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体质是阴虚还是阳虚——一个最准确不误判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断自己体质是阴虚还是阳虚——一个最准确不误判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眼睛干涩、头痛、感冒、发烧、咳嗽、咽炎、便秘、肚胀、肝气郁结。
或者感觉身子虚,就会很多人自己去买点中药,比如现在的什么人参、枸杞、菊花、胖大海。
什么六味地黄丸,人参健脾丸、十全大补丸、逍遥丸、归脾丸。
的药吃。
但是会发现没什么效果或者还会加重。
给人感觉很困惑。
有的人感觉牙疼、嗓子疼就以为是虚火,事实真的如此吗,结论是不尽然。
很多时候是阳虚。
买下火消炎药基本就不好使。
不管是什么毛病第一步必须判断自己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
否则吃药就没个标准。
关于阴虚阳虚体质的判断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数不准确。
中医有没有什么简单又准确的方法呢。
答案是:有——脉诊
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前三诊比较容易,脉诊最难,但是最关键,由于前三部分是表象,很容易造成误判。
而脉诊却是拨云见日,对表象做准确判断的关键。
但是感觉脉诊太专业、太难了,没法操作。
其实我们不用去学那么多,有个简单的脉诊方法,一说就会。
方法如下:只要摸一摸我们左右手,看看哪个手的脉跳的更有力一些,不用去管他什么浮沉迟数。
假如左手比右手跳的有力那么肯定是阳虚,如果右手比左手有力那么就是阴虚,
比如有人嗓子疼、牙疼或者拉肚子、上火啥的,那么如果是左手比右手脉有力,那么就是阳虚,那么吃点生姜、大葱、羊肉汤。
立刻就能减轻:
反过来如果是右手脉比左手有力那么基本上就是阴虚,那么菊花、枸杞、黄豆、黑豆、西洋参、大黄。
泡茶喝,或者是将军蛋、或者吃一个生鸭蛋,一天就好。
如果要更细化一点可以比较左右尺脉力度更加准确,如果左手力弱基本是肾水不足。
阴气不足,阴虚也。
比如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除了肺脉的涩外,一般摸左手尺脉,都弱,何也,金生水。
肺气为金,肺气降则化肾水,金气不降肾水便无源头。
故左手尺脉明显比右手弱。
哮喘、咳嗽,气管炎。
除了是外感的闭塞用麻黄汤,桂枝汤外,如果去用发散药,基本就无效。
何也肺气降则补,不降则逆则咳嗽,气喘,胸闷。
所以治疗气管炎、哮喘、肺癌等病在调理中气时、要考虑化痰、去寒湿的同时必须降肺气,肺气一降,再去摸左手尺脉明显感觉力度明显了。
如果摸左右尺脉力度差不多,基本这个人没啥大毛病,即便有病,调理一下脾胃、或者疏肝解郁,也就是2、3副药基本解决的事,快速而安全,立竿见影。
人体无绝对的阴虚和阳虚,只有阴阳两虚,只有阴虚多阳虚少,或者阳虚多阴虚少2种情况,所以用药要考虑在补阳气的同时,也要考虑阴气,所以就要做左右手的力度比较。
这样用药才不会过偏。
即便阴阳误判,也不至于把人给治疗加重。
很多中医把脉就是单纯的局部观察,而不考虑这个,所以每每效果不好,何也没有做整体的比较罢了。
至于怎么详细的对比,比如肝癌的脉象对比后续再说。
肝脾阳虚的心阳不足为主的毛病,
总体还是个阳虚的毛病。
从舌质暗而舌苔有暗红点来看还兼有气滞毛病。
舌苔津液多也证明脾阳不足水湿痰饮的毛病
从舌尖看也暗紫
为浊阴痰多积聚于肺而心肺清阳之气不足
舌苔整体湿润而脾胃胎略微黄,郁结而化热
汗多当是肝虚毛病
整体肝脾阳虚心肺气虚不足虚证为主。
药方第一个
用麻黄之类破气,特别是干姜的剂量不合适太大了
容易伤胃气津液
第二个方过于强调化痰止咳里面麦冬之类收敛不合适
二方都忽略了心肺气不足的问题
建议药方为:
黄芪15葶苈子4大枣4枚(破开)茯苓10炙甘草6白术10柴胡8党参10制附片6升麻6白芍6桂枝6淡豆豉6清半夏6杏仁6知母6
