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反思

马义财

讲授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一块内容后感觉这一教学内容很有挑战性,一是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在讲授《政治生活》这门课程时,对高中生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这一课是最好的切入点。二是民主选举是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标杆,是社会各阶层进行政治诉求和利益博弈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和谐的支点,深受社会关注。国民选举方式,是《政治生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采取的选举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在学生中不免产生疑惑。如何使学生明白,我国的选举方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本课题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是:

一,感性材料动人心弦,情感导入事半功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景材料,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始,逐步引导。

二,理论分析环环相扣,理论实例结合紧密。

三,珍惜选举权利,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参加各种选举,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特别是端正学生参与选举的正确态度和提高辨别优劣善恶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实践中,确实出现一些不正常不愉快的现象,一些选举纯粹是一场闹剧,甚至是悲剧。去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辽宁省北镇市赵营子村村民李辉在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因“有贿选行为”遭到举报,没能任职,一怒之下将举报人一家五口全部残忍杀害。在此之前,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苏曹乡河东村老支书郭成志,因为举报现任支书经济犯罪问题,被打成重伤致死,公安局不予立案。这些触目惊心的惨案都与乡村村民素质、选举指导思想和目的及动机、选举的制度安排和透明度以及程序的紧密度等密切相关。面对基层选举的幕幕悲剧,有学者发出“故乡的沦陷”的悲叹。提高公民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显得极为迫切。为此,我安排学生回顾和反思本班班团干部的选举过程,分析那些举措是完善的,存在那些欠缺,那些需要改进。同时,还让同学们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基层民主选举,并以此为案例,深入剖析,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简要评析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简要评析 08青少(1)班200810111136 孙静 中国13 亿人口中有9 亿多在农村。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然而,检视近年来村民自治的实践,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村级选举遭遇“贿选”现象的严重冲击。 本来,人们都以为通过村民自治选举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能够真正为村民服务,促进乡村民主的快速发展。可是,近年来反映出来的事实却是,许多地方的村民自 治徒有虚名,村支书和村委会依然是由乡镇常委决定或是由乡镇党委左右着选举的 结果;还有许多村庄的选举被所谓“富人”、“能人”操纵,存在着普遍的贿选的现 象;即使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干部,由于缺乏配套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许多民选村 干部很快就变了质,堕落为贪污腐败分子。2009 年4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 布,2008年全国有1739 名村党支部书记、1111 名村委会主任成为涉农职务犯罪 案件犯罪嫌疑人。在沿海和内地一些发达地区富裕农村,村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 更是惊人。今年被查处的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子荣,涉嫌挪用村集体资金近2400 万元。近期又爆出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一社区 党总支书记———被“安徽村官第一贪”的刘怀寅,在2001~2008 年期间,利用 征地、土地补偿、提供工程等先后收受11家开发商、承包商的“好处费”、“咨询 费”近千万元。从刘子荣到刘怀寅,再到许多不知名的村官巨贪,让人们一次又一 次地震撼于小小“村官”的强大的“腐败潜能”,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如此多的 小“村官”变身为大“贪官”的呢?显然,这不只是刘子荣、刘怀寅等的个人品质 问题,而是村级权力体制中存在着难以自我解决的问题。 为了制止村级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蔓延,2006 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解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贿选”问题的通知》。为了 加强对村级选举的指导,2009 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公开承认“有的地方村民委员会 选举竞争行为不规范,贿选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执 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影响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有的地方对村 民委员会选举中产生的矛盾化解不及时,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原本被人们所看 好的村民自治为何在实行若干年后,反而越来越搞不下去了呢? 2.村级选举问题背后潜藏的体制性难题 表面上看,村级选举中的问题只是选举实践中的问题,但往深层看,则是村民自治中体制性原因造成的,其中两委关系、乡村关系和乡镇内部关系就是问题的症 结所在。完全可以说,两委关系、乡村关系、乡镇内部关系已成为中国基层民主重 要部分的乡村民主所遇到的体制性难题。 1)“两委关系”问题是指农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存在冲突性的二元权力 结构。

