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育种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育种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10*3分=30分)
二、填空题(20*1分=20分)
三、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
四、问答题(5*8分=40分)
必考部分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品种:是指人类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一定环境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物学特
性、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栽培面积的一个群体。
(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的生产资料,野生茶树没有品种)
2.双无性系:是以两个无性系品种按比例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群体。
(发生两性细胞融合而基因重组,个体遗传背景不完全一致)
3.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包括品种、类型、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4.品系:新选育出来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性状、特性比较一致且相对稳定,并具
有一定的繁殖数量,在未来审定和投入生产栽培之前称为品系。
5.引种驯化:原产地与引入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别大,或该品种适应性窄,需经过精细栽培管
理,或结合杂交、选择等,改变该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新的环境。
6.系统选种:又叫选择育种,从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
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7.地方品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包括无性、有性。
(地方品种经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对当地自然或栽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8.株系:一个单株后代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
9.良种:是优良品种的简称,是指在适宜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
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
10.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
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行鉴定。
(茶树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容易固定所选优株的性状,单株选种是最常用的方法)
11.南茶北引:把南方地区的茶树引到北方种植。
南茶北引的性状变异
(1)树型:植株矮化,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2)叶片: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加深。
上表皮增厚,栅状组织层次增多,栅状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增大。
(3)生长期:发芽期相应推迟,年生长期相应缩短。
(4)开花结实:日照和气温影响,花期缩短,结实率减少。
(5)抗寒性:易受冻。
(6)化学成分:茶多酚含量减少、氨基酸增加。
12.有性繁殖: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胚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
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13.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14.多倍体育种:在茶树有性世代或无性世代的某一阶段,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茶树染
色体倍数增加,然后经过选择培育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15.超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
的比率。
16.多父本授粉:一个以上父本的混合花粉授给一个母本。
17.早期鉴定:指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的主要相关性状进行的鉴定,预测成龄后的产量、品
质和抗性等。
18.化学诱变育种: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诱发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然后根据育种
目标,对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后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19.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20.诱发鉴定:在人为诱发条件下对育种材料或品种进行的鉴定。
(多用于抗性鉴定)
21.杂种优势: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
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22.无性繁殖: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23.人工杂交:用人工授粉使本卵子受精的杂交方法。
24.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无性后代与对照品种在相对一致的环境进行比较试验,最大
限度减少环境方差,增大遗传方差在表型方差中的比例。
25.育成品种:又称改良品种,是根据预定的育种目标,通过系统选种、杂交育种以及其他
育种方法育成的新品种,然后通过无性繁殖育成无性系品种。
(现在大多数的无性系品种由此育成的,它比地方品种具有更多的优良性状)
26.本地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
(对当地生态环境、栽培条件和消费习惯等有比较好的适应性)
27.异地鉴定:在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差异的异地进行的鉴定。
(鉴定对环境胁迫因子的抗性,还可了解品种适应范围或变异情况,如品种区域性试验)28.集团选择法:是根据不同性状(如发芽期、叶形等)从群体中选出单株,把性状相似的
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若干集团,不同集团分别采种或无性繁殖,分别种植
于小区内,集团间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选出优良集团。
(此法简便易行生活力不易衰退,但集团内个体间性状仍有差异)
29.辐射诱变育种: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种子、花粉、枝条及其他器官,使其产生可遗传变异,
再从中选出优良变异个体,通过一系列育种程序,培育出抗性强、品质
好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30.经济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的生物学性状。
二、填空题
1.国家级良种96个,其中有性系17个,无性系79个。
省级良种120个。
2.茶树染色体有30条。
三倍体中有45条。
3.茶树授粉方式是虫媒。
4.茶树品种的属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
5.中国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四大茶区必考!)
