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刺激分子B7-4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B7_H3和B7_H4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_郑大勇
B7-H3和B7-H4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郑大勇董少婷陈锦章吕成伟黄振华黄娜何本夫石敏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B031800480)作者单位: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郑大勇,董少婷,陈锦章,吕成伟,黄振华,黄娜,石敏);510318解放军第421医院(何本夫)通讯作者:石敏【摘要】目的探讨B7-H3和B7-H4基因突变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以60例鼻咽癌标本作为病例组,以30例正常子鼻咽部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B7-H3和B7-H4的表达。
结果B7-H3和B7-H4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B7-H3和B7-H4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B7-H3和B7-H4与鼻咽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B7-H3基因;B7-H4基因;鼻咽癌DOI :10.3969/j.issn.1001-5930.2014.06.003中图分类号:R73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30(2014)06-0617-03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 7-H 3and B 7-H 4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ZHENG Dayong ,DONG Shaoting ,CHEN Jinzhang ,et 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Southern Hospital ,Guangzhou ,510515【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7-H3and B7-H4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 60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as the case group ,and 70cases of normal endometrial was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s of B7-H3and B7-H4in the 2groups wer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y.ResultsThe positive rates of B7-H3and B7-H4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nasopharyngeal tissu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positive rates of B7-H3and B7-H4in stage Ⅲand Ⅳ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tage Ⅰand Ⅱand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tie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B7-H3and B7-H4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arcin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nasopharyngeal carcinoma.【Key words 】B7-H3gene ;B7-H4gen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2014,29:617 619)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是我国广东省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家族集聚现象,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
口服免疫耐受的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口服免疫耐受的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戴敏;陈颖;马萍【摘要】口服免疫耐受(oral tolerance)是指口服可溶性蛋白抗原刺激机体后形成的对该抗原无免疫的应答,对其它抗原仍能应答,这不同于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造成的抑制状态,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口服耐受可阻止机体对肠腔内共栖的正常菌群产生免疫应答,而这些菌群乃机体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所必需的,同时应用口服耐受这一原理,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1]。
从W ells和Osbom e于1911年报道给动物喂卵清蛋白(OVA)抗原后,能减轻再次注射OVA所发生的变态反应,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人们对口服耐受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不错的成果。
现就口服耐受的机理及其应用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口服免疫耐受产生的结构基础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细胞,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
与口服耐受密切相关的是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
GALT由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派氏集合淋巴结(Pey er’s Patch,PP)和肠系膜淋巴结组成。
PP是小肠的黏膜滤泡组织,主要由膜细胞(m emb...【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09(035)002【总页数】2页(P85-86)【作者】戴敏;陈颖;马萍【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2口服免疫耐受(oral tolerance)是指口服可溶性蛋白抗原刺激机体后形成的对该抗原无免疫的应答,对其它抗原仍能应答,这不同于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造成的抑制状态,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口服耐受可阻止机体对肠腔内共栖的正常菌群产生免疫应答,而这些菌群乃机体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所必需的,同时应用口服耐受这一原理,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1]。
共刺激分子B7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共刺激分子B7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张丽;张东华【期刊名称】《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年(卷),期】2006(4)4【摘要】B7家族成员是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其中对B7-1、B7-2分子的研究最为深入,近年来,该家族中B7-H1、B7-H2、B7-H3、B7-DC、B7-H4等新成员也被陆续发现,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为T细胞活化提供所需的正性和负性共刺激信号,通过复杂的网络平衡作用决定最终的免疫效应.随着器官移植的迅速发展,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成为解决移植排斥的重要途径,正性共刺激通路B7/CD28通路、B7-H2/ICOS通路、B7-H3通路的过度活化,以及负性共刺激通路B7/CT-LA-4通路、B7-H1、B7-DC/PD-1通路、B7-H4/BTLA通路的发现,在移植免疫中意义尤为突出.【总页数】6页(P30-35)【作者】张丽;张东华【作者单位】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研究 [J], 黄庆文;陈伊2.共刺激分子CD28/B7家族在抑制肝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纪志鹏;徐克森3.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研究 [J], 祁紫娟; 于丹; 周照旭; 吴鹤鸣; 邢荣贵; 姜虹4.协同共刺激分子B7-H4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新童;肖巍5.共刺激分子B7家族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J], 范梦科;张奇;陈伟;杨伟杰;齐莉莉;王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颈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王蓉蓉;杜盟盟;马守叶;刘红【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官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官颈癌得到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但复发性官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乐观.目前认为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的血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被认为是肿瘤患者的实时“液体活检”,根据循环肿瘤细胞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通过不同的技术富集和检测进行研究,可能为宫颈癌的诊断、疗效检测、个体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9【总页数】4页(P1745-1748)【关键词】宫颈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肿瘤标志物【作者】王蓉蓉;杜盟盟;马守叶;刘红【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5;R765.2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宫颈癌并且根治效果较显著,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且复发、转移率高,因此宫颈癌的诊断、治疗、疗效以及预后均备受世界瞩目。
