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信息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医学遗传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部含有被复制和传递给后代的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2. 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结构,其中包含了基因。
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3.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DNA和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它包含了基因的编码信息。
RNA则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突变可以是正面的,如使个体对疾病有抵抗力;也可以是负面的,如引起遗传病。
5. 遗传病: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复杂遗传病。
常见的遗传病有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6. 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是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决定了个体是否表现出疾病。
7. 复杂遗传病:复杂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遗传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受到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8. 表型:表型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表型可以受到基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9.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成为mRNA并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表达的调控是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关键。
10.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指专业人士为个体或家族提供有关遗传病风险评估和遗传信息咨询的服务。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风险,制定合理的生殖决策和健康管理措施。
总之,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与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突变、遗传病、表型、基因表达等重要概念。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遗传学的知识。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 基因: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2.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细长结构,携带着遗传物质。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细长结构,携带着遗传物质。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3.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形式。
个体可以携带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种。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形式。
个体可以携带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种。
4.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只有当个体携带两个隐性基因时,该特征才会显现出来。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只有当个体携带两个隐性基因时,该特征才会显现出来。
5. 杂合子和纯合子:杂合子指一个位点上携带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而纯合子指携带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杂合子和纯合子:杂合子指一个位点上携带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而纯合子指携带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6.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其基因中的特定基因组合,而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可观察到的特征。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其基因中的特定基因组合,而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可观察到的特征。
7.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8. 杂交:不同种类或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杂交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杂交:不同种类或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杂交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9.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改变或操控的过程。
基因工程可以创造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生物体。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改变或操控的过程。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医学遗传学一名词解释1、遗传:是指生物繁殖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不仅形态外貌上相似,而且在生物体的结构生理和生化特征等方面都相似一保持世代间的延续,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
2、变异:是指生物世代间延续的过程中子代与亲代,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3、单基因病:主要受一对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即由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单个基因或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呈孟德尔式遗传。
4、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多对或若干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5、染色体病:或称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是指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所导致的疾病。
6、基因: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7、调空基因:调控基因指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8、结构基因:结构基因指可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9、断裂基因:指编码序列不连续,被非编码序列分隔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的基因。
如人类的结构基因。
10、基因组:指生物承受生殖细胞(单倍体细胞)DNA分子的全部基因总和。
11、基因表达:指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蛋白质或酶分子,形成生物特定性状的过程。
