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们
隋唐演义,或者也可以称作是说唐演义全传、说唐全传等等名字,名字虽有不同,但其中文章大概是差不多的。
讲的都是隋末唐初的那些关于起义造反的英雄事迹,这本书自清朝创作至今,读过的人应该不在少数,里面关于权谋、忠义、友情的故事更是津津为后人道了一百多年。
不过,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书里面最扣人心弦的不是以上列举之种种,而是那些既能为寇山林,劫富济贫,又能跃马挺枪,出入万军阵中的隋唐好汉们。
由于关于这段历史的小说版本实在很多,所以其中的英雄排名也是略有不同。
不过,咱们做事就讲究个差不多,虽说有不同,但总体上还是那几个人,这也就差不多了。
百年来,英雄们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以至于小说中的人物都被人们普遍当成是真实存在的了。
但有些人做事就是愣,比如说我,小说就是小说,历史就是历史,而这是绝不可混淆的。
于是,余就查阅了一下关于那些真实的或是传说中的人物的生平,整理如下:
首先登场的,当然是那个人尽皆知的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按小说中的说法,其人乃是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力大无穷,所向无敌。
使两柄重八百斤的“雷鼓瓮金锤”如缸大一般。
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
晋阳宫比武时,李元霸双手各提重三千斤的金狮子,举上举下十数遍。
疯狂的饿做法一下Hold住全场,炀帝见他勇武超人,大方地封给他一个赵王。
其人勇猛绝伦且又性情残暴,曾在四明山以一人之力独抗十八家反王大军二百三十万,而后又在紫金山屠戮各路反军,将本有一百八十万人马的反王军队打的只剩六十二万。
(《说唐》)那种场景真是如砍瓜切菜一般,在那一刻,他手中拿的早已不再是八百斤的铁锤,而更可能是威力惊人的核子武器。
要知道,世界上一共有两个地方发生过实战性质的原子弹爆炸,每次造成的直接伤亡还不及十万人,李元霸的威力,也许可以自个儿换算一下。
打几路大军如此,那对付其他好汉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人们熟知的隋唐好汉一共是十八个,与他交过手的一共是八个。
这之中,有四个是被他临阵讨取的,而且连死法也都惊人的类似,都是“提过马来,往空一抛,倒跌下来。
元霸赶上接住,将他两脚一撕,分为两片”,回想那血肉横飞的场景,映衬着一个十二岁少年的黄瘦面容,纵是远古的煞神也不过如此吧。
这么一个牛叉透顶的人物,估计任谁看都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有怎么会死呢?可有些事情本就是说不准的,也许这就是造化吧。
当初李元霸学艺时候,他的师父紫阳真人曾千叮万嘱地告诉他,以后临阵,不可杀使镋的将军,不然必不得善终。
可没曾想,怕什么还就来什么,在为李家打天下的路上,李元霸一共碰到俩使镋的人,伍天锡和宇文成都。
很无奈,他都杀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在杀了宇文成都后,被宇文成都归位本尊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复仇,死于天谴。
当然,关于他的死也有其他说法,根据小说版本的不同,除上文说法外,还有:
评书《隋唐演义传》中说是“举锤震天,反被砸死”;
评书《响马传》说是“雷电击死”;
评书《兴唐传》说是“战死沙场”,即宇文成都的师父渔具罗因忿恨元霸杀死爱徒,用计将李元霸杀死,砍掉脑袋。
不过想来大部分读者看到的版本应该都是第一个,所以就暂以被成都魂魄复仇所杀为正式版本好了,也只有这个版本才能给那个穷绝古今的煞神一个最完美的归宿了。
李元霸的历史原型,其实也是有的。
不过此有非彼有,我说的有仅是指李元霸这个人本身,其他的什么举重千斤、杀敌百万什么的,都是扯淡,压根儿不存在。
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本名李玄霸,唐高祖李渊与正妻窦皇后之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兄弟,亲的。
可惜这个儿子点儿比较背,没看到老子坐江山就翘了,英年早逝,享寿十六岁,也就是个高中生。
身后无子,也就是说这人原则上是绝后了。
不过在咱们这儿,什么东西都讲究个原则上和非原则上。
所以,李玄霸也是有后人的。
史料记载如下:
《新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卫怀王玄霸字大德。
幼辩惠。
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
武德元年,
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
以太宗(唐太宗)子泰(李泰)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阳。
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琼子保定嗣。
薨,无子,国除。
至于改名叫李元霸,当然不是他自个儿的主意,事实上,从唐至清,他一直还都是名李玄霸的。