众所周知,宫颈癌的复发、转移严重困扰着临床医师,目前的研究热点循环肿瘤细胞,在转移环节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穿透基膜进入外周循环系统,最终种植在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其特性与原发灶有相似性,在众多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尤其是乳腺癌,现已明确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数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因此,对宫颈癌循环肿瘤细胞进行研究可能对临床诊疗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是无创性操作,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现对宫颈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之一,肿瘤细胞自原发肿瘤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需要经历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上皮肿瘤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强的侵袭性及迁移能力,侵入血管或淋巴管随着外周循环到达远处器官,种植形成微转移灶并继续发展,从原发灶脱落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即循环肿瘤细胞[1]。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与肿瘤免疫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与肿瘤免疫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摘要】肿瘤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肿瘤免疫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B7-H4的发现与特征、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联、潜在临床应用以及调节机制。
研究发现B7-H4可通过抑制T 细胞活化和增加免疫抑制细胞的抑制功能来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B7-H4作为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备受关注,并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B7-H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肿瘤免疫、共刺激分子B7-H4、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治疗靶点、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B7-H4是一种负性共刺激分子,最初在2003年被发现。
它属于B7家族的一员,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B7-H4的角色逐渐凸显出来。
B7-H4在肿瘤微环境中被广泛表达,与肿瘤的逃逸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B7-H4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抑制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和活化,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功能使B7-H4成为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
了解B7-H4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对于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B7-H4与肿瘤免疫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是当前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B7-H4的深入了解,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为癌症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1.2 研究意义探究B7-H4与肿瘤免疫信号通路的关联,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还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研究B7-H4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可以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并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探究B7-H4与肿瘤免疫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有望揭示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理,为肿瘤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共刺激分子B7-H1和Fas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意义
共刺激分子B7-H1和Fas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意义王永华;庄乾元【期刊名称】《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08(23)9【摘要】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Fas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和FasL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其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和FasL均不表达;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7-H1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和70%。
B7-H1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FasL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复发无关。
B7-H1的表达水平与FasL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98,P=0.000)。
结论:B7-H1和FasL 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逃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B7-H1和FasL可以作为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干预B7-H1及FasL信号将有望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总页数】3页(P684-686)【关键词】膀胱肿瘤;B7-H1;FasL;免疫逃逸【作者】王永华;庄乾元【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相关文献】1.协同共刺激分子B7-H4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J], 王利飞;崔澂;刘翠莲;郝淑维2.共刺激分子B7-H1在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何小波;郑勇斌;童仕伦;甘宏发;李兆连;肖喆3.化疗药物在结肠癌细胞SW480对免疫共刺激分子B7-H1的诱导及其机制 [J], 龚文容;宋启斌;卢晓明;陈志松;周李娜4.免疫共刺激分子B7-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洪荫;涂健;朱旬;邹汉青;王亮5.乳腺癌组织中免疫共刺激分子 B7-H1与受体酪氨酸激酶 EphA4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J], 何苗;卢红明;范桂莲;孙宇;许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刺激分子在实体性肿瘤中的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72