6.一般来说,酚氨比(P/A)>15适制红茶,酚氨比(P/A)<8适制绿茶,8<酚氨比(P/A)<15红茶绿茶兼适制。
三、单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1.简单评述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答:(1)茶树是多年生植物
只要亲本选配得当并将其相互交叉种植,每年都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第一代种子。
(2)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
1)自花结实率极低,不必培育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雄性器官退化,自交不结实,雌性器官正常。
2)具有遗传性状差异悬殊的变种、品种和生态型,为选择杂交亲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3)遗传组成杂合,杂种第一代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现象。
4)授粉时易混入非父本的其他花粉,须采取隔离措施。
(3)茶树是叶用作物
植物营养体的杂种优势表现最强。
籽粒产量性状次之,籽粒品质形状表现最差。
(4)茶树具有无性繁殖能力
可通过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从而育成无性繁殖新品种。
2.综合分析影响绿茶形成的栽培因子。
答:(1)选择品种。
在适制性上选择适合品种。
(2)适宜的生态环境。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降水量丰沛。
保护……
(3)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
翻耕,施肥,修剪,采摘……
3.试述引种驯化工作程序和措施以及对茶树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答:工作程序和措施:
(1)明确引种目标和要求
1)生态条件;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动态的,茶树一经种植,很难换种;
3)品种适制性:当地生产、消费什么茶类,品种适制什么茶类;
4)品种搭配:茶类搭配;早、中、晚生搭配;不同品质搭配;抗性搭配。
(2)先试后引
1)一个品种的数量可少些,引入品种个数尽可能多些;
2)多点进行小规模试验。
证明可以引种直接利用时,再较大量地引种或就地建立母穗园。
(3)与栽培试验相结合
良种良法,进行栽培试验,总结出优良栽培方法,发挥品种优良性状。
种植规格、
树冠培养、土肥水管理、灾害治理和采收等。
(4)与繁殖相结合
少引多繁,不要盲目调种本地建立母穗园扩大繁殖。
(5)防止病虫传播
病虫害发生有局部性,了解苗木和种子易携带的害虫和病菌。
注意本地以前没有
的病虫害,了解品种对病虫害抗性存在差异。
(6)引入的品种选择
引种后要保持优良性状;不断选择,选育新品种。
在不遗传的变异中选择,对选
育新品种是没有意义的。
无性系品种引种后在品种间进行选择。
影响:
(1)是栽培茶树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2)丰富和改变了茶树品种类型,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3)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4.根据来源,种质资源分为哪些类型及特点。
答: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特点:1)本地种质资源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对当地生态环
境、栽培条件和消费习惯等有比较好的适应性。
地方品种往往是一个遗传类
型多样性的群体,有可能从中选择出优良类型。
2)外地种质资源
从其它国家或地区引入的品种或材料,反映了各自原产地的生态和栽培特
点,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和经济上的遗传性状,是本地种质资源没有的,是改
良品种的宝贵资源。
3)野生种质资源
各种近缘野生种和有价值的野生茶树。
它们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长期
适应进化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往往具有一般栽培种所缺少的某些重要性
状,比如顽强的抗性,独特的品种,是培育新品种的宝贵材料。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如杂交、理化诱变等产生的各种突变体。
5.分析茶树育种的主要目标和内涵。
答:目标:高产(稳产)、优质(品质优良)、抗性强、不同的发芽期、抗性强。
内涵:收集研究种质资源、制定育种目标、制定科学的育种技术路线和方法,选育新品种、繁殖推广,达到茶叶生产优质、高产、高效。
6.综合分析茶叶产量的构成因子。
答:多、重、快、早
7.试述北茶南引后茶树主要性状的变异。
答:(1)植株壮化,最低分枝部位升高。
(2)叶片变大变薄,叶色变浅,栅栏组织减少,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例增大。
(3)发芽期缩短,年生长期延长。
(4)花期延长,结实率增大。
(5)化学成分上茶多酚增加,氨基酸减少。
8.有性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是什么,并加以解释。
答:(1)双亲具有较多的优点,优缺点能互补。
(2)选用不同生态型的亲本配组。
亲本间遗传基础差异大,杂交后代的分离广,易于选出性状超越亲本和适应性比较
强的新品种。
“云南大叶种”作亲本,与“四川中叶种”杂交育成了“蜀永1号”
等,对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F1出现了“互补带”和“杂交带”。
(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使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有用性状也得到利用。
栽培品种与野生类型杂交,栽培品种作
母本;本地品种与外地品种杂交,本地品种作母本。
(4)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了解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亲本品种。
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
出福云6号、7号、8号、10号、12号、迎霜、翠峰等新品种。