民主选举

班级姓名小组序号教师评价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说明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 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 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重难点】选举方式的区别、我国选举方式及原因。 【自主学习】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 思维拓展:海选,是指当选人数固定,候选人数不固定的选举。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现在,“海选”已不仅仅限于村委会选举。其最大特点是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意愿的机会。 2.选举方式的选择 阅读教材P16—17,归纳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目前采取的选举方式是什么?(1)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①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②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我国目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温馨提示:直接选举在国家事务方面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适用于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的选举;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乡以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选举。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要求 (1)公民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管理好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2)不断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3)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同时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思考:作为我国的公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预习自测】 1.你所了解的选举方式有哪些? 2.我国当前采用的选举方式是什么?理由有哪些? 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判断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 1.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民主。 2.“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3.间接选举只适用于乡及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4.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物质生活条件。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2015年春,某村的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没有按照程序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都是

基层民主选举

我国的基层选举制度 摘要: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逐渐建立并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自由选举对象的逐渐明确和主体意识的逐渐增强,民主治理内部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科学的民主决策过程,村民自治等民主形式在试点成功之后又在稳步发展中,这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强大生命力。然而,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和发展,来完善我国的基层选举制度。 关键词:农村基层选举城市基层选举基层选举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是中国的基层政权——农村乡镇政府和城区街道办事处下设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办理本村、本居委会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截至1996年底,全国共有928312个村委会、113690个居委会,400多万名村委会干部、49万名居委会干部 以往几十年中,中国村委会、居委会的干部都是上级政府任命的。1987年和1989年,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分别由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发展 一、农村基层选举 从1988年至1998年初,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两轮村委会换届选举,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第三轮村委会换届选举,福建、黑龙江等省已进行第四轮村委会选举。为了使选举的法律依据更为具体,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人大常委会相继颁布了本行政区域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办法,一些省份还专门制定了本行政区域的村委会选举办法。 农村基层选举日益规范的主要表现是: 1村委会选举的组织水平全面提高。村委会的选举一直在各级政府指导下,严格按法律规定进行,对选举制度、选举程序、候选人名额及候选人提名办法等都有统一规范,并统一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各基层组织对选举工作十分重视,有的专门订立了适合当地情况的选举方法,如在选举点设立单人划票间、让候选人向选民谈“施政纲领”等,以便选民公平、不受干扰地选择自己满意的人选。

高一政治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新课程理念,创设合理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教师给予恰当引导,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2 必修政治生活》 2、《课程标准》要求: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本标准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会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 3、本课内容结构及其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与第一课的内容相衔接,公民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那么,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呢?教材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本课《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作为第二课第二框题,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是对公民如何进行民主决策进行概述。本课包括三目:一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是情景导入。二是“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是情景分析。三是“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是情景回归。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运用实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和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课题: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第1课时(总第4课时) 课型:新授课 【目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有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2.了解民主选举的制约性因素。 3.强调公民要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不同选举方式之间的利弊和区别 【过程方法】 [自学提要] 一、阅读教材找出如下问题并画出来: 1.选举有哪些方式? 2.我国的选举方式是怎样的?为什么?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结合教材15页四个镜头,思考: (1)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方式有哪些异同? (2)你能对这几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做出自己的评估么? (3)镜头三给了你哪些启示? 总结:★1.选举方式的选择 (1)从选举人的角度看,选举分为 和 。 从候选人的角度看,选举分为 和 。 (2)多种多样的选举 ①直接选举:由选民 选举的方式,叫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 ,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这种选举方式叫间接选举。它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③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 ,这就是等额选举。其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 的合理性。 ④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 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其优点: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3)我国的选举方式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 和 相结合 的选举方式。 原因:①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 ,并与 、 相适应。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 的选举方式。 ③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和 基本国情有关。 [例1]下列方式属于 间接选举的是( ) A 、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 、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C 、某镇人大代表对镇长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D 、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例2]2010年6月12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选举产生第八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分两轮 投票,第一轮海连,按得票多少确定4名正式候选人;第二轮正式投票,选举产生村委主任一人,委员二人。整个过程都是在村民的自我参与,自我监督下完成的,村民们认真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材料中村民委员会采用的选举方式有( )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探究活动二] 结合教材P18思考下列问题: (1)选民投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选民? 总结: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为何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 和 ,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 的素养,行使好 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 、 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①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公民应积极参与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与责任感。 ②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例3]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列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文盲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B 、个人素质和能力是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 C 、公民的文化水平越高,享有的政治权利就越多 D 、文盲被社会所排斥 [自学反馈] 1、 2、 1、 不同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o ----------------------------------------------- 年 部 班 学生姓名 ---------------------------------------------o 第1页(总13页) 校训:拒绝平庸 追求卓越 校风:务实创新 和谐有序 第2页(总14页)