I文献综述
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7月g 8卷第19期Guide ofChinaMedicine,July2010,V01.8,No.19 诱发肺部转移癌,再将B7基因转染的MHC I+B16.BL6肿瘤细胞注射 荷瘤鼠,可使肺部转移癌退行性变I用经X线照射过的B7+B16・BL6 肿瘤细胞接种同系小鼠,可诱发机体产生预防野生型B16・BL6肿瘤肺 部转移的免疫保护作用。Joki等“71采用鼠大脑肿瘤模型研究发现,用 B7—1+肿瘤细胞免疫小鼠能抑制皮下接种的胶质瘤,但对大脑的胶质瘤 无抑制作用,B7.1+肿瘤细胞和重组IL-2(rIL.12)共同免疫小鼠比二 者单独免疫更加有效,而B7・l+ICAM・1十肿瘤细胞和rIL.12共同免疫小 鼠能延长生存期。因此,转B7基因肿瘤细胞有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肿 瘤疫苗,它能诱发机体系统性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4.2转基因治疗肿瘤 将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发免疫应 答。Martin—Fontecha等【l”用低免疫原性的K1735肿瘤细胞注射同系小鼠 不能诱发排斥反应,而转B7基因的K1735肿瘤细胞注入未经免疫的同 系小鼠,则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将B7基因导人肿瘤细胞,提高特应性 CTL的活性,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Backer等/Is]将鼠B7的cDNA-导 入一组有免疫原性的肿瘤细胞株中,用这些细胞株接种同系小鼠能使
1
CD。-B7共刺激分子的概述 B7.CD:。是近年来研究较活跃的膜分子,在T细胞激活过程中,
细胞的特异性激活所必需,它决定接受抗原刺激的CD4+T细胞是否发 生增殖,抑或分化为效应细胞进入无能状态(或死亡)。 近年发现CD。。、CD。对诱导效应CTL的产生及其活性也具有重要 意义。CTL可溶解转染有CD。。、CD。。基因的p815细胞,且可被抗CD∞ 和抗CD。。的单抗封闭。由于B7既是被CTL细胞识别的分子,也是参与 T细胞效应的辅助分子,提示可应用可溶性CD。。、CD。。分子作为肿瘤 免疫治疗的手段。
B7与肿瘤免疫
B7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B7家族B7家族是具有协同刺激因子作用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类跨膜蛋白。
首先于1982年Yokochi等发现[1]。
至今共发现的B7家族共有6个成员,分别是B7-1(CD80) 、B7-2(CD86)、B7-H1(PD-L1)、B7-H2(BPR7-1) 、B7-H3(BPR7-2)、B7-DC(PD-L2),其中研究得比较早与比较多的是B7-1、B7-2[2、3、4]。
B7家族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分布广泛,如B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心肾、肺和肿瘤细胞等等。
其中B7-1的编码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3q13.3~q21区内, B7-2的编码基因则位于3q13.3~q23区内。
B7-1分子量44kd, 胞外功能区有216个氨基酸残基,跨膜区有27个氨基酸残基,胞内19个氨基酸残基。
B7-2由306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区有220个氨基酸残基,跨膜区有23个氨基酸残基,胞内60个氨基酸残基。
CD28和CTLA-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是B7-1、B7-2的受体,也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以单体或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
PD-1(programmed death 1)则是B7-H1、B7-DC的受体,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是B7-H2受体,B7-H3的受体则还不清楚。
一般认为,B7(主要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B7)与细胞(主要是T细胞)的受体结合,作为第二信号,发挥作用。
如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B7-1或B7-2与T细胞表面的CD28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分泌、上调抗凋亡基因;而与CTLA-4结合,则抑制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5]。
协同刺激与肿瘤免疫逃避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肿瘤细胞可以凭借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而生长、分裂、增殖。
现代研究表明,荷瘤机体不是不能对肿瘤抗原进行识别、加工和递呈等等免疫反应,只是功能状态常常十分低下,不能产生有效的杀灭肿瘤作用。
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李爱兰【摘要】目前对大多数肺癌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分子生物靶向、中医药等手段的综合治疗,往往发生远处转移影响远期生存率.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多步骤、连续的过程,受多基因及机体自身免疫情况共同控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肺癌的浸润转移可寻找早期预测、肺癌进展的生物学特征.【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1(020)004【总页数】3页(P491-493)【作者】李爱兰【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对大多数肺癌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分子生物靶向、中医药等手段的综合治疗,往往发生远处转移影响远期生存率。
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多步骤、连续的过程,受多基因及机体自身免疫情况共同控制。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肺癌的浸润转移可寻找早期预测、肺癌进展的生物学特征。
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大致为:①癌细胞间粘附能力下降,从原发瘤脱落。
②脱落的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通过特异受体识别结合并相互粘附。
③癌细胞粘附后,释放多种水解酶类,肿瘤细胞粘附的细胞基质降解。
④癌细胞以主动方式侵入循环管道,形成栓子。
⑤在特定器官的毛细血管滞留并粘着,再次穿过血管壁定居、增殖,形成转移灶[1]。
本文就国内外肺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规律及分子生物学机理作一综述。
1 肺癌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的过表达1.1 癌基因表达在肺癌监测的应用目前已知可以用来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癌基因包括[1]:甲状腺核转录因子(TTF-1),NSCLC患者高表达该因子提示生存率高;在NSCLC患者中FasL表达上调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恶性转化的标志;在SCLC 患者中N-myc过表达,提示其预后较差;另外肺癌患者P53和Her2/neu的过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寻找与肺癌浸润转移相关基因,是认识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机理及进行肿瘤分子生物学治疗的先决条件。
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的表达
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的表达陈欣然;曲艺;郝青;单保恩【摘要】目的:研究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同系物4(soluble B7 homologue 4,sB7-H4)在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探讨sB7-H4诊断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评价食管病理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B7-H4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2(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2,SCCA-2)的浓度.结果:食管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HGIN患者血清SCCA-2浓度显著高于LGIN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血清SCCA-2浓度(P<0.01,P<0.01).LGIN患者血清sB7-H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血清sB7-H4浓度(P<0.05),并且显著低于HGIN患者血清sB7-H4浓度(P<0.01).sB7-H4在血清的表达与食管组织病理级别呈显著正相关(P<0.0001),而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7777,P=0.6068).结论:食管癌前病变进程中血清sB7-H4浓度逐渐提高,sB7-H4对于判断食管癌前病变进展程度,是一个有价值的血清标志物.【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8(024)008【总页数】4页(P1242-1245)【关键词】可溶性B7-H4;食管癌前病变;酶联免疫吸附【作者】陈欣然;曲艺;郝青;单保恩【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情报研究室,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世界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8位和第6位[1]。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1979年由Lord提出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包括许多的基质细胞以及在其中传递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相互信息的细胞因子。
