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摘要]文章在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渭南师范学院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以调查为基础,结合学生反馈信息和笔者的教学体验,针对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说课
[作者简介]张西宁(1975- ),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及教学设计。(陕西渭南 7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09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工程“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系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177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bca110020)的子课题“改革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和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院级教改项目“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项目编号:jg2011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32-02
目前,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普遍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基础教育师资的素质要求,使作为“准教师”
的大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掌握教育技术与学科专业整合的能力,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科教学设计的能力,为以后胜任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在和同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找出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各专业本、专科学生为例,介绍在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教学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笔者在长期教学中的经验及对同行的走访,并在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发现本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差。尽管本课程属于公共课,但不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差别较大,有些院校过度地侧重理论,教学内容与专业学生相同,学生因为感到学习难度大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有些院校过度地侧重技术,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使得技术难以与实际应用结合;多数学校的教学,无论是专科班还是本科班,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教师都“一视同仁”,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没有改动,这些都是不合适的。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从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两方面作宏观的、准确的定位,这主要涉及教材的选用问题。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适合师范学校公共课使用的并不多。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由于学生众多、师资有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大多采用集体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局限,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应该是本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有些教师一方面大谈提高教学效果的理论,另一方面自己却不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整堂课播放教学录像,把过去的“人灌”变成“电灌”。加上部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心理上不重视,上理论课时精力不集中,或者看其他书籍,或者有的干脆不来上课。而且由于很多教师不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现状,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得本身就对教育技术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3.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不少高师院校尽管部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深入了解其在课程结构、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于是,在实践课的安排上表现出了课时严重不足、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师指导不到位等走过场的现象。具体来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技能,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各自为政、设备匮乏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4.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甚至学科教学经验。但是当前承担本课程教学的师资比较复杂,比如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教育素养严重
不足,难以将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讲深讲透,更多的只是介绍、运用媒体,至于媒体如何更好地与教学相结合,则无能为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实践
1.明确课程的公共课性质,加快教材建设。教材质量的好坏、教材的适用性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范围内教育技术教材版本很多,但多数都是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编写的,其内容以理论性为主;也有部分教材由于编者背景的关系,偏重技术操作,但真正适合公共课教学的教材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在2006年组织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教学人员,在与咸阳师院部分教师合作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符合二类本科师范院校实际和公共
课实际的教材。本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教学设计为主线,提出教育技术角度的教学设计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我院2005、2006、2007级本、专科各专业教学中使用了一轮,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之后,我们就本教材的适用性对任课教师和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由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本教材的编写、编排、内容安排满意度为85%以上,总体上是比较合适的,也非常适合公共课使用,但在对本教材存在问题方面,学生和教师都觉得在针对不同专业教学时,教材提供的案例过多偏重于语文学科,与其他专业整合方面做得不够。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考虑到文字教材容量有限,我们在配套的电子教材中设置了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案例供不同专业教
师、学生有选择地使用。
2.以课程整合的思想指导,以教学设计贯穿,改革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在于促进教育技术与各学科内容的整合。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基本思路是适当弱化理论,以够用为原则,技术方面要求每位学生重点掌握一种软件的操作技能,突出应用,面向能力培养。实践中,以教学设计的思想贯穿,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讲授+案例评析+网上自学+教案设计+说课操练”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在开学之初就向学生做了说明和介绍。整个课程教学期间安排36课时的课堂面授,主要组织学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等,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进行说课训练;实验教学18课时,组织学生利用软件制作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利用本校提供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其他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其基本特点是:
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将学生4~6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整个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相应教学内容的学习:(1)在理论课学习期间,围绕与专业相关的某一中小学教学内容,在精选已有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小组撰写一个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组内讨论的结果,修改完善。通过撰写课堂教案,以理解和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2)根据课堂教案的设计要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