12、转录:转录指以DNA为膜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13、翻译:翻译指mRNA指导下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14: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数目发生改变。
15:移码突变:是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一、两个或多个碱基时,引起变化点下游的碱基发生位移,密码子重新组合,导致变化点以后多肽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16:整码突变:指DNA链上密码子之间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增加或减少了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变化点前后的氨基酸不便。
17:染色质:是一种核蛋白复合体。
呈细丝状。
为细胞间期和中解旋染色体的形态表现。
18:染色体:呈棒状,是有丝分裂期的螺旋化、浓缩了的染色质。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表现度(Expressivity):一些基因在不同个体中表达不一致,具有个体差异性。
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 拟表型(Phenocopy):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化,有时与基因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类似。
3.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4.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杂合子中显性形状不能完全掩盖隐性性状的现象。
5.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6.共显性(Codominance):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
7.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8.隐性致死(recessive lethal):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叫隐性致死基因。
如植物中的白化基因等。
9.显性致死(dominant lethal):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基因。
如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人的结节性硬化症。
10.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在配子期致死。
11.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在胚胎期或成体期致死。
12. 等位基因(allele):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13.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指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4.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指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而不同基因型株间授粉可结实的现象。
15. 连锁(linkage):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遗传的现象。
16. 连锁群(linkage group):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
遗传学的名词解释整理

遗传学的名词解释整理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性状和遗传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一些与遗传学密切相关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遗传物质(Genetic Material):指生物体内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大多数生物中,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也有少数生物使用RNA(核糖核酸)作为其遗传物质。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嘌呤)组成,通过这些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遗传信息的编码。
2. 基因(Gene):是DNA上一个可以编码功能蛋白质的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每个基因对应一个特定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不同的功能。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 基因型(Genotype):指一个个体的基因组成或某个特定基因的表达方式。
基因型是由个体所遗传的基因决定的,对个体的遗传性状和疾病易感性起到重要的影响。
基因型由于基因的互相作用和表达调控的差异,会导致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4. 表型(Phenotype):指基因型在表现上呈现出来的个体性状。
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个体的表型可以是外在的形态特征,也可以是生理功能、代谢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5. 编码(Encoding):指基因中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基因通过转录,将其DNA序列转化为RNA分子,然后通过翻译,将RNA翻译为蛋白质。
这一过程中,遵循着特定的遗传密码和相应的翻译机制。
6. 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或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发生突然变化的现象。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单个碱基改变)、插入突变(添加额外的碱基)或缺失突变(缺失部分碱基)。
突变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有时可以导致新的遗传性状的出现。
7.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指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由父母遗传而来的相对应的染色体。
大学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大学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1.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物种内遗传特征的科学,包括遗传的法则、遗传变异的机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表达等。
2. 基因(Gene)生物体中控制特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序列编码,决定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3. 表现型(Phenotype)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
4. 基因型(Genotype)个体在基因层面上的遗传信息组合,由基因组成。
5. 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核中的结构,携带着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6.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发生的突发性变异,导致基因或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7. 交叉互换(Crossing Over)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事件,导致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重新组合。
8. 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种群个体间在遗传特征上的差异,是进化的基础。
9.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随机因素导致种群个体在遗传特征上的变化,通常发生在小种群中。