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基因突变,更是突变细胞对TME的适应过程。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靶向TME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1]。
本文主要对靶向TME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免疫抑制分子TME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免疫抑制细胞和抑制分子,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其中近年来免疫抑制分子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多种抗体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取得可喜的效果。
CTLA4又称为CD152,是成熟免疫T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与CD28竞争结合APCs表面的B7分子,影响免疫过程中TCR通路信号传导,抑制T细胞活化,参与肿瘤免疫的负性调节。
Ipilimumab和Tremelimumad均为针对CTLA4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的逆转CTLA-4对效应T 细胞的抑制,同时也可阻断CTLA-4对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2]。
研究证实和单用达卡巴嗪相比较,Ipilimumab联合达卡巴嗪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2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3]。
2011年FDA批准Ipilimumab 用于晚期恶性黑色瘤的治疗。
后续临床研究中证实Ipilimumab联合沙莫司亭生存收益更加明显,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4]。
但近期其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尽管表明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患者的OS无显著的获益[5],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协同刺激分子B7-H4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协同刺激分子B7-H4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王明慧;冯林;张开泰;肖汀【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B7-H4是最新发现的B7家族新成员,广泛分布在非淋巴组织中,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B7-H4在实体瘤中有异常高表达,在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B7-H4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指标、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分子靶点。
本文就B7-H4的结构、分布、生物学作用及其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一概述。
【总页数】4页(P392-395)【作者】王明慧;冯林;张开泰;肖汀【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相关文献】1.协同刺激分子B7-H4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J], 李翀;蒋敬庭;吴昌平2.抑制性协同刺激分子 B7-H4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傅振坤;万静华3.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J], 徐梅4.协同刺激分子B7-H4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研究进展 [J], 蔡明渊;蒋敬庭5.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J], 胡文蔚;蒋敬庭;吴昌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李 刚 1),李金凇 1),谢 楠 2),李春满 2),魏 雷 2),曹 凡 2),苏莹珍 3)(1)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 四川 成都 6100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四病区,云南 昆明 650101;3)昆明学院检验学和预防医学教研室,云南 昆明 650214)[ 摘要 ] 目的 探讨协同共刺激分子B7-H4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 )及其癌旁组织中B7-H4的表达,并分析B7-H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结果 在肝内胆管癌中B7-H4表达率为44.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肝内胆管癌中B7-H4表达上升与TNM 分期、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P < 0.05)。
生存分析提示B7-H4高表达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明显低于B7-H4低表达组(P = 0.005)。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B7-H4是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 B7-H4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B7-H4高表达与ICC 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对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协同共刺激分子B7-H4; 肝内胆管癌; 病理; 预后[ 中图分类号 ] R735.7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 − 610X (2021)04 − 0078 − 06Expression of B7-H4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d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LI Gang 1),LI Jin-song 1),XIE Nan 2),LI Chun-mang 2),WEI Lei 2),CAO Fan 2),SU Ying-zhen 3)(1) Dep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Cancer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Chengdu Sichuan 610000; 2) The 4th Area ,Dep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s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101; 3) Dept. of Laboratory Science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14,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4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7-H4 in 90 case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d its adjacent tissues,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7-H4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 of B7-H4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as 44.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djacent tissues.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B7-H4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as related to TNM staging,tumor differentiation,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P < 0.05). Surviv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B7-H4 high express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B7-H4 low expression group (P = 0.005).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B7-H4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Conclusion The[收稿日期] 2021 − 01 − 08[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地方高校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901O070206);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2001AY070001-21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9J0567)[作者简介] 李刚(1988~),男,四川内江人,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肝胆胰肿瘤研究工作。
