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课件
外国文学史课件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 1、文学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张,将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都纳入其中, 具有包容性、混杂性的特征。(参看教பைடு நூலகம்185页)
• (1)科学文本等进入文学文本中,如黑色幽默的托马斯·品钦《万有 引力之虹》。
• (2)文学内容的广泛性,如神魔鬼怪都进入作品中,作品展现出亦 真亦幻的世界图景(如魔幻现实主义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新小说
• 三、新小说。50年代形成于法国。取消人 物的中心地位,表现人物的感受、回忆、 印象等;情节含混不清,前后相互矛盾, 意义难以确定;打乱井然有序的结构;使 用蒙太奇手法,强调作品的视觉性,有“物 本主义”的倾向。代表有罗伯-格里耶的《橡 皮》、西蒙的《弗兰德公路》、萨洛特、 布托尔等。
“垮掉的一代”
• 其特征表现为:题材的荒诞性、极限境遇、自由选择的人物。如《禁 闭》中的加尔散、伊内丝和艾丝黛尔。“他人就是地狱”
加缪
• 2、加缪《鼠疫》 • 一、《鼠疫》是一部书写人类生存之荒诞的作品,揭示了世界是人们
无可逃离的“围城”。
• 二、加缪在《鼠疫》中设定了人们陷入生存绝境的“极端境遇”,并 描写了绝境中的人们奋发图强、争取生存权利的行动,进而提出了关 于人类的自由选择的理论,即要求人们走出自我的心灵围城、共同建 立和谐关系。
存在主义文学与萨特
• 一、存在主义文学
•
二战前夕产生于法国,战后在欧美盛行。代表作家有萨特(《禁
闭》)、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诺曼·梅勒(《白色黑人》
和《刽子手之歌》)和索尔·贝娄(《奥吉·马奇历险记》《雨王汉德
森》)等。
• 1、萨特:“存在先于本质”,主张世界存在的荒诞性和人的存在的孤独, 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但人的自由选择应当承担责任(萨特推崇人的自 由的绝对化,但反对盲目的选择)。萨特认为,文学是对社会斗争的 介入和对人类生活的干预。萨特将作品作为其存在主义思想的文学呈 现,表达深刻的哲理,但作品抽空历史、现实、社会现象的因素。
7第七章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6页

第七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社会历史背景:二战中德军入侵,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后工业化时代的工厂,嬉皮士,奔驰车与名模,物质主义与商业主义达到极致哲学思潮背景: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现代:结构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二战后西方出现的各种文化思潮总称。
涉及领域广,影响大后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下半叶西方盛行的各种激进的反传统的文学现象。
主要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和解构主义。
既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也是一种悖离。
(1)对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传统进行更尖锐、更全面的批评(2)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包容差异(3)追求自由不羁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的创新·荒诞化,碎片化,多义性,不确定性·有‘反文学’之称争议:定义、划分、评价•主要流派“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存在主义文学是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文学思潮,20世纪30年代末兴于法国,二战后影响到欧美及亚非,50、60年代达到高潮成就:小说、戏剧特征:哲理性和思辨性,“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代表作家:•萨特 Sartre 1905-1980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1943文学创作:(1)存在主义小说a.成名作:《厌恶》(《恶心Nausea》)1938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对生活的“恶心”感,表述“存在就是荒诞,就是恶心”的哲学观,对社会的批评意识b.多卷部长篇小说《自由之路》1945-49以二战为背景:通过知识分子玛蒂厄的人生道路与选择,阐释“自由选择”的哲学观c.短篇小说集《墙》The Wall, 1939:通过反法西斯展示伊比塔与格里偶然性的生与死说明世界与人生的荒诞。