10. 自交(Self-fertilization)个体自身花药中的花粉与个体的雌蕊相结合,使个体自行对自己进行受精。
11. 杂交(Hybridization)来自不同个体或群体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通常具有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12. 突变率(Mutation Rate)在一定时间内个体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用来衡量突变的发生概率。
13. 迁移(Migration)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导致遗传物质的交换和混合。
14. 选择(Selection)环境中某些表现型或基因型的个体具有较高适应度,从而更有可能在繁殖中传递其基因。
15. 群体(Population)一定地理范围内相同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和遗传变异。
16. 进化(Evolution)生物种群中遗传特征的长期改变,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名词解释遗传学

遗传名词解释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学科。
遗传现象是指生物个体或种群在遗传上的变异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规律是指遗传信息在个体、种群和物种层面上的传递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名词解释:1. 基因(Gene):生物体内编码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是DNA序列的一部分。
一般来讲,基因是指一个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但它也可以编码RNA或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2. 突变(Mutation):指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的现象。
突变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通过环境因素等外来因素引起。
突变可能会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3. 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指个体或种群在遗传上的不同之处。
这些变异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产生。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使种群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4. 基因型(Genotype):指个体在其基因组中具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
基因型可以影响个体的表现型和适应能力。
5. 表现型(Phenotype):指个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特征。
表现型受到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6. 遗传连锁(Linkage):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倾向于在一起遗传。
遗传连锁可以被利用来确定染色体的遗传地图。
7. 显性遗传(Dominant Inheritance):指一个基因表现出的表现型会覆盖另一个基因的表现型。
显性遗传通常是由于一个基因的表现型比另一个更强。
8. 隐性遗传(Recessive Inheritance):指一个基因表现出的表现型只有在另一个基因缺失时才能显现出来。
隐性遗传常常由于一个基因的表现型比另一个更弱。
遗传学是一门广泛的科学,涉及到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基因到整个基因组的多个层次。
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研究、植物育种和动物繁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亲代与子代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4.数量遗传学:研究生物体数量性状即由多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规律。
5.群体遗传学:研究基因频率在群体中的变化、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物种进化。
6.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
7.主缢痕:着丝粒所在的区域是染色体的缢缩部分,称为主缢痕。
8.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还常另外有缢缩部位,染色较淡,称为次缢痕。
9.随体:某些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称为随体。
次缢痕与核仁的形成有关,故称为核仁组织者区。
10.端粒:染色体臂末端的特化部分,可将染色体末端封闭,使染色体之间不能彼此相连。
11.着丝粒:是染色体的缩缢部位,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spindle fiber)结合的区域。
12.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13.常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浅、螺旋化程度低、处于较为伸展状态的染色质。
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构成。
14.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较深、螺旋化程度较高、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
15.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之同源染色体。
16.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对之间的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17.姊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的染色体由相同的2个染色单体构成,它们彼此以着丝粒相连,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8.细胞周期:细胞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段历程。
19.减数分裂:又称为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遗传相关名词解释

遗传相关名词解释1. 基因 (Gene):基因是DNA中编码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单位。
基因包含了生物体特定蛋白质的编码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2. 染色体 (Chromosome):染色体是细胞中负责存储基因的结构。
在人类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都存在一对,共有23对(46条)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其余的染色体称为非性染色体。
3. 点突变 (Point mutation):点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的单个核苷酸位置发生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4. 遗传多态性 (Genetic polymorphism):遗传多态性指的是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多个等位基因的情况。
这些不同的等位基因造成了个体之间不同的表型特征和易感性。
5. 基因型 (Genotype):基因型指的是一个个体在其基因组中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类型。
它是由一个个体所拥有的所有等位基因组成的。
6. 表现型 (Phenotype):表现型指的是一个个体在外部呈现出来的特征,它是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
7. 遗传突变 (Genetic mutation):遗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出现的突然而非常规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影响基因的功能,导致疾病的产生。
8. 遗传测量 (Genetic mapping):遗传测量是一种研究基因组中基因位置和距离的方法。
