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东问题的和平努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中东问题的和平努力
(一)《巴以和平协议》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

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

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

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

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

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

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一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一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

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

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

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

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

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

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

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

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

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巴以边界问题
分治决议规定的边界
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即181号决议)
规定在1948年8月1日巴勒斯坦结束英国委任统治时在这里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并将巴勒斯坦2.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中的14942平方公里(57%)划分给“犹太国”,其余的11203平方公里(43%)划归“阿拉伯国”。

同时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直接由联合国制订的当局管理。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1949年9月1日停战之前又吞并了5731多平方公里属于“阿拉伯国”的土地,以色列的实际控制面积为20.673平方公里,约为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78%。

原“阿拉伯国”约旦河西岸5295平方公里的地区和加沙地带354平方公里土地分别被约旦和埃及占领。

此外,以色列和约旦还分别占据了耶路撒冷的西区和东区。

近百万巴勒斯坦人从此成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

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

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

1967年6月5-11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在这次仅为六天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夺取了西岸、加沙和东耶路撒冷,彻底占据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

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入侵黎巴嫩,在6天之内占领了黎巴嫩1/4的领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大部分基地。

构成巴以和平进程基础的新边界
1967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242号决议,其核心是要求“以色列军队撤离其于最近冲突中所占领的领土”,其他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权和安全要求。

242号决议和1973年10月通过的338号决议体现了后来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1978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的戴维营和平协议以及1991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同以色列开始马德里中东和谈的基础都是242号决议。

1993年巴解组织同以色列签署的奥斯陆协议及此后的《怀伊协议》、《沙姆沙伊赫备忘录》都重申了这一点。

所以,以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停火线为巴以未来边界,即以色列撤出全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应该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2003年4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公布了各方期待已久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这项计划为永久解决以巴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巴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

“路线图”的主要内容“路线图”以彻底解决巴以冲突和帮助巴勒斯坦建国为最终目标,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公布之日至5月) 要求巴勒斯坦方面采取实质性措施,打击和制止一切针对以色列的暴力与恐怖活动,实行全面的政治改革;要求以色列方面撤出2000年9月28日以来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冻结所有定居点活动。

第二阶段(2003年6月至12月) 开始于巴勒斯坦举行大选之后,确立巴勒斯坦民主制度,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建立一个独立的、拥有临时边界和主权的巴勒斯坦国。

第三阶段(2004年至2005年) 对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内容包括边界、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犹太人定居点等,最终建立正式巴勒斯坦国。

“路线图”是国际社会在当时情况下为解决巴以冲突所能提出的最有魄力的方案。

这也正是为什么它一经披露就立即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广泛支持的原因。

不过,在为“路线图”的推出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路线图”包含着浓重的理想主义成分和国际社会良好的愿望。

愿望虽好,即便实现起来,也会困难重重。

所以,“路线图”和平计划被自杀炸弹爆炸扼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