(2)剧作:境遇剧萨特为表达存在主义思想而特设的一种戏剧类型。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罗伯-戈里耶
• 罗伯-戈里耶是新小说派的领袖,论文《未来小说 之路》阐释其新的小说理论观念:把物体原样和 无逻辑姿态的存在作为先决条件,以写物造成人 的复杂内心世界感受,通过小说重建一个纯属读 者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罗伯-戈里耶的主要作 品有:《橡皮》、《窥视者》、《在迷宫中》、 《嫉妒》等。
界变形为被超自然力量控制的木偶。
罗伯-戈里耶
反小说特点
第一,小说一反巴尔扎克式传统小说的写法,没有虚构的故事,而是展示了全新的 描写手法。作品描写了大量与凶杀案无关的场景、事件、细节和人物,以“窥视” 这一思想线索串连起上述场景、细节,通过读者的阅读、分析、思考,来解读事件 的意义。 第二,全新的时空结构。打破传统小说严密有序的结构,采用断裂的时间顺序,展 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暗示马弟雅思凶杀行为。空间上采取封闭结构,在意识与潜意 识心理世界中游荡。
• 米歇尔· 布托尔,长篇小说《变》,写主人公莱昂 贵· 台尔蒙从巴黎到罗马途中回想与妻子和情人的 生活,内心复杂矛盾的情感。小说故事发生在封 闭的车厢、封闭的内心世界里。情节无头无尾。 采用迂回的方式,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通过具 体的思想方式触及社会现实。
• 马格丽特· 杜拉斯,《琴声如诉》、《情人》等。
• 1943年发表《猜想诗》。博尔赫斯晚年又从事诗 歌创作,发表《为六弦琴而作》(1965)、《影 子颂》(1969)、《老虎的黄金》(1972)等诗 集。简洁的形式与深奥的思想融为一体,使博尔 赫斯的诗歌富有迷人的魅力,而时间、梦幻、死 亡所构成的神秘莫测的迷宫,则是他诗歌一贯歌 咏的主题。
•
戏谑。 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出了毛病》、《像戈尔德那样好》。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之作。、 《出了毛病》,反映当代社会中人们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主人 公斯洛克姆对周围的一切疑神疑鬼,总是怀疑什么地方出了毛病。长期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现代主义是寻求永恒真理,那么后现代主义
就是对这些永恒真理的怀疑;如果现代主义是寻 求知识的明确表征,那么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 的状态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以及文化进入后 现代时代而改变着”。
后现代主义取消了现代性所确立的此岸与彼岸、 短暂与永恒、中心与边缘、深刻与表面、现象与 本质、主体与客体等等之间的对立和差距,它要 冲破现代性所营造的条理分明、井然有序的整个 世界,使整个世界进入多元的、表面化的、短暂 的、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模棱两可的、不确 定的维度之中。
决反对任何试图将自己的选择强加于别人,使异 己的事物屈服于自己意志的霸权野心;它尊重并 承认各种关于社会构想、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形态 的选择。
• 贝尔关于后与超的区别的论述:过去总是习惯于 用超作词缀创造词汇:超悲剧、超文化、超社会, 到了20世纪后期,人们却总是用后组词,后现代、 后工业、后意识形态、后文学、后历史、后结 构……其中表现出的是西方人极微妙的心态变化。 超在强调不同、断裂的同时,有一种进化、进步 的意思,而后在强调不同、断裂的同时,则包含 着过渡、间隙、对未来的没有把握等观念。
• 如果我们强调后现代与现代的联系,那么,后现 代主义是指对现代主义的否定,是对现代主义的 扬弃,是现代主义的消解,它更多地是指文学、 艺术等文化产品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现代主义的风 格。因此,无法用现代主义的风格来表达,于是 只能用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来表示这种新的创作风 格。
• “后现代”不应理解为和现代相断裂的一个崭新 的历史时代,它不是位于现代之后,而是隶属于 现代的一个部分。后现代主义不是穷途末路的现 代主义,而是现代主义的新生状态。因此“后现 代主义的‘后’字意味着纯粹的接替,意味着一 连串历史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清楚的确定。 ‘后’字意味着一种类似转换的东西:从以前的 方向转到一个新方向。”——利奥塔
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6
2024/8/22
7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 不确定性
主题的不确定性
如《法国中尉的女人》三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维多利亚时代的选择——嘲弄 式愿式的 浪漫结局
第三个结局:超越时代的结局——存在主义
这些具有启蒙功能的“宏大叙事”进行
开战的话语体系。
2