通过测量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9. 等位基因 (Allele):等位基因是指在相同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形式。
一个个体可以拥有两个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10. 表观遗传 (Epigenetics):表观遗传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通过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机制,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11. 遗传规律 (Mendelian laws):遗传规律是指由格雷戈·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法则。
遗传学 名词解释

4、镶嵌显性:指在杂种的身体不同部位分别显示出显性来的现象
5、表型模写(拟表型):有时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和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很相似,这叫表型模拟或拟表型。
6、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3、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从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也称点突变。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则为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功能的特定区段内碱基或碱基顺序的变化所引起的突变,最小突变单位是一个碱基对的变化,是产生新基因的源泉,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
5、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6、部分二倍体:含一个亲本的全部基因组和另一亲本部分基因组的合子叫部分二倍体或部分合子。
1、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2、移码突变:在DNA复制中发生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从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也称点突变。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则为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功能的特定区段内碱基或碱基顺序的变化所引起的突变,最小突变单位是一个碱基对的变化,是产生新基因的源泉,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 6、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
5、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遗传学名词解释整理

遗传学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
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
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
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1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
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
也称为B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5、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6、反应规范:遗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应的范围。
遗传学名词解释完全版(免费)

A 腺嘌呤(adenine)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转导的DNA片段末端掺入到受体的染色体中,在后代中丢失。
a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最末端。
Achondroplasia 软骨发育不全:人类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型为四肢粗短,鞍鼻,腰椎前凸。
acroce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附近。
active site 活性位点:蛋白质结构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域。
adapation 适应:在进化中一些生物的可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使其在一定的环境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adenine 腺嘌呤:在DNA中和胸腺嘧啶配对的碱基。
albino 白化体: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
动物或人的皮肤及毛发呈白色,主要因为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allele 等位基因:一个座位上的基因所具有的几种不同形式之一。
allelic frequencies (one frequencies) 在群体中存在于所有个体中某一个座位上等位基因的频率。
allelic exclusion 等位排斥:杂合状态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位中,只有一个基因因重排而得以表达,其等位基因不再重排而无活性。
allopolyploicly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生物中有一套或多套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
Ames test 埃姆斯测验法: Bruce Ames 于1970年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鼠)肝微粒体法来检测某些物质是否有诱变作用。
amino acids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存在20种不同的氨基酸。
aminoacyl-tRNA 氨基酰- tRNA:tRNA的氨基臂上结合有相应的氨基酸,并将氨基酸运转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氨基酰- tRNA合成酶:催化一个特定的tRNA结合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68599 遗传学(Genetics)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的学科。
遗传学是建立在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型。
1.基因(Gene):遗传学中,基因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基因通过DNA序列的方式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基因可以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是非编码基因,其功能多种多样,包括控制代谢、结构、功能等。
2.DNA: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构成,以序列的方式存储着遗传信息。
DNA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和转录形成RNA,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是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特定的形态变化,并通过DNA的复制和重组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4.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遗传变异是指生物群体中存在的遗传信息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5.遗传密码(Genetic Code):遗传密码是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每一种氨基酸由一种或多种三联体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DNA碱基组成)所决定。