不过到康熙时候,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年号,他真名是叫“玄烨”。
这可就不得了了。
就算你是唐皇亲儿子,也不能犯皇帝的讳呀。
那就改呗,于是,一来二去,李玄霸就变成了李元霸。
正好隋唐小说大都也是成书于这个时候,得,这名儿就改了。
第一好汉就此告一段落,下面是老二--宇文成都。
在中国,论资排辈的习气是很严重的,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没人乐意去当这个大隋第二好汉。
但人比人就是气死人,虽说宇文成都是当朝权臣的孩子,虽说他也很牛,但可惜,他只是很牛,并不是相当牛。
以宇文成都的水平来说,他和第一李元霸压根儿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按小说中的说法:宇文成都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外号天宝大将,号称大隋第二条好汉,武力仅次于李元霸,“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凤翅镏金镋,重三百二十斤”,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
此君所用的武器,影视剧中一般是很少见的,记得《神探狄仁杰》上出过一次,形制如下:镋形似马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正锋下有两股,向上弯翘,形状异常,可刺可防,属长兵器。
锋刃用铁,柄为木制。
位于中央的正锋,如长枪枪头,以刺为主攻手段,正锋两侧向上弯翘的锋刃,不但可攻击敌人,同时又可进行有效的防御。
这玩意儿,光是听解释就觉得很拉风,想想看,一个铁叉一样的家伙装上长枪杆,上面两个大分叉,还有锋刃,可谓攻守兼备。
不过缺点还是有的,由于正锋及两侧向上弯翘部分又大、又重,成为前边过重后边过轻、重量不平衡的兵器。
所以,必须选用臂力特好的士兵,才能使用。
由此更能看出宇文成都的大隋第二勇士绝非虚名。
所以当不成第一,不是成都无能,只能说是元霸太变态。
和李元霸的武力超群却完全没有大脑相比,成都可说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首先它是政府的人,大肆镇压过反隋义军,给人印象就是坏人;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讲,他也没做错啥,维护封建王朝统治本就是臣子的本分。
总结起来,只能说,他站错队了。
李元霸的坚持,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战与狂妄;而宇文成都的坚持,则因为他是横勇无敌的天宝将军,身上背负着君主的信任和父亲的期望,一旦失败,将会输掉那可以俯视一切的骄傲与自信,所以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于是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择手段。
身上背负了这么副累赘的担子,我只能说他活得很累,到后来他老爹弑君自立,天下共讨,他却恰恰碰到李元霸,身死名裂,也许是一种解脱。
不过好歹他是死在了天下第一的手上,万一以后再碰到四明山那种群殴,被某个无名小卒给灭了,那才真叫一窝囊。
小说中的成都就说到这儿,按史料记载宇文化及有二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陪同宇文化及同时被窦建德斩杀。
就这么多,没办法,中国史官向来惜墨如金,总不能难为他们为了两个无足轻重的龙套专门立传著述吧?所以说,和李元霸一样,成都也是且完全是后世小说家杜撰出来的。
看完了上面两个完全虚构的人物,下面终于要有一个完全真材实料的好汉上场了--裴元庆。
小说中的裴元庆是隋唐第三条好汉,也是隋唐八大锤中的银锤将。
在《说唐》中他是裴仁基的第三子,裴元绍、裴元福之弟【《说唐》第三十回降瓦岗邱瑞中计取金堤元庆扬威:宇文化及道:"若非上将,焉能取胜?今有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他有三子,长元绍,次元福、三元庆。
这元庆虽只十二岁,他用的两柄锤,却有五升斗大,重三百斤,从未遇过敌手。
】。
其姐裴翠云嫁于程咬金。
手使两把八楞梅花亮银锤,勇猛异常。
随父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三打瓦岗山,被秦琼用计收服。
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
在《说唐》中于伐五关之役误中隋虹霓关总兵新文礼之计,被烧死于庆坠山中。
在《兴唐传》中则是死于孽世雄的飞刀之下。
虽说是隋唐第三条好汉,不过在宇文成都打累的时候,他也是可以击败成都的(四明山群殴)。
要知道能打赢劳累了的狮子,自己最起码也得是老虎才行。
所以说,虎将之名绝
非虚传。
而历史上真实的裴元庆,也是有的,只不过不叫这名儿,大名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裴行俭之兄。
骁勇善战。
裴仁基奉旨讨伐瓦岗寨,虽打了不少胜仗,但由于和监军有矛盾,屡遭陷害。
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廷派来的监军,率众归瓦岗寨。
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