存在的土壤和氛围 :后工业社会、工业科技向 信息科技过渡
表征:平面感、断裂感、零散化、复制、迁就 个人经验、“对一切元叙事的怀疑和解构”、 “不确定性”
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狭义的现代主义
3
后现代主义思潮
20世纪下半期的欧美占主流意识,并影 响到全世界的社会和文化思潮。它以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叙事策 略、叙述话语、文化品格、文学艺术、 生存智慧等诸种形式呈现出后现代性。 这种后现代性是以认识论和本体论怀疑 为主旨的,即怀疑认识的明晰性、意义 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 永恒性。
最典型的是中国
5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对文学形式进行内部革新——象征、夸张、变形、 意识流、荒诞//对文学这一形式本身质疑,解构 形式,不要形式;
讲究技巧、情境、结构、语言//模糊文体界限、 破坏叙述常规、文体杂糅;
追寻意义,但意义荒诞//解构意义,没有意义, 只有语言游戏,没有界限;
——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
10
2.解构性与卑琐性 宏大叙事的社会语境:英雄圣贤、拯救解
放、伟大胜利、统统被消解了,“英雄” 变成凡人,伟大的“主题”被“小型叙 事”取而代之 。
3.艺术手法:元小说、互文性、戏仿、 短路与并置 、拼贴
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二、女性主义诗学
肖瓦尔特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领军人物)
女权运动 女权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它是一种逆向的政
治化解读,旨在从女性经验的视角重新阅读过去的文学 经典,批判男性批评话语中被压抑、扭曲的女性意识。
"我们既是男性传统(我们的老师、教授、论文指导老师 和出版商)的女儿,这个传统要求我们保持理性、甘居 边缘并心存感激;又是新妇女运动的姐妹,这个运动产 生了另一种意识和责任,它要求我们抛弃故作姿态的女 性气质、虚伪的成功和学术讨论中反讽的面具。"
二、差异与混杂
斯皮瓦克
“实践型的女性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者”
霍米·巴巴
斯皮瓦克·《他者的世界》
案例分析
1、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简·爱的幸福是建立在阁楼上疯女人的不幸之上 2、寡妇殉身
霍米·巴巴
认为那些承担教化使命的文本结构,不是封闭的、统一的,而是 开放的、分裂的
“模拟是殖民性的定位过程,一种在被隔断的话语中跨类别的、 差异性的知识。通过差异和欲望的重复滑落,模拟破坏了自恋的权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争取妇女权益的女性主 义运动,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包括性别歧视、女性写作、 女性阅读与女性文学史等。
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的各种 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文学、建筑、美术、音乐、哲学、 社会学、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文学指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同时又发展、 悖离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现象。
1988 1994
后布
现朗
代 主 义 绘 画
3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削平深度,走向平面; 2、颠覆体裁,解构形式; 3、元小说与元叙述; 4、宇宙意识与迷宫模式; 5、话语的膨胀与扭曲。
后 现 代 主 义 建 筑
德国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美国费城公寓楼
.
建后 筑现
代 主 义
4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 “荒诞派戏剧”、 “新 小说派” 、“垮掉的一代” 、 “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等。
代精英”放荡的生活与痛苦、厌恶、焦
金
躁、绝望的情绪。
斯
堡
《
1945
嚎
叫
》
书
影
.
25
金 斯 堡 : 嚎 叫
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很认真。
----艾伦·金斯堡
.
26
(四)黑色幽默
• 黑色幽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美国文坛的一 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
·
诺 曼 梅 勒
弗里德曼
萨 特
“我有一种直感,黑 色幽默可能早已存在于我
麦卡锡(右)在听 证会上搜集“共产 党颠覆分子”的材
们周围。” ——弗里 料
德曼
.