在翻译过程中,每一种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遗传密码。
6.转录(Transcription):转录是指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单链RNA分子的过程称为初级转录,再经过剪切和修饰形成成熟的RNA分子。
7.翻译(Translation):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开始于mRNA的起始密码子,终止于其终止密码子。
遗传学100个名词解释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3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4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5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 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6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7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变异和遗传传递规律的科学领域。
遗传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对于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遗传学名词的解释:1. 基因(Gene)基因是DNA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它包含了编码特定蛋白质或者非编码RNA的遗传信息。
基因在遗传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2. 突变(Mutation)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而非正常的改变。
突变可以是通过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等方式引起的。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可能导致个体性状的改变。
3. 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是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便于染色和观察的染色质结构,在带有遗传信息的DNA丝中包含了基因。
人类体细胞一般具有46条染色体,分为23对。
4. 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遗传变异指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差异。
这些变异可以是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也可以是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生活阶段或环境中的遗传变化。
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基础。
5.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的组合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将来自父母的DNA重新组合,产生与父母不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合,从而增加了遗传变异。
6.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无性生殖是一种不依靠泛性细胞的生殖方式,通常只有一个亲本参与。
在无性生殖中,后代的基因组与亲本几乎完全相同,所以无性生殖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7. 个体(Person)个体比喻原始生物通过自身不断变异,进而发展壮大。
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其表型,包括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
8. 表型(Phenotype)表型是个体基因型在某种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特征。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通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产生特定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和组织的发育过程来体现。
遗传学名词解释

绪论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2.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第一章1.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包括质分裂和核分裂两个过程。
3.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经过两次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
6.交叉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现象。
第二.三章1.单位性状:被分开的每一个具体形状称为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3.显性性状: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
7.自交:植物的自花授粉称为自交。
8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9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10.表现型: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
11.基因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基因纯合体。
12.基因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基因为杂合体。
13.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分离。
14.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5.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16.返祖遗传: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性状的现象称为返祖遗传。
17.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18.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19.回交: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叫做回交。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特征传递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DNA分子在不同代际之间传递和改变,并解释了生物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和差异性。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继承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确定个体性状的遗传因子。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编码区域,可以编码蛋白质。
人类基因组中约有20000-25000个基因。
2. 纯合:指某一基因型的个体两个控制一个遗传特征表达的基因都相同。
3. 杂合:指某一基因型的个体两个控制一个遗传特征表达的基因不相同。
4.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可以是基因中一对碱基的替代、删除或插入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5. 筛选:筛选是指根据目标特性从某一群体中选择出对此特性有利的个体或基因型,以促进所选特性在群体中的积累。
6. 群体遗传:群体遗传是指对于遗传变异的整个群体(种群)而言的遗传现象,主要包括基因频率、群体力学和基因漂移等。
7. 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指在群体中某一特定等位基因的百分比,可以通过统计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来估算。