健全和完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健全和完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进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应 如何健全和完善? 村民自治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实现的,其中,民主选举又是第一位的。 (一)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面临的现实困境 1、村两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真正发挥。有的村领导班子没能履行好“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的职能,有的村领导班子在选举过程中成为帮忙的服务机构,有的放松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对一些歪风邪气不敢管,不会管,也管不了,削弱了村支两委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候选人提名不规范。一般情况下,村委会的候选人主要从三个渠道产生:上届村干部为当然人选、上级领导直接提名和各村民小组推荐。这些不同渠道产生的候选人的竞争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上级指定候选人和原村干部人选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组织或手中的权力控制选举过程。村民小组推荐的候选人则明显不具有竞争力。 3、村民代表参与意识不强烈,村民代表队伍素质较低。一是科技知识、文化水平却往往相对较低,不符合主流要求。二是政治思想觉悟低。村民代表的产生没有年龄、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加之农村较落后的经济条件和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村民代表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与依法治国的要求

存在着落差。三是参政议政能力差。一些代表由于政治意识淡薄,在决定村里重大事项、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等问题时,往往是盲目地举举手、表表态、投投票,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4、家族势力影响较大。农民自身的民主意识十分有限,往往都在区分“自家人”和“局外人”这两个概念,因而在选举中,一般的村民都会把选票投向同族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各个家族之间的竞争取代了个人的竞争。有些人利用地痞、职业游民势力贿选、拉选票,操纵选举,败坏了社会的道德秩序。有些先富起来或掌握更多经济资源的人通过贿赂、送礼、请客等方式“买”选票,这种“钱权交易”现象的出现,严重损害了民主选举的神圣和庄严。 (二)措施与对策 1、加强对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引。村民委员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不断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改进领导方式,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依法行使职权。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如何完善我国基层选举制度

一、如何完善我国基层选举制度? 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选举,为什么要认真对待?因为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也是政治文明的标志。没有选举就谈不上有民主,也谈不上有政治文明。目前,中国的选举制度还存在的缺陷,除竞争缺位、公开性不足和缺少监督机制外,更主要是利益断链,也就是选举和群众的利益关系联系不紧密。现在我们国家有多种选举形式,但是老百姓最感兴趣的是农村的基层选举(村委会选举)。为什么村委会选举会如此激烈?甚至有不少人冒着违法的风险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行贿、买票来参选,关键问题是这个选举跟他的利益关系非常紧密。 要改进中国的选举制度,做到认真对待选举,宏观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认真对待选举权。现在选举以后,代表和选区、选民几乎没有联系,能否通过一个办法使代表和选区、选举单位联系起来。给代表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和选民有一个沟通、联系,选民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反映,当然这个问题有一定限度,也就是他们职权范围内的问题。代表可以根据选民的要求向政府反映,要求政府给出一个说法。如果能够使代表具备这样的职能,老百姓就会知道所选代表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其次,密切选举与选民利益的联系,一定要把选举跟选民利益挂起钩来。第三,切实推行竞争性选举。第四,扩大选举的公开性,完善监督机制。