吃药后人开始咳痰、痰尽人感觉轻松而不会有气喘、气短、
同时感觉人有劲,
方解:黄芪补心肺之阳气
葶苈子杏仁半夏清肺之湿痰取升清降浊之意
茯苓炙甘草党参白术健脾祛湿祛痰饮之源头附片补肝肾之阳气
柴胡白芍和解表里肝胆
淡豆豉知母大枣补津液避免肺胃由于化痰而伤阴、
整体以健脾柔肝补阳气为主
化痰祛湿为辅助
儿童左手比右手沉取强3、5倍很少见。
儿童比例失调
大多为脾胃问题。
或者肝胆风热,
左手力度大很多。
脾胃肺虚弱多见。
不知道有没有咳嗽,发烧、食欲不振、拉肚子的毛病。
脉是四诊一部分,
不知道舌苔什么情况,如果用空发个舌苔照片一看也便知。
毕竟不知道你把脉的方法对不对。
空想无用,实际去操作一两次,自然明白,不操作何来的感受和经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四诊合参最好,
脉诊判断干扰少点,
因为我不是很清楚四诊什么指标
2、3克倒也不是太重
只能建议试一试了
麻烦请教为何麻黄不合适?麻黄不是温性的吗?我还以为爸爸内寒应该用温补的药。
另外,我父亲具体一点的情况是,面色暗黄,咳嗽有痰,白色痰,多年便溏,吃不好就闹肚子。
但是他手一向很热。
舌头的话红色,白色舌苔,但很薄。
精神还好,眼神晦暗。
脉象我实在不得要领,不敢乱说
不是亲自临床我只能大概判断一下,麻黄汤是外感,用麻黄,当是舌无苔。
便溏、白痰、当中焦脾胃寒湿可能性很大。
由于中焦寒湿,阻碍了肺气的下降。
而郁结,郁结则生热,热不下,而让心火也无法跟着下降。
而外涌。
自然手心发热。
由于不通畅,肺气不能下降而化肾水,肾水不足,而肝气不能滋养,而虚火上扬而心火起来。
估计睡眠还不是太好。
如果不是外感而发汗,则会肾水越来越少。
故感觉麻黄不是太好,即便要用也要考虑剂量不可以太大。
癌症不管是肺癌还是肝癌。
皆是气血不通畅的气血郁结,而早期阳虚郁火为多。
中后期则阴阳两虚、经络滞涩多见。
早期虽然感觉象阴虚。
其实还是阴阳两虚。
只是表现的方式不明显罢了
个人判断,只供参考。
请问如何降肺气呢?我父亲刚查出肺癌,他四肢温热,但自己感觉冷。
看的中医开的方子有党参,沙参,玄参,麻黄,百英,当归,全蝎粉,陈皮,山楂,内金,半夏,甘草,皂刺,浙贝,天葵子。
请问有降肺气的吗?
降肺气的说法说起来简单
实际上肺气不降需要放到五脏六腑整体里面来说
要分析为什么肺气不降的原因,按一气周流的说法
肺气天性是降,但是他往下降的时候,如果脾胃虚弱,会阻碍他下降的通路,那么不降是表象,脾胃虚弱是原因,
还有一种情况,是肝热,肾水上升,由于肝热心热的消耗,到了肺的时候气就比较少,或者比较热,肺气不足,也就难得降什么。
人体从中医寒热来说
生病无非5种情况
1、外热内寒
2、外寒内热、、
3、上热下寒
4、上寒下热
5、内外上下都热(温病常见)和内外都寒(这种情况少见)
这些舌诊、脉诊等四诊是很容易判断出来是哪一种情况。
根据情况用药。
大方向判断就不容易出错。
个人感觉判断不能靠感觉,
这些都需要四诊指标来判断。
如果你父亲是外热内寒的话
那么个人感觉这个中医方虽然有下降的药比如沙参、贝母、半夏、等药缺乏中气药不见得合适、特别是用上了麻黄。
如果真是外热内寒,肯定用麻黄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为没有四诊指标,不好说什么好与不好。
伤寒论中平脉法中寸口侯阳,尺部侯阴。
好像并不是你说的那样。
更何况脉象还要和四时相应,结合四诊还要和病证相应。
《经方实验录》中记录:伤寒论中平脉法中寸口侯阳,尺部侯阴。
好像并不是你说的那样。
更何况脉象还要和四时相应,结合四诊还要和病证相应。
《经方实验录》中记录:一个年轻人病为太阳中风。
其脉象当浮,但是左手脉象却不浮反沉细。
如果按阁下开方请问何方呢?能用桂枝汤吗?这可是你所判断的阴虚?再如果:一个病人产后身疼痛,侯其脉象尺部沉迟。
请问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如何开方呢?再如果:一个病人产后身疼痛,侯其脉象尺部沉迟。
请问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如何开方呢?