(5)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
双亲花期不遇,用开花晚的材料作母本。
花粉可贮藏一段时间。
9.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
*
答:概念: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生物产生遗传性的变异,根据育种目标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实质是通过诱变使DNA发生
结构变化(包括染色体畸变、易位及碱基序列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的变异。
特点:
(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突变提高100-1000倍,变异范围广。
(2)适于品种个别性状的改良:诱发点突变,只改变原品种个别性状。
(3)变异的方向和性质难以掌握:
有效变异少,无益的变异多。
生物是经历长期进化的,它们的遗传物质及代谢过程
已达到协调状态,某一基因被诱发产生突变,这种状态就遭到破坏。
了解、预测
和控制变异,定向地改良品种性状。
(4)与其他育种方法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获得的突变体,可通过其它手段转移到别的品种上。
10.茶树品种混杂退化及其原因和防治方法。
*
答:品种混杂、退化:品种在栽培过程中,纯度降低,种性发生不良变异致使失去品种原有性状,某些经济性状变劣,生活里下降,抗逆性减弱或产生不符合需
要的变异类型的生物学现象。
混杂:品种纯度降低
退化:经济性状变劣,对正在退化或已经退化的品种应加强人工选择及时做好去劣选优、防杂保纯工作。
原因:
1)机械混杂:良种繁育过程中不按技术规程办事,操作不严使品种内混进异品种。
2)生物学混杂:品种繁殖过程中自然杂交导致基因重组,使得后代性状分离。
是混杂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3)基因突变:自然突变频率不高且以隐性突变居多,短期不宜表现出来但几代积累后会显现出来。
4)不合理选择和不适当材料繁殖:无性繁殖扦插中材料选用不当会导致品种退化。
5)不适宜的栽培条件:丛间产量差异很大,67%由环境引起,33%才是遗传差异。
防治退化的方法:
1)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机械混杂
2)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生物学混杂
3)应用正确的选择方法和留种方式,防治品种劣变
——————————下面的肯定有考到其中一个到几个——————————
11.分析多倍体育种在茶树育种当中的意义。
答:(1)巨大性。
多倍体植物由于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和细胞质体积变大,因而植物各组织和器官也
多变大,一般是茎和根变粗、叶变宽大、果实和种子肥而大,气孔直径和气孔密度
与二倍体相比,差异显著。
(2)生化成分变化。
一般多倍体植物新陈代谢旺盛,酶活性增强,生化成分含量提高。
(3)育性低。
一般情况下,同源多倍体大多结实率降低,表现相当程度的不育性。
三倍体茶树品
种表现高度的不育性。
(4)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和远缘杂种不实性。
12.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答:概念: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作用:
(1)引入异种(属)植物的有利基因:人为地促进不同物种的基因渐渗和交流。
(2)创造新物种和异染色体体系:导入不同种、属的染色体组;导入异源染色体或片段。
(3)诱导单倍体:诱导孤雌生殖。
(4)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核基因和核质之间的互作。
(5)用于研究生物的进化:使物种在进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中间类型重现。
13.茶树有性杂交技术的过程描述。
答:(1)杂交前的准备
根据育种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准备杂交用具。
(2)花粉采集与储藏
授粉前1-2天,从父本植株上采集即将开放、花粉呈金黄色的花朵,置干燥地方,
次日将花粉从花朵上刷下。
父母本开花期不一致,或者由于从异地采集花粉,贮藏
时间以2天为限,低温干燥可延长花粉的寿命。
(3)隔离
为防止天然异交,须对母本的花朵进行隔离。
应在花朵未开放前进行,方法分套袋
和全株隔离。
选择盛花期开放、着生在短枝上发育良好的花蕾进行隔离。
其余花蕾
摘除以防混杂,也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杂交结实率。
(4)去雄
茶树有一定自交结实率。
以研究遗传规律为目的的人工杂交须作去雄处理,当杂交
的目的是创造新品种时,可免去繁重的去雄工作。
去雄的时间一般在母本植株开花
前1-2天,通常用镊子钳去雄蕊的花药。
(5)授粉
去雄后1-2天,晴朗无风的上午8-10时进行。
打开隔离袋,将花粉轻轻涂在柱头上,套上隔离袋,挂上标牌,表明父母本组合名称、株号、授粉花数和日期、操作人等。
(6)授粉后管理
授粉后一周左右,花瓣凋萎脱落,柱头呈褐色干缩状,去掉隔离袋或隔离框,以便
受精后的子房在自然条件下正常发育。
14.株系、品系和品种。
(三个概念)
品种:是指人类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一定环境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栽培面积的一个群体。
品系:起源于同一单株或同类植株,遗传性状相对一致的一群同类个体,应用于品种鉴定、命名之前的阶段。
株系:一个单株后代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
单选及填空考点预测:
第一章种质资源
1.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常见的茶树天然群体大多为二倍体(2n=2x=30),有些茶树群体种存在三倍体(3n=3x=45)或其他情况。
2.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经减数分裂得出的生殖细胞的两倍。
3.树型:乔木、小乔木、灌木。
4.树姿:开张、半开展、直立。
5.叶片的性状不但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个体发育和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6.茶树是无性繁殖的多年生常绿木本异花授粉的叶用植物。
