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社会的快速转型, 我国老年人, 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迅速提高。到 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 4.8亿, 占总人口的 35%左右, 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国家。届时, 中国人口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就地养老将成为今后未来养老的主要发展模式, 报告认为:养老服务机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风险大的特点,需要作为公益性、福利性事业和产业给予扶持帮助。公办养老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应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另外从地域分布来看, 目前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较多, 呈现“ 东部多于西部“ 的地域分布特征。根据全国老龄办“ 全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 数据显示:76%的民办养老机构位于城市,仅 24%的民办养老机构位于农村。在民办养老机构中,有 87%的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为主,有 10%左右的以提供护理康复为主,另外还有 3%左右的以提供临终照护为主。

据了解,截至 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 551.4万张,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26张。今天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政策不够完善,竞争机制不够健全,造成养老机构发展面临:定位不清、

结构失衡、服务滞后、监管乏力等诸多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 医疗资源是养老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内的医养配置比例较低。仅有 54.7%的养老机构有医疗设施, 46.6%的养老机构有康复设施, 将近一半的养老机构不具有医疗和康复设施, 这直接造成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同时, 而另一些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老人却无法入住。

硬件条件和服务水平远远超出了基本需求范围的公办养老机构, 由于定位不准确, 使原本应服务政府保障对象和少部分失能、困难老年群体的公办养老机构, 却收住了大批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老年人, 导致严重的服务对象错位, 造成不应接受政府救济的托底保障的对象享受了较高社会福利,有失社会公平。

另外, 目前养老机构双轨运行, 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全, 公办养老机构享受政府各种福利和优惠, 却和民办养老机构共同竞争, 这种双轨运行的方式影响了公平市场的形成, 挤占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报告显示, 48.1%的养老机构运营状况为基本持平, 32.5%的养老机构亏损,有盈余的养老机构所占的比例仅为 19.4%。

据《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从我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国际养老机构发展经验来看, “ 就地、就近养老” 是我国老年人养老首选模式和目标。而近年来养老机构郊区化集中发展建设状况,并不为多数老年人认可接受,也就造成部分养老院床位空置、部分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两难问题, 业内专家建议 , 养老机构发展必须从建立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制度, 调整结构改变粗放现状入手 .

养老机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一些郊区民办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平均达到 48%,养老机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报告指出,郊区养老机构集中发展造成部分老年人养老脱离原有生活圈,甚至割裂了他们与其他年龄层人群的交往。国际上许多国家经验表明,无论是从经营管理、专业化角度,还是老年人宜居舒适度角度,养老机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床位

不是越多越好。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主要态势。

国际经验表明, 依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服务功能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是管理养老机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由于目前, 我国养老机构缺乏相应的分类管理制度, 造成养老机构缺乏有效监管,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的定位与服务对象标准不清晰。

专家建议要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标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 根据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入住对象和服务内容需求等 , 将养老机构划分为自理型养老机构、助养型养老机构、养护型养老机构三类,根据不同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确定不同的监管标准。

根据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健康的特殊性, 报告认为未来医养结合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方向 , 提出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要把重点放在健康管理、长期护理和失

能康复上。主要目标是为了保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身体功能的稳定。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医养结合理解为养老院加医院。防止养老机构盲目配建综合性、全科型大型医疗机构。

报告指出, 从老年人需求来看,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身体健康状况不断下降, 这导致了服务需求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服务内容要求丰富, 除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之外,更需要借助工具和辅助设施的工具性服务需求。二是服务需求在专业方面不断递进。三是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注重就近、便捷,更加注重服务的可获性和可及性。

因此, 相较于集中居住的养老机构服务, 报告认为, 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服务需求特点的是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获得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即“ 就地养老” 。

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养老机构郊区化态势, 使得老年人脱离原有生活圈, 甚至割裂了他们与其他年龄层人群的交往, 致使养老机构原本的隔离化特征更趋突出。另外, 报告指出, 国内外多项环境行为学研究也表明,大型养老机构中宽大留白的空间容易引起老年人的空间认知障碍,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专业化需求的提高,未来的养老机构应尽可能的社区化, 即依托社区发展“ 嵌入式” 养老机构, 这既符合老年人对机构服务的需求, 也符合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化发展的大趋势,符合老年人“ 就地养老” 的现实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