二、村委会选举,当然也包括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的选举,是这30年来在中国选举里面进展最快的,也是成果最突出的。我们创造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所谓无侯选人选模式,另外海选等等进展的都很快。到现在我们评估,实际上村委会选举已经走入了常态化。这个常态化有六个指标,一是选举组织已经完全规范,从中央到地方,从民政部到下面的乡镇,整个组织工作已经规范。整个的选举程序也基本规范,这个程序包括全国除西藏以外,通通实行差额选举,大多数地方实行海选,一人一票提名候选人,一些地方还搞了无候选人选举。尽管有的地方还没有实行候选人竞争,不少的地方还基本上实现了候选人的竞争,并且从总体上看,参选率是向下走,而不是向上走。因为进入常态化,加上流动人口很多,所以参选率下降并不是所谓“奇怪”的现象,现在全国平均的参选率是90%左右,这个参选率大大低于乡镇人大代表的参选率,乡镇人大维持在93%。但是选民真正自己到站投票率,村委会的选举达到70%,乡镇选举在1998年统计不到50%,最近的统计,因为县乡选举合并之后大约在60%,按真的投票率来测算,村委会选举的投票还是相当高的。另外村委会选举的创新现在也开始往下走,已经连续有七年,不再出现能够轰动全国或者全国照着学的创新模式,说明整个村委会的选举已经步入常态化。村民委员会的结构也比较稳定,只有一个不稳定,因为中央提倡两委交叉任职,提倡党员介入村民委员会选举,党员的比例和一肩挑的比例还在往上走,其他的比例比较稳定。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练习答案

1.下列选举方式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 A.全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B.县人大代表选举市人大代表 C.某村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D.某乡镇选举本乡镇人大代表 解析:A、C、D三项都是直接选举。答案:B 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①物质生活条件②社会经济制度③选民文化水平④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④不是主要因素。答案:C 3.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的选举方式是( ) A.间接选举B.差额选举C.直接选举D.等额选举 解析:抓住前提“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 4.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 ) A.间接选举B.直接选举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D.全民选举解析:D项否认了民主的阶级性。A、B两项不完整。答案:C 5.在某省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 有的实行“海选”,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 ①增加了选举成本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③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正确解答此题关键看要求,“与差额选举相比”这一要求就排除了①②,因为差额选举也具有这些特点。不指定候选人的“海选”选举结果会多种多样,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也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答案:D 6.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竞争 的选举方式是( ) A.直接选举B.间接选举C.差额选举D.等额选举 解析:题干的两个条件符合差额选举的特点,故选C项。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几年来,全国一些城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候选人由提名改为自荐报名,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这一改革( ) A.确保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保障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推动了人民群众直接选出更加满意的人大代表 D.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解析:社区居委会选举不是人大代表选举,故C项错误。居委会干部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排除D项。人民群众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排除A项。答案:B 2.目前,我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按照普遍、平等、差额、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原则进行。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 ) A.为选民提供一定的选举余地B.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C.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D.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 解析:差额选举增强了选民选择的余地,直接选举使每位选民都有选择自己心中值得信赖的当家人的机会。因此,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的共同特性是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C项应选。答案:C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2)了解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不同的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2、教学难点: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缺点 三、预习目标: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从选民的角度看,选举方式分为和。 2、直接选举由选民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3、直接选举的优、缺点: 4、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5、间接选举的优、缺点: 6、从候选人的角度看,选举方式分为和。 7、等额选举的优、缺点: 8、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9、采取何种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10、现在,我国级人大代表实行和。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四、课后练习: 1、在下列选举方式中,能为选民形式选举权提供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互竞争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 B.差额选举 C.直接选举 D.间接选举 2、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A.是否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 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 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及被采纳的多少 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在我国,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间接选举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向结合 4、在选举时,公开唱票、计票是为了接受公民的 A.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监督权 D.决策权 5、近年来,我国“民告官”的事件屡见报端。民可以告官体现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②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③公民具有监督权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6、“民主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这里的“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是 A.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在劳动人民范围内实行的 C.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实行的 D.在被统治阶级范围内实行的 自助餐: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 注:本题作为课后研究题。(以小组为单位,课后研究。)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封面 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 20 13 —— 20 14 学年 1 学期 考试年级:2012级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白海梅 学号:12030505013 考试课程:民主与政治发展专题研究 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柳榜华 课程成绩: 简要点评: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 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府的政治基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太平衡,因此,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要求,探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基层民主;渠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上两段话的核心是“扩大”: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扩大基层民主。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何实现公民的民主权利,如何认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基层民主,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一、基层民主与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的类别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答案,民主的类别主要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宏观民主与微观民主,高级民主与基础民主、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等等。基层民主是基础民主、微观民主,更多的是直接民主。基层民主的内涵,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基层民主应是三个方面的:一是“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二是“基层群众自治”;三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①还有另外的 ①魏宪朝,孔繁军.正确理解“扩大基层民主”的内涵[J].理论前沿,2002(4).

