多次战事变乱,其间倡修志书的沙元炳也壮志未酬身先死,后来志稿终于在1933年得以部分印行传世。

主撰沙元炳、沈文翰、金鉽,后两人均为泰兴人士。

该志计20卷18册。

其卷首:志序5、编纂崖略1、纂修题名1、星野1,设有全县分区图样,并,附图说。

卷1:区域。

卷2~3:建置。

卷4:民赋。

卷5:典礼、防卫、邮置。

卷6~9:食货、学校、秩官、选举。

卷10~14:人物。

卷15~17:烈女。

卷18~19:艺文。

卷20:祥祲。

卷末有旧志序8及跋1。

据“序”载:该志“旁搜远引,仿纪事本末体例,别类分门”。

“编纂崖略”是这样记述的:其“汇集旧志,覆加考订,增改并采同治癸酉(1873年)后事实续入,迄宣统三年(1911)年为断,都为一书。

表图分附劂类,有清一代邑乘、政事、文献,于此斯得所汇集。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有关我国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金丝猴、褐马鸡等B. 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采取保护措施C. 为了更好的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应把所有濒危的动物种类转移到动物园里饲养和繁殖D.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解答】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金丝猴、褐马鸡等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A正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B正确;为了更好的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对濒危的动物种类可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或转移到动物园里饲养和繁殖,C错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正确。

2.【题文】世界A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被称为“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基因库”。

据调查,保护区中植物共172科、676属、1490种,其中有60多种属于珍贵稀有和濒临灭绝的树种,如:建柏、观光木、伞花木等;保护区有各类动物多种,其中鸟类166种、爬行动物69种、两栖动物2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42种,如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熊等。

(1)资料中涉及到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______。

(2)从资料中你知道了一些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请再分别写出一种我国的珍稀植物和特产珍稀动物的名称:______、______。

(3)资料从侧面说明了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1).种(2).银杉(3).扬子鳄(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析】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本章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一章。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消除环境污染,增强人类自我保护意识的知识,这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首先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接着又介绍了“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特点和野生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及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

最后讲述了“生物(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讲解,并且让学生知道遗传多样性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注意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要,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集中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最后得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结论。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要注意结合实例进行讲述。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应注意配合有关的录像或图片资料进行讲授。

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1)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哪些特点;(2)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3)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三个题目讲解:(1)就地保护的必要性;(2)迁地保护的必要性;(3)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的必要性。

本节还安排了“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的研究性课题,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状况及其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的方法,并提高语言文字和信息交流的能力。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与第七章第一节中有关基因库的知识有关。

在讲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时,需要第八章第三节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类型、成分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知识做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务川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务川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制作人唐怡务川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简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总人口43.53万人,因盛产丹砂而获得“丹砂古县”之誉称,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味浓郁,农业产业化,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之源、丹砂古县、中国矿都、野银杏之乡,天锻地造,雨砺风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

境内多系喀斯特地貌,集山峻、谷险、洞奇、石美、园阔、泉特、水秀与一体。

有神奇的风动石、石上树;蜿蜒曲折的洪渡河,两岸山高峡长,林木青葱,河水清澈;有塞北风情的栗园草场和鬼斧神工的栗园石林(二)自然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0.5%,其中灌木林占总植被覆盖率的64.5%。

地貌垂直分布明显,气候条件、土地肥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衍,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

县内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覆盖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6.12%。

无植被覆盖面积占3.88%,主要包括难利用地、城乡居民、工矿、交通用地和水域等。

自然植被以森林植被、灌木林、灌木草地植被为主,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极少。

自然植被占土地总面积的78%。

自然植被占土地总面积的78%。

这里有“锯子山、马福林、深溪沟”等三大自然保护区,其中锯子山又名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方圆113平方公里,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常有神州稀有的黑叶猴出没。

境内森林植被资源有114个科,245个属,299个种。

其中乔木128个种,竹类12个种,木本花卉12个种,灌木46个种,藤本14个种,蕨类6个种,草本81个种;农作物品种资源有393个品种,其中粮食作物256个品种,油料作物43个品种,经济作物11个品种,绿肥3个品种;水果33个品种;蔬菜47个品种;畜禽品种资源有牛、马、羊、猪、鸡、鸭和饲养经济昆虫-蜜蜂;野生动物资源有两栖类、爬行类、兽类。