共刺激分子4-1BB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1年2月第13卷第1期Chb J Suy Oncol,Februav2021,V(gC3,NoP・95・综述与讲座共刺激分子4RBB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顾诠,冯继锋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114303)作者单位:210009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肿瘤内科第一作者:顾诠,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肿瘤化疗相关方向,Email:1468231825@通信作者:冯继锋,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Email:jifeng_feng@【摘要】近年来,诸如PDR,PDR1等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作T细胞表面的分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T细胞进行肿答。
共刺激分子4RBB(CD137)又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受体9,多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也可表达粒细胞或状细胞表面&4RBIB、中作用,在多种中呈高表达&文绍有关4RBB丄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词】刺激分子;4RBB;CD137;肿瘤治疗doi:'0.396^^jPssn.'674-4'36.202'.0'.0'9:1674-4136(2021)01-0095-06Research progress of co-stimulatory molecUe4-'BB and oncotherapy GU Quan,FENG JJeog(Depagment O'Oncology,the Afliated Cancer Hospital l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 iangsu Cancer Hospital/Jtangpu InpmtmumeoGCanoegRepeagoh,Nanitng210009,Chtna)Cocsponding auhlor:FENG JJeog,Email:jifeng_fe ng@''Abstract】Cv-s/mulatoy molecule4-'BB(CD'37)known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receptor9,is mainly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activated T cells and granulocytes or dendritic cells as well.4-'BB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mmune response and tumor immunity.Several studies haveshown the expression of4-'BB in many tumors.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oncotherapy with4-'BB will be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Cv-sOmulatoy molecule;4-1BB;CD'37;Tumor therapy14-1BB及其配体4-1BBL的结构和特性4-1BB基早于1989鼠发现并道,研究者在细胞T细胞和T细胞增mRNA中发现256基构成的4-1BB 基,并发现4-1BB在两种T细胞的过程中都具有诱导作具有大量体和的特性[1]&4-1BB在1996开的全世界CD命名大会命CD137,一种相对分量为30000的I,由细胞外区、区和细胞质内区分构成&人4-1BB基先从人外周血的活化T细胞的cDNA文库中利用分分离&人4-1BB基位于1p36,10外显和9个内含子[2]o4-1BB主要表达于CD4+T、CD8+T表面,也表达于NK细胞、NKT细胞、肥大细胞、中粒细胞和Foxp3+T细胞&体4-1BB0一种!,主表达状细胞、B细胞及细胞这些抗原提呈细胞,也可以表达肥大细胞、NK细胞、肌细胞等⑶&24-1BB信号通路在免疫中的作用在机体产生肿瘤免疫应答的过程中,T细胞起-96-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1年2月第13卷第1期Chin JSurgOncW,February2021,Vo蛋3NoC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T细胞活化需要“双受体”和“双信号”。
共刺激分子B7家族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90・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1年2月第13卷第1期Chb J Surg Oncol,Februay2021,V(gC3,NoC综述与讲座共刺激分子B7家族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范梦科,张奇,陈伟,杨伟杰,齐莉莉,王玲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858);河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H2019206058)作者单位:050051河北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研所(范梦科,张奇,陈伟,杨伟杰,齐莉莉,王玲),创伤急救中心(陈伟),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王玲))050017河北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张奇,齐莉莉)第一作者:范梦科,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创伤骨科及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Email:29388804@通信作者:王玲,女,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及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Email:wangling2016uw@【摘要】目的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常见骨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原发的36%&近年来,骨肉诊治水平大幅提升,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T细胞是主要的抗细胞,表面B7家刺激信发生,可导致浸润性T细胞发生,协细胞逃体监视而发生逃逸&刺激分子B7家发继发肉瘤微环境的表达及其意义进综述,肉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原发性骨肉瘤)转移性骨肉瘤)B7家族;免疫疗法)PDR1;B7-H3doi:10.3969se.issn.1674-4136.2021.01.018文章编号:1674-4136(2021)01-0090-05Research progress of costimulatory m olecule B7family in invasive bone temors FAN MengSe',ZHANGqi,CHEN Weg,2,YANG Weijie^,QI Lili',,WANG Ling'吕.