论基层民主选举

实习论文 浅议基层民主选举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众对基层选举的完善有着强烈的要求,基层民主选举与民生紧密相关。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四个民主中,民主选举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民众意愿的表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关键,是基层事务得以开展的保障。 关键词:基层民主选举,方法和程序,意见和建议 一.民主选举介绍 民主选举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现象,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选拔、推举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的活动。从狭义上说,民主选举仅指选民或者代表根据自己的意志,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式,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行为。而民主选举必须根据一定的选举原则,我国的选举原则包括五种:1.普遍原则,即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在我国,该原则体现为:凡是符合宪法和《选举法》规定的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公民可以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权利(但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平等原则,即每个公民,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不允许任何选民有任何特权,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受到任何歧视。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因素而受到限制。既体现了普遍原则,也体现了平等原则。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由选民直接通过投票等方式,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叫直接选举;由下一级代表机关代表选民的意志选举产生上一级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叫间接选举。 4.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即指选举人采取不公开的方式,在选票上只注明自己选中的人,而不签署自己的姓名,并亲自将选票投入密封的票箱。最重要的是使选民填写选票时,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不会有思想顾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选自己满意的候选人。 5.差额选举原则,即提供投票的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代表数的一种选举方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之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因此,基层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所谓直接选举,即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指有选举权的人直接参加选举行使选举权利的选举方式。它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能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民主进程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中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对参加选举积极性不强,参与随意性突出,漠视不正当选举,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研究发现,造成村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分为四方面,分别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现实因素。要解决基层民主选举中政治冷漠,也要从这些原因方面着手,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完善各项制度等。 关键词:基层民主选举;政治冷漠;原因;对策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asants’Political Indifference Chen yao Facultyl of Law and Politics ,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areas’economic get a certain degree of development,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but in the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and other political activities, but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political apath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lections is not strong, involved in voluntaryprominent, and ignore the unfair elections, hinder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democracy. The study found, causing the villagers to political apathy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namely economic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reality factors.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to solve the political indifference, we must proceed from these reasons, the ne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y,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the villager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Key words: Countryside Grass-roots democratic elections Political Indifference causes Countermeasures

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反思 马义财 讲授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一块内容后感觉这一教学内容很有挑战性,一是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在讲授《政治生活》这门课程时,对高中生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这一课是最好的切入点。二是民主选举是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标杆,是社会各阶层进行政治诉求和利益博弈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和谐的支点,深受社会关注。国民选举方式,是《政治生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采取的选举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在学生中不免产生疑惑。如何使学生明白,我国的选举方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本课题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是: 一,感性材料动人心弦,情感导入事半功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景材料,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始,逐步引导。 二,理论分析环环相扣,理论实例结合紧密。 三,珍惜选举权利,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参加各种选举,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特别是端正学生参与选举的正确态度和提高辨别优劣善恶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实践中,确实出现一些不正常不愉快的现象,一些选举纯粹是一场闹剧,甚至是悲剧。去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辽宁省北镇市赵营子村村民李辉在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因“有贿选行为”遭到举报,没能任职,一怒之下将举报人一家五口全部残忍杀害。在此之前,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苏曹乡河东村老支书郭成志,因为举报现任支书经济犯罪问题,被打成重伤致死,公安局不予立案。这些触目惊心的惨案都与乡村村民素质、选举指导思想和目的及动机、选举的制度安排和透明度以及程序的紧密度等密切相关。面对基层选举的幕幕悲剧,有学者发出“故乡的沦陷”的悲叹。提高公民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显得极为迫切。为此,我安排学生回顾和反思本班班团干部的选举过程,分析那些举措是完善的,存在那些欠缺,那些需要改进。同时,还让同学们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基层民主选举,并以此为案例,深入剖析,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决策,而且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涵(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以村民自治为主的制度创新)。怎样才能在10—15年的时间内,把全国农村基本建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功能齐备、人居环境良好优美、民主意识显著增强、村容村貌格调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认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更不是去抄袭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应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本村事务能当家作主,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快速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得到全面发展,普遍过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能创建出更多像华西村、南山村这样的平安村庄、富裕村庄、民主村庄、和谐村庄。 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条件下,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首先要完善民主选举这一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实施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还不完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需要深入探索有效办法、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具体到民主选举这一环节,存在贿买选票,宗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干扰、操纵村委会选举的现象,并且越来越普遍。在一些地区存在为了选举而选举的现象——对什么样的人当选无所谓,对采取了什么手段当选不干涉,对选举出的班子能否团结一心干工作不重视,只要通过选举能选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就算选举成功——这种重视选举结果,不重视选举过程和选举后果的“应试”选举,有法治建设滞后的原因,有法律法规落实不力的原因,但本文认为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选举程序设计的不够合理、不够科学导致的。只有民主选举这一环节程序设计的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体现出选举的民主性,才能确保选举出的村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是一个能协作、能共事、有凝聚力的班子,是一个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班子,是一个既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又能很好地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民主监督的班子;才能确保选举出的村民代表、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真正发挥应起的参与决策、民主监督等职能。 1、选举委员会的产生:选举委员会采取推选产生的办法,由各村民小组按照群众威信高、法律观念强、熟悉民主选举程序的标准,从老党员、老干部或知识分子中推选一人或几人组成。选举委员会成员应不再参加竞选本届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工作由上届村委会组织完成。 2、候选人的产生:《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对候选人如何产生规定如下:“选举村民委员会,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选民应当推选奉公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勤政、年富力强、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选民为村民委员会候选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预选产生。”本文认为这种安排设计有些不妥:它无法解决