列入国家珍贵保护动物的有大鲵。

害虫天敌资源有36个属,70个品种。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蚕桑、油桐等;主要用材树种以松、杉、柏木为主务川生物种类多,物矿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Hale Waihona Puke “浮尘”降临北京 由于中国华北地区近期气温偏高
且持续干旱少雨,一股较强的西 北风3月18日将大量黄沙尘土吹 至北京,城区上空黄沙尘土弥漫, 不少行人只好用纱巾蒙面。北京 的春季,几乎每年都要出现这样 令人烦恼的“浮尘”天气。
4月6日,又一场沙尘暴 笼罩北京城。滚滚风沙 给出行的人们带来极大 不便。这是北京地区一 个月来的第5次大风扬沙 天气。 新华社记者 刘宇 摄(数码照片)
7、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义务植树运动(植树节3月12日) 每人每年植树 3-5 棵
“三北”防护林体 系
长江中上游防 护林体系
中国森林资源变化表
次序和年限 1949年
森林面积(万Km2) 森林覆盖率(%) 活立木总蓄积量 (亿M3)
76.0
7.9
第一次清查
1973-1976
第二次清查
1977-1981
完成《第三节 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思维训练题〈森林部分〉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1920 .10.19 Monday , October 19,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 2:48:22 22:48:2 222:48 10/19/2 020 10:48:22 PM
第三节 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森林资源部分
思考:
我们都知道森林对于我们来说十 分重要,但你知道森林有哪些作 用吗?
一、森林与环境
1.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 2. 森林又是一种环境资源
环境的肺脏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环境
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资源 环境的卫士 干旱半干旱区——防风固沙、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922 :48:222 2:48Oc t-2019-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22:48:2222 :48:222 2:48M onday , October 19,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1920.1 0.1922:48:2222 :48:22 October 19,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19 日星期 一10时4 8分22 秒22:48:2219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10时4 8分22 秒下午1 0时48 分22:48:2220.1 0.19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1920.1 0.1922:4822:48 :2222:4 8:22Oc t-20
森林资源的作用(物质资源、环境资源) 世界森林资源的现状(破坏严重、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数量上: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质量上: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分布上: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三大林区)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森林法》、造林目标及原因、造林重点
作业:
三、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资料一:
1. 1997年中国有宜农荒山荒地面积63.03万平方 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6%;宜林地面积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
2. 世界有木本植物20000余种,中国有8000余种, 占世界40%,其中乔木树种2800种,占中国木 本植物35%,而同纬度与中国相近的美国仅有 乔木树种810种。
国家
美国 罗马尼亚
法国 中国 英国
森林覆盖率 (%) 31.3 29.0 27.0 13.4 10.0
中国80年代森林资源消耗及其构成表
计划内消耗量 计划外消耗量 合计
总消耗量 (万立方米)
占总消耗量 的比重(%)
6800 23.1
22610 76.9
29410 100.0
4.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E、天然“粘合剂”a( )F、天然“绿色卫士f”
()
b
i
G、天然“加湿器”g( )H、天然“美容师”j ( ) I、天然“消声器”( ) J、天然“绿色宾馆”
()
备选答案: a 保持水土 b 调节气候 c 吸烟 滞尘 d 防风固沙 e 净化空气 f 保护农田
世界自然带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分析:世界森林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哪些地区?
1. 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资料二:
1. 1995年世界森林覆盖率26.0%,1997年中国 森林覆盖率为13.9%,居世界121位;
2. 1995年世界森林总蓄积量为3100亿立方米, 1997年中国森林蓄积量101.4亿立方米,只占 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4%。
资料二: 1. 1995年世界森林覆盖率26.0%,1997年中国 森林覆盖率为13.9%,居世界121位; 2. 1995年世界森林总蓄积量为3100亿立方米, 1997年中国森林蓄积量101.4亿立方米,只占 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4%。
3. 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等在我国分布都很广。
资料一: 1. 1997年中国有宜农荒山荒地面积63.03万平方 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6%;宜林地面积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 2. 世界有木本植物20000余种,中国有8000余种, 占世界40%,其中乔木树种2800种,占中国木 本植物35%,而同纬度与中国相近的美国仅有 乔木树种810种。 3. 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等在我国分布都很广。
二、世界森林资源特点:
1. 世界森林资源的现状
世界森林覆盖率低(30%),森林面积减小 的趋势仍在继续。
二、世界森林资源特点:
1. 世界森林资源的现状
世界森林覆盖率低(30%),森林面积减小 的趋势仍在继续。
2. 世界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现有森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亚洲 北部和东南部、非洲赤道地区。
表现: 一方面在林业工作上重采伐、轻抚育,
造林多、存活少; 另一方面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时有发生。
四、保护森林 绿化祖国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 1. 我国已提出要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的奋
斗目标,其原因是什么?
2. 我国哪一年颁布了《森林法》?其主要内容 是什么?
保护森林绿化祖国的措施:
保护农田
环境的调节者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减弱噪声
大自 然的 总调 度室
有人说:森林是“生态平衡的核心”,也有人说
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 蕴含森林的一种环境功能,请思考回答:
A、天然“净化器”e( )B、天然“吸尘器c”( )
C、天然“蓄水池”h( )D、天然“过滤器d”( )
一方面:保护和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
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等现象。
贯彻
《森林法》 另一方面: 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目标:覆盖率提高到 30%,且分布 均匀。 原因: 不仅可生产木材、又可防御自然灾害。
生态 林业 工程
1.“三北”防护林体。系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 3. 沿海防护林体系。 4. 太行山绿化工程。 5、平原绿化工程 。 6、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赣、闽、台)
分布在交通
不便的深 山区和边 疆地区, 开发利用 困难
缺林地区: 广大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
我国与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的比较表1991年
国家
埃及 印度 日本 巴西 加拿大
森林覆盖率 (%) 0.0 22.5 66.7 58.0 39.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19日 星期一1 0时48 分22秒 Monday , October 19,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192020年10月 19日星 期一10 时48分 22秒20 .10.19
谢谢大家!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9 日下午1 0时48 分20.10. 1920.1 0.19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19 日星期 一下午1 0时48 分22秒2 2:48:22 20.10.1 9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0月 下午10 时48分2 0.10.19 22:48O ctober 19, 2020
2. 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蓄积量少
读图分析: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长白山地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东北林区
台湾 福建 江西
西南林区 雅鲁藏布江
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区
东南林区
3. 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最大的天然林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3)
西南林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
第三次清查
1984-1988
第四次清查
1989-1993
2000年计划
122.0 115.2 124.6 133.6 144-154
12.7 12.0 12.98 13.92 15-16
95.3 105.7 105.7 117.85 126.60
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30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森林资源部分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