(1.OrtOopaegio ResearcO Institum,2.Trauma Emergence Center,3.Degagmeoi of Boo Tumor,Thirg Hospital O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5',China;4.Depagment O Patmogentc Biology,Hebet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17,Chta)Correspooding autmor:W4NG Ling,Emait:wangling2Q'6uw@'Abstract]Osteosarcoma,which accounts for36%of primary bone tumors,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pimay malignant bone tumor Wecting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In recent years,although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have greatly improved,the ending is limited.With the developing of tumor immunityeeseaech,iihasbeen discoeeeed ihaiiumoeineiaieaiingTce a saeeihemain anii-iumoee e e cioece a sin iumoe miceoeneieonmeni.becauseoeiheoeee-expee s ion oeiheB7eamia in iumoemiceoeneieonmeni,iheiumoeineiaieaiingTce a saeesuppeessed.Finaa,iumoece a sescapeimmunesueeei a anceoebodF.Theeeeoee,ihisarticle reviews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c-s/mulatoy molecule B7family in the pimay andseconday osteosarcoma to provide a so/V theore/cai basis for the immunotherapy of osteosarcoma.'Key words]Pimay osteosarcoma;Metastatic osteosarcoma;Immunotherapy;B7family;PD-L1;B7-H3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好发于青少年的恶,占发的36%[1]O虽然OS治疗大幅提升,患者生延长,但仍有超30%的病例出现复发或转移[2-4]&而,寻找新的治疗方进一OS患者&,向治疗领域,接癌基因或分子,的进展&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vr infiltrating lymphvcytvs,TI0s)的主要成分。
共刺激分子B7-H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69
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常规石蜡包埋,制成厚 4 μm的组织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 取癌旁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作为对照。 1.2 试剂 羊抗人B7-H3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R&D公 司,兔抗人CD4+、CD8+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购 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羊超敏 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自北京中衫金桥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UltraSensitiveTM S-P超敏试 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3 免疫组织化学法 标本经4%甲醛溶液浸泡固定,常规脱水, 透明,石蜡包埋,切片。二甲苯脱蜡,在梯度 乙醇内水化。抗原修复后,于0.3%的H2O2中浸 泡20 min阻断内源性抗原。用PBS洗3次,用10% 的正常血清温育以阻断背景非特异性的染色。 羊抗人B7-H3多克隆抗体 (1∶100) 湿盒内温育过 夜。经PBS洗后加生物素标记二抗(北京中杉金桥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7 ℃作用30 min;加辣根 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 ℃作用30 min, DAB显色。苏木精复染,脱水,透明,封片。 CD4+、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同上。 1.4 结果判定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由2位病理科主任医师进 行独立阅片。B7-H3染色结果评估:光镜下每张 切片中选肿瘤细胞较多的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 野计数100个细胞。以细胞质或细胞核含棕黄色 颗粒判断为阳性细胞,并进行阳性细胞染色强 度评分:无染色(与背景颜色相似)为0分、轻度 染色(淡黄色)为1分、中度染色(棕黄色)为2分、 重度染色(棕褐色)为3分。染色阳性细胞率小于 33%肿瘤细胞着色为1分,33%~66%肿瘤细胞着 色为2分,大于66%肿瘤细胞着色为3分。将2项 评分之积作为该患者的总评分,总评分小于等 于3分定义为低表达,大于3分定义为高表达。 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根据T淋巴 细胞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可划分为4个等级: 0为无浸润,1为局部少量浸润,2为适度浸润, 3为大量浸润。其中0和1归为低度浸润组,2和3 归为高度浸润组。
B7共刺激分子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特征
B7共刺激分子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特征张巍;林江;陈巧云;钱震;克晓燕;钱军【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8)005【摘要】目的:探讨B7共刺激分子在人类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和分布特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种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B7.1、B7.2、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以及B7-H1、CD279、B7-H3和B7-H4分子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另以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作为对照.结果:多数恶性血液病细胞胞膜上低表达或不表达B7.1;表达或高表达B7.2;表达或高表达HLA-Ⅰ类和Ⅱ类分子;B7-H1、CD279、B7-H3和B7-H4等膜蛋白在细胞株中普遍低表达或不表达,其中B7-H3在U937、Maver 和Z138细胞株中表达丰度较高.B7-H1、B7-H3和B7-H4胞质蛋白在细胞株中基本不表达,而相应胞核及胞质蛋白则在除CZ1外的细胞中异常表达或高表达.结论:B7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细胞及同一肿瘤来源细胞株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其可能参与血液肿瘤的免疫逃逸和发生发展.【总页数】7页(P386-392)【作者】张巍;林江;陈巧云;钱震;克晓燕;钱军【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镇江21200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191;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镇江21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相关文献】1.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研究 [J], 黄庆文;陈伊2.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J], 张婷;齐晓薇;江波;邹士涛;华东3.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曹姬;郑贵星;马海丹;刘灿华4.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病理特征研究 [J], 祁紫娟; 于丹; 周照旭; 吴鹤鸣; 邢荣贵; 姜虹5.B7家族负性共刺激分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特征 [J], 张凌逸;张巍;林江;陈巧云;钱军;袁倩;周静东;张婷娟;周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7—H4与肿瘤
B7—H4与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癌症是一个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和化、放疗后的一种有效疗法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依赖于T 淋巴细胞的有效活化。
B7-H4,是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的最新成员,属于负性协同刺激分子,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相关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宿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在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协同刺激分子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在肿瘤细胞上也存在表达,并直接影响着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标签:B7-H4,肿瘤,负性协同刺激分子,免疫逃逸在世界范围内,癌症是一个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和化、放疗后的一种有效疗法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依赖于T 淋巴细胞的有效活化。
