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摘要: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共同的责任,高效的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自习、归纳知识和记忆方面。其中,课前预习是高效学习最重要的一环。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不让预习成为负担。掌握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加强预习作业的检查,提升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忽视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预习习惯;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73-02
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共同的责任,高效的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自习、归纳知识和记忆方面。其中,课前预习是高效学习最重要的一环。
同学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学习语文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我认为在上课以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想学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课堂学习才会充满活力,孩子才能变成课堂的主人。因为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都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预备。预习环节不可少。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方法。预习了的学生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因为老师讲的一部分内容他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自然轻松些,而且这种学习上的优势还会转化为自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同学。
预习后带着问题听课,更容易理解上课内容,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尤其是对有疑问的地方加深了理解。几乎所有的问题在课堂上都能解决,也不用课后再花大力气弥补。所以说做好预习是保证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
然而,现在有许多学生却只愿意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地学习,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认为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可是遇到老师没教授的题目,就只能愣着发呆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预习不是草草的浏览一遍课文,而是要讲究方法。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观,掌握预习方法呢?在此,把我平时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
1.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不让预习成为负担
预习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并相应了解;反之,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只圈画生字词和不明白的地方,课上再通过与同学的合作,进行了解。总之,不能让孩子觉得不堪重负,产生厌学情绪。
2.掌握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预习也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使预习效果事半功倍。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课文,了解概貌。先从头至尾把课文通读一遍,要读通读顺课文,遇到不明白的生词或内容,可以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参
考书,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难点,解决问题。对于那些经过努力仍然有疑问的地方,也不必勉强去解决,将此疑问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圈出生字、词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找出生字、词,还可以为以后的复习快速地找准方向;还可以培养学生看书时动手、用心的习惯。还可以为自己创设成功的机会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这是因为先前圈出来的困难通过学习解决了再擦掉这些圈,每当擦掉一个圈就是自己的一个成功,有了成功就有了快乐,学习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小学生喜欢也离不开这些小成功。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圈出生字、词的学习过程中,开始由老师示范、指导怎样圈。①不要用力圈,不要圈得太明显,因为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擦掉。②不要乱圈乱画,有可能下一步还要在此批注。
(2)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利用字词典自学,掌握读音字形,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含义。
(3)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了听讲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质疑能力。
此外,在预习时要做好预习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要求能大概掌握课文内容,获得整体感受。通读后还要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思考。3.加强预习作业的检查,提升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预习的检查。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在课前两三分钟是很难静下心来听课的。如果把这短短的时间合理利用,如进行”小讨论”、”小游戏”、”展示预习成果”等检查预习情况的活动,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动的需要,还可以把学生顺利地带入课堂的气氛中,更是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么预习,从而提升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4.不能忽视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4.1预习不思考,等于没预习。思考是预习的重要环节,如果预习只是看书的话意义不大。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上,而不是对书本知识浏览和记忆。这样,再到上课时,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4.2不放过一个不懂得地方。预习时要注意发现问题,仔细思考课本上的每一个细节,在那些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
4.3在寒暑假期间就开始预习。假期虽然新课本未发,但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亲朋好友处借到旧课本来预习。这种提前预习是一种不错的学习习惯,在预习中并不能要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只要求知道这本书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篇目进行探讨,这种预习方法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增加了学习兴趣,了解了这本书将要学什么以及重难点,带着问题听课就有了侧重点,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
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协同互助,持续有效地激励和引导。现在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喜欢预习,教师要从一开始就要求预习,检查督促,让预习逐渐形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对于那些还没形成预习习惯的学生,教师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提醒监督。家长也要可做好监督作用,帮助孩子持之以恒的做好预习任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学生善于提问,主动探索,培养学生成为”好知者”和”乐知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还有通过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预习能力会有很大地增强,课堂学习效果也会提高,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