27
• 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它以表面
二十世纪文学(共7张PPT)

艾略特的故事 《美国》《诉讼》《城堡》
► 卡夫卡及其创作 ——现代人的困惑
《荒原》:《死者葬仪》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解析
► 卡夫卡及其创作 ——现代人的困惑
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火诫》
《美国》《诉讼》《城堡》
《雷霆的话》 如何区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文学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解析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现代主义文学的难读 ►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
►如何区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艾略特和《荒原》
——无望的探寻
《荒原》:《死者葬仪》 《对弈》
《雷霆的话》
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卡夫卡及其创作
► 悲剧喜剧化 ——现代人的困惑
卡夫卡及其创作 ——现代人的困惑
卡夫卡及其创作
► 舞台的象征化 ——现代人的困惑
卡夫卡及其创作 ——现代人的困惑
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卡夫卡及其创作
► ——现代人的困惑
《美国》《诉讼》《城堡》
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 贝克特《等待戈多》 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如何区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火诫》
《水淹之死》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从何而来 ►为什么“垮掉” ►“垮掉”了什么 ►凯鲁亚克
《在路上》
《美国》《诉讼》《城堡》
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主题 《火诫》
►
《水淹之死》
《对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代表作品《复活》
复活》是作家在80年代世界观转变后的一部杰作。 80年代世界观转变后的一部杰作 《复活》是作家在80年代世界观转变后的一部杰作。 既是作者思想和创作发展的总结, 既是作者思想和创作发展的总结,又是俄国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的一座丰碑。作者在《复活》 实主义文学的一座丰碑。作者在《复活》里既批判 了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又讽刺了俄国的官办教会, 了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又讽刺了俄国的官办教会, 第一次给俄国社会制度以全面否定。同时又狂热地 第一次给俄国社会制度以全面否定。 宣传了“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不以暴力抗恶” 宣传了“ 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不以暴力抗恶” 的“托尔斯泰主义”,集中表现了托尔斯泰清醒、 托尔斯泰主义” 集中表现了托尔斯泰清醒、 严峻的现实主义的全部优点, 严峻的现实主义的全部优点 ,同时也暴露了他的救 世良方的严重局限。 世良方的严重局限。
唯美主义其真正的成就在英国, 唯主义其真正的成就在英国,代表作家是王 尔德( 1856—1900) 尔德 ( 1856—1900 ) 。 王尔德的创作包括童 话 、 戏剧 和 小说 , 代表 作 有长 篇 小说 《 道 格雷的画像》 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集》 林 · 格雷的画像 》 , 童话故事 《 快乐王子集 》 等。
象征主义发端于19世纪中叶 1857年 象征主义发端于19世纪中叶,1857年,法国诗人波德 19世纪中叶, 菜尔发表的第一部象征主义诗集《恶之花》 菜尔发表的第一部象征主义诗集《恶之花》开象征 主义文学之先河。 主义文学之先河。 象征主义作家出于对资产阶级现 实的厌恶,主要描写“理想世界” 实的厌恶 ,主要描写“理想世界”, 反对现实主义 和自然主义如实地描写客观世界, 和自然主义如实地描写客观世界,反对诗人明确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表现自己的思想, 要求艺术家逃遁到奥秘的个人内 心世界中去。19世纪后期法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 心世界中去。19世纪后期法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 有马拉美、魏尔伦和兰波等。 有马拉美、魏尔伦和兰波等。
四、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 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他的创作把19 19世纪欧洲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他的创作把19世纪欧洲 的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 《复活》的艺术特色是: 复活》的艺术特色是: 理描写; 一、精微深刻的心 理描写; 二、强烈鲜明的对比 ; 三、辛辣的讽刺手法 。
第六节 美国文学 马克· 二、马克·吐温的创作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独特的幽默和讽 刺手法,广泛地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生活 刺手法,广泛地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生活, 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 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他的创作在美国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汤姆·索亚历险记》 1876)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 《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汤姆·索亚和他的好友哈克贝利· 小说通过汤姆·索亚和他的好友哈克贝利·费恩因厌恶枯燥 刻板的生活环境而追求冒险生活的经历, 刻板的生活环境而追求冒险生活的经历,抨击了美国宗教的 伪善、教育制度的陈腐以及市民阶层的庸俗, 伪善、教育制度的陈腐以及市民阶层的庸俗,表达了天真活 泼的儿童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泼的儿童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及创作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爱弥尔·左拉是19 19世纪末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爱弥尔·左拉是19世纪末 法国的著名作家,在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下, 法国的著名作家, 在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下, 逐渐形成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主张,发表了《 逐渐形成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主张, 发表了《 实验 小说论》 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论著。 小说论》、《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论著。 值得注意的是, 值得注意的是,左拉本人的创作并不完全遵循自然主 义的理论原则, 义的理论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自然主义理论 的束缚,创作出不少现实主义的作品, 的束缚, 创作出不少现实主义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 的是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史诗性作品《卢贡· 20部长篇小说的史诗性作品 的是包括 20部长篇小说的史诗性作品 《卢贡· 马卡 尔家族—— ——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 尔家族 ——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 史》。
