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中期报告(完稿)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中期报告

(完稿)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专题研究已开展一年多。期间,在各位骨干教师的努力下,在教科研室的领导支持下,课题组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精神为灵魂,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各类实验和研究,并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也就是说,教师中还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直面这样的现实,作为教师,我们有理由为学生创设一种有效提问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每天在轻松、愉悦、有效的氛围中思考与学习。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有效课堂提问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彰显、学生思维的张扬、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

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广义上看,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等环节。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观察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优化。

(1)引起对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重视,树立有效提问观。

(2)在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明确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内涵,揭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特征。

(3)在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力求从实践出发,总结教师有效提问的经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提问效果优化策略。

四、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观察提问的各个环节,如问题设计、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反馈等,并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度分析。

2、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对一定数量的“同课异构”、“同课异教”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与授课教师共同探讨提问的效果及可行的

优化方案,深化对有效提问内涵的认识,总结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特征。

3、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提问理念的研究,主要研究教师对提问的目的及其功能的认识,关注教师提问理念的合理性;

(2)问题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的、类型和思维水平等,关注如何提高问题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准确性;

(3)提问方式的研究,主要包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叫答,如何使用提问语言、提问范围和频率的研究等,关注提问方式的合理性;(4)提问反馈的研究,即研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如何回应,关注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方式;

(5)提问反思的研究,关注教师课后对自己提问行为的反思。

五、研究原则

1、“对话”原则。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中要牢牢把握“对话教学”理念,不能出于研究的关系而忽视本课题最根本的一个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践行“对话”理念,要相互积极商讨求同存异,要与各类文献资料“对话”,充实理论知识,要反思研究的过程及时改进。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同年级而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相同的教学行为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取得的效果很可能不尽相同。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差异性”原则,探寻能让处于同一认知水平阶段的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且有效果的有效教学行为。

3、“个体反思”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自己向学生所施加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效果更有深刻的体验,这是旁人通过观察等方法是很难体验到的。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个体反思,作为研究的主要资料。

六、研究进展

本课题自2015年4月份申报以来,经过了准备、发动、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的修改、完善等开题工作,在调查、分析、研讨的基础上制订了初步的行动研究计划,并努力付诸于实施,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这段时间我们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准备阶段:

2015年4月——2015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成立课题组,制订并论证课题实施报告及实施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启动课题研究。

实施阶段:

1、2015年12月——2017年3月,以“课题研讨课”、“同课异构”、“学术沙龙”的形式开展研究。重点突出了“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这两个主题的研究。

①每学期一次的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活动雷打不动。每次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要求每位上课的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提前两周作准备。

②每位教师必须要准备理论学习笔记,每人每月不少于2000字。

③每次课题组活动每个成员必须要参加,没有特殊情况不许缺席,确保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④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2、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了形式较为丰富的研讨活动。

①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由汪作全和田新岭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第十册的《再见了,亲人》一课。他们对课堂提问的切入点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汪老师抓住文章的感情线索,围绕深情朗读的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田老师主要是围绕课文中的关键句设问,由此辐射全文。他们的课堂提问设计,彰显了教师教学的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也让其他课题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