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Ⅰ型超敏反应:反应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的诱导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后者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I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便与已经结合在致敏靶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脱颗粒反应,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主要疾病有:全身性过敏反应、皮肤超敏反应、消化道超敏反应、呼吸道超敏反应。
②Ⅱ型超敏反应: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可通过三条途径杀伤靶细胞:补体的作用、抗体的调理作用和ADCC、抗体对靶细胞的刺激或阻断作用。
主要引起的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③Ⅲ超敏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不是引起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而是引起组织损伤的始动因素。
组织损伤机制包括:补体作用、中性粒细胞的作用、血小板的作用。
引起的疾病有:血清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休克样反应、毛细支气管炎。
④Ⅳ超敏反应:是抗原诱导的一种细胞性免疫应答。
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此超敏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后24~72小时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此超敏反应发生与抗体和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一)
讨论题:病人注射青霉素发生休克是什么原因?试述发生机理。
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初次青霉素进入机体,分解成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这两部分作为半抗原与机体的细胞或蛋白结合构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处于致敏状态,当青霉素再次进入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抗体结合,使膜表面的FcεRI交联,触发致敏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原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远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性体分泌增多,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等麻疹、休克、哮喘、腹痛和腹泻等多种症状)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及发生机制
1、致敏阶段:可持续半年以上
2、激发阶段:
桥联启动酶促反应靶细胞脱颗粒
3、效应阶段:
即刻/早期相反应:接触变应原后数秒内发生,持续数
小时,主要由组胺引起
晚期相反应:接触变应原后数小时发生,持续数天,
主要由新合成的脂类介质和某些细胞因子引起
1、组胺:扩张小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
平滑肌收缩、促进粘膜腺体增加
2、白三稀: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的收缩支气管哮喘
高浓度PGE 抑制组胺释放
3、前列腺素
低浓度PGE 促进组胺释放
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凝聚、激活血小板、释放组胺
5、嗜碱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
吞噬颗粒、酶作用副调节
释放颗粒、毒性物质组织损伤
6 、激肽:缓激肽扩血管作用
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种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由用药或注射异种血清引起。
1. 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
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可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获得免疫原性,进而刺激机体产生 IgE ,使之致敏。
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噻唑或青霉烯酸后,可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青霉素在弱碱性溶液中容易降解,因而使用时应新鲜配制。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这可能是曾吸入过青霉菌孢子或使用过被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之故。
(初次注射也可发生过敏,有些患者以前可能使用过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或皮肤黏膜接触过青霉素或其降解产物,吸入过青霉菌孢子等)其他药物如普鲁卡因、链霉素、有机碘等,偶尔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 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又称血清过敏症或再次血清病。
常发生于既往曾用过动物免疫血清,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后来再次接受同种动物免疫血清的个体。
临床上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出现此种反应。
(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多因吸入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可表现有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少数人在食入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主的过敏性胃肠炎。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四)皮肤过敏反应
可因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及寒冷刺激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青霉素
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注入鞘内可致癫痫样发作。
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
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
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
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
而且由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
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故不提倡。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抢救:肌注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或1mg肾上腺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
同时应备有氢化可的松、升压药等。
氨茶碱是缓解哮喘的常用药物
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也能松弛肠道,胆道等多种平滑肌,对支气管粘膜的充血,水肿也有缓解作用.②增加心排出量,扩张输出和输入肾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抑制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氯离子.③增加离体骨骼肌的收缩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情况下,改善肌收缩力.茶碱增加缺氧时通气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因为它增加膈肌的收缩,而它在这一方面的作用超过呼吸中枢的作用结果.
间羟胺
主要激动α受体,升压效果比去甲肾上腺素稍弱,但较持久,有中等度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无局部刺激,供皮下注射、肌注及静注。
可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肌注后,5分钟内血压升高,可维持1.5~4小时之久。
静滴1~2分钟内即可显效。
适用于各种休克及手术时低血压。
在一般用量下,不致引起心律失常,因此也可用于心肌梗死性休克。
地塞米松
本品的抗炎作用及控制皮肤过敏的作用比没尼松更显著,而对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较轻微,对垂体-
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较强。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生物t1/2约190分钟,组织t1/2约为3日。
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松,分别于1或8小时达血浆高峰浓度。
应用同泼尼松。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发生快,几秒钟至几十分钟内出现症状,消退亦快;为可逆性反应;
2.由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抗体所介导;
3.主要病变在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4.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5.补体不参与此型反应。
1、主要特征
发生快、消退快
血清中IgE介导
全身性、局部性机体功能紊乱
明显的个体差异及遗传倾向
2.遗传因素常可见在一个家庭成员中高IgE水平与特应症(atopy)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特应症是指一类与遗传密切相关的速发型变态反应,也就是过敏性素质(体质)或对环境中常见抗原产生IgE抗体应答的倾向性,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易感性。
与正常人相比,他样血清IgE明显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而且胞膜上IgE受体也较多。
家系调查表明,特应症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同一家系中不同成员所患的特应症可以不同。
他们产生高IgE抗体的能力可能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C ClassⅡ)中的某些特殊位点有关。
有报道反指出,屋尘螨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对螨的应答受HLA-DRAB1和HLA-DRAB3基因产物的限制,说明这些基因产物在T细胞识别变应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三)防治原则
•①寻找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
•②干扰Ⅰ型超敏反应的某个环节,中止Ⅰ型超敏反应;
药物治疗
•①色苷酸二钠──稳定细胞膜,减少颗粒物质释放;
•②调节cAMP/cGMP比例
•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氨茶碱
•↓+↓+
•环化酶磷酸二酯酶
• ATP ────→ cAMP ────→ AMP
•③活性物质拮抗剂
•抗组织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药:赛庚定
• Aspinin
• ④改善靶器官的反应性:
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找出变应原,避免接触: 变应原皮肤试验
2、脱敏疗法:
1)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小量多次注射暂时性
2)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少量多次
IgG+过敏原封闭抗体、阻断抗体
3、药物防治:
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
色甘酸二钠稳定细胞膜、阻止释放颗粒,肾上腺素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物
扑尔敏抗组胺
乙酰水杨酸拮抗缓激肽
3)改善效应器官的反应性
4、免疫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