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行政管理 学生类别: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年*月**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 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 近20年来农村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进步,逐渐增强了村民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 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 农村民主选举 目录

一.我国农村民主选举中产生的问题----------------------------------1 1.农村社会矛盾因选举而有所激化-----------------------------------1 2.部分乡、村干部和村民对选举产生消极情绪----------------------2 3.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3 4.选举成本过高,给地方经济造成压力------------------------------3二.农村民主选举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4 1.对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差----------------------4 2.没有全面、准确落实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4 3.选举程序安排与农村现实存在矛盾---------------------------------5 4.农村少数党员干部风气不正,降低了农村选举的公信力---------6三.提出解决农村民主选举问题相关的对策和建议------------------6 1.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6 2.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唤起农村群众关心选举、参与选举的积极性----------------------------------------------------------------------7 3.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适当调整选举程序----------------8 4.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让民主选举走上法制化轨道-----------9 四、结论----------------------------------------------------------------10 五、致谢----------------------------------------------------------------10参考文献----------------------------------------------------------------11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思考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思考 四川宜宾高县县委政研室李艳梅 2010年07月19日18:0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九亿农民充分享有自己民主权力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自己满意的村干部。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并不尽人意。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不发达地区,都普遍存在贿选的情况,“流动票箱”被称为“黑箱”,这严重地影响了民主选举的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种种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及其要求 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3年到1985年,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政府的进程,村委会也开始普遍建立起来,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解决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问题。这可视为村民自治的第一阶段。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委会组织和村民自治做出了具体规定。1988年6月1日该法正式试行。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为契机,村民自治在形式上逐步铺开,各地还积极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在从典型试点到面上展开、从思想认识分歧较多到思想认识逐步统一、从对村民自治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具体操作办法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实践过程中,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村民自治精神逐步深入人心。这可视为村民自治的第二阶段。村民自治的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1998年9月,江泽民在安徽考察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包产到户、乡镇企业、村民自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要在农村基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1998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该法所增加的内容主要就是选人、议事和监督等方面,强调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并以法律条文规定了必须向村民公开的内容。对自治的内容规定得如此详细,这在世界有关自治立法上也是少见的,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村民自治的功能性问题。一些地方为了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和维护法制的统一,调整或消除与法律不符乃至相悖的矛盾关系,进行了乡镇机构及管理体制改革。从村民自治的产生,到村民自治法律地位的确立;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行,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在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在探索中发展,在前进中完善,在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