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重信号协同作用,一是TCR /CD3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产生的抗原刺激信号,二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提供的协同刺激信号,包括B7家族和其他协同刺激分子,B7-H4,又被称为B7x或B7S1,是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的最新成员,属于负性协同刺激分子,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相关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宿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在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协同刺激分子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在肿瘤细胞上也存在表达,并直接影响着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1 B7-H4 在肺癌中的表达陈成[1]研究发现B7-H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实验还研究了癌组织中B7-H4的表达与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发现在59例肺癌标本中,B7-H4表达阳性的标本CD8+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B7-H4表达阴性标本,提示了B7-H4分子可抑制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的功能,而介导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2 B7-H4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2006 年Simon等[2]的研究发现在卵巢癌组织溶解物中B7-H4蛋白呈高表达,卵巢癌患者血清标本中的B7-H4 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和患良性妇科病者。
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非小细胞型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非小细胞型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孙静;茆勇;顾文超;王凤鸣;吴玉玉;吴小红;华东;张学光【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1(027)007【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的病理参数、预后及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术的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组织标本87例,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型肺癌中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和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非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该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无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且该分子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浸润的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在非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总页数】4页(P594-596,601)【作者】孙静;茆勇;顾文超;王凤鸣;吴玉玉;吴小红;华东;张学光【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215009;无锡第四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无锡,214062;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苏州,215007;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苏州,215007;无锡第四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无锡,214062;无锡第四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无锡,214062;无锡第四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无锡,214062;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苏州,21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曹金鹏;刘凤安;苏永进2.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J], 茆勇;孙静;汪维鹏;华东3.补肾益肺解毒方联合化疗对肺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Foxp3及B7-H3表达的影响 [J], 王菊勇; 林颖; 李和根; 周蕾; 朱丽华; 赵丽红; 崔文静4.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陈陆俊;孙静;张磊;谈炎;张光波;张学光5.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张彩娣;史建平;王凤鸣;徐秋岚;陈宝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7-H3在肿瘤生长、耐药性生成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B7-H3在肿瘤生长、耐药性生成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胡陈睿赵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苏州 215006)中图分类号R39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1-0202-06[摘要]B7H3(也称为CD276)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免疫协同刺激分子,是免疫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中的一员。
由于B7-H3的受体目前还没有被确认,所以有关于其免疫功能以及胞内信号传递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B7-H3在诸多恶性肿瘤中都有着极高的表达,这代表着其不但可以作为诸多恶性肿瘤的肿瘤标志物辅助临床诊断,而且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本篇综述主要介绍协同刺激分子B7-H3发展的历史,在各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产生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目前以B7-H3为靶点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协调刺激分子;B7-H3;恶性肿瘤;肿瘤耐药性;肿瘤靶向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f B7-H3 in tumor growth,drug resistance formation and immunotherapyHU Chenrui, ZHAO X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Abstract]B7-H3 (also known as CD276) is a newly discovered immun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and a member of the B7 family of immun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Since the receptor of B7-H3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yet,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its immune function and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mission has not yet been clarified. B7-H3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any malignant tumors, which indicates that not only B7-H3 can be used as a tumor marker for many malignant tumors to assist clinical diagnosis,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arget for tumor targeted therapy. 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malignant tum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ti-tumor drug resistance, as well as the current mainstream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argeting B7-H3.[Key words]Costimulatory molecule;B7-H3; Malignant tumors;Tumor drug resistance;Tumor targeted therapy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细胞无时无刻不参与其中,时刻识别癌变的细胞并将其灭杀,起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 6
肿瘤学 杂志 2 1 5月第 1 02
n g . c Y d y
: : !
