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洲经济发展在OE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0年9月20日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题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研讨会。借此机会,我想围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扩大市场的边界,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是人类自己营造的物质环境之一,是支撑人类活动得以实现和延续的重要条件。首先,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及其自然观、空间观和时间观的变化,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其次,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资源共享,其所营造的共享环境直接左右着人类共享资源的能力、规模、空间范围和共享效率。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作为区域生产活动的间接投入,其单位服务成本的不断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会降低产品流通成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的限制作用,扩大产品共享范围,使得区域交换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增加了异地产品消费的能力。再次,基础设施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设施通过促进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达到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防范、抵御、减缓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提高人类生存的安全性。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公路通车里程仅为万公里,公路等级都在二级以下,有路面里程只有万公里;铁路线路里程仅万公里,且近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运输船舶技术、港口设施均处于极端落后状态,航道失修失养,淤积严重;农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处于极度落后的水平。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1954-1977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1979-1989年的11年间,国家利用有限资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重点缓解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瓶颈制约,改善了改革开放初期投资结构中存在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和社会基础产业薄弱等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投资开始迅速增长。1990-2002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6%。2003-2008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六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8个百分点1。
首先,中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以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直接、间接和诱导的拉动作用,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注入,促进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提升当地就业水平,促进人口的移动和专业化分工。例如,中西部地区建成的一批包括青藏铁路、渝怀线铁路、甘肃宝天高速公路、贵州黔西电厂、内蒙古锡盟农牧业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和配套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三峡工程的的建设对带动当地及周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
1
《新中国60周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统计局。
义。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相当于1990年全国发电量的14%,不仅大大改善了华东、华中地区的能源供应,而且对实现“西电东送”减轻“北煤南运”的局面有重大经济意义。同时,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的600多公里深水航道,为发展大西南对外经济交通创造了条件,利用这条“黄金水道”,按照“农—工—贸”方针调整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沿江农业趋向合理配置2。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缩小了地区差距。中国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深处内陆,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尚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近年来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增强了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了大中城市在西部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增长极化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中国产业发展,满足产业链升级提供了必备条件。在上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除了因为中国拥有劳动力比较优势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条件,成为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借助大量综合基础设施,中国正在构建产业链价值一体化平台,从而推动全球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速度加快,除制造业环节之外,研发设计也加快了向中国的转移,从而围绕整个微笑曲线,推动了传统产业向知识型、服务型产业升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非洲基础设施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
2
《论三峡工程的经济合理性》,李京文,《人民日报》。
是促进非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确保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帮助非洲人民尽快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先决条件。
第一,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据世界银行2009年发表的一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4个国家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指出,电力、供水、道路和信息通讯技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这些国家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少增长两个百分点,商业生产也因此减少了约40%。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非洲是世界上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非洲尚未形成覆盖整个大陆、分布均衡、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非洲有公路约130多万公里,公路网建设密度较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偏低;铁路总长约万公里,各国铁路或是互不贯通,或是轨距不一,且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铁路的运能。非洲海运业和航空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交通设施的普遍落后以及分布不均的状况,不仅提高了货物资源的运输成本,而且阻碍了人员、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动力和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除南非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供电不足、不稳的情况,导致非洲工业设备利用率偏低,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改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非洲才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更加快速而稳定的增长。
第二,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可持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1998-2007年期间,非洲基础设施的支出以17%的复合年增长率递增,远超过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幅度。1999-2001年期间,非洲的私营部门和外资投资占全球总额的11%,而2005-2007年期间则占到了17%3。但尽管这一增长非常显着,如果非洲大陆要达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必须弥补的资金缺口还是很大。据世界银行一份
3
《非洲增长之路:行业分析》,McKinsey Quarterly,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