你说的这个是你自己把脉吗
《经方实验录》中记录:一个年轻人病为太阳中风。
其脉象当浮,但是左手脉象却不浮反沉细。
如果按阁下开方请问何方呢?能用桂枝汤吗?这可是你所判断的阴虚?
首先我可没说是阴虚。
脉沉细当分有力和无力,有力当是阴虚,无力当是阳虚。
我说的方法当是在力度对比上用心。
即便是浮也当看部位,同时也要看有力无力、力度大小。
否则一个浮脉就当是表证,很容易在临床误诊。
再如果:一个病人产后身疼痛,侯其脉象尺部沉迟。
请问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如何开方呢?
这个问法就不对。
产后如果是脉象都沉迟当用温补气血和解营卫之法,同时对比阴阳力度比例,即便是阴阳气血两虚,但是对比后是阳和气虚的多点,在温补气血时候,也当是补阳补气的用药比例大于滋阴补血的药。
否则气血两虚,大家都知道该温补气血,但是气血比例如何呢,靠什么来决断,还不是要依赖脉象阴阳的对比。
否则不就变成男女老幼一个方一个比例。
犯了生搬硬套,不知道临阵变通的学医大忌。
误人误己。
医书可以读,但是不要读死了、不要照搬,完全依赖书本学医无异于纸上谈兵,临床头晕。
有时间多去临床把把脉就知道脉诊在辩证和用药、做方,方面的精妙之处。
你说的:春夏养阳,见《内经》第一应当有运动,要出汗。
不然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一个夏季吹空调,不出汗,估计身体不会好。
总吹空调,就等于“气应大温,反而大寒”,容易得病。
第二:阳气出表,吃点姜就可以了。
做菜的时候,放点姜,椒就行了。
这是养生,不需要吃药。
秋冬养阴,第一适当运动,不要过度出汗,这样惊扰阳气之闭藏。
赤身裸体的晨跑,有害。
第二:阳气收藏,体内发热。
多吃萝卜。
用药不应当过于温热,当以寒凉。
所以这个时候黄芩是补肾的。
请看《脾胃论》。
今天的医生补肾不是名贵药材,就是四逆汤。
全不知,顺其气,则补的道理。
金气得降,自然生水。
相反,吃多了四逆汤,火神派都说是补肾阳,但这其实是攻寒邪的药物。
过于温散,正好妨碍了肾的闭藏功能。
吃多了,会死
关于四逆汤的弊端我赞同你的说法,如果不是真阳虚同时阴气足的情况下使用,当然是上屋抽梯,无异于雪上加霜。
说到底还是四诊不精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即便阳虚很重,这个时候补阳也要分2种情况,1、阴气盛自然当用四逆汤。
脉象当是左手肾水脉足、而右手肾火脉弱2、如果是阴虚引起的阳虚,即水少存阳能力弱,这个时候脉象当是
除了右手尺脉象弱同时还有左手尺脉弱。
这种情况在阴虚严重的后期是经常见到的。
特别是人快死的时候的危险症状,多见,这个时候去用四逆汤无异于加速病情,四逆汤就变成了催命符。
关于火神派的弊端不是什么郑钦安的说法问题,他是强调先天真阳,但全篇读完他的书,就明白,他还是强调辩证论治的。
如果细心读他的书,就会注意到他有个绝活
叫做补阳化阴大法,从而避免了单纯补阳的弊端,但这还是要靠脉象来判断。
包括当代火神派李可所谓的破格救心汤,细分析里面的药,总体就是个补阳化阴法,否则没有了那几个潜阳药吃他的药无异于自杀。
呵呵。
平人。
男性自然是是右强左弱啊。
女性则相反啊。
平人脉,,当是和缓,从容,为主
太极图阴阳鱼当是平衡、
男女脉象的区别当是力度的强弱,
男性也不可能右手很强,女性也不会太弱,而阴阳判断针对的是病人二脉的失衡,
平人男女在脉象上并不是左右的比例差异而是脉的力度、脉管柔与强的不同,
针对个人的情况平人,尺脉对比并不会出现较大的对比力度差异。
如果你临床过,就知道四诊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何把阴阳判断放到第一位了。
至于你说的阴虚和阳虚怎么用药,该是把脉的第二步:六脉对比法,找出引起阴虚的主要脏腑,
比如引起阴虚的脏腑,肺气不降也能引起,胃热也可以,肝也会,胆也可能,心也可能,脾气也可能,肾也可能,