8. 随机自交:随机自交是指同一个体两个不同的配子对合子过程,它使得不同个体之间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基因组内的基因重组。
9. 亲缘关系:亲缘关系是指个体之间基因的共享程度,可以通过比较其等位基因的相似性来衡量。
亲缘关系是遗传分析的基础,对于研究家族树和遗传疾病有重要意义。
10.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定律)是指在纯合自交的条件下,同一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在合子生成过程中独立分离和重组的规律。
11.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表达受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非遗传因素影响的现象。
它关注的是基因表达模式的可塑性和可逆性。
12. 整合遗传学:整合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组级别的遗传现象,包括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高级调控机制。
它关注的是基因组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总之,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基因、突变、筛选、群体遗传等概念,对于理解生物遗传本质和应用于遗传疾病诊断、育种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学科,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传递、变异和表现方式,揭示生物的遗传机制和演化过程。
以下是对一些遗传学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基因(Gene):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指导生物体的发育、功能和特征。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2. 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核中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通过细胞分裂进行遗传。
3. 遗传物质(Heredity Material):指传递给后代的基因和染色体,包括DNA和RNA。
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4. 突变(Mutation):指遗传物质中的变异现象,可以是基因序列的改变、插入或缺失。
突变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5. 表型(Phenotype):生物体在特定环境下呈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遗传学研究中用于描述个体的可观察性状。
6. 基因型(Genotype):生物体在遗传物质中基因的组合情况,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7. 显性(Dominant):指在基因型中表现为显著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会掩盖同一位点上的隐性基因的表现。
8. 隐性(Recessive):指在基因型中只有在纯合状态(两个隐性基因)下才会表现的基因。
9. 纯合子(Homozygous):指在基因型中,同一位点上两个基因均相同的情况,可以是两个显性基因或两个隐性基因。
10. 杂合子(Heterozygous):指在基因型中,同一位点上两个基因不同的情况,一个为显性基因,一个为隐性基因。
11. 遗传图谱(Genetic Map):用于指示染色体上基因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图谱。
遗传图谱基于遗传重组频率的测定。
12.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指种群或物种内的遗传变异程度。
遗传多样性对于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13. 回交(Backcross):指将杂种的后代与其一个纯种亲本进行交配。
通过回交可以回到纯种亲本,并筛选出特定的遗传特征。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
2、变异: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的科学;基因是生命体的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的组成、结构、功能、传递和表达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4、泛生假说: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5、种质(germ plasm):独立,连续,能产生后代的种质和体质。
6、体质(somatoplasm):体质是不连续的,不能产生种质。
7、融合遗传假说:双亲的遗传成分在子代中发生融合,而后表现其根据是,子女的许多特性均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因此高尔顿及其学生毕尔生致力于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亲代与子代间性状表现的关系8、突变学说:将不连续突变视为进化的重要现象,直接在进化观中导入了非连续性思想;以颗粒遗传思想来探讨突变的本质,开始了进化与遗传的有机交融;视突变为可用实验方法观察到的过程,实现了对进化现象实证性研究的最初尝试。
9、纯系学说: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
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
10、基因学说:1)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2)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呈直线排列,有很高的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3)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12、单位性状: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称为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toregulation 自我调节:基因通过自身的产物来调节转录。
autosome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任何染色体。
auxotroph 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一种突变体,它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培养时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此物质才能生长。
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见reversionbacteriophage (phage) 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
balance model 平衡模型:关于遗传变异比例的一种模型,它认为自然选择维持了群体中大量遗传变异的存在。
balanced polymorphism 平衡多态现象:稳定的遗传多态现象是由自然选择来维持的。
Barr body 巴氏小体:在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核中有一个高度凝聚的染色质团,它是一个失活的X染色体。
base analog 碱基类似物:一种化学物质,其分子结构和DNA的碱基相似,在DNA的代谢过程中有时会取代正常碱基,结果使DNA的碱基发生突变。
bead theory 串珠学说:已被否定的学说,认为基因附着在染色体上,就象项链上的串珠。
它既是突变单位又是重组单位。
binary fission 二分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大小相近的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binomial distribution 二项分布:具有两种可能结果的biparental zygote 双亲合子:又称双亲遗传(biparental inheriance),衣藻(chlamydomonas)的合子含有来自双亲的DNA。
这种细胞一般很少见。
biochemical mutation 生化突变,见自发突变(autotrophic mutation)。
bivalent 二价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彼此联合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bottleneck effect 瓶颈效应:一种类型的漂变。