・
综 述 与讲 座 ・
协 同 刺 激 分 子 B 一 4与 肿 瘤 微 环 境 的 研 究 进 展 7H
2 3 0 江 苏常 州 苏州 大学 附属 第三 医院肿 瘤 中心 李 种 ,蒋敬庭 ,吴 昌平 10 3
C r so dn uh r or p n iga to :WU C a g n , — i: c t 6 .O e h n  ̄ig E mal wp @1 3 Cr  ̄ n
【 s at C sm lty m l ueB 一4,anw m m e o 7f l,i an gt ef t nT l hct imuer— Abt c】 ot ua r o cl 7H r i o e e e b r fB a y s eai a o i mpoye m n e mi v cr y
s o s .B 一 4 p y ao r ei tm r m u ee cp y e pes ga d rg l igi tm rm co n i n e t td f 7 H p n e 7 H l sam jr o n u o m n s a eb x rsi n e u t o i e vr m n.Su y o B 一 4 a l i n an n u r o
【 摘
要】 协 同刺激分子 B 一4 B 家族新成员 , 有负性 T淋巴细胞 免疫调 节作用 。B一4在肿 瘤微环境 中的表 7H 是 7 具 7H
达、 调控 和功能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到重要 的作用 。研究 B 一4在肿瘤微环境的表达及意义 , 7H 不仅有助 于阐 明肿瘤 免疫逃逸 机
制 , 为 肿 瘤 免 疫 治 疗 提 供 新 的靶 点 和策 略 。 更
L h n , IN igt g, I o g J GJn —n C A i
t y,Ch g h u 21 0 an z o 3 03,Ch n ia
C a gpn .T m r et ,h hr fl t o i lfS ohw U i r — h n -i g u o ne teT i A i e H s t co n e i C r d f a d p ao o i v s
【 e r s B 一 4 C sm lt ym lcl; T m r coni n et I mu eecp K yWod 】 7H ; ot ua r oeue i o u o rev o m n; m n sae mi r
恶性肿瘤 是严重威 胁人 类健 康 , 导致 死亡 的主要 疾病 。 近年来恶性肿 瘤的治疗技术虽然取得较 大发展 , 5年生 存 但
【 关键词 】 B 一4 协同刺激分子 ; 肿瘤微环境 ; 免疫逃逸 7H ;
中 图 分 类 号 : 70 R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06 (0 2 0 0 6 0 1 9— 4 0 2 1 ) 5— 6— 4 0 4
S u r g e so o o tmul t y m o e u e B7- nd t m o ir e i o m e t dy p o r s i n fc si a or lc l H4 a u r m c o nv r n nt
e r s in i u o coe vio me shep u o ca iy t e ha imsf rt m o mmun s a xp e so n tm rmir n r n nti l f lt lrf hem c n s o u ri e e c pe,a d of r w a g ta tae y n fe sne tr e nd sr t g frt l ri mu hea y. o uno m ne t r p
1 B . 4的结构 和生 物学 功能 7H
20 0 3年 Sc i a等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发现 了 B 一 4分 7H 子 。小 鼠和人 B 一 4基 因的染色 体定 位不 同于其 他 已知 的 7H B 7家族分子 , 鼠 B 一4基 因定位 于 3号染 色体 的 F 小 7H 3区 ,
人 B 一 4基 因 位 于 1号 染 色 体 的 p 1 1区 。人 B 一 4的 c . 7H l. 7H D N A约 18 b 含 有 6个 外 显 子 和 5个 内 含 子 , 中 第 6外 显 .k , 其 子存在两种可变剪切形式 , 由此 产 生 两 种 不 同 的剪 切本 。 人 B 一4蛋 白 由 信 号 肽 区 、 对 V 免 疫 球 蛋 白 胞 外 7H 一 C 区 、 膜 区 和 胞 浆 区 组 成 , 2 2个 氨 基 酸 , 于 I型 跨 膜 糖 跨 共 8 属 蛋 白 。B 一 4通 过 G I 定 于 细 胞 膜 , 中 IV 区 为 5 —3 7H P铆 其 g 4 10
率 仍 不 理 想 … 。 因 此 , 究 影 响 肿 瘤 发 生 、 展 及 预 后 的 免 研 发 疫 机 制 , 找 新 的肿 瘤 治疗 策 略 和 治 疗 靶 点 显 得 尤 为 迫 切 。 寻 大量 研 究 证 实 肿 瘤 微 环 境 的免 疫 功 能 失 调 , 其 肿 瘤 特 尤 异性 T细 胞 免 疫 功 能失 调 , 导 致 肿 瘤 细 胞 在 早 期 即发 生 免 能 疫 逃 逸 , 而 影 响 肿 瘤 的 进 展 、 移 和 免 疫 治 疗 。肿 瘤 微 环 从 转 境 由 功 能 障 碍 的 免 疫 细 胞 组 成 , 些 细 胞 被 激 活 的肿 瘤 调 节 这 程 序 重 新 编 码 , 一 种 高 效 的 方 式 逃 避 肿 瘤 特 异 性 免 疫 。业 以 已证 明 在 肿 瘤 微 环 境 中 , 3个 重 要 的调 节 因 子 参 与 了 肿 瘤 有 免 疫 逃 逸 , 括 功 能 失 调 的 A C ( C、 噬 细胞 、 髓 来 源 抑 包 P sD 巨 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