这个时候就需要六脉对比找出主次,
例如,病症是,手足热,心烦,失眠、出汗。
这个时候还不能就认为是阴虚,如果左手尺脉弱而无力,同时相对来说右手尺脉强与左手。
才可能是阴虚
这个时候六脉对比中如果同时肝脉有力,心脉有力,当在心、肝、胆上用药,什么龙胆、白芍、阿胶、黄芩。
入药病自当减轻,
反之即便是手足发热,心烦、失眠、出汗,也不能当阴虚,而应该是阳虚。
当是虚症引起的发热心烦,当用桂枝,肉桂、茱萸、干姜、炙甘草、附片之类的药。
否则误判,按照流行的阴虚来治疗,要么无效,要么加重。
回到以尺脉来断阴阳比例的方法。
不管什么样的阴虚,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左手尺脉必然不足,
同样不管什么样的阳虚必然右手尺脉弱。
比如肝脾阳虚,不可能肝脾脉弱而右手迟脉会很有力而强。
只要你临床过、实践过,自然明白。
如果没有临床过,谈判断阴阳无用,也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至于是不是伤寒论的方法很重要吗,关键实用解决问题才是正道,否则你读一万遍伤寒论,临床不讲技巧,也只能照本宣科,刻舟求剑,难以运用,或者死搬经方,难以变通,解决问题,
阳虚体质倒是不错,关键是夏季养阳的方法,有问题
夏季养阳的正确方法当是引火归元,
至于寒凉就腹泻和月经滞后当是肝脾问题,
另外人补阳气当是添水加温之法和引火归元、引水入肾二手段、直接补一般效果都差
关于中成药,不管是十全大补汤还是其他的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不管男女老幼都是一个剂量,与中医辨证论治的观念矛盾,
中医讲辩证论证特别强调四诊的临床作用,
体质好判断,关键如何引起的体质阴阳不平衡,就得细看脉象,做二、六对比之法,这样用药就能精确,药到病除。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一个医理模型。
核心还是在医理模型基础上的四诊临床水平
只是个先后顺序
中医的气是什么、中医的血是什么?如果这两个概念不明,谈判断就是扯淡事情了。
不知道你对气血中医的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血虚、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同时也还有气血本一体之说、还有所有的津液都称之为血之说、所有津液都含气之说等等。
中医气血、阴阳概念不明、不统一说法。
判断什么气血、阴阳无异于无头苍蝇。
这只是六脉对比的其中一项,只能判断个大概,如果是要精确还是要好好的学学六脉对比法,
临床才能游刃有余。
那时候你就会觉得脉诊不过如此,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你感觉难是被28、34、64脉搞晕了。
28脉只是个脉象描述,内经脉象也就10个左右,后世越来越多,感觉好像进步了,实际花样越多,
脉诊反而难得学,更不要说什么精通,到了临床都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更不要说分析,辩证了,
所以临床许多中医要么放弃脉诊,装装样子,要么靠西医的器械来辅助开中药。
脉诊核心在虚实在有力无力,
当在沉取决定阴阳虚实
是做力的对比,同时以沉取为准,不知道你什么手法,
胆火不降的滋阴永远治标不治本
如雪老师,求救,我妈妈原来只是生点气嘴干嘴苦,西医诊断干燥综合症,用了激素甲泼尼龙,人从原来140多斤瘦到100斤,血糖升高,再也下不来了,打胰岛素也没有,看病快一年了,急!!!现在在省医院住,医生也没办法,我郑州的。
请问你那里的啊,我从一开始就不让用激素,但医生说干燥综合症就得这样治,省中医一附院也咨询了。
求指教!!!
