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人格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的框架内探讨理解人的行为、阐明人的本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在心理学领域中,没有一个分支的范围有人格心理学那样广阔,它是交叉点最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以整体的人为研究对象,涉及人的复杂行为的许多方面。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成长,主要出现了六大流派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对人格理论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人格心理学科的发展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昌盛时期。早期的人格心理学家都是从实践领域里走出来的,虽然他们也做观察,但这种观察是初级的、不成系统的,他们大部分人的兴趣是在发展理论上而不是在数据上;他们在工作方式上,更多地带有主观思辨的特征。第二阶段是对理论的反抗倾向,这种反抗持续至今。一方面的原因是人格理论从一开始就是在争辩中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多是在反弗洛伊德的理论而起家的。人们发现运用一些前人的理论与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地解释人格现象;同时,当严谨的方法和数据的统计开始兴起时,人们开始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认为理论要经得起客观检验。结果是当人格心理学家们觉得自己迈出了很有价值的一步时,其它学科的学者却对人格心理学不再有兴趣了。第三阶段是将上述两种风格统合在一起。人格心理学家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在复兴那种大胆的、整体化的、宽阔风格的同时,又不失在严格、完善的方法上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即理论要建立在实证发现的基础上。大五人格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当代人格理论的研究发展体现出了三种交融趋势。

一、人格理论的交融趋势

在最近几十年里,人格心理学在研究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主要特色表现在研究的精确化、理论的小型化上;而在创造出新的、有广泛意义的理论上却显得薄弱。从其发展趋势上来看,人格理论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以下6种:

精神分析论范式。这是由弗洛伊德创立,其后由荣格、阿德勒和艾里克森等发展起来的。该范式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其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恋母情结、梦、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等对人格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弗洛伊德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意识范畴拓宽到潜意识领域。他说人的意识仅仅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潜藏于水下的便是潜意识领域。而这一部分正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部分。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学家主要是通过7种手段来了解潜意识:1、梦的解析;2、投射测验;3、自由联想;4、口误;5、催眠;6、意外;7、象征行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理论。卢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虽然从表面上看和弗洛伊德稍有不同,但是,他们不去分析社会的本质,不去从社会的生产关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往往把社会关系局限于儿童幼年的家庭环境里。他们抽象地谈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抽象地谈论社会影响人的心理,心理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形成了一种循环论。霍妮、弗罗姆,以至艾里克森,他们所描述的并不是具有社会性的人们,而是在一个人自己的生物性的、内在紧张下行动着的个人。结果,他们的基本思想、观点和弗洛伊德没有本质的区别,并未摆脱掉生物学的观点。

特质论范式。由奥尔波特发起,其后的研究者有卡特尔、艾森克及大五模型的研究者。该范式强调人的个别差异。这些个体差异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特质理论家通常不关注任何个人的行为,而是关注对外在特质连续体上不同位置上人的典型行为的描述。特质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人格特质的探寻、分类以及对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他们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以及自陈测量等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像其他重要的理论观点一样,特质论也引发了大量的研究。通过人格特质的测量来预测行为,现已成为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从事研究的一个标准特征。

生物论范式。汉斯·艾森克倡导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人格。艾森克认为,可以在三个维度上划分人格。他把这三个维度划分为内外倾向性、神经性和精神质。研究发现,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对刺激更敏感。艾森克认为,这一差异是以遗传的生物差异为基础的。许多人格心理学家考察了气质这种一般的遗传倾向。EAS气质模式确定了三种气质维度:情绪性、活动性和交际性。心理学者认为,气质主要是遗传来的,这些遗传倾向与经验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成年人的人格特质。生物学流派的一大贡献是在人格研究和生物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进行人格研究时,不可忽视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生物性。把人格研究与生物学联系起来使人格心理学者在理解人格类型如何形成这一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范式。它起初产生于华生和斯金纳等的行为主义,然后发展到班杜拉、罗特、米切尔等的社会认知理论。该范式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原因,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如何才能习得。该范式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严格的实验法。

认知论范式。认知流派对人格的探讨主要是从人的信息加工方式角度描述了行为模式的一致性。乔治·凯利是人的建构理论的早期开创者。他认为是一种本能促使人们去认识世界。他把人比喻成科学家,人们总是力求能更好地预测他们身上将要发生的事情。他把人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认知结构称为人的建构。心理学家描述了几种认知结构,以帮助我们解释个体差异和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图式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知觉、组织和储存信息的认知结构。研究者发现,有关未来自我的认知表象会影响人的行为。认知学派对人格的探讨的长处之一就是其强有力的实验背景。它还显示出对特质的研究呈现出细化和扩展的倾向,这符合当前心理学中用认知解释行为的趋势。

人本主义范式。20世纪50-60年代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该范式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关注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通常不关心人的潜意识、特质、强化史或对行为的预测,主要强调个人责任,强调此时此地,关注人的存在及成长。该范式反对以精神病人为研究对象的精神分析论,也反对以动物与幼儿为研究对象的行为主义,主张以正常人甚至优秀人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自我、自我实现、生命的意义等重要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该范式采用访谈、自我报告等技术描述和解释当前的经验,反对还原分析法,也基本上反对实验法。人本主义的最新进展是由契克芩特米哈衣完成的,他认为,使人的生活处于各种挑战中,并被任务所吸引,这是获得乐观体验,即得到快乐和满足的关键。

比较而言,精神分析范式倾向于研究人格动力,寻求人们的特征性行为的内在根源,即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发生特定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它第一次把人格的研究从意识领域拓宽到潜意识领域,大大拓宽了人格心理研究的范畴;特质论范式倾向于研究人格结构,描述人格的静态画面,即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个别差异;生物论范式倾向于人格的生物学因素,主要是对气质类型的遗传性进行研究;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范式倾向于研究人格过程,试图揭示人格的发生和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即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如何发生的;认知论范式认为未来自我的认知表象会影响人的行为,它还显示出对特质的研究进行细化和扩展的倾向,这符合当前心理学中用认知解释行为的趋势;人本主义范式倾向于研究人格的目的和价值,试图解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最终依据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还是意义发现,即解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终极性价值问题。

总之,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逐渐从意识拓展到潜意识领域,从研究人格的结构到人格的类型,从人格生物学因素和高层次的认知因素,到人本主义研究人的责任、价值和意义问题。如果说在此以前,人格心理学还是以较小的封闭形式发展,研究者们存在着彼此挑剔,只在研究数量上扩大规模的话,那么值得欣慰的是,人格研究者们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