7.竹子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草本植物。
8.表现型=基因+环境(P=G+E)
9.福鼎大白茶属于芽茸毛多的种类。
10.龙井43属于芽茸毛少的种类。
11.叶面积=叶长*叶宽*0.7
x>=50特大叶种,28<x<50大叶种14<=x<=28中叶种,x<14小叶种,
12.定型叶:着生角度。
13.茶树锯齿一般在16-32对。
14.茶树叶脉一般在7-16对。
脉络有显明与隐匿之分。
15.栅栏组织厚有利于抗寒。
16.茶花盛花期在十一月中下旬。
17.子房分为有毛和无毛。
18.茶树:萌芽期、开采期、休眠期。
19.安吉白茶的茶氨酸<9%所以滋味鲜爽。
20.无性系品种是世代用无性繁殖方法繁衍的品种。
21.育成品种是改良品种。
22.品系是新选育出来的材料。
23.茶树种子含水量在16%时处于最低含水量,成为种子临界含水量。
24.基因文库分为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
25.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鉴定有植物学性状鉴定、农艺性状鉴定、生物学性状鉴定、品质鉴定、抗逆性鉴定、抗病虫性鉴定。
26.野生茶树是通过长期的栽培驯化和选择创造出生产上栽培的品种。
27.特早生种(2月初)有乌牛早、平阳特早。
第二章引种*
1.引种效果=品种适应性+环境差异
好大小
坏小大
2.引种驯化所需温度:(耐低温临界值)
大叶种:-3℃
中叶种:-6℃
小叶种:-10到-18℃
3.引种驯化所需降水量:
年降水量>700mm,月降水量>100mm
4.引种驯化所需土壤pH:
可生长pH=4.5-6.5
最适pH=5.5
5.引种方法:逐步迁移、与当地抗寒品种杂交。
6.茶树栽培选址:海拔1000m以下,避风阳坡。
7.明确引种目标和要求:生态条件、市场需求、品种适制性、品种搭配。
要选择可遗传变异。
第三章选择育种*
1.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2.幼苗:种间差异小。
幼年:差异明显,可塑性大。
3.人工选择可分为无意识选择、有意识选择。
4.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5.茶树性状鉴定方法有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本地鉴定和异地鉴定,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田间鉴定和实验鉴定等。
6.冻害程度分级标准:级数越高芽叶受害率越高。
7.旱害程度分级标准:级数越高叶片受害程度越重。
8.萌展值:休眠为0,萌动为0.5,鳞片展为1,鱼叶展为2,一芽一叶为3,一芽二叶为4.
9.实行选择、鉴定、繁殖与推广相结合缩短育种时间。
10.定型修剪:幼苗
轻修剪、重修剪:幼年、成年
深修剪、台刈:衰老
11.育种目标:高产、优质、抗性强、不同的发芽期、抗性强
12.育种途径:常规育种(选择育种:从天然变异中选择优良单株;有性杂交育种:择优良杂
交组合→新品种)、诱变育种(物理方法:辐射诱变;化学方法:遗传物质改
变→新的优良变异→选择→培育新品种)、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13.育种方法:单株选择、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辐射育种、多倍体育种)、生物技术(RNA、
DNA提取、农杆菌转化体系建立、PCR扩增)细胞融合、茶树基因工程育种。
第四章有性杂交育种*
1.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
连锁遗传:适于染色体交叉互换
2.两亲杂交分为正交、反交。
3.多亲杂交(复交)分为添加、合成。
4.茶树的花程式:
5.SI生理表现的四个层次:
第五章杂种优势的利用*
1.中亲优势(超均优势):指杂种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双亲(P1和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2.超标优势:指杂种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当地推广品种或对照品种(CK)同一性状数值差值的比率。
亦称为竞争优势。
3.杂种优势的利用效果: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发芽期早。
4.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分为偶发性孤雌生殖、经常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
(蚕)(蜜蜂、蚂蚁)
第六章诱变育种*
1.辐射诱变源种类:β射线、中子、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辐射剂量范围:
临界剂量(LD40):辐射后成活率为40%
半致死剂量(LD50):辐射后引起50%死亡的剂量
3.花粉的反应最迟钝。
4.电离辐射引起有机体变异的四个阶段:
物理阶段、物理化学阶段、生物化学阶段、生物学阶段。
5.当辐射部位得到能量较小时,可能只发生物理阶段。
6.辐射诱变主要是细胞水平上的染色体畸变和分子水平上的基因突变。
7.诱变多倍体的物理因素:温度激变、机械损伤、电离射线、离心力等。
第九章品种审(鉴)定与新品种保护
1.育种的基本内容包括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
2.茶树没有列入强制审定的作物范围。
3.品种认定是品种审定的替代形式,具有与审定同等的效力。
4.品种权授予的条件: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5.参加区试和品种鉴定申请提交以下材料:(1)申请鉴定表;(2)区试总结;(3)品种选育报告;(4)品质鉴定报告;(5)抗性鉴定报告;(6)品种标准图片;(7)区试点负责人证明。
6.品种鉴定的判定分为通过、暂缓和不通过。
7.品种权的保护期限和侵权行为的处罚: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的品种权保护期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
第十章良种繁育与推广
1.我国半数以上的茶园属低产老茶园。
2.茶树良种繁育(途径)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3.茶树无性繁殖方式常用的是短穗扦插法。
4.植物非试管快繁(工厂化育苗)分为:基质繁、水繁、气繁。
5.茶苗移栽:整地、选用壮苗、精心取苗、装运、适时移栽(适时的含义是指季节或天气)
6.种苗检验:品种纯度、茶籽质量(水分、发芽率)、百粒重、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