血糖问题大部分都是肝胆问题
大部分人是6分阳虚4分阴虚,上热下寒,大部分人都手脚凉,经常早起口干、口苦、舌燥。
,大部分人会按单纯阴虚治疗,不顾及阳气,越治疗越严重。
这样阳气越来越弱,阳气是阴气的来源,这样就也越来越阴虚。
本来阳气就弱,去打激素就是个可怕的事情,
因为激素你迅速的让阳气到外部,抵抗疾病,但是他也有个最致命的问题
让阳气浮越而拔根,消耗,更加阴液不足。
阴液不足保存阳气的能力就更弱。
对身体来说典型的釜底抽薪,元气大伤也。
生气嘴干苦,一个疏肝解郁,降胆气,胃气,肺气的小毛病而已,出此误判实在是不应该,现在要救急,办法无非是补阳、潜阳同步进行为主。
兼考虑少量用点滋阴药为辅。
如果不这样,便大祸临头。
谢如雪老师帮我分析并开出药方。
尚有疑问,望解惑。
1、脾胃虚寒,咋会有胃虚火?照例阳亢阴虚才易生火,烧干胃阴。
是否有阴火一说?
2、我一直以脾肾阳虚对治,服桂附理中丸(温补脾肾阳)、六味地黄丸(温阳尚要滋阴,阴中求阳)、香砂养胃丸(行气化湿健脾,以利阴阳补药的运化),结果腹痛情况明显减少,但热像很快就来,晨起口苦(原来没有)、苔由白变黄。
此外,胃口不但未改变,有变差迹象。
3、泡喝西洋参,胃口旋即改善(此为奇迹,服遍若干中西药,无哪种药让我的胃口改善,包括胃动力西药),但腹痛明显加剧。
查之,乃西洋参补气滋阴,但性寒凉,不宜脾胃虚寒者服用。
遂改服温热之红参,结果对胃口改善无益。
以此判断:受纳寒凉腹痛加剧说明脾阳虚是真;西洋参改善胃口不在于其补气,而在于其滋阴而不腻;再结合头晕耳鸣腰酸小便黄症状,判断脾阳虚之外有肾阴虚。
我一外行,问题初级,勿见笑
1、人体其实没有什么实火、虚火之说,只是为了让人理解罢了。
其实人体只有气不通畅的郁火。
2、你服的药基本是局部药,而不是整体疗法,特别是中成药,是死方,不管男女老幼一个剂量,养生马马虎虎。
治疗疾病效果不是太好。
比如西洋参,乃补齐降肺气但是又过于寒凉而伤脾胃,桂附理中丸(温补脾肾阳)、但是又容易伤胃阴
这就是为什么要做脉诊对比,对比力度大小,即知道阴阳比例,比如
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完全的阳虚和阴虚,只有比例大小不同罢了
这样就要这脉诊对比上下工夫
比如阴阳对比的力度是4:5那么用药时就要反过来阴阳药的比例5:4
这样则这补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伤阳,
这个用药拿捏比例哪里来的
脉诊对比而来,
同样一个经方,剂量大小有时候关系到成效,而不是大家刻舟求剑,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这样经方才有用武之地,
看病是整体看,用药也是整体用,所以你那些局部吃药,效果不好也是这个问题。
同样一个病,原理搞明白了,根据整体用药原理,同一个病可以做100、200个方,而且效果是一样的。
古人经方是用来解释医理的。
不是让大家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刻舟求剑的。
男,44岁
体征:171CM,偏瘦。
面枯,面色黄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绛红,舌苔光剥;唇黑,偶起皮;头发原来黑粗亮,进入40岁后枯白且落发;大便长期偏稀,小便少且一天中多数时间偏黄;怕冷,手脚凉;性功能正常,以前有纵欲史。
性格特征:处人处事严谨,善良,易焦虑担心,好面子,喜静懒言。
嗜好:抽烟,日一包-一包半.
病症:1、长期食欲差、无胃口,不渴少饮。
病期10余年;
2、腹痛,病期2年余。
2010年9月份出现晨起腹痛,仰卧时在肚脐下边压痛,站立时痛点似在肚脐左上。
疼痛与进食关系不大。
常在半夜痛及周末痛,大多情况起床后疼痛逐步缓解或消失,偶尔特别是周末会出现全天痛。
做过若干次胃镜、肠镜检查,大小肠无异常,但胃及十二指肠各次检查结果不同,唯独胃窦炎每次均被查出。
按胃炎、幽门管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进行过西医全疗程治疗,对疼痛几乎无缓解。
自己吃了些中成药,近半年情况稍缓解。
3、头晕耳鸣,病期半年。
我自己的判断是肝郁、脾阳虚、肾阴虚。
如判断是对的,那么,有的脏腑阳虚,有的脏腑阴虚,体质到底属于阳虚还是阴虚?
