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民主选举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内容之一。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是对第一课“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延伸,又为后面“民主管理”以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民主选举的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3)认识民主选举的意义,珍惜选举权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2)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

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增强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提高政治素养。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框题的核心概念是“选举”。

经过前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政治权利之一。

学生单纯善良充满激情,但面对复杂的生活,以他们目前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还不能完全正确判断政治生活中有哪些选举方式以及采用什么选举方式。

因此确定本框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选举方式的选择。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参与班级活动和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形象地了解和认识过关于选举的一些相关内容,但是对民主选举的有关知识缺乏比较深入、系统的认识。

2. 心理特征和思维品质:高一年学生的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关注生活,作为山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法分析
本着遵循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本框题的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事例、图片直观演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增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分析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学法分析
合作探究法:借助多媒体等创设的情景,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协作,公平竞争,教师
做适当指导。

以“合作探究”为中介,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中选举村委会主任的一段视频
设置问题:视频中的人们选举村委会主任的活动是我国民主选举的主要内容。

你或者你的家人参加过哪些选举活动?
我精心设计了一段视频来导入新课。

这段视频讲的是郭裕村的老村长卸任。

村长大印虚位以待,引得全村上下各路英雄为了当上村长而纷纷走上竞选的舞台。

这段视频是由大家喜闻乐见的演员潘长江主演的,演员表演诙谐幽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课堂氛围中。

另外,这段视频的内容讲的就是村委会选举的过程,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选举的基本程序,点名本框题的主题―――民主选举。

同时,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材料,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突出重点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选民),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候选人)的优点及局限性
探究活动一
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分组交流,讨论分析视频体现了哪些选举方式?
设计依据:在已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明确我国的选举方式的类型,对知识有感性认识。

并锻炼学生提炼材料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
请同学们分析他们的选举活动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以表格形式总结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设计依据:
1、以表格的方式来归纳优点和局限性,将繁杂的知识以精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几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一目了然,降低知识的难度;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突破难点:
对“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是本框题的难点。

2、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探究活动三:出示多媒体图片:建国以来,选举方式的变化
设置问题:比较两张照片反映的国情,说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6-17页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并加以正确引导。

设计意图:图片只是一个引子,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历史,从生活经验中分析我国国情的变化。

出示多媒体: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设置问题:想一想,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为“为什么在不同时期的选举方式不同”,推导出国情与选举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本探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想一想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选举方式的选择。

这是导入类的探究活动。

设计这个探究活动的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点:人大代表选举历程的发展,说明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基本途径。

但也应当看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最重要内容的选举制度,不能不受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制约。

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的选举制度,需要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二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框题的重难点分析。

情感升华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探究活动四:出示幻灯片“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创设情景。

问题设置:作者对长途汽车上的一幕感到了心乱,为何会心乱?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答案,明晰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行使选举权的意义和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设计意图:利用典型案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贯彻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本课教学具有思想和灵魂。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动态过程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感悟主人翁的责任感,情感得到升华。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选举方式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珍惜并运用好选举权,以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先由学生就本节课学习的几个问题进行小结,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着重强调知识要点,分清本节课的重难点。

出示板书设计,构建知识框架。

板书:
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选民),
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候选人)的优点及局
限性
2、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行使选举权的意义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设计意图:采用简洁直观的板书设计,反映教学要点。

学生完成课堂小结,既是对课堂知识的整理,又是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升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对知识形成总体认识。

第四环节:知识巩固
所布置的作业来自于教材的情景设置,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巩固基础知识。

选用教材的情景设置是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缺乏选举实践的实际情况,强调新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围绕现实构建知识体系。

起到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效果。

展示材料。

材料一:课本第15页三个镜头
探究问题:1、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方式有那些异同?
2、你能对这几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作出自己的评估吗?
3、镜头三给了你哪些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