当群体很小时产生这种效应,结果使基因座中有的基因丢失了。
branch-point sequence 分支点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保守顺序:YNCURAY(Y: 嘧啶,R:嘌呤, N:任何碱基),位于核mRNA内含子和II 类内含子3'端附近,其中的A可通过5'-2'连接的方式和内含子5'端相连接,在剪接时形成套马索状结构。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广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所含遗传方差的百分比。
cotplot 浓度时间乘积图:一个样本单位单链DNA分子复性动力学曲线。
以结合为双链的量为纵坐标,以DNA浓度和时间的乘积为横坐标作出的DNA复性动力学曲线C value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所含的DNA总量。
CAAT element CAAT元件:真核启动子上游元件之一,常位于上游-80bp附近,其功能是控制转录起始频率,保守顺序是 5'-GGCCAATCT-3'。
cancer 癌:恶性肿瘤,细胞失控,异常分裂且在生物体内可播散。
5'-capping -5'加帽:在 mRNA加工的过程中在前体 mRNA分子的5'端加上甲基核苷酸的“帽子”。
catabolite repression (glucose effect) 分解代谢物阻遏(糖效应):当糖存在时能诱发细菌操纵子的失活,即使操纵子的诱导物存在也是如此。
cDNA 互补DNA:以mRNA为模板,以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的拷贝。
cDNA clone cDNA分子克隆:将cDNA片段装在载体上转化细菌扩增出多克隆的过程,最终可建立cDNA文库。
cDNA library cDNA文库:收集各cDNA分子的克隆,各种cDNA分子是细胞中总体mRNA的拷贝。
cell division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cell-free, protein-synthesizing system 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是表达系统之一,此系统含有核糖体、tRNA和各种氨基酸及体外合成多肽所必须的一系列蛋白因子。
只要加入mRNA即可表达。
cellular oncogene (c-onc) 细胞癌基因:在动物细胞中存在的一些基因,它们具有正常的功能,但一旦突变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centi-Morgan (cM) 分摩:是作图单位,相当于1个图距单位。
centromere (kinetochore) 着丝粒(着丝点):染色体上的特殊区域,在显微进镜下可看到的一种结构。
在细胞分裂时是纺锤丝附着处。
chain-teminatiog codon 链-终止密码子:三个无义密码子。
在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阅读这些密码子时终止合成。
charged tRNA 负载tRNA:已带有相应氨基酸的tRNA。
chiasma 交叉:在交换时一对染色体出现的交叉型结构。
在有丝分裂的双线期可以在显微进镜下看到。
chimere 嵌合体:一种异源嵌合体,可能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偶尔融合而成。
chi-square test 卡方检测:一种检测理论值与观察值之间有无差异的一种统计方法。
chloroplast 叶绿体: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细胞器,内有双链DNA。
chromatid 染色单体:复制后两个染色体着丝粒相连,其中的任意一条称为染色单体。
chromatin 染色质:染色体的基质,它包含DNA、染色体蛋白和染色体RNA。
chromocener 染色中心:多线染色体附着在一起的过程。
chromomere 染色粒: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前期可观察到染色体上的小珠状结构。
chromosome 染色体:基因端相连,线状排列,有时结合蛋白质和RNA。
chromosome aberration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chromosomal interference 染色体干涉:由于染色单体的断裂和重接而导致的物理干涉,阻碍了第二次交换的发生。
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此学说是由Sutton 和Boveri 各自独立提出的。
他们的依据是染色体传递和基因传递的平行性。
chromosome map 染色体图:见连锁图(linkage map)。
chromosome puff 染色体疏松:染色体的某些位置上产生膨松,此位置是转录活性位点。
shromosome rearrangement 染色体重排:涉及到染色体重新连接的突变。
chromosome set 染色体组:一组染色体,对于特异物种携带一套基本遗传信息。
chromosome walking 染色体步移:一种分析真核生物大片断DNA的方法,常用来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特定的重组 DNA克隆。
基因文库中必须包含染色体的全部DNA序列,这些序列是一系列有部分重叠的片断。
从某个已鉴定的克隆基因或序列开始做一系列的克隆杂交,这个基因已知与目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以已知基因做探针去掉出含有邻近序列的克隆,然后以邻近序列做探针去掉出与它邻近序列的另一克隆,依次类推,每次杂交就把已鉴定的基因沿染色体向前移了一段。
cis-conformation 顺式构象:在杂合子中涉及到基因中基因簇中两个突变位点,它们的排列为a1a2/++。
cis dominance 顺式显性:一个基因对同一条染色体上下一个基因有影响能力。
cis-tran test 顺反测验:即互补测验。
通过测验可确定两个表型效应相似的突变位点是否位于同一个顺反子或基因内。
cis-tran 顺反子:原来定义为一个遗传的功能单位,顺反子内部的两个突变位点不能互补。
现在它与基因的含义相同,是编码有功能的RNA分子。
classical model 经典模型:群体遗传学中对于遗传变异解释的一种学说,提出含有较少遗传变异的自然群体是对一个等位基因有很强的选择作用的结果。
clonal selection 克隆选择:特异的B淋巴细胞表面受到相应抗原的刺激时便大量增殖,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此过程称为克隆选择。
clone 克隆:(1)一群遗传上相同的细胞或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经无性分裂产生的群体。
(2)一个个体通过某种无性过程而产生在遗传上相同的后代。
(3)见DNA clone 或 cloning。
cloning 克隆:DNA分子通过在合适的宿主中复制产生很多拷贝(如一个重组DNA分子)。
cloning vector (cloning vehicle) 克隆载体:一种双链环状DNA分子,它在宿主细胞中能自主复制,并可装接外源DNA片段而形成重组质粒进行克隆。
clustered repeated sequence 成簇的重复顺序:重复顺序串联排列在一起。
coding sequence 编码顺序:mRNA分子的部分,在翻译时它对应于多肽的氨基酸顺序。
code dictionary 密码辞典:一种64个密码子及其翻译含义的表格。
codominance 共显性:在杂合状态时,一个座位中的两个等位基因同时都显现出表型效应。
coden 密码子:在mRNA分子中一组三个相连的核苷酸,对应于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或决定多肽的合成。
coefficent of coincidence 并发系数:通过遗传作图来确定干涉是否存在,即用实际双交换的值除以同一区域预期的双交换的值(s=v/ab), 当0<s<1为正干涉;s=0为完全干涉;s> 1为负干涉;s=1为无干涉。
cohensive ends 粘性末端:经II型限制酶切后留下的单链突出末端。
相同的末端可通过形成氢键互补结合。
cointegrate 共和体:两个环状的因子融合形成一个单个的大环,这是某些转座因子转座过程中的一个步骤。
colony 菌落:平板上可见到的细胞无性系集中在一起。
competent 感受态的:细胞处于能被转化外源DNA的状态。
complementary DNA 互补DNA:即cDNA (见cDNA)complementary test 互补测验:见顺反测验(cis-trans test)complete dominance 完全显性:当杂合体Aa和纯合体 AA的表型相同时,称完全显性。
concerted evolution(molecular drive) 协同进化(分子趋动):一种很不平衡的进化过程,在基因的多拷贝中产生了均一顺序。
conditional mutation 条件突变:一种突变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野生表型,但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突变表型。
conjugation 接合:F+ 和F- 的两种细菌彼此接触产生接合管并通过接合管单向地(F+® F-)传递遗传物质的过程。
consensus sequence 保守顺序:普遍存在的共同顺序,在不同的基因中具有相同的功能,如启动子、操纵子和剪切位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