三、杰克·伦敦的创作 杰克·
杰克·伦敦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 他继承了马克· 杰克 · 伦敦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 。 他继承了马克 · 吐 温的现实主义传统, 温的现实主义传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有力的 揭露和批判。 揭露和批判。 杰克·伦敦的成名作是被称为 “ 北方故事 ” 的短篇小说集 。 的短篇小说集。 杰克 · 伦敦的成名作是被称为“ 其中最著名的是短篇《热爱生命》 1906) 其中最著名的是短篇《热爱生命》(1906)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篇小说《马丁·伊登》 1909)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篇小说《马丁·伊登》(1909)这是 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作者通过马丁· 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作者通过马丁·伊登的悲剧性命 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与伪善。 运,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与伪善。
第三节 英国文学 哈代的创作
托马斯·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最杰出的小说家和 诗人。哈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自称为“ 诗人。哈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 境的小说 ”的一组作品。 的一组作品。 这些作品以他的家乡道塞特郡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 这些作品以他的家乡道塞特郡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 又称作“威塞克斯小说” 包括《绿荫下》 1872) 又称作“ 威塞克斯小说”,包括《绿荫下》(1872) 远离尘嚣》 1874) 还乡》 1878) 《远离尘嚣》 (1874)、《 还乡 》( 1878)和《卡 1886) 斯特桥市长 》 ( 1886 ) 等 。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 1891) 《德伯家的苔丝》(1891) 。
四、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创作
易卜生是挪威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是挪威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社会问题剧, 以独特的艺术手法, 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社 会问题,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端, 会问题,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端,对现 代欧洲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欧洲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作家赢得了 现代戏剧之父” “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1879)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1879),剧情围绕 着娜拉和她的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展开。 着娜拉和她的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展开。剧作彻 底批判了资产阶级爱情、 底批判了资产阶级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虚伪观 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观念, 念,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 、道德观念, 歌颂了女性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被称为“ 歌颂了女性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被称为“妇女解 放运动的宣言书。 放运动的宣言书。”
第二节 法国文学 代表作家莫泊桑的创作
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作家 世纪后期法国著名作家。 基·德·莫泊桑 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作家。莫泊 桑的成名作是《羊脂球》 1880), ),这部作品也是 桑的成名作是《羊脂球》(1880),这部作品也是 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此外 , 莫泊桑还写了 6 部长篇小说 。 其中 《 俊友 》 1885)是代表作。莫泊桑的作品文笔朴素优美, (1885)是代表作 。莫泊桑的作品文笔朴素优美, 布局结构别具匠心,细节生动、语言简练, 布局结构别具匠心 ,细节生动、语言简练,善于从 平凡的事件中发掘富有社会意义的主题。 平凡的事件中发掘富有社会意义的主题。
第四节 东北欧文学
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诗歌创作
亚当· 亚当·密茨凯维奇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 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19世纪波 人 , 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 19 世纪波 兰杰出的诗人。其主要作品有抒情短诗《青 兰杰出的诗人。 其主要作品有抒情短诗《 春颂》 1820) 诗剧《 先人祭》 1823— 春颂 》 ( 1820 ) 、 诗剧 《 先人祭 》 ( 1823— 1832)、 叙事诗《 塔杜施先生》 ( 1834) 等 。 1832 ) 叙事诗 《 塔杜施先生 》 1834 ) 他的诗歌创作充分表达了反对侵略和压迫、 他的诗歌创作充分表达了反对侵略和压迫 、 争取民族解放的主题。 争取民族解放的主题。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创作
安徒生他一生写了168 篇童话和故事 安徒生他一生写了 168篇童话和故事 , 在 19 世 168 篇童话和故事, 19世 纪的北欧国家中, 纪的北欧国家中 , 他是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 的 。 其主 要 作品 有 《 卖 火 柴的 小 女孩 》 , 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等。
第五节 俄国文学
谢德林的《戈罗夫略夫一家》 谢德林的《戈罗夫略夫一家》(l875—l880)和陀思妥耶夫斯 ) 基的《罪与罚》 卡拉玛佐夫兄弟》 基的《 罪与罚》(l866) 、 《卡拉玛佐夫兄弟》( 1879— ) l880)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和创作 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 费多尔 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 世纪中后期俄国伟 米哈依洛维奇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伟 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其成名作《穷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代表作《罪与罚》 其成名作《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代表作《罪与罚》 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沦丧和穷人们的悲惨生活, 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沦丧和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是一部 以刑事案件为基础的哲理小说 《卡拉玛佐夫兄弟》描绘了道德沦丧、恶行累累的地主之家, 卡拉玛佐夫兄弟》描绘了道德沦丧、恶行累累的地主之家,
20世纪西方文学的总体特征 世纪西方文学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