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
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
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
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
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
不得不说,小说中的裴元庆和历史上的裴行俨还是有八分神似的。
不同的是,小说中的虎将最终死在战阵,算是得到了武将应有的归宿。
而历史上的裴行俨确实死于政治斗争,没能得到一个战士最终的归宿,呜呼哀哉。
隋唐好汉前三名的名字对读者来说大都耳熟能详,不过这第四名可就有点搞了。
姓很稀有,一般人就没听过。
本人的知名度与其地位也是极不相符,书稍微读的少一点(比如说,在下)就不知道这名字。
隋唐第四好汉--雄阔海是也。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借枪》主人公也是这名儿,不过姓不同而已。
一个“雄”,一个“熊”,冒搞混了。
紫面天王雄阔海,隋唐第四条好汉,“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铁面胡须,虎头环眼,声如巨雷,使两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一条熟铜棍,使得神出鬼没。
两臂有万斤气力”跟隋唐第五条好汉伍云召是拜把兄弟,后为相州白御王高谈圣的兵马大元帅。
此人第一次出场,是在造反之前,这人听说宇文成都乃是大隋第一好汉,心里不忿,想找他比试比试。
他装成卖弓之人,游走在长安繁华的灯市下,并大声宣扬“家传金弹银胎宝弓,能拉开者,免费赠送。
”赶巧秦琼,柴绍等人也在游玩,于是因弓结交。
后因宇文氏强抢民女,众英雄演绎了一场闹花灯的大剧。
然后众人分别,雄阔海随后因时局所迫,落草太行山。
“反王夺魁大会”上代表相州出战,怎料迟到了——“那雄阔海刚刚来到城门口,只见上边放下闸来,忙下马一手抱住,大叫一声。
众王应道:…城内有变!‟雄阔海道:…既然有变,你等要出城者,趁我托住千斤闸在此,快走!‟那十八家王子与各路烟尘一起争出城来,一个个都走脱了。
雄阔海走了一日一夜,肚中饥饿,身子又乏,跑到就托了这半日千斤闸。
上边又有许多人狠命地推下来,他头上手一松,…扑挞‟一响,压死在城下。
”单单从这个场景就能看出,雄阔海实在是毫无争议的正面人物。
舍己为人,跑了那么老远,肚子还饿着,刚走到地方,大闸门就落下来了,不假思索立即托住这才救了众家反王的性命。
这种精神境界,已经到了能媲美共.产.主.义境界的程度了。
可惜,也正是因为出场太少,死得又早,能记住他的人实在不多,可惜,可惜。
历史上的雄阔海,不好意思,没有。
这个没有指的是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全都没有,又是一个完全杜撰出来的英雄。
第五名,伍云召。
隋唐小说中的好汉大多出身不怎么好,不是犯了事儿,就是穷到要饿死。
他不一样,伍云召是当朝右仆射伍建章的儿子,明显的高干子弟。
可惜苍天不佑,伍老爹后来被朝廷奸党陷害,判了满门抄斩。
只有小伍和司机伍保脱逃,接下来自然就是报仇,乃举兵反隋;然不敌隋军(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凤鸣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帅;后率河北代表队赴扬州参加“反王夺魁大会”,在演武场上不可思议地被一匹没尾巴的马打死,可谓死得悲催至极。
描述伍云召的作品,还有一部叫做《南阳关》。
主要故事背景就是南阳侯伍家从拥隋到反隋
的一步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伍云召的刻画描写,达到了极致。
他不仅有宇文成都的勇力,还有罗成的儒雅帅气,不仅有秦琼的帅才,还有徐茂功那样的智略。
他重情重义,所以在南阳城破之时,他可以放心地托孤给朱灿;他有勇有谋,所以他到哪里都可以做全军统帅。
小说中的伍云召和雄阔海关系很好,是拜把兄弟。
既然雄阔海是虚构人物,那么伍云召当然也义不容辞地该是被虚构的。
虽说小说中的他家世很好,可还是挡不住正史中没这个人的事实,悲哀。
大隋第六条好汉--伍天锡,这个人和伍云召关系也很近,是同族。
至于究竟是堂兄还是堂弟,对不起,不知道。
没办法,这也是因为隋唐小说、评书版本实在过于繁杂,经常出现矛盾之处,又没有正史可以借鉴,只能让它糊涂着了。
小说中的伍天锡是隋唐第6条好汉,伍云召堂弟兼沱罗寨寨主(其实就是土匪),“身长一丈,红脸黄须,因吃人心多了,连眼睛也是红的”,曾伙同伍云召、雄阔海合战宇文成都,后于朝庭举办“反王夺魁大会”时,假意奉朝庭之命在天昌关挡住各路反王(能通过天锡“武考”的反王,方有资格入扬州抢状元),实则不加阻拦,放大部分早到的反王过关;至于迟到的小部分则须参加“武考”,考试过程中干掉了李元霸的开路将梁师泰,惹毛了李元霸,结果惨死元霸手中——“(元霸)把万里云一夹,四百斤的大锤一举,当的一锤打来。
伍天锡只得把混金镋一架,震得双手流血。
元霸又是一锤,天锡虎口震开,回马便走。
元霸叫声:…哪里走!‟一马赶来,伸手照背心一提,提过马来。
往空中一抛,倒跌下马来,元霸赶上按住双脚,双手一撕,分为两开。
前文已说了,伍天锡是伍云召的族弟,按照遗传学原理,既然伍云召是虚构的,那他也没跑儿。
隋唐第六好汉?不好意思,没这人儿!。