我的判断跟你不一样
你是典型的阳虚
你胃是虚寒的胃虚火炎症而煎熬胃液而无舌苔、脾肾阳虚也,感觉肾水不足,而非真阴虚也,乃肺气问题,西医说的抽烟对性不好主要是因为抽烟容易肺气不降而肾水无源之水也,肾水不足则秘藏阳气的能力不足,由于肾水不足肝木自然无养而血虚,自然头发无营养而干枯而白,而脱落,估计你早上起来还会眼睛干涩,或者咽干口苦,同时肾水不足肝木无水养,自然容易郁结而生风热,往下则膀胱热而伤水自然尿少而黄,由于脾肾阳虚,而大便偏稀,脾胃阳虚。
还会引起肝气郁结而生风热。
唇黑估计还有淤血问题。
治疗方式:降胆胃,养胃液,温补脾肾中气为主,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利尿为辅。
法半夏6枳壳6厚朴6干姜15附片15三菱6莪术6桂枝10白芍10木通6黄芩6山药10麦冬5人参6炙甘草6生姜5防风6瓜蒌6杏仁6肉桂5生地6大枣3枚大黄6茯苓10淡
豆豉10前胡6柴胡6 泽泻6 三幅药
左手寸脉弱,右手尺脉无力
虽然是左手寸脉弱,但是如果右手无力,其根本还是右手无力为主要原因,何也,右手尺脉比左手无力说明阳虚肾水寒凉,自然肝气脾气阳气难升,而无力疏泄。
在看到右手尺脉无力时,可以再看看右手寸脉,是否力度也不足,如不足则调养脾胃为主兼温补肾阳。
则药到病除。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
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
——郑钦安
关于中医脉诊大家都存在误区,大家去诊所看中医,医生都会给人把脉,然后神乎其神的讲些让病人听不懂的话,估计凡是看过中医的人都有这个感觉。
对中医脉诊感觉既困惑,又感觉神奇!
其实大家搞错了!没有那么神奇!都是被李时珍给搞乱了,他把中医把脉的阴阳判断,给细化成了《频湖28脉》造成了许多学医的人的误解。
以为掌握了28脉就是神医了。
但是冷暖心自知,从古到今,试问天下有几个人真正掌握了28或者34脉的除了写书的人估计没有第二个人了。
而且28脉,在实际运用中根本没有必要。
还是郑钦安最理性看透了本质,比如他在书里说的“按后天生成定位,乃是死机,全凭这二五合一,这一团真气,呼吸运用,方是真,五行充二气之中,二气
即在五行之内。
二气盛,则五行之气即盛;二气衰,则五行之气即衰;
二气亡,则五行之气即亡。
溯治病之要,望色以有神无神,定气之盛
衰;闻声以微厉,判气之盈缩;问病以饮热饮冷,知气之偏盛;切脉
以有力无力,知气之虚实。
以此推求,万病都是一个气字,以盛、衰
两字判之便了,即以一气分为三气,以定上、中、下之盛衰,亦可。
诸脉纷纷摹揣,试问天下医生,几人能将二十八脉明晰?以余拙见
有力无力尽之矣。
不必多求。
所以实际上目前的中医把脉没有掌握核心——有力无力、阴阳判断上下功夫。
90%的是装模作样,自己瞎猜,或者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也就是说,实际大部分医生的脉诊,是猜出来的、是装出来的、不靠谱。
换句话说,碰到这样的医生,脉诊不脉诊,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判断阴阳的方法很多,我这只是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参考了大部分脉诊书籍而做的一个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罢了。
阴阳判断准确才不至于误判,乃看病的第一步,实际临床我看到太多不懂脉诊对比,而把阳虚当阴虚来治疗的情况太多太多,比如小孩子的发烧咳嗽,大人的口干,咽炎,口腔溃疡、甚至糖尿病人。
很多从舌苔上看基本给人感觉上阴虚火旺,但是实际用消炎药基本都是加重或者无效。
所以给了这个方法再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便可不会误判。
毕竟目前真正掌握了脉诊的中医不多,很多中医院都是什么B超。
之类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用药,不考虑脉诊的作用,每每误诊。
这种病人情况我几乎天天见到。
]]
某女,37岁,自述因经期滞后,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
现有腰膝酸软,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